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大學生,沒有佛教的朋友,不知道有什麼方法


從你真心以佛為榜樣,按照佛法努力學習修證那一刻起,就是皈依了。外在形式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祝好!


20歲的大學生,沒有佛教的朋友,卻能夠想到皈依佛教,真是善根深厚,令人讚歎!這說明提問者過去生一定皈依佛教修學過佛法,才會在沒人引導的情況下與佛教相應,尋求皈依,也說明瞭學佛功不唐捐。

要成為佛教徒,第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皈依三寶,也就是說皈依佛教就是要皈依佛法僧三寶。如果沒有皈依三寶,即使拜佛燒香,也只能算是對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

如果你皈依三寶,你便找到了偉大的聖者釋迦牟尼佛作為老師,成為正式的佛弟子;就能夠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成為一切律儀之根本,經常不離三寶的光明;並能得到護法龍天、一切善神的保護、加被,今生來世安樂。經雲:「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因此一旦皈依三寶以後,可以惡道除名,人天有份。所以對佛教的敬信者一定要皈依佛法僧三寶,成為正式的佛弟子。

什麼是三寶呢?有偈說:「十方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僧,功德難思議。」

「十方薄伽梵」:雖然我們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其實我們娑婆世界之外,還有無量的諸佛世界,無量世界十方諸佛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功德都難以思議。佛陀的智慧跟願力乃至教導眾生的功能德用是非常廣大、難以思議的。我們皈依的佛寶就是這樣的十方諸佛。世間的佛像就是我們皈依的世間佛寶。

「圓滿修多羅」:修多羅就是經典,圓滿的修多羅是說對於法界裡面的道理經典裡面說的非常圓滿,它的功德難以思議,如果我們能夠信受而能夠去實證它,那我們就可以獲得同樣的功德。我們就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獲得解脫。這些經典就是我們皈依的世間法寶。

「大乘菩薩僧」:是指實證不生不滅法跟生滅法邁向佛道的僧寶,他有解脫功德,也有實相智慧。歸依僧並不是歸依於一個人,因為「僧」本來就是「眾」的意思,這就表示說它是僧團,我們要皈依的僧寶是十方三世的大乘菩薩僧團。現在依於佛教戒律出家的出家四眾,就是我們皈依的世間僧寶。

最後介紹一下皈依儀式。

一般寺院都有定期為信徒舉行皈依儀式,可選擇到清凈寺院去報名,在清凈寺院裏進行皈依儀式。但去受三歸以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想要去受三歸依的這個道場,他們是怎麼解釋佛法僧三寶的。如果有講到除了三寶之外,還有一個寶,叫做上師,並說上師也是歸依的對象,而且這個上師是超越三寶的,這是喇嘛教不是佛教,千萬別在這樣的道場皈依。因為佛教只有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如果覺得目前去寺院皈依還有諸多不便,譬如:四周附近沒有找到合適的寺院,或寺院舉行皈依儀式的時間您無法參加等等,那麼可以選擇先在佛像前自誓三皈依,等機緣成熟時再到道場去皈依。

自誓三皈依儀式:

一、以恭敬心上香。

二、至誠心跪在佛像前念「我某某某,今自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每念一遍拜一拜,三遍圓滿。

最後,若題主實在遇不到有緣的寺廟參加皈依儀式。那麼私信禪通達,根據題主所在城市,儘力為其安排。


從實修實證上來講,皈依分4個層次的


我是在九華山皈依的。皈依後會發你一張皈依證。在皈依之前我拜訪過亞洲很多寺廟,但是心裡一直沒有皈依的想法,更準確的說,當時根本不知道有皈依這一說法。後來是一位師兄拉著我去的。

一開始我不想掃了師兄的興纔去。我很反感裝修的金碧輝煌的大寺廟,更喜歡那些又老又小又安靜的小寺廟。去到那邊一看,師傅的小寺廟又破又小又暗,晚上還盡量不開燈,省施主們捐的香火錢,我心裡就好感提高不少。第一次看到我皈依師傅慧心師傅時,是被他的磁場折服的。我們看到慈祥,年長,和善的老人時,心裡會自然的起親切親近的心情,當時就是這種心情放大了數倍。禪定功夫深厚的人,他周圍的磁場也是安寧安詳的。

所以,皈依不用操之過急,緣分到了,自然而然。不用強求,畢竟一路經歷下來,打著宗教幌子牟利的比率很高。

可以先多看些書。佛陀傳,佛教的發展歷史先了解一下。中外大德們的書都看一看,南傳佛教的經典要放在前頭看,可以少走歪路。我一開始看的是聖嚴法師的書。很多都是勸人向善的經書,目的是好的,但是是偏離佛法的。

總之,不管看哪本佛經,都要保持邏輯推理和質疑的態度去看。

平時與生命為善,心盡量平靜,少些慾望追求。緣分,會來的。


一、皈依佛教的方法:

  1、如果是受三皈依,一定要在佛像、佛經、和出家比丘三者之前而受,以這三者作為三寶的代表象徵。

  2、若是受四皈依,則必須欲受皈依的人到他所要皈依的上師之前親受,不能由別人代授、代受皈依。

  3、本宗的皈依,在皈依法會之前,要先帶兩張相片、一份身份證影印本,並填寫一份皈依申請表,向執事師兄申請。在皈依法會中, 師父會同時傳授『皈依儀軌』。法會之後,要受 師父灌頂。如此皈依纔算圓滿。

  4、海外弟子之皈依,由於上師慈悲,故授以電話方便皈依,由師父親自傳授皈依修持,以期能即時同發大悲心、菩提願,自度度他,利益一切有情,故海外皈依師兄,必須依上師開示,如法修持、堅定信心,方不負上師之悲心。皈依方法可與海外分舍聯繫。

  二、皈依的意思:

  1、皈是歸投、求救護之義,依是依附之義。皈依,就是歸投、依附,而求救護。

  2、皈是反白之義,即反黑業(惡業)而為白業(善業),依是止息妄念之義。皈依,就是止息妄念、斷除惡業,而行善業。

  3、皈是歸復之義,即回歸自性,依是安住之義。皈依,就是迴轉向外追逐的妄念,歸復自性而安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