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張作品裡,我的個人喜好程度依次排:

《菩提禱告》—《記艾靈下》—《記艾靈上》

在《菩提》之前,我最喜歡的是《麻姑符》和《天真君公》。而《菩提》近乎《麻姑符》和《殃金咒》生的兒子,擁有兩者的亮點元素,非常非常耐聽。

《記艾靈上》就是《間聽監》的同類作品,我對這種對老電影採樣配樂再創作的方式非常肯定但興趣不大,想像空間有限。

《記艾靈下》的話,相對摺中些,因此也是我喜歡的。童童和小院兒獻聲的尤其讓人驚喜。

這次的三張唱片,竇唯、竇穎、童童、小院都有參與,可以說是一家老小齊上陣了(想念竇紹儒先生了)

而文智湧作為朝簡成員重新出現在竇唯團隊裏,也非常值得期待!畢竟不一定時期,文智湧的小號簡直一絕!

還有一點,《菩提禱告》是不一樣樂隊的第十二張專輯了,而在今年六月發行《楊桃院兒》、《快雪堂樂記》等三張作品時,曾在簡介上提到「不一樣」十二樂集的概念。想來,「不一樣」也完成了它的傳承使命,由「朝簡」接過這一棒。

不管怎樣,竇唯的創作之路從未終止。

生之所在,樂無止境。

一切都在音樂裏。


《菩提禱告》很顯然是關於佛教的,我國信佛之人比比皆是,竇唯研究的是佛學,與普通信佛之人的境界不同,他的理解有更深的哲學理念和文化積澱,我未皈依佛門,也只能粗淺的品讀一二,前幾年竇唯的音樂沒有標題,更加突出聽覺感受,這很考驗聽者的音樂能力,僅靠耳朵來讀取音樂信息,需要真正有音樂天賦,這兩年的音樂都有標題,通過字面意思更容易理解音樂要傳達的內容,但都是文言文,所以文化層次低的又跟不上節奏了,笑嘻嘻。

〈無藏明察隱〉從一種很玄幻的氛圍開始,營造了一種中國獨有的宗教氣息,夾雜一些細膩的效果讓曲子很豐富,中途出現了寺廟僧侶誦經的繁忙畫面,契合了主題,在繁雜的誦經聲中,因果是非菩薩都能明辨。(以我的見識只能理解到這裡)

〈菩提禱告經〉讓我腦海出現了有道高僧在為信徒賜福的畫面,背景音樂像在仙宮一樣,竇唯的修為絕不亞於寺廟高僧,聽一聽沒壞處,順便沾沾佛光。這幅畫面我們太熟悉了,我國無知羣眾數量龐大,很容易迷信,還是本土宗教最適閤中國人體質,許多人沒什麼機會去正規的寺廟,從竇唯的音樂裏應該能領悟到更高深的佛法。

〈善念壞心果〉後半部分加了效果器的吉他聽起來充滿現代感,聽著帶勁,許多人因為這一點而喜歡這首曲子,此處必須吐槽一下,音樂並不是隻有燥的、帶勁的那種才叫好聽。我感覺這本專輯像是竇對當前社會現象的觀察,前半部分是女聲念誦經文,後半部分是男聲念誦經文,念著念著開始含糊不清然後開始躁起來,出現吵鬧聲,最後來了兩聲乾笑,善的開頭出現了一種不理想的果,中間的過程是很微妙的,結合整個專輯聽,感覺樂隊成員都是有識之士,我們許多人都是,這樣的人心懷天下,觀天下思古今念蒼生,同時會有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社會盡一點責任。

個人對〈精神病理人〉感觸頗深,整首曲子底色灰涼,是一種渾渾噩噩的氛圍,其中夾雜著高亢的戲曲,聽起來有點像京劇老生的唱段,象徵著某類型人的某種精神支柱,彷彿那高亢的歌聲在指引著什麼一樣,最後灰涼的底色瞬間結束,高亢的唱腔聽清楚了,不是最先認為的京劇,而像是京韻大鼓什麼的,某種精神支柱竟然並非理想中的樣子……後來細聽一遍,其實在曲子後半部分替換的,有點像偷梁換柱。偷了什麼?換了什麼?精神病理人在世俗中應該是不少的,自己所信奉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俗世紛擾下可能已經偏離軌道了,需要時常審視一下自身問題。

〈福悲禍喜事〉輕快的節奏響起,個人理解是一種心境吧,世間福悲禍喜紛擾繁雜,用一顆平常心看待。

〈智識待觀音〉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佛家的一種禪意吧,話不多言,可意會不可言傳也。

~~~~~~~~~~~~~~~

《記艾靈 上》去年主要聽下了,上就聽了一遍,寫的很倉促,昨天沒事打開聽了下,原來全寫錯了,好不汗顏,立刻重寫,我竇有些事情想跟朋友分享,用一些影片臺詞進行了拼貼,或引申或類比,非常含蓄的與我們進行了交流。

〈下雨了〉曲子伊始,鳥語花香,屏幕上帶有雪花的舊電視在播放放一部影片,女:「喂,下雨了」男:「真不巧,外面多好啊。」 男女主角在逛公園,水聲潺潺,從男主的語調判斷他是一個坦誠的人,女「到這邊來」,他們的聊天內容反應出兩個人物的性格特徵,聊著聊著背景裏劃過一陣陣陰森森的不知道什麼樂器,聽的我後背發麻,從聊天內容可以猜到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了,女主的聲音嫵媚而陶醉「瞧這外面,景緻多美~」,「有你在一起,我可能會變的好一些。」 男主的生活即將發生改變。

〈精分者〉影片裏播放的場景,在生活中也會經歷到,跟那種不知謙虛為何物的人交流總是會這樣哭笑不得,所謂小人得志,把他當朋友傾囊相授,事後便要沾沾自喜反客為主自作聰明一番,做出一副我比你強的樣子,指手劃腳以瀉當初低三下四換取所需之憤,更有甚者蹬鼻子上臉還要故意說些百般羞辱的人話,哼!醫生說的話很有趣「這個你配議論嘛?你失去記憶,你有犯罪心理,你現在連從哪來到哪去都不知道,弗洛伊德你倒知道,哼,厚臉皮!」可能需要去看看這部電影吧,暫時我只好物理性的就音樂本身要表達的東西來寫一寫了,我想起了《艷陽天》裏的《窗外》歌詞:「我早已忘懷是從哪裡來,也只能相信你比我明白~~」竇唯的所思所想都在音樂裏,通過音樂,我似乎已經非常瞭解他了,回到劇情顯然女主並沒有留意到男主的變化,依然沉浸在當下的快樂中,耳邊飄過「一切都好,只缺煩惱…」。

〈喜歡你〉「我喜歡你」,為這句話配音的那個聲音多麼的誠摯啊,我猜是影片裏出現了初戀的那個她,男主的聲音傻呼呼的,笑起來很憨厚,「這是我的家,你就當自己的家。」 他們是那樣開始的吧。這個曲子與天真君公很像,更好聽,我把兩本專輯聯繫起來,我只能說,我竇太難了。

〈你聽吧〉劇情使我想起了幾句歌詞,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艷陽天歌詞:「別讓我不安是非難辨,滄桑千年……」善良的女子關心的問到:「這一陣子您的身體好吧?」男主冷淡的回答:「多承您下問,好啊。」「有一些您的紀念品,我一直想要還給您,現在請您收回吧。」「我不收,我沒送過你東西」「你明明知道你送過,您還說過許多甜蜜的話,加深禮物的意義......」「你真誠嗎?」(此處我表示憤怒,這對女孩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想起過去發生的一切,男主的懺悔是當時的真實狀況了吧,「你聽吧!」女孩的祝福真摯悽婉,讓男主的犯罪感更強了,真正愛一個人會希望他更好,會放手,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心會很痛,我常常在想那段時間那個女孩是怎樣度過的,另一邊會來事的兒媳把老母親拿下,笑聲中帶著狡黠,悽婉的歌聲時不時飄過,與即將舉行的婚禮痛苦的交織著。我在儒音雅樂那個帖子裏寫到了〈提帕三絕〉,與這段歌聲異曲同工,咳咳,英雄所見略同也。

〈我發誓〉自小受到的教導猶在耳邊,父親的期許和祝福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奇幻的提示音將我們帶回劇情,此處介紹了一波演戲行家冷知識,老電影太幽默了,剪出來的那些話字字珠璣,有空必須找出來看看,都在音樂裏,悽美的歌聲時常在腦海里盤旋,讓男主陷入了混亂,最後還是發誓要遵從自己的選擇!把記憶封存起來,曲子跟〈三恭奏〉相同,激烈的感情電閃雷鳴,將劇情推向沸點,毒辣的女人、萬惡的奸賊、這些詞正是我們想說的!我竇果然比俺們有涵養許多,我只會說千年老狐狸。 「你可要好好的招待他們,因為他們是我們時代的縮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活在自己編造的謊言中的人十幾年來醜態百出,臭氣熏天,這場大戲真是演的到位極了。

〈生氣了〉那些臺詞剪的太精彩了:「名醫控告前妻擅自編寫他的自傳,就等著打官司吧」「科學上有那麼條原理臭氣燻人。」此處笑出槓鈴聲,哈哈哈,還有什麼比這個詞更準確呢?「……從此就成了一個意志薄弱的小人,當然你是沒有帶半點偏見,就有一點,別把我看成是那個主角」,想起了那個雨天,惹出這許多臭不可聞的事情,「瞧這外面,景緻多美」「真不巧,外邊有多好啊」,當時的確該做個正確的選擇,那份淳樸不應該被塗抹。

〈記艾靈〉人生如戲,兩段拼接,兩部電影,不同的劇本不同的劇情不同的人物性格,那寶貴的真情對一些人來說永遠是一種奢望,而真正付出真情的人反而又總是被辜負,兩種不同的女人與男主產生了一部新的電影,造化弄人,電影濃縮了人生百態,揭示出生命的意義和愛情的真諦,帶給人們一些忠告和警示,背景裏是〈竹馬子〉,引喻男主的一生(所託非人,踽踽獨行)影片裏的老人細數著女兒童年的故事,他還保留著她們童年的玩具,藝術源於生活,總有一天孩子們會理解父親,父親年老時會跟孩子們談起過往吧,「我的孩子們,願你們永遠相愛。」

一部很不錯的影片,我一直覺的這些故事應該拍一部電影,還是第一人稱的視角更好看。

〈去散步〉影片到結局了,有些事付出的代價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吧,隨著年華的老去,劇中人形態各一,一個聲音很乾脆的女子還是當年模樣,避開了其他人,他們有些話想說,去散步了... 影片結束。

~~~~~~~~~~~~~~

《記艾靈 下》:

〈驚東案〉從其他竇粉的分析中發現了狼人殺的線索,但其實我想可能跟狼人殺的關係並不大,氣氛緊張,鼓聲緊湊,起伏的節奏帶動聽眾的情緒,不由自主跟著緊張起來,這種配樂放進推理類的影視劇裏應該不錯,值得借鑒,樂曲中的人聲以一個清朗颯爽的女子為主,還有一個清朗的男聲,他們在很認真的推理分析,像極了生活中的我們,面對幾個吵的沸沸揚揚的大事件,都想搞清楚其中的原由,本人喜歡觀注時事,2016年的毛衣之戰,其實線索都在,東窗事發的時候距離事件的源頭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所以曲名是這樣來的?笑嘻嘻。後面有一個溫和的聲音說了兩次:我試試,我猜這是竇唯的,哈哈哈。最後手機鈴聲響起:讓我們一起搖擺~就像強行掛掉來電一樣,這應該是引喻人們從手機上獲得資訊的狀態吧,看完消息手機一關,樂曲結束。

第二首《竹馬子》風格跟天真君公很像,天真君公是用手機錄的,記錄了一些世間黑暗,對音樂形式也有一些新的創意,記艾靈更豐沛,內容更清朗,文化氣息更濃厚。我以前怕單純的人們被嚇到,所以評論完天真君公也並沒有在各種平臺發布,但是最近我們都明白了一件事,這個世界並不和平,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所以順便提一下天真君公。繼續驚東案,從緊張的氣氛走出來,水滴般的節奏豐沛淡然,烘托出歌者的寧靜,或者是他在後海的時候每天看著湖水而來的靈感吧,歌詞我是聽不清楚,唱腔有點失魂落魄,所以大膽分析一下可能是一絲說不出的愁緒,呵呵呵,或者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愁,對於追求完美的人來說,顯然是一種缺憾,身邊陪伴之人或許並不可心,難免孤單、疲累,其實不光男人,我見過的一些奇女子也一樣,兩個人三觀不同,一樣的孤單、疲累,在生活中迫於責任安於現狀。不知道我這樣揣測是否失禮,主要是聽不清歌詞,但音樂給我這樣一種感覺。結合《記艾靈上》裡面那些片段,可能是在感懷遇人不淑,對一些人瞭解不夠透徹就輕易相信,為自己帶來諸多苦惱,所以我把這本專輯和《天真君公》聯繫起來,從配樂上能夠分析出,可能是竇唯對2016年到2018之間的爭議給我們一個解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讓我想到了這些,在此提醒下到陌生城市打拚的人們留心虛假的友情。這首曲子出現在記艾靈的背景音樂裏,也許他一直在唸著一個人,也許像天真君公里提到的那部劇裏那個玄清(十七爺)一樣,依然在尋找著他的嬛嬛。

〈定慧園〉:定、慧自古以來都是我國對女子的描述,唱法讓我想到了〈扎西德勒〉,不過聽起來更仙,小仙女唱歌時更專註於音符本身、沒有雜念,使得音樂很乾凈,唱腔中沒有那種流行歌裏的誘惑因素,希望聽到的人能體會到那種自然的美感,尤其年輕人。包括最後那首《童久時》,我想是突出了一個中式概念,就是人在年少之時能夠更加的專註、從事藝術工作能夠保持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更唯美的標準,想要好好做事業還是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為好,面對大量商業化的過度包裝的流行文化,純潔的作品更加的難能可貴!

〈迷神引〉一葉扁舟…後面聽不清了,大概理解下吧,遊弋山水之間,情懷寄託何處,最後聽清一句:佳人無消息。

〈昔十渡〉手碟的拍打的密集輕妙,技巧很高超,歌聲仙氣繚繞,根據字面意思理解,是一種輪迴的禪意吧,來到世間的那個翩翩少年,如今更加的豐盈、泰然,氣氛淡雅細膩,骨笛悠遠,水流潺潺,立在船頭,虛懷若骨,文言文聽不清,我只知道這就是儒音雅樂,那個少年一直喜歡並且一直在做的事情。

〈記公靈〉呼應記艾靈,賢惠的女子守護家園,忠勇的男子守護國家,手碟綿密柔和是我聽過最好聽的,唸白平靜,或是憑弔或是訴說著古往今來守護家園的點點滴滴吧,以及歷史長河默默付出的每一個沒有名字的人。

〈三恭奏〉雷鳴電閃聽著挺帶勁,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為此我特意看了《甲午風雲》,以前看的時候還在讀小學,根本就沒記住,剛剛看了一遍,以成年人的角度有太多感想了,〈三恭奏〉之所以沒聽明白主要是沒看這電影,首先這部電影的質量很高,富含的人文景觀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佈景很氣派,當年沒有影視城,都是真實場地實拍,看到了在戰爭之前我國的富麗堂皇,曲子裏出現的人聲:「來人吶!傳鄧世昌!」從這裡開始纔是曲子的精妙之處,鄧世昌回到威海,心煩壓抑,彈了一曲琵琶,水手們聽完說:「鄧大人還是鄧大人!」。一曲終了,心照不宣,音樂真偉大啊,影片中這樣的細節太高明、太含蓄了。這首〈三恭奏〉跟鄧世昌彈那首〈十面埋伏〉穿越時代遙相呼應,李大人一番訓誡:「爾等不學無術,懂得什麼洋務外交?如今只有以夷制夷才能保持和局!」

那時候百姓無知、科技落後、歪果勢力虎視眈眈,洋務外交處處掣肘,影片裏三個歪果仁,一個要打,一個要貿易,另一個假意調和……其實終究還是要打的,只不過打的時候阻力小了許多……心中再次電閃雷鳴!

2019年這一切再次來臨,我們已不是當年模樣,心中默默祝禱平安順遂。

當然我們都知道有人在負重前行,仍然有許多精英,但是許多人活的沒心沒肺,是挺讓長輩擔憂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需要負擔起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期待更美好的未來!這是曲子帶給我的感想,虛心接受先輩留給我們的財富。

〈念芬嵐〉聽不太清楚,聽到了槐王,所以猜測樂隊穿越到了更久遠的年代,或夏朝或更久遠,可能是我國有文字記錄最早的盛世,人們生活富足,誕生了詩詞歌賦錦繡文章,比如流傳至今的詩經、楚辭等等,子曾經曰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最初的本意是歌頌美好生活,浪漫情感,記錄生活等等,非常質樸滴,馥郁芬芳滴,啊啊則個,我也是一知半解,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們就是在這樣美好的畫卷中延續至今。

讀書少的人通過音樂能瞭解這些也算一大幸事,希望更多的人能瞭解下自己的文化。

2019年10月,竇唯+朝簡與我們共同見證歷史。

修改於2020年11月。


先放上彩蛋。

《定慧園》女聲:竇佳媛

《童久時》女聲:竇靖童

2019年9月5日00:45 我的手機上彈出竇唯發行的新專輯《記艾靈 上》,立即點進QQ音樂一首一首地聽,嗯,這風格,很竇唯。

緊接著《記艾靈 下》、《菩提禱告》也發布出來了,聽完後當然也是意料之中的感動。

《記艾靈 上》的每一首曲子裏都填入了一些老電影中的男女對話,比如《我喜歡你》截取了電影《愛德華大夫》的配音片段,這張專輯表達的是青春的遐想。話不多說,從早期開始竇唯一直堅持專輯裡前後曲的對接,以及創作了大量關於夢境、精神的內容。與其去評價竇唯的作品,不如直接跳進他的音樂裏與之對談。

我從這個暑假開始接觸竇唯的音樂,黑豹時期、做夢時期、黑夢、艷陽天、山河水……一遍一遍地聽過,兩個月下來,也算是竇仙的聽友了。比起具體的旋律,我更喜歡竇唯的音樂裏的那種赤誠,我不懂樂理,但十分喜歡。

說實話哪怕外界對他的爭議再多,他的名氣再如何變化,竇唯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從不取悅別人,25歲的竇唯是這樣,49歲的竇唯仍然是這樣。


這兩天在聽《記艾靈 上》,很喜歡配臺詞的音樂,當時聽他給《李米的猜想》配樂我就很希望能把人聲加進去。臺詞就是人聲,毫無疑問這張專裏融合的很好。而且老電影的播音腔本來就抑揚頓挫。加上這臺詞對話在音樂裏被放大了,有些男女話聽起來很有意思。

《下雨了》那種雨天二人在戶外的曖昧潮濕,《喜歡你》裡面的相互試探,都形成語言跟音樂的迷宮。

最好的結合是《我發誓》,音樂節奏加快到一定高度,跟男聲的情緒一樣,到最後,在音樂的點上喊出「我發誓」。

《下雨了》女主說:人會對自己的環境感到親切。男主說:不,不一定,。。。這個不一定說的好像竇唯啊。。


《記艾靈 上》

採樣自:

《愛德華大夫》(1945)

《哈姆雷特》(1948)

《巴黎聖母院》(1956)

《悲慘世界》(1958)

《葉塞尼亞》(1971)

《絕唱》(1975)

《追捕》(1976)

《卡桑德拉大橋》(1976)

《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

《苔絲》(1979)

《陽光下的罪惡》(1982)

……

均為上海電影譯制廠(上譯)版


《記艾靈 下》

是父女三人首次在一張專輯中同時合作

鷹骨笛/貝斯/吉他:文智湧

鼓/合成器/人聲:竇唯

女聲《定慧園》:竇佳嫄

女聲《童久時》:竇靖童

錄音混音:羅皓

後期製作:竇唯/文智湧

錄音室:董鼕鼕音樂工作室

錄音時間:2017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