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近才發現我患有特殊社交恐懼症的。 上小學的時候我就有這種癥狀。 1.老師叫我回答問題時,我站起來就會雙腿發軟,心跳的很快,有一種快要跳出嗓子眼,胸膛的感覺,心跳的聲音都被放大的感覺,頭暈,有一種天旋地轉的恍惚感,不會太久,是一陣一陣的那樣。回答問題時間超過30秒,聲音會發顫。回答完問題坐下後心跳還會持續快速跳動很久,才能慢慢平復。 2.自主回答問題時的狀況同上。心跳加速,頭暈,聲音發顫,雙腿發軟。 3.演講時,狀況同上,上臺時甚至會同手同腳(╯‵□′)╯︵┻━┻ 聲音發顫,喘不過氣來,整個人就像擱淺在沙灘上的魚。比如此刻舒舒服服地躺在家裡,但只要一想到站在眾人面前的場面,心跳就會無法抑制地加速。 上高中後有一次讀課文也是這樣。我自尊心很強,時常有這樣的矛盾狀態:不自信伴隨著極度驕傲。很少在眾人面前哭,覺得很丟人。我在別人眼裡一直都是開朗的,和大家都自來熟,說我有社交恐懼症,都沒人相信……但其實我並不喜歡和別人深交,我自以為我向別人營造了一個和真實的我完全相反的假象,其實我喜歡獨行,不喜歡向別人分享自己的任何事,感情淡漠,自私…… 希望有人能向我解讀一下我的狀況 週一有一個詩歌朗誦。急求幫助~~~

補充:看到很多朋友關注了這個問題,想來是和我有一樣的煩惱,這個問題兩天了也沒人回答,我現有一點經驗想分享一下。今天晚上,朗誦會已經結束,我在朗誦前不斷地做深呼吸,手腳還是冰涼。不過我感覺到對於這種恐懼感,不能逃避,迎難而上是最好的克服辦法!我學腹部呼吸法,給自己做心裡建設,儘管心跳還是沒法控制,但是我在朗誦時狀態很好,沒有顫音。我決定試一試在街上撿垃圾或者煙頭的爆發,學著放下面子,自尊心,學會「不要臉」。希望能幫到大家,有再補充 fighting!


1.每個人給老師叫起來多少都會緊張的,這很正常,或許你只不過頻繁一些罷了,沒有關係的。

2.你去自主回答其實已經很勇敢了,即使你腿軟了,說明你還是挺有勇氣的。

3.演講是死亡之後最恐懼的一件事情了,聲音發顫,喘不過氣來也是很正常的,你要做的不是消除那些癥狀不緊張,不害怕,而是帶著它們去做,能做多少做多少,那樣就很棒了。


首先,不建議草率的給自己確診為XXX症,每個人的情況都是複雜的,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題主的描述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

我大學時演講過很多次,很多時候還是即興的。我想不管是臺下觀眾還是我朋友包括我自己都認為我是一個演講還不錯的人。

但是,我演講前一樣心跳極快,一樣手會發抖,有時整個身體都抖,上場前我也會採取很多措施,深呼吸、深蹲、推牆、甚至一些廣播體操和瑜伽動作等,有時還有拉肚子的感覺不得不去蹲一次坑。上臺後腦袋也會因為血液流速而突突的響。

但是,這些事情大部分的觀眾並不會看到,他們只看到你信步走上臺、身姿舒展、目光如炬、談吐自如。於是產生了一些華麗的誤會。

我只是想告訴題主,身體產生反應是十分正常的,就像你看到美女時的反應一樣正常,很多有名的表演者上臺前依然會有同樣反應。我們要做的不過是承認這一事實面對這一事實並擁抱這一事實。

上臺前我還會對自己說「我不是緊張,我只是興奮!」

害怕演講,在眾人面前講話會心跳加速,緊張到手腳發抖,聲音發顫。其實你這就是,我們通俗說的,演講恐懼症。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是你一個人害怕演講!

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機構在2012年做過一個調查,問:你最害怕的事是什麼?排在第二位的是死亡,而第一位就是public speaking,公開演講。

出現這種情況的人,大多都比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如果我演講、回答問題的很失敗,別人會怎麼看我。具體分析就不說了,就說一些小技巧,可以幫助克服、至少緩解一點演講恐懼症。

  1. 上臺前把身體呈現「打開」的姿勢。嬰兒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那個蜷縮的姿勢,是最容易使人感覺到安全的。長大後也是這樣,你覺得肚子疼的時候,肯定是蜷縮成一團,不會平躺在牀上喊:「哎呀我肚子好痛。」所以把身體呈「打開」姿勢,這個打開是相對於蜷縮而言的,會讓你覺得更自信,講話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害怕咯。

2. 認知療法。你為什麼會害怕演講呢,無非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出糗,完了別人會嘲笑自己。事實上,大部分人才不會因為這件小事而嘲笑你呢,我們幾乎都犯了一個錯,那就是把自己看的太重。而且犯錯本來就是一個很正常的事呀,哪有人能永遠不犯錯呢。所以勇敢去嘗試吧~

最後,如果你實在是克服不了,就假裝臺下的人是一羣蘿蔔[ 手動捂臉 ] 。

對著蘿蔔演講,應該會好很多。

至於社交恐懼症,根據樓主的情況來看,還不至於啦。你對自己的描述,比如什麼「情感淡漠、自私」,這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呀,哪有人能永遠熱情永遠大公無私呢。

而且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我們不是說非要熱情開朗、無私奉獻,你當然可以獨行,可以「冷漠」。

如果不喜歡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慢慢改變,不必急於求成,狀態和心態的轉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可以慢慢的向自己真實的狀態靠,慢慢做回自己。


誰演講都會緊張,這並不是恐懼症,別自我懷疑了,而且現實中有很多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你說的和實際相反也是正常的,很多人都這樣吧,不願意讓人輕易看透之類的。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是和送外賣的說話都沒法不發抖,去食堂都做不到的。恐劇症並不是值得驕傲的事,別老說自己有病,你那只是聽多了這個詞產生的誤解而已。社交恐懼症是覺得別人無時無刻在看著自己,無時無刻都像在演講一樣緊張,演講緊張是正常的,你的現象的確不是社交恐懼症。。。你都懷疑自己有病了,自己平時倒是瞭解下啊


要克服社交恐懼症,首先要戰勝的是自己。要知道,沒有誰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不要無限誇大別人的優點,擴大自己的缺點。不必仰望別人,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很優秀。克服了自卑心理,就會增加交往的慾望。

其次,勇敢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很重要。任何事只要去做,就有做好的機會。比如學游泳,下過幾次水,就不那麼可怕了。可以給自己定一個計劃,先和熟悉的人交談,然後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和陌生人交談的水平。

1.不必擔憂被人討厭。大多數交談都是從瑣碎而平凡的事情開始的。瑣碎的談話使我們感到輕鬆。

2.如果你不知道說什麼,讓你的眼睛接觸對方的眼睛,並露出微笑。

3.提出一個問題,聽取答覆,接著提出另一個問題,使談話繼續進行。

4.別戴過緊的腰帶或領帶,別穿高跟鞋或者使你出汗的織物。

5.抬起你的頭,挺起你的胸,進行深呼吸,這是你感到放鬆的途徑。

6.要懂得,如果其他人不與你說話,不是他們不喜歡你。他們是喜歡你的,但過於羞怯,不能主動開始交談。

7.請記住,沒有人知道你的心裡在想什麼,我們的內心世界全都是隱蔽的。


理解樓主的心情,雖然我不大瞭解此類煩惱,我幫你找了一段比較有思想的心理學語句,是一位知名心理學專家寫的,你不妨隨喜讀讀看:

讓我們悟一悟水對我們的啟示吧:它無論在何處,都恆順自然地變化為霜、雪、霧、冰,但都不失水的本性。

它不會因身在冰山而生冰冷煩惱之念;也不會因身在地下而生黑暗壓抑之心;它不會因身陷沼澤污泥而有鬱悶困惑之感;也不會因身限小溪而成心胸狹窄之度;它不會因身在江河而得意;也不會因身在湖海而忘形;它不會因升華高空而傲慢;也不會因從天再降而悲哀;在它流經的途中,不論遇到山石草木,萬物多緣,它都是毫無牽掛地放下萬緣,順其自然地奔騰向前,它在遇到該轉彎的時候即可轉彎;它亦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一江春水向東流,誓不回頭」,然而這一切都在無為的自然之中,它走過的一切道路,都充分體現了清靜無為,而又無所不為的真空本性。水所流經的一切法界,各維各道,哪一道不是極樂呢?哪一道不是凈土呢?這就是水給我們的啟示。 節選自《走出焦慮風暴》,這是一本新書,豆瓣上好像評論也不錯,內容比較豐富,作者分享了十多種科學的情緒平衡策略,看看是否對你會有參考價值。慢慢來。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就覺得這種已經把自己定義為社交恐懼症的思路首先就是不對的。

在解決問題前忌諱之一就是把這個問題放置於條框裏。

如果題主是一個覺得自己在社交時會有從內心突發的恐懼感或者拒絕感,我個人認為可以分成兩類情況解決。

第一類是私下face to face交流你個人是可以輕鬆面對,口語交流等方面是和常人無異的。而問題只是出現在當你要把自己呈現在大眾面前,面臨一個大的舞臺,而與之一致的會是臺下密密麻麻的觀眾以及讓你內心深處無限放大恐懼的密切關注的無數雙眼睛。這種情況一般是屬於比較正常的現象,這是一種合理範圍內的人對未知事物的應激反應。因為你的大腦會自主去想像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無論是必然發生還是by accident 從而產生對身體各個部件的應激調控和行為調控。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給自己心理以及大腦一個舒適放鬆的目標轉移時間,讓自己的大腦不要過於專註即將去面臨的大場面。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深呼吸」「目光看別處」。還要給以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例如「上次我也做的很好,所以這次只要和上次一樣就行」。

第二類是無關場面大小還是人數多少,均會出現社會交流方面的障礙。通常會認為是小時候便比較內向型的小孩,往往會被幼年時較活潑外向的孩子們不一起帶著玩,這種情況account for nowadays的恐懼症。其實這類情況造成的原因,究其根本,與你的內心深處的自我意識很有關係。

換句話說,內心深處的你拒絕現實中的你。是的,不是瞎說。捫心自問,如果你內心無比肯定自己,內心深處能照耀自己,那怎麼會出現當與他人交流時的自我懷疑甚至一旦有人懷疑自己時,你首先就站在了一個懷疑自己的角度審視自己?所以這類在日常交際中已經開始出現障礙或者恐懼的人,首先得做的是自我的心裡修復-----從內心深處把自己的姿態升起來。不要拿著我平凡就幸福做幌子,那樣的一生是碌碌無為而不是簡單。

總而言之,不要讓自己把自己關在孤獨裏。

以上。來自一個正在上著企業管理的工程女。2016.9.20.十一點十三分


不用往自己身上打標籤,害羞也是正常 不善交際不代表社交恐懼 可循序漸減 也許上臺會怯場 其實朗讀下來就好 就當下面沒有人 或者在臺下找個物品給自己視線一個支點 不用給自己壓力太大
你能這麼問就說明你沒有社交恐懼症啊,別自己嚇自己了

題主,你的描述不僅僅是社交焦慮,更像是驚恐發作。

不要亂用自己的方法「糾正」心理問題,這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不適。

驚恐發作是有非常成熟的心理治療方案的,比如系統脫敏等。

不要給自己「下猛葯」,那會延誤病情,尤其是在青春期階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