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富士山下》比之《爱情转移》

《明年今日》比之《十年》等


因为一般都是先有粤语歌,然后才出国语歌,当然是原版词曲的搭档会配合更紧密更好一些,改成国语之后,都是改词,改曲或者编曲的情况不多,但是也不乏国语歌非常出彩的情况;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多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如果先有国语歌,再听粤语可能感觉是一样的,不信可以听一下《老鼠爱大米》的国语和粤语版本,虽然我是twins脑残粉,而且老鼠爱大米这个国语也就一般般,但是粤语版不怎么接受得了;最后这跟粤语好听还是普通话好听还是与题不搭的日语好听不好听没有关系的。

看了其他回复,我觉得重点没说到.

那就是语言的区别 (PS.我不是学乐理的所以有错请见谅)

国语有四个声调

粤语有九个声调

韵母也不同 粤语有m,b,d,g.这些是国语没有的

那么这两点让粤语歌词的词库更充实.作为歌词的结尾词能选择的也比较多,结尾词很重要,一是语法重点二是押韵

所以这也是有些好词经常出现在粤语歌里且不违和,但在国语歌里不好搭配.

比如《不如不见》

「头沾湿,无可避免」

这几个词在国语歌词里很难运用,无论是「不可避免」还是「无可避免」

「似等了一百年忽已明白」

这种「等了一百年」如果在国语歌词里赤裸地出现真的是蛮糟糕的

张敬轩的《余震》,大家去感受一下歌词的意境和注意一下选词应该也能有个大致了解


国语的歌词用词通常比较直白比较low。

大陆市场刚打开的时候。港台明星面对大陆听众的时候根本不像是做原来的自己,而更像是一种(凭著自己对大陆听众艺术性的理解)故作的迎合以捞金。

按香港那套在大陆吃的人不够多。

陈奕迅的歌词的话听这么多也就《红玫瑰》胜过红玫瑰。《十年》和《k歌之王》《好久不见》意境也很好。不输粤语。

当然文无第一嘛,有些歌可能刚好符合某些听者的心境和经历,就会觉得很好听。这时作词水平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但总体上陈奕迅的粤语歌用词的复杂深奥跟灵活多变信息量会优于国语歌。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主要的作词人们成长的环境第一第二语言是白话和英语。要使用普通话作词,有点像在用外语。驾驭不住。有些不符合我们日常习惯用语的一出来我们一听就觉得别扭,他们却是感觉不到的。所以有些不自然。

我们来看几段国语作品里的歌词吧,这用词,有点醉。

「你和他 我和你 这是个讽刺的交集

是你太残忍 还是我太天真

你要我来就真的出席我的请贴竟是你的喜帖你要的一切如今都变成我的心碎你总是太清醒 我始终喝不醉连祝福你还逼我给」有没有一股浓浓的「我的的好痛」「好伤感」「那一夜,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的感觉= =好吧这首《婚礼的祝福》我还是很喜欢的曲子和设定都很好,就是写给大陆听众的词能不能走点心。每段都写到「你邀我举杯我只能回敬我的崩溃」的程度就跟粤语那些差不多了。

《爱情转移》跟《富士山下》一对比。

无力吐槽,行行行,挺押韵的橱窗 旅馆 冤枉 浏览 珍藏 难忘 患难 眼眶 遗产 信仰 交换 温暖 胸膛 梦想 这样提心吊胆 羔羊 月光 黑暗 晴朗 流转 原谅停站 地老天荒 勇敢

你赢了

看这些用词还以为是汪半壁写的
因为粤语歌更能触动心弦,每次听陈奕迅的约定和 葡萄成熟时 ,可以说直接打到心尖上来,普通话的歌曲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确实是这样的,只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不相上下,

其他的我认为都是粤语版好于国语版。

一个是填词的问题,比如我感觉十年的词比明年今日要「俗」一些,爱情转移的词也比富士山下俗一些。

另一个是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国语版的填词声调和旋律不搭配。

这个跟国语粤语哪个先出来没什么太大关系,和是不是陈奕迅演唱的关系也不大。比如薛凯琪的《慕容雪》和《苏州河》,同样是慕容雪好于苏州河。


粤语歌词更动人心弦吧……
因为人家是香港歌手
因为粤语比普通话好听啊日语最好听音节多 就是我的意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