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評論說,佛不渡無錢人;什麼亂世道教下山,佛教開門;又或者要大學文憑才能出家,這些問題明明百度搜一下,謠言都解釋好幾回了,為什麼還是有人覺的佛教界就是這樣?


你蹲在牆上,看「弱智」,「弱智」也在牆根底下,用同樣的眼光看著你。

剛刷到的。熱乎的。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你以為是常識的東西,世界上最少有1億人不知道,至少有10億人,雖然知道,但看法跟你剛好相反。

因為,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認知體系不同,出發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整條街最「聰明」的仔,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比如敘利亞,遜尼派和什葉派,他們都認為對方,對伊斯蘭教的理解是「弱智」。


本篇回答主要引用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中的觀點來解釋這個現象。

1、羣體基本觀念因環境、遺傳定律和公眾意見而具有極大的穩定性。對於我國年輕一代來說,佛教和封建迷信幾乎可以等同起來。一方面是社會大環境的因素,宗教被視為落後腐朽的象徵,因此宗教蘊含的核心義理往往未經瞭解而被忽略;另一方面是文化作品的負面影響,在中小學生必讀名著《西遊記》中,大多數教師都把神佛解讀為「封建強權」,把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唐僧」角色視為「懦弱」、「愚昧」的代表。在這種氛圍下,沒有全面瞭解過佛法的人,對於佛教產生敵意和貶低並不奇怪。

2、羣體有著強大的想像力,並極易受感性因素幹擾。以上一點「對佛教的的負面基礎」為前提,能夠激起廣泛羣體情緒偏見的,無疑是針對佛教僧侶的醜聞,就像該問題下一個回答提到的:

嘴上說普動眾生,實際上也普渡眾生,和嘴上說普渡眾生,實際上姦淫擄掠,大家當然更喜聞樂見後者啊,至於到底怎麼回事人家也不在乎嘛,就是拿來當個談資而已,當然也不排除真有人聽了就信了的。

根據倖存者偏差,人們會把曝光出來的關於佛教信眾的負面新聞,投射到所有佛教徒身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但並非所有愛國者都是流氓。同樣,對於某些佛教徒來說,宗教信仰的確是偽善的最後避難所,但並非所有佛教徒都十分偽善。

很多人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少數教徒的敗壞行為,等同於所有教徒的共同行為,把部分教徒的個人行為,等同於整個宗教所提倡的行為。如果按照這個邏輯走下去,佛教當然會常常被人們談笑取樂。

3、羣體不允許懷疑和不確定,只具有十分低劣的推理能力。這一點佛教相比於其它意識形態更加喫虧。因為佛家思想蘊含辯證的精髓,如果以片面、孤立、靜止的角度看問題,就很容易產生誤解。

很多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所得到的結論是不同的,比如」色空不二「、「眾生平等」、「善法欲「等等,如果缺乏辯證思維,探索這些問題時就很容易得出奇怪的結論。


弱智的東西一目瞭然,不用太高智商的…

佛祖在自稱徹悟後,自我評價是無上正等正覺的人,他以為自己達到了智慧圓滿、正遍知(無所不知)的程度,於是,他開始描述他所實證的宇宙真相了…

佛祖說:海魚比太陽還大、太陽和月球都是四方形的(因遠看才覺得是圓的)、地震是因為風吹水動造成的、日食月食是阿修羅用手遮所致…

佛祖另外又實證了女人的事情,對於女人,佛說:」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女為惡根本,能失一切物。」、「親近彼女人,最為極下劣,是惡中之惡…」…

不管後人再怎麼吹牛,但按佛經記載,釋迦佛始終是一個有著生老病死的凡人,他晚年是因食物中毒而死的…另外,釋迦佛也仍有十四類問題是無知的,在佛經被記載為十四無記…

如何看待這麼簡單的東西還需要很高的智商嗎?故弄高深故作玄虛的才顯得弱智吧…


腳崴了怨鞋掰。

腳不正怪鞋歪。

如果抬舉佛教的理解纔算高智商的話,誰也別跟我搶最弱智頭銜。


佛教自身確實需要反省,貪嗔癡三毒流佈人間,為清凈解脫就必須超出俗流。但為了廣開方便法門,引導眾生,卻曲意迎合,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恆順眾生」,卻有同流合污的嫌疑,和光同塵勢必庸俗化、低俗化,這是必須要戒除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