江小白,一個賣酒的品牌,通過互聯網從情懷入手,從重慶到大江南北,會不會有第二個江小白?


很難。

1、江津燒酒清香型的味型,為不接受白酒的年輕人做了產品準備

2、抓住了小酒的市場,聚焦聚會的消費場景

3、降度,讓年輕人接收聚會喝白酒

4、準確的品牌定位

5、不錯的營銷團隊

以上每一項,不說是首創,江小白也都算在最早那批做得最出眾的一個了,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這已經不是個沒人看到的市場了。


會有第二個江小白,但是他是以寧外一種形式產生的?

其實你們有沒有發現,江小白其實單說賣酒,早破產了。與其說賣酒,還不說賣的是文案或者創意!

我所說的第二個江小白就是,以寧外一種形式出現,比如套用現在的直播帶貨什麼的形式啊!


謝邀!

會。而且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機會。誰要是站到江小白的對立面,打出一個女版江小白產品,或打出一個「正能量江小白」,都是非常好的借力手段,可以打造一個第二個江小白。


謝邀問答!

作為品牌,是可以被複制的嗎?

這需要從兩個維度來評判,一個是品牌形象的維度,另一個則是產品本身。

品牌形象作為外化物,能第一時間搶佔消費者的心智,成為企業「人無我有」的獨特氣質。而產品作為一切活動的支撐點,纔是企業立本的核心存在。

要回答「品牌是否可以被複制?」除了把控天時地利人和,還離不開表象之下的本質。

這個答案放在江小白的身上也同樣適用。

所以與其問「江小白可以複製嗎?」還不如先回答「你真的瞭解江小白嗎?」

  • 看到的是提升的20%的品質,沒看到的是為之付出的200%的成本

近年來,中國酒頻繁飄香於國際烈酒大賽,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江小白也不例外,香味清淡、口感單純的國際化口感,同樣推動了中國酒與世界的接軌。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兩年裏,江小白各個系列產品憑藉獨有的輕口味口感,在國際烈酒大賽上嶄露頭角不下10次,征服了世界烈酒評委的味蕾。在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香港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品評大賽以及最近的第十八屆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等多個國際賽事上屢獲殊榮。

事實上,以上這些國際烈酒賽事的獎項分量真的不輕。

以布魯塞爾烈酒大賽為例,它是全球規模最大、參賽廠商最多、評審機制最科學公正、擁有權威評酒大師最多的國際酒類賽事之一。由於專業認知上的限制,瞭解這些賽事的人不多,但並不能以此為由,輕易否定江小白在品質提升上所做的努力。

江小白CEO陶石泉有句話在業界流傳甚廣——「為了提升20%的品質,我們願意付出200%的成本」。在我們看到的一點點品質進步之下,實則是超10倍的專研與辛勤。

從江小白內部員工那瞭解到,早在2016年重慶江記酒莊就已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三個體系認證,由此構建起科學化、系統化、標準化、法制化、常態化的食品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持續改善產品品質。

如今,在江小白官網可以查到,江小白酒業已經擁有5位國家級白酒評委。江記酒莊還擁有9位高級品酒師、7位高級釀酒師、7名重慶市白酒專家為代表的專業技術團隊,已達到國內一線名酒企業的綜合配置和技術儲備,在專業上為產品品質的提升做出不小的貢獻。

  • 看到的是江小白「走出去」,沒看到的是口感與味道重新定義

不僅是微博,包括instagram、Youtube,我們總能刷到不少海外消費者在品嘗江小白之後,在社交軟體上表達對這種低度輕口味的創新白酒的喜愛。來自澳大利亞的消費者表示:「我十分鐘愛江小白,與之前喝過的任何中國白酒都不一樣。口感清新香甜,喝起來非常棒! 」

不僅是澳大利亞,隨著產品品質和口味在國際上得到認可,江小白國際化佈局已然展開。

去年10月,江小白高粱酒產品以專櫃方式通過漢歐班列,出口到對品質要求極為嚴格的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荷蘭等歐盟四國。而後江小白陸續出口至韓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緬甸、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家,讓中國酒贏得了國際聲譽。

有人說這只是中國酒發展的大勢所趨,卻沒看見江小白「走出去」戰略背後,口感與味道的重新定義。打破傳統中國酒在聞香和口味上厚重的固有印象,拉近與年輕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實現傳統中國酒的「老味新生」——這,是江小白一直都在做的事。

從江小白官網可以查到,江小白專業釀酒團隊研究出一套獨特的發酵控制方法,即以單一高粱為原料的「單純釀造法」:選取富硒土壤種植出來的本地紅皮糯高粱為單一原料,PH值在6.8~7.2之間的本地農耕時代風貌清冽軟水,經過江記酒莊特製的青石板窖池發酵,傳承白沙古鎮手工精釀蒸餾工藝提香去雜,使酒體獲得更多風味物質,奠定了「簡單、純粹、甜凈」的輕口味酒體風格。

在京東江小白官方旗艦店裡,江小白產品大部分都是40度,個別產品如「拾人飲」甚至低到25度,仔細看銷量和評價都很不錯,基本上都是:口感好、好喝、不上頭。

  • 看到的是江小白「+號」戰略,沒看到的是戰略背後的邏輯

誰能想到在這個本該是白酒淡季的夏天,江小白的「小酒館」巡迴了全國26個大城市,贈送了5萬杯MIX混飲酒——憑自己的喜好把飲料果汁和江小白調在一起的混飲。

表面上看,江小白MIX是一場屬於年輕人的混飲狂歡,是想用現調雞尾酒的口感去吸引年輕消費羣體的青睞,但背後,是江小白以輕口味口感和清香型作為調味基酒的優勢,在年輕消費羣體中建立味道優勢,這就是陶石泉曾提出的「+號」戰略中的「味道+」。

從一開始,江小白就不按傳統套路出牌,在重口味的傳統行業裏獨樹一幟做輕口味。在堅定純口味的同時,不僅降低了年輕人的接受難度,MIX混飲也讓味道多元化,賦予中國白酒更多可能性。這便是江小白「味道+」戰略的底層邏輯。

除開這餐桌上MIX風味的「味道+」,還有從一粒高粱開始的「農莊+」,未來的「酒莊+」「市場+」「品牌+」……一方面,這並不是把江小白與其他元素簡單的拼合相加,另一方面,各「+號」戰略之間也並不是孤立的存在。

「農莊+」是基於西部地區的富硒土地和釀酒傳統優勢,致力於建立獨有風土風味的上游原料供應;「酒莊+」是在現有江津白沙鎮江記酒莊和驢溪酒廠兩個釀造廠的基礎上,持續擴大產能;「品牌+」則是江小白已建立的與統一打氣飲料、娃哈哈冰紅茶、周黑鴨酒菜套餐等的跨界模型,既是味道的混搭,也是消費場景的重新定義。

這是基於全產業鏈的價值分析與判斷的核心能力佈局,是向產業的縱深躍進。

回到文章開頭,「如何複製江小白」的背後思考是靜止、孤立的。這與市場發展的動態過程相違背,品牌運營本身就是極其系統且龐雜。

所以,這世界上還會出現第二個江小白嗎?

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肯定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江小白出來的。

未來中國白酒的趨勢已經日見明朗,未來十年中國只有三種白酒能成為大流通產品或者換個說法,能被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普遍認可。

1 質優價高的中國名酒,再過十年,當現在的90後變成消費主力,他們的酒桌上可能10個人只需要兩瓶酒,但是這兩瓶酒肯定不是300元以下的白酒。而是千元一瓶的白酒。

2 質優價低的中國名酒 我今年36歲,再過十年,我跟好友聚會,小酌一杯的時候,肯定選的是百元價位以下的,十七大中國名酒中的主線產品。原因很簡單,質量有保證。

3 時尚小酒 類似於現在的江小白。這類酒就是給現在的20來歲的年輕人準備的。不用十年,再過三年你再看,估計到時候江小白已經沒了就。原因很簡單,他的消費羣體很狹窄,而且酒廠綜合實力(軟體硬體兩方面)有待提高。這個綜合實力可不是拿錢就能堆出來的。


佔沙發,坐等大咖來展開分析。個人認為會有,任何一款產品或者任何一個個人的成功,都是多方面因素的巧遇,難免還會出現第二個江小白


可能是小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