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最近這幾首歌(《唱作人》系列《想念》等等),許多首單曲時間都在7分鐘左右,其中樂器solo都佔用了很大一部分,而且也沒有了好聲音時期接連的高音。從這一點來看梁博確實越來越像中期的竇唯了,那麼他以後會不會也逐漸將人聲當做樂器進而減少歌詞,減少歌曲中唱的部分呢?


梁博和竇唯不一樣,也不像。

梁博純粹是因為不喜歡一首歌裡面太滿所以沒有填上那麼多詞。他曾說過好的音樂是聽眾喜歡,音樂人也喜歡。其實,一首好歌不僅僅表現在詞曲,還有編曲,這並不是減少人聲的使用,而是有些微妙的情緒無詞曲勝有詞曲了,比如梁博《男孩》的貝斯,一般聽眾不在意,但這首歌裏的貝斯真的很能表達一些情緒。

關於減少人聲,他並沒有刻意這麼去想,他就是隨著自己的心意和感覺在創作這首歌,所以也沒那麼限制時長,他的確如常石磊老師說的一樣,在「藐視」時間。但他不是一個刻意追求標新立異的人,甚至不是一個外界看來特立獨行的人,他僅僅只是一個跟著心走的創作者,哪有那麼多技巧那麼多別出心裁的設計,左右就是做自己而已。


又看到這個問題了,題主與其問我們,不如自己多看看梁博的採訪,他是一個非常忠於自己感受的人,只要他覺得這麼表達情感是合適的,他肯定不會抗拒減少人聲的使用的。

我猜測一下如果你當面問梁博:博哥,你會不會像竇唯那樣減少人聲的使用?

梁博:首先我覺得音樂,你不要給它太多的限制,我不會排斥任何能夠表達情感的方式,我現在不能絕對的說不會減少人聲,但是也不會為了減少人聲而去使用這種形式,只要我覺得這麼表達是合適的,是好的,我就會這麼去做。至於其他的,我不像任何人,我就是我自己。

(哈哈,寫完這個我笑了,我理解的梁博應該是不會提竇老師的名字的,他只回答自己想回答的,自己的看法,不會輕易去評價別人)

然後我在屏幕前面拍手:woc...有道理啊,博哥帥氣。

大白話說,這人就是實誠,對於一個這麼實誠的人,還能咋說呢,你還能預測他的情感走向是咋地,,


減少人聲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並不是說完全沒有人聲就一定是好。

為了沒有人聲而去沒有人聲,做出來的作品未免見得會有多好。


em……我其實一直有個疑問?不知道為什麼喜歡把竇唯和梁博放在一起。在中期做音樂逐漸削弱人聲的真不止竇唯一個,而且他們兩個做的風格真的完全不一樣,所以真的不存在梁博像竇唯那樣削弱人聲這種講法。各自有各自的好,即使梁博要削弱人聲也是以另外一種方式風格呈現作品,和竇唯也是不一樣的。況且竇唯近兩年的作品依然有人聲,倒也不用在意人聲削弱的問題,更多的表達的還是自我的意境。

總之,一句話說來,梁博並不會「像」竇唯那樣削弱人聲。


知乎首秀獻給這個問題,作為梁博的喜歡者,我覺得這不一定是梁博的音樂模式,梁博一路走來,在梁氏風格的下面其實做了不同的嘗試,比如最近的《想念》就和之前的有些不同。所以他既不是竇唯,也不會永遠不變。


我覺得不會,早期好聲音梁博全靠嘶吼,對他的嗓子有一定的傷害,但這並不是說他會減少人聲的使用,只是換了一種唱法,而且他後來的風格比較注重不同樂器的碰撞,比如《出現又離開》裡面的愛爾蘭肘笛,吉他貝斯鍵盤樣樣不能少,他的嗓音咬字很特別,和他的詞曲很貼合。

anyway希望他不會減少人聲!


真沒有比較的必要。如果說梁博有一點像竇唯的話,那可能是堅持做自己吧。但,竇唯就是竇唯,他屬於上個時代。不是說這個時代不好,而是說,這個時代再也不會出現一個竇唯了。

不是說這個時代不好,而是說,就音樂而言,今天這個時代,相比90年代或者2000左右,可以說,落後太多~~~


都是動腦超過嘴的歌手,我唯一擔心的是他的頭髮,會像竇仙人的方向進擊。


我聞到了飯圈粉的味道,兩者沒有任何關聯。

音樂最終是情緒的表達,人聲和歌詞只是讓音樂更有畫面感罷了。

器樂佔比大的音樂很常見尤其是搖滾現場,你自己狹隘了。


不會像竇唯,梁博是梁博,竇唯是竇唯,他們是不一樣的人,沒感覺他們像。如果有天他減少人聲的使用,那也只是單純出於音樂考慮,而且並不是隻有竇唯會減少人聲的使用,也不是他的專屬。不過,真心希望梁博不要這樣,我真的真的喜歡他的聲音,他唱歌很好聽,沒有他的聲音的歌是沒有靈魂的!!!


梁博和竇唯沒有直接聯繫,根據曲目長度去試圖推敲其之後發展方向這種行為,說實話挺張口就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