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太大了。

按影响力算的话,爵士第一,阿婆不出意外是第二。因为爵士开创了推理小说这个饭碗,而阿婆作品卖爆全世界,让更多人吃上了这碗饭。

按诡计设计算的话,阿婆很可能是第一(占了时代更早的便宜),第二我大概会给岛田。要知道,写出福尔摩斯这样有魅力的角色很难,但对诡计的模仿和改造是相对容易的。所以还是那句话,阿婆让更多人吃上了这碗饭。

同一时期被并称三巨头的奎因和卡尔,从「贡献」这个角度是很难和阿婆相提并论的。奎因的强点在于解谜的过程而不在于谜题本身,其实字面意义上更贴合「推理」这个词,但给人的感觉更多是「精」而不是「巧」——「巧」有很多种巧法,但「精」几乎是有唯一方向的。时至今日,学奎因的还是没任何一个写的比奎因好,但把阿婆留下来的遗产玩出花的那可就多了。

至于卡尔倒是可能「巧」的成分多一些,但emm……好吧,其实我觉得卡尔从哪个角度都很难和阿婆相提并论,还是不提了。

由于推理小说这种形式使然,谜题/模式的初创者天然比后继者高贵一个数量级起步。而很不幸推理小说的总路子又比较窄(且目前没有看到大幅拓宽的迹象),那讨论贡献度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会厚古薄今一点。具体到阿婆来说,我觉得保二争一的评价不能再低。

如果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把古往今来的所有推理小说放在一起排,想从阿婆作品中读出保二争一的水平可能是困难的,但这更多是年代的原因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原因。或者干脆不如说,这就是为什么阿婆的贡献度应该排在保二争一的原因。


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往大了说,开创/发扬了各类诡计/模式,某种意义上直接参与了黄金时代的开启,促进了「十诫」「二十条」及Detection Club宣誓词(和最后恶毒的违约诅咒/doge)的出现,能够将经济危机导致英国作家没钱进城多待乡下出现的大量以乡村别墅为背景的推理小说直接归类为阿加莎的风格,至今少有能称为阿加莎继任者的存在(奎因表示十分没牌面),让更多人知道了非福尔摩斯形态的推理小说长什么样,方便了一大批不了解推理小说的人/营销号以较低成本指点江山,诸如使用三大推理文学宗师这种一看就是出版社为了卖松本清张的书搞出来的名头(话说照这个逻辑黄金时代三巨头应该就是为了方便卖卡尔了/doge),只用拿无人生还、东方快车、尼罗河、阳光下、罗杰疑案、ABC和自身的情史及八卦(Brand:为啥不来八卦我)不停炒冷饭就行了。

往小了说呢,开创/发扬里,有些前人作品已有雏形(比如奎因暹罗),有些后人也有同样的思路(比如奎因撕书),理论上就算没有这一个阿加莎,也可以从以下名单(不想翻页)中或者不在名单中的冒出来几个进行开创/发扬,当然效果可能没如今那么好就是了。

(不过方便拿来黑某知名日本推理天王还是挺好的,就是只能用来面对外行)

小彩蛋(我要装逼了):

未解之谜可能不是真的未解,只是书看得少所以才觉得未解(当然要是牛逼到觉得这本书还不够靠谱的话那就只有甘拜下风了)。

我真的不是阿加莎粉丝(贫穷)


反对楼上回答,对于开创诡计而言阿婆比切斯特顿还差了一档

该说的大家都说了,再有的话,那就是见山还是山了,入门和熟识之后依然具有高度的可读性

三大家之所以是三大家,或许,还是靠的数量取胜,而不是仅仅的短时的输出高,他们是持续高输出。以奎因为例,任挑哪部广播剧集,哪部短篇小说集也打不过劳森的《伟大的马里尼》,阿婆的《死亡草》或可一战,但即使有蓝色天竺葵、圣诞节惨案、死亡草坐镇,对垒来自另一个世界、天外消失、一切皆有可能也稍微落了下乘。但是你架不住对面佳作多啊,范达因十二谋杀案中可圈可点的也就《格林老宅谋杀案》、《主教谋杀案》,他算是一个时代的引路人,但一两部杰作仅仅能为一个时代做个注脚,再无其他

假设阿婆只写出《罗杰疑案》后便人间蒸发,那后世又是怎样的评价呢?盲猜最多和思考机器一个地位

但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五只小猪》......

wdnmd,这谁顶得住

另外,阿婆的骗术和文字技巧或许也是黄金时代首屈一指的,纵观整个黄金时代,能时常骗倒一众读者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算是首席吧

即使是老了老了,还能拿出《葬礼之后》、《弄假成真》、《破镜谋杀案》这种极其彪悍极其强大为骗人不择手段的怪物

称一句大师中的大师,鸽群中的猫,专治各种不服,没毛病


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写80多部小说,两大谜题至今无解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如敢洗稿,势必全网追究到底)文|诸神的恩宠

爱看侦探小说的朋友,大多都听说过「波洛先生」和「马普尔小姐」的大名。这两位大侦探,其实都出自同一位作家的笔下。

这位作家,就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一生写过80多部小说,代表作有《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她与日本作家松本清张、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并称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

阿加莎的作品被翻译成了一百多种语言,在全球总销量超过20亿册。为了表彰阿加莎为英国文学做出的突出贡献,英女王曾授予她「侦探女王」的称号。

在阿加莎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较为特殊,这就是她的自传——《阿加莎·克里斯蒂传》。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十五年才完成。直到阿加莎去世后,它才得以出版。

阿加莎一生到底经历过什么?她是怎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她这一生有哪些未解之谜?看完这部书,便会找到答案。

01旺盛的文学创作力,源于童年的幸福生活

纵观阿加莎的一生,有两个点让人最难忘。一是有才,二是高产。

阿加莎的大多数小说,都遵循著同一个套路,那就是:一开始怪事频出,吊足读者的胃口;紧接著,发生一连串凶杀案,搞得人心惶惶;故事结尾,大侦探召集幸存者,当著众人的面,用推演的方法,一步步让凶手浮出水面。

在阿加莎笔下,主人公会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技巧进行破案。而这些内容,也成为她小说的最大特色。

戴礼帽、留八字胡的波洛先生,是阿加莎塑造的最成功的侦探形象。波洛先生很擅长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抽丝剥茧,进行深入分析,再进行逻辑推理,最终找到真凶。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里,接连发生了三起命案。波洛先生经过缜密的分析,发现游轮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作案嫌疑。最终,他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和逻辑推演方式,找出了真凶。

和波洛先生一样,阿加莎笔下的另一位大侦探马普尔小姐,也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分析专家。每当凶杀案发生后,她总能从人们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出蛛丝马迹,通过分析细节抓获真凶,整个推理过程让人连连叫绝。

阿加莎集才华与勤奋于一身,她活了85岁,创作了80多部小说,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半个世纪以来,这些作品被大量翻拍成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

自传中,阿加莎几次谈到自己的创作心得,言辞之间,满是喜悦。看得出,她是真心热爱写作,把写作当做享受。那么,阿加莎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盛的创作欲呢。

这还得从阿加莎的童年说起。阿加莎在自传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实际上,这句话也正是阿加莎童年的写照。早在童年时代,阿加莎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成就了她的写作事业。

1890年,阿加莎出生在英国一个上流社会家庭,她父母非常恩爱,对孩子也充满爱心。每天晚饭后,母亲都会给阿加莎讲各种故事。在母亲的熏陶下,阿加莎爱上了阅读,甚至达到酷爱的程度。她小小年纪,就已成为狄更斯和柯南·道尔的忠实粉丝。

此外,阿加莎也很热爱音乐。母亲一直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一名歌唱家。但阿加莎生性腼腆,很不适应舞台生活,也不善和人打交道。最终,她放弃了当歌唱家的梦想。

看到阿加莎不善与人交往,父母没有硬逼她去学校,而是给她请了家庭教师,让她在家学习。阿加莎一生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她也没有学历。然而,这并不妨碍她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优渥的生活条件,和睦的家庭关系,让阿加莎的童年充满了爱。自传中,每每谈及童年时光,阿加莎字里行间都透著浓浓的幸福感。

童年生活的幸福底色,滋养了阿加莎的一生,也为她筑起一道「保护墙」。成年后,即便遇到一些坎坷,阿加莎也从未向命运投降。最终,她不仅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还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02惊世骇俗的姐弟恋,成为疗愈情伤的良药

自传中,阿加莎说,她一生只见过四桩美满的婚姻,她父母就是其中的一对。父母是阿加莎一生的榜样,阿加莎本人的情路并不顺利,不过,最终她也收获了幸福。

阿加莎一生结过两次婚。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军人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两人相识于一场大型舞会。不久,他们就陷入了热恋。

当时,阿奇博尔德的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怕阿加莎嫁给这样的人会受苦,因此强烈反对这门婚事。但是,热恋中的阿加莎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话,她顶著压力和阿奇博尔德结了婚。婚礼当天,双方的亲人无一到场,就连牧师伴郎伴娘等人,也都是临时找的。

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阿加莎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噩运。婚后不久,阿奇博尔德远赴西班牙服兵役。几年后,他返回英国后,告诉阿加莎的第一件事是,他已经爱上了别人,他要离婚。那一刻,还沉浸在爱河中的阿加莎犹如五雷轰顶。一年后,两人签署了离婚协议。

结束第一段婚姻后,阿加莎伤心欲绝。为了疗伤,她决心出门远游。旅行中,她结识了比自己小14岁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漫长的旅途中,阿加莎被马克斯身上温柔气质深深吸引,与此同时,马克斯也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阿加莎。

一天,马克斯鼓足勇气向阿加莎求婚,阿加莎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恐慌。上一段婚姻带给她的伤痛还未痊愈,此时的她,对婚姻怀有深深的恐惧感。然而,真爱能战胜一切,最终,马克思用真情打动了阿加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起初,大家都不看好这段婚姻。原因很简单,当时阿加莎已经是著名作家,马克斯却一名不文,两个人在年龄和身份上差异悬殊,这样的婚姻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然而,在其后的45年里,阿加莎和马克斯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人们的成见。婚后,两人始终非常恩爱,马克斯通过努力工作成为著名考古学家,而阿加莎也写出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帷幕》等优秀作品,她的声誉也如日中天。夫妻俩彼此成就,共同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

有人曾问阿加莎,嫁给考古学家是怎样的体验?阿加莎幽默地说,嫁人就要嫁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喜欢古董,女人年龄再大,也不必担心被抛弃。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却也透著几分真意。看得出,阿加莎对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很满意。

03为读者布下重重迷局,自己却成为最大谜题

阿加莎用一支笔,为读者布下无数迷局。在她的人生中,也有两大未解之谜。

第一个未解之谜,是著名的阿加莎失踪事件。1926年,阿加莎的母亲因支气管炎去世,不久,阿奇博尔德便抛弃了阿加莎,这一连串打击让阿加莎濒临崩溃。1926年12月初,阿加莎突然失踪了。当时,这件事震惊了整个英国。

当时的内政大臣希克斯勒令警方尽快破案,于是,警方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阿加莎的启事,并重金悬赏相关线索。不仅如此,为了能尽快找到阿加莎,警方甚至破天荒地动用了小型直升飞机去搜寻。

历经十一天的大规模搜寻后,阿加莎终于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原来,她一直躲在一家温泉度假酒店里。奇怪的是,再次面对大众时,阿加莎坚称自己是「特蕾莎·尼尔」。随后医生对阿加莎做了身体检查,结论是:阿加莎因为思念母亲过度,患上了失忆症。

那失踪的十一天,是阿加莎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自传中,阿加莎讲了许多生活琐事,唯独对这件事只字不提。她是刻意不提,还是真的忘了?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阿加莎留给世人的第一个谜题。

纵观阿加莎的一生,她有疼爱她的父母,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有崇拜她的读者,最终,她还找到和自己白头偕老的伴侣。可以说,她的人生几近完美。然而,如此幸运的她,为什么偏要写风格黑暗的侦探小说呢?这是阿加莎留给世人的另一个未解之谜。

阿加莎是洞察人性的高手,她的小说里,充满了对复杂人性的探讨,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正义的坚守。

《无人生还》是她所有作品中,最为特别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起荒岛连环谋杀案。故事结尾,荒岛上的十个人都死了,凶手的一封自白书让整个事件水落石出。

原来,真凶是退休的老法官沃格雷夫。老法官一生秉持正义,却总有恶人能利用金钱逃脱法网。老法官退休后,用欧文的假名字,将九个恶人骗上荒岛,自己也一同上岛。随后,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谋杀案,来惩罚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恶人。杀完九个恶人后,法官也自杀了。

《无人生还》中,没有出现波洛先生或马普尔小姐。该小说打破了阿加莎以往侦探小说的套路,揭示出人性贪婪本质的同时,践行了「文学反映生活」的文学创作理念。阿加莎想借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尽管现实世界里存在很多不公正的现象,但是,人类世界永远都是邪不胜正!

1976年,阿加莎在家中寿终正寝,享年85岁。直到去世前,她还在坚持文学创作。这部自传中,阿加莎写道:「如果受到伤害,最重要的就是,别去回忆那些快乐的时光。」她还说,「我就是一个在1912年穿著彼得潘小圆翻领的前卫女孩。」

阿加莎心中,或许永远都不想长大,不想看到复杂的世界。在小说中,她一次次深刻地剖析人性的黑暗面,不是要批判谁,而是想让我们看到身而为人的悲哀。

看懂阿加莎的人生后,就不难发现,她的每部小说背后,都暗藏著她对世人深深的悲悯之心。

(完)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资深互联网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思考、写作,被朋友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阿婆最厉害的在于她开创了太多本格推理的流派了。

《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疑案》《ABC谋杀案》这四部小说都是其同种类型的开山之作。这里面除了东快不能模仿之外剩下三本都被后人仿烂了。

剩下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五只小猪》《阳光下的罪恶》《死亡约会》《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人性记录》《无尽长夜》《帷幕》《云中命案》《波洛圣诞探案集》《黑麦奇案》《白马酒店》《控方证人》《捕鼠器》等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黄金三巨头中,个人以为「密室之王」卡尔较逊一筹(关键是他的代表作《三口棺材》里面有个大bug)。而女王论巅峰之作,在1932年的四部推理之冠《希腊棺材之谜》《埃及十字架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的确比阿婆的巅峰要强。可惜女王后劲不足,在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完结后,一直就没有一流的作品,后来越来越差。再加上其专攻逻辑流,在对推理流派的贡献上不如阿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