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曹操這種身經百戰多次死裡逃生的人,都能被吼聲嚇死的話。

當陽張飛一吼,怕不是一下能嚇死大半曹軍將士,乃實打實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對於中國古代軍事商業文化的發展的意義重大。

一方面,練嗓門會成為軍事發展的重點,成為各方勢力著重研發的戰略武器。同時諸侯間可能會組成一些「禁止吼武器擴散」的組織,某些諸侯會承諾「不首先使用吼武器」。

另一方面,針對吼武器的防禦,耳塞會成為和盾牌鎧甲同等重要的軍備物資。對於商人來講又是一波豬都能飛的風口。

但考慮到戰場上傳達命令的重要性。所以旗語,手語會得到極大發展,甚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表演形式。

大概就編到這兒吧。


好歹曹丞相也是身經百戰之人,當年面對董卓、呂布之時尚可一戰,他何懼一個二流武將?


沒有這個假設。

如果曹操這麼容易就被嚇死,那當年手持七星劍刺殺董卓、逃跑路上被陳宮抓住、追擊董卓遭徐榮呂布伏擊、宛城被張綉偷襲、討伐呂布被陳宮火攻、甚至官渡對陣袁紹七八十萬大軍……光這些都夠曹操被嚇死六遍的了,還能活到被張飛一嗓子吼死?


謝謝邀請

把夏侯傑嚇死那是羅貫中杜撰的。反正我在通鑒等史書沒看到。羅貫中的編的情節就不可能實現是藝術加工三國演義里很多細節都是編的,不可能改變歷史。因為不可能嚇死曹操。

退一步講曹操去世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無非就是曹丕繼承曹操的一切,當時曹丕已經是世子了。可能就是開拓不足,守成還是可以的,曹操的政治已經很穩定了。曹操去世,支持曹操的集團還在,就是換個領導人。曹操出征前早已準備好了,曹丕是世子。不過後期的發展不好預料,變數太多。曹操集團只能內部變亂,其它勢力很難吞併曹操,劉備也還沒發展起來。曹操後面的本家家族勢力即夏侯曹家在軍中勢力很大。能人不少還是可以撐下去的。個人認為曹操去世也沒什麼,只要不是支持他的集團大亂或者內部有野心家崛起。其它很難改變。外部勢力很難通過一場戰爭滅了整個集團。孫權當時都在整合內部或者發展自身劉備尋找地盤。

  •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206 )曹操自將擊高幹,留其世子丕守鄴,使別駕從事崔琰傅之。操圍壺關,三月,壺關降。高幹自入匈奴求救,單于不受;干獨與數騎亡,欲南奔荊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斬之,并州悉平。《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

史載是這樣的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三年(戊子,208)

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備已過,操將精騎五千急迫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操大獲其人眾輜重。

徐庶母為操所獲,庶辭備,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操。

張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目模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操兵無敢近者。或謂備:「越去已北走。」備以手戟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身抱備子禪,與關羽船會,得濟沔,遇劉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

下面是三國演義記載

  •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後人有詩讚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三國演義四十二回》


現在是個能打字的都出來提問嗎?

提問前拜託先看下書不行嗎?

題主這既然提到嚇死,那說明是演義語境里了。

演義里曹操行刺過董卓,行刺董卓知道什麼後果嗎?

看看吳孚。(以題主這水平估計都不知道這人是誰)

演義里濮陽之戰,呂布用方天畫戟敲曹操頭盔,曹操慫了嗎?

曹操這種人,只能殺死,不能嚇死。

最後,歡迎關注拙作《三國演義修正版》,體驗更熱血的三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1023835?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曹操當時不在現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