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也算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普及者。但我對於新文化運動時打著全盤西化旗號的人表示理解。

有人說,矯枉必要過正,這是有道理的,在當時那個黑暗腐朽的社會,全盤西化的理論確實能大力引導思想解放。

我們現在重申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是基於對過去的反思。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思想的解放。

(太忙了,之後補充)


題主的疑問應該是兩方面:

(1)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

(2)既然已經否定了,那麼為什麼現在又大力推廣傳統文化呢?

有知友答「矯枉必須過正」,有那麼點意思,但不夠「透徹」,不夠擊中「要害」。

其實「要害」很簡單,就是——干不過別人 啊~!

畢竟那時候,

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

大家手裡只有一本武功秘籍,

在這種被逼到死路的境地,沒得選啊~!

至於,秘籍裡面是不是有這一句:

熱情的群眾,憤怒的青年,

革命戰場,必須殺伐果斷,哪有時間去思前想後?

我沉默了,你沉默了,

彼此到底怎麼了,變得不快樂,我是懂得,也會懂得,

我們都不捨得,可是傷口變得難以癒合...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矯枉必須過正,上面那一段是魯迅先生在《無聲的中國》里的文字。


在那個時候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到了存其一必廢其一的地步。為了能夠在中國建立起民主制度,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以儒家思想為鬥爭對象,因為這個是專制制度的思想支撐。前面的實踐已經證明,思想不解放民眾就不會覺醒,中國就沒有希望。就歷史來說儒家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所以當時的情況應該是由否定儒家進而否定了全部的傳統文化。這個就是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傳統的原因。但是運動先驅們的初衷是反對專制,而不是反對整個傳統文化,他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新文化運動成功的動搖了傳統文化的根基,進而動搖了專制的基礎,這功不可沒,但中國千年文脈也就此斷絕,大部分國人文化不自信也起於此。到了今天我們終於能夠回頭審視這段歷史,我們相信延續上千年的東西,他一定是有價值。今天漢服的再興,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已經在復興了。但這個所謂的漢服運動已經徹底的倒向了資本,喪失了運動的初衷。今天漢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普及,但是傳統文化並沒有想它一樣普及。我希望人人都能有一本論語,而不是人人都有一件漢服。


人在只用說說的時候就是喜歡走極端。


三百年前,有個叫彭佳年說:金錢鼠尾乃新朝雅政,巍冠寬頻為亡國之兆。肆無忌憚高舉新文化大旗開始開始否定傳統文化。是因為梳辮子的打敗戴高冠的。

三百年後,剃短髮的打敗梳辮子的。結果金錢鼠尾成了豬尾巴被割掉了,又開始肆無忌憚的高舉新文化大旗開始否定傳統文化。

這是中國人傳統,先進文化必然替代落後文化。而百年以後說不定被替代的落後文化又成了先進文化被推崇


「全盤西化」不等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你偷換概念了!

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評判,恰恰是以本土思想做根基的,況且也不是全盤否定。

章太炎,考據學,晚清諸子學,尊子貶孔,了解一下。

清儒做了哪些工作?為什麼清儒會「貶孔」?你知不知道呢?

如果沒有本土思想做根基,光靠幾篇雜文白話詩,能推翻一個兩千多年的思想體系?


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幾本書,幾個歷史人物,幾套學說。

傳統文化是很多人的飯碗。

這個群體上千年來靠這些東西吃飯,謀求利益,拉幫結夥,當中國要融入世界大潮,進行一系列變革的時候,這些人一定會緊密團結在「傳統文化」的大旗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對抗變革。

這種變革是要鬥爭,要掉腦袋的。不然難道讓當時本已落後於世界的中國,背著這麼沉重的歷史包袱上台打擂?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現在要分辨都費勁,更何況當時呢?那是幹這種事情的時候么?

不如一杆子打倒,先讓新生的中國輕裝上陣,站穩腳跟再說。等活下來了,舊文化里有什麼好東西,再去它的屍骨堆里撿不遲。


為什麼全盤否定?因為跟不上時代了!

封建農耕社會的平民日常生活服飾沒什麼太多問題,但是現代化工業革命後的社會環境,已經不允許肆意穿著了。因為會發生危險的。

當工廠的女工在滾滾輪機間工作的時候,寬袍大袖衣帶飄飄已經成為殺手式的存在。哪怕你不是直接勞動的女工,只要是進入這個環境,飄動的衣塊,都是危險的存在。

新文化運動只是面向城市,而在偏遠農村等地,其實傳統文化與服飾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只是隨著社會的變遷,服飾產生了變化。

比如襖裙。

襖裙就修改成這個樣子了。

那麼除了這種民國小襖裙以外,襖和裙是不是都保留下來了呢?

答案是保留下來了。

看到這個裙了么?襖裙中的長裙樣式。不過後來變短了。

借用下別的知友的圖片

看到沒?短了!而且向工裝方向改進了。然後呢?進一步簡化

再然後呢?

然後就變成下面這樣的形態了

至於襖,也變了不少,但是偏遠地區還是保留很原始的形態的。

對襟盤扣的襖

下圖一為鄧麗君著襖褲,圖二是襖褲畫像,圖三是鄧麗君著旗袍

那麼看到這裡,你們應該已經發現了。

服飾是不斷進化的,是根據社會生活生產不斷適應變化的。

好了,想必已經滿足答主的疑問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