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看《路边野餐》,已经是夜晚十一点的场次了。已经看了一天电影的我十分疲惫,但看完之后却浑身通泰,好像吃了大还丹,体力满格恢复。

简单来说,相比较一般中国电影的写实主义的风格,毕赣感性而意识流的迷离影像风格,成为一种讲述「梦境」的新语言。

在艺术上,创造新语言是很难的,这是毕赣的特别之处。


路边野餐确实让人觉得生活就是这样,而不是小时代那种日子


因为真的很装逼呀,贵州王家卫,凯里侯孝贤,塔可夫斯基,不是白叫的。但是真的是有天赋,有自己的想法和鲜明的影像风格。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王家卫的就是他了。


中国当下娱乐圈浮躁大环境使得娱乐圈从业者(投资方,演员,电影出品公司)对稀缺的有才气的新创作者无比看中。一时间所有资源,创意团队向他靠拢。娱乐从业者对好作品的期望太高,诉求过猛。

娱乐圈涌进的热钱给毕赣以及电影投资方造成压力,以及中国娱乐圈已经形成的「至少大家自认为的成熟商业运营模式」,使得投资方对商业运营模式过于自信,导演在大量投资成本下也背负很大票房压力。不得不过分商业宣传。


因为是一个有天分的年轻人


处女长片《路边野餐》,是让他名声大噪的开始!

迷幻、梦境、魔幻,在很多文艺片都很常见,例如《长江图》,《瑞士军刀男》!

但是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影片中43分钟的长镜头,一镜到底。以说这样的长镜头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电影视听语言的的常识,电影讲求蒙太奇的手法,通过对不同的画面进行剪辑拼接,去除多余的画面,或隐喻或直接讲述一个故事。但是这样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打破了这种传统,43分钟的长镜头,中间不需要剪辑拼接,不需要太多修饰,就我个人目前所知的电影中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正是毕赣这种敢于打破传统规则的常识,让他的处女长片《路边野餐》获奖无数,在国内也渐渐声名鹊起!

当然他能这么火,也离不开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发!在各大平台上成功的宣传,让他个人也再火了一次!

(以上全部都是个人见解,如有错误,请谅解!)

前作《路边野餐》个人非常喜欢,所以这部《地球最后的夜晚》个人还是蛮期待的,已经买好下午五点的票了!!!作为单身狗提前规避跨年情侣(手动滑稽)


相比于大骂《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小镇青年」,我觉得毕赣的狂热粉丝们的言论才真正让人刷新三观。最早只是说这是小众文艺导演里最重要最不可估量的,说欧洲三大电影节迟早有他的一席之地。到了后来就成了把贾樟柯、张艺谋他们这些中国第六代、第五代远远甩在后面的人,什么一点不输大卫林奇之类,和塔可夫斯基、阿巴斯之类并排座位……什么中国能拥有毕赣这样的导演是中国的荣幸……到了后来又看到说毕赣是发明了长镜头的人,他之前的电影都是蒙太奇都是剪辑出来的,我看现在只差说毕赣是发明电影的人了。要是真这样,那么你只要不喜欢毕赣就一定是电影艺术的门外汉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