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原因在於故步自封,過分追求純粹吧。

我覺得國家補貼解決不了問題,給了補貼,會更脫離市場。不如放寬鬆點,鼓勵創新,給平臺宣傳,給機會走向市場,只有走向市場纔有發展前景。

時尚圈有個例子是「蓋婭傳說」,我覺得是真正把傳統服飾和流行結合得最好的品牌。看完秀場視頻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滿滿的中國風美爆了,中國不止李寧還有蓋婭!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b23.tv圖標

張雲雷將《探清水河》以民謠的形式演唱,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傳唱度證明大眾並非不喜歡傳統文化,只是傳統文化也要隨時代審美做出改變。

《探清水河》9國語言粉絲翻唱版

9國語言翻唱探清水河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b23.tv圖標

還有張火丁老師將梅派《霸王別姬》改為程派,其中的舞劍部分加入了舞蹈,就特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微博?

m.weibo.cn

再舉個例子——「易中天品三國」。如果只講古人的事情,那麼觀眾是很難有代入感的。我聽老先生的評書也聽不進去。但是如果把歷史上的人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也是可以調侃「諸葛亮上城樓唱卡拉OK」的。我想肯定歷史學家看不慣,也隨時準備挑錯。但是你只顧嚴謹,上課時學生睡覺。錄個視頻也沒什麼人點擊。那倒不如犧牲一點嚴謹,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至於學術性,交給學術界來把控就行了。

總之,創新過程中一定避免不了錯誤,所以我覺得各種協會還有媒體應該更寬容一些,不要為了利益打壓。矯枉過正就限制發展了。至於創新結果如何,交給觀眾去選擇。

我是學外語的,我真的特別希望民族文化走出國門,哪怕只是在華人華僑的圈子裡傳播。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擁有真心喜歡又引以為豪的東西。


中國傳統文化道路的大題目,請別提張雲雷了,這帽子屬於那些慣於高臺教化的藝術家。張雲雷就一民間藝人,雨其無瓜。

如果以前粉絲提了,也不過是粉絲的自以為是,曲藝戲曲大賽也好,非遺也罷,皆粉絲自主行為,如有冒犯主流文化,請責罵粉絲。


傳統文化和「傳統文化」是不同的。

今年B站年會,我看了十面埋伏的演奏,絕對的精彩。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但有一些騙子神棍的「傳統文化」是啥?

是中醫,易經,太極八卦之類的迷信,還有弟子規,女德班之類的封建思想宣傳班。

難麼? 不難。中國人才輩出,發揚傳統文化不難。

難麼?也難。要把封建迷信巫術騙局當做中國的名片,走這種「傳統文化」的道路……還是積點陰德吧。

精華的文化要發揚,要學習太多的知識,練習太多的技能。騙子們不願意乾的。

騙子們最樂意的就是搞那些糟粕。

日本輸出的也是文化精華,而不是文化糟粕。和服,空手道,柔道,劍道能夠舉世聞名。但日本現在還搞愚忠,切腹,試刀?就算有,也是當幽默笑料了。美國人再心口不一,他們也說自由民主,他們也知道屠殺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不能光明正大地說出來。

同樣,中國那些封建迷信,當做笑料還行,要走這樣的道路,題主你自己走。


中國傳統文化道路很難,一是固步自封,傳承條件太多太嚴岢;一是與現代生活脫節太多,難以引人關注;一是某些傳承者自視過高,難與羣眾接軌;一是某些條條框框眾多,門檻過高,難以讓民眾接觸;一是宣傳力度不夠,有些傳統就在身邊,卻無從知道。

而張雲雷只是熱愛自己,從小就接觸研習的傳統文化,傳統曲藝,因為自己喜歡熱愛,就想讓更多的人,通過他的介紹學唱,知道了解喜歡上這些。像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有了珍寶,不是珍藏,而是展示在眾人面前,渴望更多的人,欣賞這珍寶,讚美喜愛這珍寶。

張雲雷和希望發揚拓展傳統文化道路的人,更像一個博物館的解說員,守著滿室珍藏,希望有更多人來觀賞來熱愛。可惜啊,某些人卻是希望這些珍藏,都牢牢藏在室內,無人可見纔好。

理念的分歧,必然導致矛盾,張雲雷等人的路,自是會被人設置重重障礙,那隻能看哪方人能堅持的更久,哪方人後續加入的人更多更有力量了。


張雲雷是一沒編製沒有走過紅毯沒有上過春晚的草根藝人,他擅長的喜歡的東西,他六百萬粉絲跟著學習了一下,曲藝也好非遺也罷,全是粉絲自願,反正這六百萬人也算是ziguangge.fanxiejiao有過名字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