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口语用科大讯飞的技术改卷;

2、E听说是科大讯飞旗下的一款软体,针对中学生英语口语练习;

3、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一年的价格是198;

我的疑问是:

1、是否存主观性问题:E听说以高考改分同款评分系统为卖点进行推销,这是不是在利用高考赚钱?

2、客观问题,定价是否不合理;

3、高考的根本是要公平公正,E听说的出现是否对贫困地区不公平。


题主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先前因为中考的关系(坐标妖都),从初一到初三被学校指定购买科大讯飞E听说三年,430元。

声明:本人并不了解科大讯飞E听说的相关技术细节,以下回答均由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得出。

题主首问:事实上,E听说不但仅是高考同系统,连中考都如此。政府为了避免中高考听说考试因为技术服务商的不同而导致的评分标准差异,自然选择了同一个软体。对于考生来说,能有和中高考相同系统的口语练习软体及相关技术支持肯定是再好不过的。但是,正因为E听说与中高考同系统,造成了它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或许不能说它是在利用高考赚钱,而应该说它是在躺著收钱。

对于费用问题,回到题主的第二问,定价是否合理。本人并不了解E听说的相关技术难度水平,但就它庞大的用户群来看,每人几百几百的费用肯定是虚高了的。以我愚见,E听说似乎就是语音识别匹配软体,通过导入的固定信息,将信息与考生语音相匹配,分析考生的完整度等」口语「水平。

为什么说」口语「呢?以本人在E听说的实际使用过程中,E听说对本人的口语可以说没有任何帮助。由于它似乎是信息匹配,故只需将每一个音都读出,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重读就能达到高分。本人口语还马马虎虎,但为了得分,被迫接受了E听说的口语改造,将原本的流利变成机械的各个音节,成为了」口语「。客观地来说,技术有限,但是这不能成为E听说洋洋自得的凭据。进入E听说官网(http://www.ets100.com)可以看到明显的」E听说,提分多。」请问贵公司,您的分数真的就代表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吗?以妖都中考口语为例,34分和38分、甚至37分和38分在真实水平上都是天差地别(这一点不接受反驳,不信自己去听)。以前为了验证E听说是不是只需读出每个音就能有较高分数,专门请本校外教(口语真的好,没有不良语言习惯,纯美英)测试了E听说的一套题,同时比较本人的分数。在E听说的提分下,本人的「口语」以38分多的成绩完胜外教口语1分(没用过可能不知道,38+和37+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本人和外教都没有错误回答。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E听说和教育公平。贫困地区有的好像没有口语,但不太了解。不仅E听说,教育资源从来都是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的,国家能做的只是调整。如果贫困地区真的有口语考试,那E听说虚高的价格无疑助长了教育不公平。当然,科大讯飞如果有相关价格补助那另当别论。题主是来自深圳吗?从本人妖都和深圳在广东可以看出,粤北等贫困地区考生天生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在师资力量上尤为显著,更不用说西北等地区。

至于该如何评价E听说?它是中高考口语的提分机器,仅此而已。

欢迎指正。


作为问题的提问者,我想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我有幸使用过科大讯飞的E听说产品。从使用体验上来说,确实是一款没有太大问题的产品。而且E听说的评分系统和高考的评分系统是一样的,所以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一个软体。

这里引出一个思考,我们的学生是否在变得为考口语而说英语?

我最关注的问题,还是软体的收费。首先我主观上承认评分系统本身的质量是可以的。但因为没有作过实验,这里不方便给出客观的评价。那么问题就是,这一系统是否值这个价值?其技术的含金量还有待考证。

前面说过,高考的评分系统和E听说是同一个,这是否会造成一种不公平?收费才能练习?有人可能会质疑,200左右一年的收费,平摊到每天才1块不到。但作为该领域的垄断企业,高考指定口语评分服务供应商,科大讯飞通过E听说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巨大的。让一个企业借助高考从学生中赚取如此多的钱财是否合适?

最后,我可能乐意花几百去买一个游戏,也愿意花两百买这一软体一年的使用权,但让我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大多时候还算正常,少数单词句子读得再标准也不给分


你们只是要求买讯飞e听说,我们可是要求买平板


现在是每年298了(2020.08.28),学校说是志愿购买,别人都买了,你买不买看著办

打电话问了一下,一分钱没有优惠


如何看待深圳南头中学强制要求学生购买所谓的听说材料?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432592/answer/399947902

贴一个答案,当然作者不是我,我去年就自己看出来了,我的方法是看讯飞的官网。

所以和讯飞无关。

这是客观上的利用高考赚钱。而公平……不会有人说公平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