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雖然有稍微瞭解的人知道這些並不是心理的,但為什麼內地的法律和社會和很大一部分自以為專業的老師包括但不限於大學老師,都以為這些是心理的問題,而且還認為這樣絕對是對的?(還好我遇到的老師我提出這個錯誤他會接受),甚至還有一些「專業書籍」也是把這些寫成心理的甚至把這些當成精神病(無歧視,其實「精神病」這個詞本身就不該存在,「精神病」所指的應該叫做「XX障礙」比如情緒障礙等或「XX失調」比如「思覺失調」等),我是學前教育專業大二學生,然而我們的教科書上居然寫說自閉、多動、抽動、甚至明顯是生理的智力障礙都寫是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然而事實這些明顯是生理的或至少生理原因佔大部分的啊


如果是不瞭解的普通人這樣也就算了,但為什麼法律和相關專業的大學教科書都這樣?


對於這個問題,很有感觸。

我們接觸過數千組多動症孩子以及家庭,很多家長對於多動症、注意力障礙都有存在很大的誤解,也有很多人是不敢面對現實。

這個話說出來可能有點「殘酷」,但事實的確是如此。

首先:腦部障礙、大腦發育落後不是「智障」!也不是「精神病」!

很多家長一聽到「腦部發育障礙」就馬上聯想到,孩子智力低、不聰明,所以讀書不好成績差,又或者家長害怕親戚朋友誤會孩子是「笨蛋」。

而把多動、注意力障礙歸結為心理問題,就會讓很多家長好受很多。

因為他們就會覺得,孩子成績差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學習,調皮搗蛋,一旦他們迴心轉意肯用心讀書,成績必然會進步。

還有的家長一聽到「大腦神經」之類的詞,就聯想到「精神病」,忙避之不及。

神經、神經病、精神病,這三者之間差的遠了!不要再混為一談了!

其次:認為治療是騙人的、騙錢的!

目前國內治療多動症和注意力障礙的方法,大家比較熟悉的仍然是藥物治療。

但是藥物治療雖然有優勢,但也存在不少副作用,這也是事實。

很多家長對於藥物治療尚且不是完全接受,對於其他科學的治療辦法,更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比如腦電生物反饋訓練、認知行為訓練(cbt),讀寫訓練(專門針對讀寫障礙),專業的自控和情緒訓練等等。

然而這些訓練方法在國外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了,國外甚至還有專門的輔導人員,互助小組等等,去幫助多動症家庭(科普知識、互相討論問題、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等等)

第三:國內對於多動症的認知和研究的確較晚

世界上首例確診的多動症兒童於1945年被報道出來,多動症的研究工作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它不是一個危言聳聽的概念,而是有充分的發展過程和研究結果。

國內於1981年將ADD定名為「多動綜合徵」,簡稱「多動症」,先後在上海、南京、北京、西安、廣州、四川、東北等地開展了研究和防治工作。

目前一些專科醫院的兒童精神科以及兒科還專門開展了針對兒童多動症治療的專科門診,積極探索多動症患兒的治療研究,如:

患兒家長、老師問卷評分法、各種心理測試法、腦誘發電位測試,各種認知能力測試,藥物治療(主要為興奮類藥物)以及非藥物治療方法(如腦電訓練)等。

其實在國外,一開始也有很多人對多動症抱有很大的質疑,只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才逐步接受。

相信隨著科學知識的科普和社會的進步,大家一定能對這些病症有越來越深入的認識,也相信這些病症的患者能夠得到更科學的治療和訓練,早日恢復!


他們哪裡把這些是當做心理問題了?!他們是把這個當成你懶惰、做作、愚蠢導致的問題!


人的認知是有侷限的,抑鬱症、強迫症還當成心理問題,等到自殺了 誒人怎麼沒了為什麼會這樣。

關鍵還是科普不到位,自閉症是最為明顯,不是自家孩子得這個病誰信?沒孩子前哪有什麼自閉症是父母不會管教,等禍從天降,真正攤上這個事,這些偏見立刻會徹底打消,因為任何人沒有辦法徹底的解決,事情不落到自己頭上,不可能存在感同身受,甚至還會被人感覺小題大做,所以怎麼說站著說話不腰疼很常見。

多動症,真正嚴重被迫去醫院診斷多動症的家長們知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在學校經常發生衝突不是打人就是被人打,極端好動已經到了誇張的程度,而且學習成績糟糕 注意力極端不集中,完全無法聽課,生活混亂不規範,學校生活一塌糊塗糟糕至極,不聽父母老師的指令不服管教,遠遠超過同齡人的管理難度。

誰不親自遇到這個事,一般人都以為多動症嘛好動點怎麼會是病,你叫它遇上我上面說的孩子那種情況它也手足無措四處求醫來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孩子,但是多動症的發病率一個班也就一兩個大多數家庭遇不到,多數人的認知還是片面侷限的,他會覺得多動症去看病是大驚小怪,每個人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多動,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永遠覺得是小題大做。

1.不做跟小兒教育有關的行業老師等,人一生只能見到的多動症孩子的數量極少,沒有例子模型讓他參照對比,多數人還是隻能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至於其他孩子的狀況?跟我有什麼關係,又不是我家孩子。

2.我是個殘疾人,我天生只有一隻腿或一個胳膊,普通人是無法瞭解殘疾人到底生活是多艱辛,普通人沒興趣瞭解,也覺得沒有意義瞭解,誰叫我天生就這樣,我的苦痛難受別人甚至感受不到1%,我跟別人講我的經歷別人覺得我很可憐,但是他們無法真正體會到我們生活是多麼艱辛,大概是這個意思大家品一下。


無知和無知


他們不把這些說成心理問題,怎麼 通過心理治療等名義賺家長的錢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