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想要简单的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打个比方可能会好理解一些。

从前我是一个差生,平时考试只考六十分,但通过我三天不懈的努力,我考到了六十五分,我觉得我进步好快。

有一个好学生,平时考试随便98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只能维持九十八分的水平,很难分数再提高了,我觉得他进步好慢。

其实呢?谁进步快谁进步慢呢?

因为两个人所处的维度不同,进步的难度不同,六十分到六十五分的知识难度要低于九十八分到一百分的知识难度,所以按绝对分数增长,而不计算进步阻力来看进步速度是不合理的。

就像从前,从不会使用火到雷电为人类带来了火,人们对火的运用就算当时科技的巨大进步了。但是今天从4G到5G,人们却觉得不过是多了一个G而已嘛。因为我们前面的参考点不同,绝对进步看起来大小就不同,从零到一看起来很快,从99到100看起来进步很小。

再来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科技发展的速度实在加快的。

因为通过人类几万年历史的积累,各种资源和知识,各种人才和科技的积累,各学科,各理论,各行业之间的融合碰撞,就像火箭里面的燃料,而现在科技这艘火箭已经加满了燃料急速向前了。

我看到回答里有说一些学科停滞不前的,但我认为「科技」并不单单只包含一门学科,生物,化学,物理,人工智慧等都是包含在科学领悟,他们的运用属于科技,所以要综合来看。再者,我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有些领域是人们误以为他发展慢而不是真的发展慢,退一步说,就算这单个领域真的发展慢,也不能用一个小的领域推断科技这个大的领域发展慢。

我是路过,喜欢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


目前的现状是在放缓,因为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科技成果都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套基础物理学之上,在这套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科技的发展不会有太多划时代的进步,主要是在应用科技领域的发展

如果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完备,我们有理由相信物理学的终极基础理论已经建成,但是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不可能全是完备的,基础物理学肯定还存在更深刻的理论未被发现。

也有理论认为,下一次科技发展的基础物理学会颠覆人类对宇宙维度或者空间维度的认识


那么,怎么认识科技发展的速度和频率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也对科技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认知,因为毕竟科技研究需要钱:

一个著名的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曾经提出过周期理论,也就是很多人熟知的「康波」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他阐述了对科技发展的规律总结,他认为经济的长周期是由科技创新的频率确定的周期,时间一般是50-60年

这个理论的基本逻辑是:

科技创新不是线性发展的,有时候会扎堆出来很多成果,有时候又会很久没有任何成果,所以科技创新从成果来看很多时候似乎没有规律

但是从很长的时段来讲,科技创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比如很多科学家一直在做研究,但很多时候创新并不成熟,理论比较多,论证比较难,应用就更难

但是在某些阶段,会突然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打通和爆发,可能已经发现十几年的理论,变得成熟了

科技成熟化之后非常容易应用化,技术化,产品化,消费者慢慢接受之后市场会变得活跃

市场繁荣的时候,投资机会就多,随之会产生就业和税收

这样就能导致市场进一步的扩大

这个「技术成熟期——市场繁荣期——投资高峰期」的成长,引导了一个周期的上行阶段

再过一段时间之后,成熟技术带来的红利消耗完了,新技术又跟不上,这个时候消费者就逐渐不会再购买原有的老产品,市场就开始萧条,随之而来的是投资减少,就业税收也跟著减少

这样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逐步走向萧条的过程,是由科技发展驱动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周期

这个长波理论虽然不能完全应用在科技发展的解释中,但从工业化以来的科技发展基本都遵循了这样一个长波周期理论


我们现在还是在运用19世纪20世纪的技术,只是改变发展包装而已,本身没有什么跳跃式发展,现在的汽车和一百年前的汽车,现在的飞机和七八十年代前的飞机,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连使用频率最高的基础交通工具都没有什么变革,其他行业就不用多说了,有人会说计算机和技术,我理解还是堆叠和精细化一个过程。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关键的欧美,现在处于一个满足期、懒惰期,没有一百多年前的生产压力,没有发明创造的动力,甚至出现反5g反技术的一些声音,通俗说就是目前生活足够舒适,不想迎来变革。另一个技术点在日韩,以日本为主,日本人生活生产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生活水平工资水平很平均,亚文化影响又比较大,军工发展又受到限制,简单理解还是对技术的改良和拼凑,虽然诺贝尔奖拿到手软,但本质上对技术发展还是偏温柔。

至于我国,本质还是世界工厂,应该是技术爆炸的一个阶段,但商人过于逐利都要求迅速变现,再加上技术专利确实保护得不好,仿制仿冒太快了,也许你研究到一半,成品都已经铺货市场了。虽然我国专利巨多,但质量不高,而且不乏一些只是为了补贴而去的。

单独说一下马斯克,因为人们对现实钢铁侠充满较大的希望,特斯拉车、火箭回收、星链技术确实是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市场,但是本质上马斯克还只是商人,比较前卫的商人,虽然他把车命名为特斯拉,但他其实是爱迪生,善于用资本把一些本身会埋没的技术实体展现在世人面前,(电动车不发展是因为干不过石油巨头的打压,火箭回收不发展是因为现有技术简单而安全,星链也不是什么新技术只是会被通信商天文界打压)而且足够吸睛,但他不是特斯拉。

这就是目前科学发展的环境,没有足够的压力和残酷的生活环境压迫又或者巨额的资金长期坚持,不会迎来这个世纪的技术爆炸。那些满天飞的汽车、机器人满街跑、太空高速旅行等等,还要存在科幻电影很长时间,上个世纪以为200几年就实现的场景属实要让前人失望了,太高估科学发展水平了,现在人生活圈太舒适了,动力太少了。


放缓,从能量利用来说,还在烧开水的时代


基础物理学停滞不前,应用科学即便再爆炸也不会长久


比起20世纪,的确在放缓。

毕竟20世纪是属于战争的世纪,科学技术在高压和生存危机下被迫快速发展。典型案例有原子弹的研发,美苏太空竞赛,美苏热核武器竞赛,美苏单兵武器竞赛,美苏海上竞赛。。。。。。。。

当时的很多东西现在已经做不出来了,这不是因为现在的人脑子不行了,是因为各国开始了经济竞赛,甚至打起了贸易战,谁有钱让你搞科研。

所以除非战争阴影或者生存阴影降临,否则科技发展会放缓的


天文学,哲学,数学最早止步不前,理论科学自二十世纪初之后几乎再没有重大发现,而应用科学与技术近一百年来层出不穷硕果累累,人工智慧技术是近年乃至将来均处于爆发期。

总之,实证科学似乎己到尽头。


科学发展在放缓,技术积累在爆炸

在?看看三体?


个人感觉从今年开始严重放缓。因为疫情等原因,经济滑坡,大环境不好,funding自然少,科学研究的经费会越来越缩水

另外,在中国,房价也是阻碍科技发展的一大因素。房价高,科研人员的收入微薄,背负著巨大的房价压力,所以谁还去搞科研呢?还不如转行到一些更有钱途的行业。

而且,房地产对制造业的吸血,导致制造业不景气。而科技发展很多时候是依靠制造业的需求拉动的。制造业都不行了,需求下降,科技也就难以发展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