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的起因跟蘇聯體制沒有什麼關係。主要是當時的電廠要假象全國發生停電,怎麼樣維護電廠安全以及持續發電。就是現在金融風險領域常做的壓力測試。前面已經進行了3次,這是第四次。但是第四次由於周邊一個電廠的臨時停電,為了維持電力供應,上級要求切爾諾貝利在晚上進行壓力測試。然後就是年輕的工作人員不熟悉操作規範,因為經驗豐富的都下班了。以及負責的領導沒有按照安全手冊進行操作。

切爾諾貝利爆炸之後,蘇聯大概是最後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對人類命運肩負的責任感以及極其強大的組織和社會動員能力。

爆炸五分鐘之後,第一批消防員趕到迅速撲滅大火,這也為後面的搶險行動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當然,趕赴現場的消防軍官三個月之後幾乎全部因為過量輻射離世。

十八個小時之後蘇聯中央才得到確切情況的消息,緊急成立委員會然後就是氣候,地理,水文,災害各種部門迅速集結,奔赴現場以及周邊探測核輻射影響以及制定應對措施。出動大量直升機配合配合收集地面以及大氣輻射數據。(數據是蘇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當時的蘇聯計劃經濟是極其數學化的,應用統計、運籌學等知識指導經濟以及生產。)

兩天之內,迅速集結了大量的大巴車以及火車專列,緊急疏散了五萬多人。後來又根據影響,迅速撤離三十公里內的三十三萬人。

後面為了中和核反應,委員會調集了全蘇聯範圍內的幾乎所有可用硼砂,直升機空投了五千噸硼砂到反應堆上。中途還是很多直升機以為輻射導致電子元器件損壞而墜毀。

最開始滅火的水因為都沉積在了電廠的蓄水層,隨著內部溫度的繼續升高,一旦新形成的幾千度新岩漿滲入蓄水層,將形成一個新的蒸汽炸彈。這個蒸汽炸彈的威力估計能達到廣島原子彈的八十倍。所噴洒的放射性物質可以將整個歐洲,包括不列顛群島暴露在核粉塵之下。由三個工程師組成的泄水小隊,最後成功地打開閘門把水泄走。三個英雄挽救了數億人的生命。

後面蘇聯又在地下挖通隧道,注入液氮,是形成熔融狀態的核廢料迅速凝固,防止了東歐平原的地下水污染。

後面清理核廢料,因為機器人是無法在高輻射地區工作。所以,這一任務由軍人執行。每人僅處理90秒,然後迅速換人。

清理完畢之後,兩次給電廠蓋了殼大概能封印輻射一百多年。

當然,災難最初,蘇聯也刻意瞞報了危害。但是,後面蘇聯的一系列迅速有效的行動,大概也就是蘇聯這一紅色帝國強大最後的驚鴻一瞥。蘇聯在七十年代末的巔峰GDP是7000多億美元。切爾諾貝利對蘇聯的經濟損害高達2000多億美元。可以說,1986年的這次事故,為經濟本就不富裕的蘇聯的後面一系列事件埋下了隱患。大概這就叫蝴蝶效應吧。


不管原因是什麼反正和他自己沒關係

老鐵們奧 雖然不是同一時間 但是同一俄國 我戈爾巴喬夫給大家表演一把XXXXX

呃 嗷 嘔!


他怎麼不寫因為他有一次上廁所撒尿沒撒舒服而導致蘇聯解體呢?反正他有無數的鍋


這個鍋那個鍋黑鍋白鍋金鍋銀鍋,反正不是戈爾巴喬夫的鍋。


蘇聯垮台不是因為某一件事,而是從一開始社會治理的方向就有問題,當高度集權不再適合經濟發展時,沒有及時的下放權力,放開經濟,最終走不下去了。核電站事件最大的影響是近一步加深了群眾對蘇聯政府的不信任,使本來就很嚴重的財政問題更雪上加霜。

波羅的海三國率先離開聯盟(一直就不願加入蘇聯,是被強拉進來的),而後葉利欽為了保住自已的位置,不惜與烏克蘭、白俄聯合推出聯盟,於是蘇聯事實上就瓦解了。

蘇聯解體是蘇聯高層意料中的事情,解體前幾年蘇共高層就大規模的將武裝力量的負責人調換成俄羅斯人,將重要裝備轉移到俄羅斯境內。

仔細看看戈爾巴喬夫在任期內的改革措施,他才不值得同情,可憐的是蘇聯人民,反覆的被折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