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光同塵~

這是道德經裏的話,咋成了佛家的宗旨了?

另外,和光同塵,是無分光明榮耀和卑微塵土,都能與之相合,你佛家是這個宗旨?你佛家孜孜於“和光”,倒是沒有異議,但你佛家能夠“同塵”麼?你佛家念念不能忘的“極樂世界”,可有“塵”的存在?都“無塵”了,有法“同塵”麼?


佛教追求涅槃,永死不生也算格局的話,確實狼滅!涅槃了什麼天下什麼文明都沒關係了。也就是信徒爲了恰飯,到處蹭流量(古代蹭儒道、現代蹭物理)、裝嗶。

儒家的天下觀其他回答都提到了,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不論血統人種,只要講文明講禮義,也可以認同的。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儒家禮義所提倡的也是比較靠譜的生產關係。


首先,“和光同塵”出自《道德經》:

和其光,同其塵

其次,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理解“和光同塵”的麼?


首先,和光同塵是道家思想。

其次,儒家的最高境界是造福所有人的大同主義,不是平天下。


首先,和光同塵出自“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這句是老子描述道的特點,說明道蘊藏在世界萬物之中,說明道是不可認知的。而佛教則認爲“阿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教的道)是可以認知的。所以用和光同塵來形容佛教有些不妥。從你的描述來看,你是想說佛教提倡衆生平等的思想,那我就按這個前提回答了。(如果不是,請忽略我的答案)

其次,我們先捋一捋佛教衆生平等的邏輯。佛教是用六道輪迴描述死亡後的世界的,那麼就有:雖然你現在的身份是人,但你的上一世可能是狗,你的下一世可能是羊,所以你要對動物們好一點。雖然你這一世是乞丐,但你的下一世可能就是國王。雖然你這一世是國王,那你保不準下一世變做乞丐。你一世的身份,就像一件衣服,而你的本質就像穿衣服的人。衣服可以雖便換,但人是一直不變的。每次輪迴不過都是相同的人在換不同的衣服罷了。所以什麼高低貴賤啊,什麼民國族血脈呀,都是沒意義的。

再次,我們看看儒家。首先,儒家所認爲的異族是教化之外的人,而不是血脈不同的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要你存在,那麼在儒家眼裏,你只有服從天子的臣和不服從天子的異族這兩種身份。不認同中原文化的異族攻打我們,我們叫入侵;我們攻打不認同中原文化的異族叫教化。所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且從來沒鬧出過種族歧視。

再次,我想說,對於佛教和儒家,我們說的血脈都是指家族,我們從來沒有過所謂的種族概念。

最後,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儒家的確比佛教格局小,因爲儒家之至宋明時期才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觀。但從文化,政治等方面,佛教是遠不及儒家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