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諾貝爾獎一般都是在實驗證明之後才會頒發。

歷史上我記得唯一一次可以說是錯誤是鼎鼎大名的費米在1938年拿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從19世紀末科學界發現了幾種發射型衰變後,物理學家一直對原子核內能放出電子的β衰變非常不解。費米在1933年把泡利提出的一種幽靈粒子概念應用到該衰變,將該粒子命名為中微子,並從理論上提出了費米作用力,即後來的弱相互作用力,當時這個理論因為過於前衛一度無法在英語期刊上發表。

1934年,用α粒子轟擊元素人工產生放射性的現象被觀察到,費米發現這可以用自己的理論來解釋。他對此深深著迷,也因為這個契機從理論物理轉型到實驗物理。他很快找到了改良用中子源轟擊原子的實驗,並於1934年成功在22種元素中人工產生了放射性。

在用中子轟擊鈾和釷後,費米成功排除了產生的放射性來自任何重於鉛但輕於鈾的元素,興高采烈的他立刻宣布自己發現了新的超鈾元素,並以祖國義大利的別名將其命名為hesperium和aisonimum。當時確實有人提問難道不可能是出現了比鉛更輕的元素產生了放射性,但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1938年,37歲的費米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成果為:

證實了中子撞擊下生成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他用慢中子做出的相關核反應發現

1939年,德國化學家奧托·哈恩利用費米的實驗確認了鈾在中子轟擊後會產生鋇,並由此總結出核裂變現象。費米對此懊悔不已,後來在自己的諾貝爾獎接受發言中加上了腳註承認自己的錯誤。

當然,雖然費米諾貝爾獎的一部分結果實際證明是錯誤的,但他的實驗對後來核裂變的發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哈恩則因為發現核裂變獲得了194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要說炸藥獎的烏龍那可就太多了,該給的不給,比如吳健雄博士、貝爾女士就沒給,當初也沒有打算給居里夫人,不過居里先生「衝冠一怒為紅顏」,楞是給老婆搶回來了,還有愛神,就給了個光電效應,什麼相對論了布朗運動了一概不給,還有門捷列夫,憑什麼不給呀,可就是不給,還有瞎給的,盧瑟福居然獲得了化學獎,這是什麼意思呀?

這些就不說了啊,只說給錯的吧,這也有一大堆。

1、蟑螂致癌?

很奇怪吧,這是192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是丹麥病理學家菲比格,他的老師就是著名的微生物學奠基人科赫,科赫的偉大自然不用多說了,可以說科赫之後人們才知道如何對付瘟疫,名師自然出高徒,在科赫門下,菲比格發明了治療白喉的血清,這也是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可是他無法挽救患了癌症的妻子的生命,菲比格一怒之下決定要搞清楚癌症的病因。

作為科赫的高徒,很容易地就認為癌症是由微生物造成的,於是他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結果就研究出了某種寄生蟲可能是癌症的病因,當然菲比格沒有這麼草率,他還要找到這種寄生蟲哪來的,他就開始養蟑螂喂老鼠,看來科學研究真不容易呀。

1913年他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轟動,1926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並且擔任了哥本哈根大學的校長,這榮譽可比諾貝爾獎大多了,要知道玻爾也沒有當過校長。

可是這項研究是錯的,根本就不存在導致癌症的寄生蟲,那錯了怎麼辦?錯了就錯了唄,不收回獎金和獎章嗎?不能,菲比格已經在1928年去世了,而且諾獎委員會是不可能認錯的,就這麼糊裡糊塗的混過去了。

2、精神病人的噩夢

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給了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安東尼奧·莫尼斯,頒獎理由就是「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

莫尼斯

當時對腦科學研究並不深入,認為腦前區——額前葉並無明確的功能,是一個所謂的「靜區」,可以認為是腦中的一個協調中心,在這裡產生聯結,建立起神經細胞之間的「線路」,儲存生活的經驗和思想。在莫尼斯看來,對於精神病患者來說,這些神經格局根本是不需要的,是病理的,失去會帶來好處,只要割掉額前葉,把患者已建立起來的某些神經格局切斷,精神病患者的一些不可控行為就可能收斂。

這種想法當然是錯誤的,不過擋不住莫里斯的大膽設想,在有報告指出對黑猩猩實行兩側前連合切斷術後,黑猩猩的攻擊性行為減少,莫里斯就準備對精神病患者採取手段。

莫里斯先是對前額葉灌注酒精來殺死神經纖維,後來發現這可能會損害到大腦的其他部分,於是莫里斯想到了手術。

手術過程極其恐怖,醫生需要在病人的顱骨兩側各鑽一個小孔,然後將腦白質切斷器從洞中伸入病患腦部,在每側選擇三個位置實施手術。

這個儀器的外形就像是一把修長而精緻的螺絲刀,不過它的頭部側面開了口而且沒有尖端。然後醫生需要拉動手柄,開口處的鋼絲在拉動作用下便會凸起,切斷神經纖維。

恐怖的額前葉腦白質切除手術

1935年,完成了第一例前額葉腦白質切除手術,第一批20名病人全部存活了下來,這對於這二十名病人是幸運的,但對於其他病人卻是不幸的,這種手術公布後,很快就其他國家也流行起來。

莫尼斯也因此而獲得了1949的諾貝爾獎。

但是這是對人性的踐踏,患者被切除前額葉腦白質後,與大腦其它區域的聯繫被中斷,患者再也無法進行高級思維活動,只能是一具具行屍走肉。而且當時對手術後的效果也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患者手術後往往痴呆弱智,並且也有一定的死亡率。

3、贏了門捷列夫的莫瓦桑

按理說,莫瓦桑不能算烏龍,他獲得諾貝爾獎是由於發現了單質氟,可是那一年和他競爭的人太厲害了,那就是門捷列夫,而且門捷列夫終生未獲諾貝爾獎,這怎麼看也彆扭。

而且後來莫瓦桑後來也造了一個大烏龍,讓人哭笑不得。

此公還有一個妄想,那就是人工合成金剛石。自從戴維和法拉第發現金剛石的成分就是碳以來,人們都一直想合成這種昂貴的物質。現在我們都知道人工合成金剛石需要高溫高壓才能把石墨變成金剛石,而當時的技術水平是達不到的。

而莫瓦桑宣稱自己成功了,一時引起世界轟動,那一年的諾貝爾獎也就頒發給了莫瓦桑。

可是這不是真的,莫瓦桑並沒有製造出金剛石,而是他的助手受不了他沒日沒夜的實驗,找了一塊天然金剛石扔了進去,莫瓦桑就如獲至寶,寫了論文四處宣揚。

這還算不上本人造假,因為他也不知道那是天然金剛石。

不過其後續有點意思,最後他老婆曝光了這件事,可為什麼他老婆知道,他的助手知道,唯獨他自己不知道呢?這有點費解了,怎麼想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什麼也沒說。

4、將錯就錯的費米

看錯題目了啊,說的是物理獎吧,那就說物理獎吧,這個人居然是偉大的費米。費米的貢獻太偉大了,他的一堆貢獻說起來哪個都值得一個諾貝爾獎,可偏偏他獲得諾貝爾獎那個是錯的。

1938年,費米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諾貝爾獎,我說的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啊。靠著這個諾貝爾獎,費米得以逃離義大利,而且靠著這筆獎金來到了美國,啟動了核反應堆,要是沒有這個諾貝爾獎,費米可能就不能離開義大利也不能到美國,那麼原子彈的研究就有可能拖後了,這意味著歷史可能改變了。

還是回過頭來說費米的諾貝爾獎。

費米用中子轟擊了鈾元素,費米認為產生了一種新的93號元素,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獲獎之後,德國科學家哈恩重複了實驗,卻沒有出現93號元素,傳奇女子邁特納指出這是由於發生了核裂變,哈恩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而邁特納卻遺憾地沒有獲獎。

而費米意識到自己錯誤後,做出了檢討,更重要的是立刻敏銳地意識到了鏈式反應。

製造原子彈的兩個基礎一個是核裂變,一個是鏈式反應,要是費米當年細心一點的話,那麼這兩點就都由他發現了,他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原子彈的實驗基礎了。

當然了,諾獎委員會什麼也沒有說,大家這次也對諾獎委員會報以了寬容,因為費米又給自己爭了回來,要不收回一個再發一個也挺麻煩的不是。


非常難。諾貝爾獎,特別是物理獎,非常在乎實驗驗證。你頂多說未來超越他的理論或他的理論不完善。根本就是錯的,那可能性很低。


一定是這樣,我們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錯的。


理論上當然有可能了。

但實際上目前還沒發生過這種事。

這是因為, 諾貝獎不太會把獎發給太新的發現,所以在諾貝爾評獎之前,就已經有非常長的的時間來進行驗證了。

比如去年2019年的物理學獎, 版給發給了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 而兩人獲獎的成果是,人類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但是這個發現是什麼時候做出來的呢? 是1994年開始做,1995年發表的論文。諾貝爾頒給這兩個人獎,是24年之後! 在這期間,全球早就有無數天文台反覆反覆再反覆的驗證過這一發現了,所以出錯的可能性非常小。

要知道,物理學家是有一個圈子的,你一旦在一個一流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 那麼立馬就會被全世界的物理學家所看到。 和你領域相關的物理學家就立刻開始研究你這篇論文了。

對於實驗物理學家,驗證論文就是重複你的實驗,對於理論物理學家,就是從新演算一遍你的理論或者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理論。甚至重複驗證過程中還經常有新的發現的。很多理論提出之後,理論本身並沒有得多少獎,反而是驗證理論的過程中,有大量物理學家因為驗證理論而獲獎。

所以驗證新發現,這也是物理學家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如果驗證的過程中,有誰發現你的論文有問題,就會寫一篇論文來指出你論文存在的問題,然後發布論文的人就會主動撤回論文。 這是物理學家平時的工作常態。關於這個,大家可以看一看《生活大爆炸》謝耳朵撤回論文那一集。

如果你的論文撤回了,當然就沒有資格評諾獎了啊。

當然,諾獎一般都是在十幾年,甚至二十,三十年之後才給你的發現頒獎,要是有問題,早就被撤回了。

諾貝爾獎得主針對其他項目的研究論文被撤回,這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你的發現可被重複試驗,重複驗證,大家研究了十幾年都沒有問題,那就有機會去評諾獎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