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很多作家名家,而現在遍地是寫手,真正出色的作家卻越來越少,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出現,是好事還是壞事?


好事啊。現在寫手這麼多,說明瞭什麼,知識普及率上去了,認識字的人多了。不然這麼多寫手也活不下去。這樣發展下去,全民的鑒賞水平會越來越高。

優秀作家少了。個人覺得這個是互聯網的鍋。。互聯網時代,獲取知識太容易了。特別是碎片化知識。思想更為開放了。想要人被人承認太難了。你寫個作品發表,不管你寫的怎麼樣,必然會有一羣大神,在知乎,在微博,在貼吧。噴的面目全非。如果不信。你可以找一篇國外或者民國作家寫的書。抄一段上去。發到知乎說是自己寫的,請知友們品一品。

韓寒,郭敬明,唐家三少等等。這些都是作家,而且很受歡迎,讀者都是千萬級的。你承認這些人是優秀的作家,如果你承認,那中國優秀的作家有不少。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了,看了一眼上面的答案,說的都不怎麼著調。

題主覺得優秀作家少了,就需要首先界定,什麼叫優秀作家。這個很難。

我能列舉出很多我所認為的優秀作家,題主可能都不知道,或者不認為其是優秀作家。比如,我就認為我的老師陳超先生是偉大的詩人,題主你聽說過嗎,你讀過他幾首作品嗎?再比如,我認為,汪精衛是優秀詩人,題主你認可嗎?

有些作家是在生前就成為優秀作家的,這樣的人不是很多,比如蘇軾。有些作家是生前人們覺得他還可以,但死了以後人們就覺得他不夠優秀了,比如高觀國,鄭谷。很多優秀作家是在死了以後才被認為是優秀作家的,這樣的人很多,像陶淵明,卡夫卡。

再說說寫手。

我告訴你,我就是寫手。

寫手並不是新生事物,在我的認知裏,至遲到宋代,就有寫手了。甚至還可以往前推到很早很早,中國最早的寫手應該史官,樂師,這樣一批人。文學寫手至遲到宋代就出現了,當時很多說話藝人,就是兼職寫手。題主可能不太知道元雜劇,元代文人是下九流,九儒十丐,僅僅比叫花子高一級。很多民間文人就是靠給民間劇團編寫劇本喫飯的,這些人就是寫手。

你所知道的明清小說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寫手。

寫手和作家的區別在於寫手以掙錢為第一目的。作家也想掙錢,也想出名,但不是以此為第一目的。

我是論文寫手,有時候看見那些題目,我都覺得煩,噁心,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在實踐中根本就不能成立的理論,我寫過四篇碩論了。我寫的東西連我自己都不認同,但我得寫,因為我要錢。

我也想自己搞點研究,而且我的確在搞,但那些都是記錄瞬間想法的殘篇,今天突發奇想,記錄下來,明天靈光再現,記錄下來。如果我要用心整理整理,說不定是很有價值的論文。但我沒心情做這個,因為沒人給錢。

所以,寫手和作家並不能分的那麼清楚。作家也可能因為利益驅動,寫點媚俗的,不太成熟的東西。寫手賺錢以後,不愁喫飯之後,也可能寫點自我表達的,這些東西可能賺錢,也可能不賺,不在意了。

任何作家,基本上都經歷了一個先是作家,再是寫手,再是作家的過程。先是寫手,是說一個人有創作熱情,進行寫作嘗試。但是初出茅廬,寫的不成熟,不被認可,這時候他就得想辦法,模仿,甚至抄襲,總之一定先賺錢,與此同時,他可能進行自己的嘗試,只不過這種創作嘗試多數是不為人所知的,亦或在其抄襲模仿的過程中,逐漸轉變成長,亦或在模仿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東西;然後等錢賺到了,不愁生計了,再寫自己單純想寫的。


作品多了,讀者的分流也會多,過去作品雖少,為大眾所知卻容易,作者也遵循延安講話精神,要寫大眾文學;現在人們挑書,覺得眼花繚亂,讀者各有自己的鐘情,作品由是不易出名,作者也更愛針對人數佔比不大,但口味適合,掏錢較多的特定讀者羣,不考慮大眾整體的感受;進入新世紀以來,早就有議論說,所謂大眾作家,已經不出了,當代都是小眾作家,一部作品能賣出百萬本,已經很難,算得一流了。


叔本華對讀書的建議是:「別去買那些名噪一時的暢銷書。把寶貴的時間專讀偉大的已有定評的名著,只有這些書纔是開卷有益的。你要常讀古書,讀古人的原著,今人論述他們的話,沒有多大意義。」有個辦法就是,百年之內的書暫且不讀。

陳丹青在《木心談木心》後記中寫到:天才而能畢生甘於無聞者,或許有吧;庸才而汲汲於名,則遍地皆是

楊絳先生說: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作家名家」是什麼標準,「優秀的作家」是什麼標準,「真正出色的作家」又是什麼標準。現在回答問題都很難,難的不是想答案,而是知乎很多提問題的朋友,連問題都沒有問清楚,沒有比較清晰而確定的標準。

讀了木心先生的《文學回憶錄》,對文學家、藝術家、文學,纔有了一點認識。然後又看了很多文學史,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的八卷十六本的《世界文學史》,譯林出版社已經絕版的五卷本《20世紀外國文學史》,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未刪減版),臺灣文史哲出版社的朱棟霖、丁帆等編纂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江蘇文藝出版社十二冊的《中國文學通史》,這樣對文學流派與作家們纔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

優秀的作家肯定是少數,寫手主要為掙錢。現在作家協會都體制化了,你能指望當代能出什麼優秀作家,不過是一羣人在那裡自娛自樂罷了。寫東西,揭露批判的多了,能發表嗎?能過審嗎?當然,你想要有點名氣,還得先加入個什麼作協。作協裏也有極其少數的好作家,我不給你一棍子全打死。

優秀的作家,想寫出好作品,難。一是很多東西是不能寫的,題材素材內容被限制,這個自由沒了,文學,藝術是需要自由的。二是,好作品是需要思想的,需要藝術性,需要深刻的思考,需要對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有所涉獵研究,寫手們有什麼時間空間去深入地研究?碼字掙錢都忙不過來。好作品還需要好讀者,一個民族普遍的讀者們都養成了一種膚淺的閱讀習慣,這種讀者也配不上好作品。

隨便找一本《外國文學史》,看看介紹的20世紀前的各國經典文學作品,或者找一本《中國翻譯文學史》這類的書,看看老一輩著名的翻譯家們的代表譯作,之後再來讀當代的大部分文學作品,真的是,不愛讀了。

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之後,就會發覺,當代中國作家們寫的東西,太膚淺,太寒磣了,很多書寫的是不知所云,包括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木心先生的《文學回憶錄》是一部好書,對於開啟民智,提升文學鑒賞力有促進作用。

我心目中優秀的作家是莎士比亞、曹雪芹、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百年纔出一個,著什麼急。曹雪芹十年修改,五次增刪,才寫了半部《紅樓夢》。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年苦役,一生多難,這樣的磨礪後纔有世界文學的巔峯《卡拉馬佐夫兄弟》。

寫手們,可能還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寫了不愛修改,老想著馬上發表,好掙錢出書成名發家,實現財富自由吧!老想著這些,寫的東西就會缺少深度,缺少對於整個生命的觀照與探索,這樣就會缺少真誠,缺少感情,顯得空洞。

優秀的作家,越少越好。如果太多,大家就一起都是平庸了。


告訴你吧,以前也很多寫手,只不過你不知道而已。

你所知道的優秀作家,都是已經出了名兒的,還有沒出名的你不知道。

其次,優秀作家跟寫手多不多這個問題並不是相互影響的,並不是說寫手多了,基數大了,優秀作家就多了,並不是這樣的,真正有才能的寫手,遲早會變成優秀作家的。倘若你的寫手圈子裡,全部都是優秀人才,那麼都可以是優秀作家。

就跟成績好的成績差的一樣,並不是人多了,成績好的就必須多,這個是在於個人和其他一些條件的,而不是人數的問題。

優秀作家,同樣也需要時代和社會的檢驗、沉澱,才能出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