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波波夫

  满座的电影院里,不断有人退场,不断有人闭上眼睛,当片尾定格在闪烁的烟花时,影片嘎然而止,《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大众口碑寂静崩盘,在猫眼电影上的评分滑落至3.4分,毫无争议地位列同期上档电影的倒数第一。

  如果放弃理解,放弃寻求因果关系,毕赣的第二部长篇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称得上是一场视觉的冒险,镜头缓缓地在凯里——这个中国西南小城推移,从看不到尽头的矿洞、废弃的监狱、到衰败的「小香港」,满足了人们对于小镇生活的全部想象。

  它赋有诗意,但难以理解。毕赣挚爱前苏联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在今年戛纳影展上,他说他的一切电影总是会回到塔尔科夫斯基那里,无论是成名作《路边野餐》还是《地球最后的夜晚》,都能看到对大师的致敬。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随处散落塔尔科夫斯基式的镜头:破碎的工厂和小镇、忧愁而寡言的角色与滴落不停的雨,无边的氤氲意境笼罩在2018年最后一个夜晚。毕赣亲自打乱了所有的时间和地点、从而令几条故事线索支离破碎——男主罗纮武寻母、寻找白猫的死因、与杀害白猫凶手女友的情感纠葛、母亲与父亲及情人往事,全都面目模糊。

  导演试图依靠凯里方言的冗长旁白,但依然无法勾勒故事的轮廓。特别是整个故事还被分割为2D和3D两个部分之后,理解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困难。尽管毕赣曾亲自解释,影片前半部分都是真实的地点,但在时间线上刻意让情节碎片化,而后半3D部分,虽然是梦境,但时间线则连贯而真实。但又有多少中国观众曾经看过这段采访呢。

  理解这部电影的钥匙是毕赣致力于呈现的三组关系,而非具体人物因果:

  其一是父子关系:

  影片开始,男主罗纮武因为父亲去世,回到故乡小城,继母说,父亲总是对着墙上的那面停摆的钟不停地喝闷酒,在遗嘱中,父亲把餐厅留给了继母,把一辆几近报废的小货车留给了男主。钟和车,都是带有强烈象征意味的物件,钟里藏着故事的印子,车则象征远方,片中人物都有一个外乡梦,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去大城市当老板,离开是每一个小镇青年曾经的梦想;

  另一对父子关系,则是罗纮武和左宏元的女友万绮雯尚未出世的孩子,万绮雯说那个孩子体格强壮,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运动员,要罗纮武一定教他打兵乓球;在影片后半部分,罗纮武在一个矿洞里碰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要求和罗纮武打一场乒乓球,赢了就送他回到电影院,这段关系更像是男主努力想做一个好父亲的意愿,现实中无法达成,却在梦里草草实现。

  其二是母子关系:

  影片中,罗纮武在钟里找到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他的母亲,也引领着整部电影前半段的线索,他顺着照片上的地址,找到了母亲早年的朋友,她们或身陷囹圄、或在廉价舞厅红尘谋食;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在梦境中,他从母亲口中解开多年的心结:「我牵挂的人,他还小,很快就会忘了我」。梦境里,母亲再次拒绝了他——那只半路顺来的苹果,他再一次经历了被遗弃。罗纮武从母亲那里要了她的最珍贵之物——一只坏了手表,与父亲留给他停摆的时钟首尾呼应。

  其三是情侣关系:

  罗纮武和万绮雯的爱情,正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发卖点,但这显然让每一个被这世纪之吻诱惑的观众失望了。罗纮武爱上万绮雯,是因为她妆花了样子像一个人,确切地说就是他的母亲,万绮雯是否爱过罗纮武不得而知,起码在前半部分里提示的结局并不美好,罗纮武和万绮雯私奔未果,罗纮武被吊起,而万绮雯则蜷缩在房屋的一角,一段感情在左宏元跑调的歌声中沉没。

  罗纮武和万绮雯这段纠葛,也让他理解了当年母亲和养蜂人的出走:「我吃了那么多的苦,只有他给了我甜蜜」。但养蜂人的懦弱,伤透了母亲的心,甚至连最后的一把火——他母亲希望烧掉了养蜂人的房子,就可以逼他一起远走高飞——依然未能换来双宿双飞。同样,母亲和养蜂人的故事里,也暗示了罗纮武和万绮雯之间感情的残缺,只有在那栋被焚毁的房子里短暂的一吻。

  所有的凌乱,也许是因为,毕赣想要讲述的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的故事,而许多个小镇青年的群像,而孤独正是其中最大的主题,尽管这可能超出导演的掌控,但我仍然坚持这是一部极为独特、值得一看的影片,你也许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曾经爱过的人的影子。

  就像毕赣在十三邀里接受许知远采访时说道:「我们凯里的年轻人,把最大的理想放在爱情和婚姻,不会对人生感到虚无,也不知道自己的虚无。在准备反省时,大部分人都放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