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佛人凡聽到舍利、肉身菩薩等便認為是真的,還相信助念使屍身變軟…也認為每部佛經每句話是佛說,認為高僧大德都開悟了。好似是受"信"指引了自己而非智力。

今有些大乘佛教信仰者真的比小乘佛教信仰者沒頭腦嗎,甚至比那沒信佛的人。


信佛,實際很難,層度上,知見上,同樣的信,內涵是不同的,比如普通的燒香拜佛,或者是通過實修實證的後的信,明心見性後 的信。證的果位後的信,乃至成了菩薩後再去看佛的境界,其中的「信」的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

普通的層面的信,好像也不是為了找到真實,更談不上什麼嚴謹,大乘小乘,至於他們信沒信佛?可能也就是所謂的種下善根而已,至於何時遇緣成熟不得而知。

深層次的 信,就要在信的基礎上加些東西,就是信而起修,就好比吃飯,沒有說,我需要信它才能飽,而是直接吃,這是深信不疑。

同樣為了尋求真實,為了達到解脫,首先要信人會死,而且相信死是帶有不確定性的,也就是前途迷茫,必須要把啞謎打破,否則心不能稍安,這是正信佛弟子的心境。

而不是看什麼舍利,聽什麼故事,那都是在初級階段,尚不知佛法為何物,亦不知自己要從佛法中得到什麼。

學佛不是兒戲,也不是精神寄託,它是要解決生死大事,而且不僅僅如此,最重要的是明白輪迴的根本,還有「我」 是何物?不僅是人我,還有法我,空性的問題,乃至世界是如何建立,微細到一滴水,一個塵埃,大到無盡的世界,這些又與己有何聯繫。

若言最初信仰,信佛本身是錯,那就要從為何有人生來就有信,而有人一輩子不聞佛,來尋找答案了,


這種問題本身就是顛倒因果,人不正是因為有種種無明,才需要通過佛法明心嗎?

除了開悟者,誰能打包票自己相信的,就一定是正確無誤的?


您的題目與描述,基本是兩個不同領域的事物。

「信佛」。以及「學佛」。

而「學佛」也不是為了要找到真實,而是要脫離苦。

因為所有加諸於你這個肉身的世界,本身就是無常的,變異的。根本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與改變。只能脫離。

但是,願意脫離,需要勇氣!需要智慧!

智慧,幫你看清事實的真相。

而勇氣,是需要你相信佛陀所說是真實的。這部分就是「信佛」,就是:於佛,不壞凈。

只要你具備對佛陀堅定不移的信心,那麼,對於他所傳授的法,自然也就相信。對於他所教導出來的弟子們,也就具備信心。那麼,你在研讀經書時,就能運用這樣的信心與智慧,判斷出佛經內容的真實性。如果你能前後對照,左右參詳的話。任何虛加的經文,自然昭然若揭,明明白白。

以上僅供參考。


汗。

信,願,行。

為什麼佛陀在覺悟的最初,並不想宣講佛法呢,因為他知道自己所了悟到的真相,是那麼幽深難解,眾生是不會相信的。後來在天人的祈請下,佛陀才開始轉法輪。正因為知道需要過程,佛陀才分階段,分對象,宣講不同的法門,為的是讓所有根器的眾生都受益。

也許我在當時是頭牛,佛陀可能會撿起地上的一堆草喂我,然後摸摸我的頭,結個緣消個業吧……輪迴很多世後,現今的我終於可以聽經聞法了~狗頭開心~

既然選擇相信佛陀是開悟的聖人,他體悟到的東西不可思議,不可用人類有限的感知系統去理解,那麼因為這份「信」,所以選擇去相信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

就如同地心說的當時,日心說都被燒死,現如今,銀河系都在犄角旮旯好伐?什麼鬼?那麼如果當時有一個人,相信當時人類體察不到的東西,就是不嚴謹嗎?

佛教確實是很難的,他叫你先「信」,真的是盲信哦,然後又叫你「親證」,只是記住他的話、理解道理呢,就像阿難,會被佛陀罵的哦。

你說怎麼搞?信,願,行咯!

所以因緣如此重要啊……有緣的,莫名其妙就願意信。無緣的,刀架在脖子上,人家也是威武不能屈的,還覺得自己很有骨氣……真是沒有對錯,只有因果說了算……

不過呢,正因為是選擇信,正因為後面還有「行」,所以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從事項上(禮拜,供養,做功德……)回到根本處,回到修行修心,畢竟我們的終點是星辰大海,哦,是開悟見性解脫,是親自看看佛陀他老人家講的真相,究竟是不是真的誠不我欺,所以,以此為鞭策吧!

你的問題中最後又贊小乘,貶大乘,不知道提問到底是為了什麼?法本無諍,都是一個佛宣說的,本意是為了契合各類眾生的需求,人用分別心非得分出高低,有意思嗎……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善男子!

信有二種:一者信、二者求。

如是之人雖復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為信不具足。

信復有二:一從聞生、二從思生。

是人信心從聞而生,不從思生,是故名為信不具足。

復有二種:一信有道、二信得者。

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為信不具足。

復有二種:一者信正、二者信邪。

言有因果、有佛法僧,是名信正。言無因果、三寶性異、信諸邪語、富蘭那等,是名信邪。是人雖信佛、法、僧寶,不信三寶同一性相。雖信因果,不信得者。是故名為信不具足。


看的出來,你是不信佛啊。但你似乎對不相信的事物,充滿了熱情,費盡了心思,操碎了心的樣子。你總是這樣嗎?

你是不是對你相信的事做點什麼啊。東北話,你有點反盆子了。


學佛一定要建立在信的基礎上,也就是說,真正信佛學佛的人必須要做到明信、正信佛教,要有堅定的信心,才能於學佛之中得到真實利益。佛在《華嚴經》中說道:「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成功之母,是回歸自性,大修功德之源泉,佛法無邊,唯信能入。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是佛門之中所講的六種信,是學佛修行證果的正確方法,依據自性,依靠大乘佛經真正做到了這六種信,才是把明信、正信佛教落實到了實處,從而走上圓滿成佛的菩提大道。

六種信的第一種就是信自,如果信佛學佛沒有做到信自,就會沒有信心,就修不到真實功德,學佛修行也決不會成功。信自就是相信自己的自性和阿彌陀佛諸佛如來一樣相同,明白了佛經就是自性,信佛、學佛是分內的事,不受持佛經肯定會違背自性(犯戒),知道了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受持、護持弘揚大乘佛經是必須的,回歸自性是應當的,明白了佛能證得什麼得到什麼,我們眾生都能證得、都能得到,都能圓滿成佛。

信他,也就是說必須要做到第二種信,信他。這個他指的就是佛,就是佛經!佛是大覺悟者,大智慧者,佛講經說法都是依據自性說的,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說佛經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經,佛經就是佛的真身法身,佛經就是我們眾生的根本老師。

第三信因,第四信果。學佛一定要明信因果,深信因果通三世,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種惡因必定得惡果報。我們眾生為什麼在輪迴裡面受苦受難呢?就是因為墮入了無明,違背了自性,用錯了心,一味地追求世間那些假的虛妄的,用妄想執著貪嗔痴的心,種了諸多的惡因,造了種種的惡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因果不空,被業力牽引著,淪墮在六道輪迴裡面隨業流轉不能出離,苦不堪言。

第五信事,第六信理。佛在經中把一切不離因果,把因果相續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其中的事實真相和道理,把與自性相應因果不空,與自性不相應因果也不空,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差,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自己想的、說的、做的這個能種種子的心違背了自性,必定就會與六道相應,果報決定是在輪迴裡面受苦受難。如果有正確的覺悟智慧,依據依靠自性去修行,盡自己全部的力量受持《無量壽經》,就是在種無量的善因,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與極樂世界,與自己的根本,真如本性(自性)全部相應,所修功德無量無邊,這樣如理如法地信佛念佛,就是真正做到了信事,信理。

做到這六種信,才是真正信佛!(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九十五篇)?

mp.weixin.qq.com圖標

導語

唉。~

嘆過氣,說一個重要的東西。

問題雖好,但不要把大乘佛教想的太簡單啦。~

問題雖好,但不要把大乘佛教想的太簡單啦。~

問題雖好,但不要把大乘佛教想的太簡單啦。~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為什麼?不能把大乘佛教想的太簡單了!

一、舍利子是不是真實存在?

住世一百二十載虛雲老和尚的真身舍利怎麼說?

堪稱當代維摩詰的南懷瑾老師的舌根不壞又怎麼說?

自古以來多少位高僧大德弘經說法,教化娑婆,留下那麼多舍利又怎麼說?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物質憑證啊!你還要咋樣?

你又要問了,什麼狗屁物質憑證?所謂的舍利子能不被破壞嗎?

我的我的老天爺呀!你TM給我找一個永遠不壞的東西。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哪一個不是依靠某些條件才會存在的?

二、事物存在皆需要一定條件

合適的溫度,合適的壓強,才維持了水的存在。

有食物,有水,有合適的生活環境,才維持了人的脆弱存在。

……

在科學不發達的數千年前,人們藉助舍利子來緬懷紀念一個在戒定慧實踐修行非常有成就的人有何不可?

再者說佛家在肯定舍利子深刻意義的同時,並沒有說什麼東西是恆常不壞的啊!倒是還總是提醒我們世事無常啊!

如此看來,舍利不真,什麼真?

為何到了你這就只能看到一面情況,而否定佛家信眾對舍利子,對佛法的深刻信仰上呢?

再者說,肉身菩薩,人人都念佛持戒,向佛陀菩薩學習,以諸佛菩薩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戒殺護生,勸人向善,那麼人人不都是現身菩薩嗎?

三、信是入道之門

信,為功德道源母!

信,是入道之門!

殊不知愚夫愚婦,老實相信,老實念佛,能頓超三界,了生而脫死。~

殊不知有疑惑者,心存敬畏,認真實踐,能印證佛說,達諸法之實相。~

殊不知小聰明者,懷疑萬千,嘰嘰喳喳,不踏實學習,誤人又誤自己。~

到底哪個是聰明,哪個是不聰明呢?

李淵回!合十


卡拉瑪人!你們聽著:

01. 不可因為「常常聽人這麼傳說」就信以為真。(或不實謠言故。)

02. 不可因為「是大家遵奉的傳統」就信以為真。(或誤謬荒誕故。)

03. 不可因為「是普遍相信的報告」就信以為真。(或難免疏漏故。)

04. 不可因為「是有經典作依據的」就信以為真。(所載非無疑故。)

05. 不可因為「符合於邏輯的推測」就信以為真。(邏輯有時窮故。)

06. 不可因為「符合於常識的判斷」就信以為真。(常識非真常故。)

07. 不可因為「符合於模擬的推論」就信以為真。(物類各有道故。)

08. 不可因為「和自己的觀點吻合」就信以為真。(或成見偏見故。)

09. 不可因為「符合的機率非常高」就信以為真。(或掛萬漏一故。)

10. 不可因為「是導師或權威所說」就信以為真。(仰慕失理智故。)

《卡拉瑪經》記載佛陀曾如此談論過「信」,或許可以為您解惑。

另外,我自己在學習佛陀智慧的過程中,對古往今來大部分佛教徒的所言所行均無太大興趣,我最為渴求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兩千多年前,佛陀和他的聖弟子們到底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或許可以為您的學習作為參考。


學佛的目的,包括所有佛經,佛陀所有的教導都指向一個方向:成佛。

那有多少人是一開始是懷著成佛的目的去修行呢?去接觸佛教呢?

眾生無明,活在顛倒夢想中,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到別人迷信、妄信,殊不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走過來的,那只是我們學佛的不同階段的不同相。

佛陀講了那麼多法,就是為了對應不同根器的眾生進行度化。阿難因為佛頂放光才發心出家,你能說阿難迷信、小信嗎?

大家都是一樣的,只要沒到達彼岸之前,我們總有所執著,你執著於智慧,我執著於世俗名利,他執著於修行,甚至執著於成佛,都是一樣的。大家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處於自己修行的不同階段,如果因此對別人產生嗔恨,進而產生我慢,這時的我們又比我們所輕視的好到哪裡去呢?

一個執著於成佛的人,和一個執著於明天吃什麼的人,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也許那個執著於明天吃什麼的人,今天晚上放下了執著,他就開悟了,明天就能成佛。反而執著於成佛的人,生生世世執著於此,反而不得解脫。眾生根器不同,根器無好無壞,無高無低。

阿彌陀佛~


謝邀。

每個人最初選擇學佛的目的都是不一樣的,並不一定是為了找到真實。

賢友應該清楚世間無常、無我、苦的本質,既然世間本質如此,又為何在這些事情上面增加自己的疑惑、不憤之苦呢?

建議多讀幾遍《箭喻經》即《中阿含二二一經》,賢友或有不同的見地。


尋找真相的過程本身就是複雜和曲折的,黑夜給我了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本身就是部分迷亂的幻想,所以,真心尋求真理的道路人,要具備五種品質才能不斷前進並獲得成功,這就是信心,精進,覺知,智慧,定力,這其中很關鍵的是參與的慾望,有此才有信心和精進,所以很多奇異的現象只是為了生起信心。對於大眾來說,要是給他們講道理說我們觀察到的世界是虛幻的而讓他們升起信心太慢了,而一個震撼的消息很吸引人的興趣,所以說為了度化大眾,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是這個道理。必須要產生參與的興趣才能入門。

而佛法分為教,證二法,在對實相的信心上,還分感性上的信心,這就是你問題中提到的,還有理智的信心,這是你所認可的,最終達到的是實證的信心


雖然在我們學佛的人看來,這個事執著於相了。

但是如果能因為這個產生安全感。那也是一種好,如果太偏了,它就會在上面花很多的財力物力,這樣就不值得了。

1*大乘思想和小乘不同,大乘會收納各種各樣的人作為信徒,在道觀看來三觀不正的會收。在小乘看來改變不了的也會收。

2*所以我們看到,一些說法,學佛的朋友會有不妥之處。

3*大乘本來沒有問題,但是出現的這種現象在我們看來就不好了。

(●—●)(●—●)(●—●)(●—●)

金剛經裡面,須菩提曾經問佛,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 生實信不?

然後佛就說不要這樣說,有持戒修福修福者,聞此章句能生信心。這就是最實在的了。然後佛又說自己說的不可信,也應該捨棄法。

反過來說這些舍利肉身如果能讓一些普通人生信心,與他們來說不同樣也是一件好事么?只是不要信過頭了,不要因為這些影響他人。

對於普通人而言,金剛經 ,心經這些經太高深了,就算看到解釋也會過目即忘。

所以才會出現這些舍利,還有各種各樣的佛像助人入善,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些現象的存在是有一定意義的。

(づ ●─● )づ重點…………………………這些人並不是說他們因為佛法才變得沒有辨別力,他們這些人本來就是一些思維上的弱勢群體,在未有信佛之前,他們可能生活也非常的困惑,也很容易有執著,偏見。

雖然有經書,詳細描寫了種種的供養方法,對於上一層的修行人來說,這些都是像我們有必要的,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很有可能是一個引導解惑,入善的好途徑。

嗯,多說一句佛法中的善可不是指什麼老實人好人啊!

佛沒有知覺的,也不去度化他人的。真正的上層佛經,常有大智慧,並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

強迫理解還會有害處。


謝邀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如履薄冰回答。

淺薄的見解,個人覺得我剛開始信可能是更多的是盲目,但是內心有種信在領路。比如我對師父時照老師的信,敬仰剛開始都是仰視的,但慢慢受持一法,會有疑,師父會點化,畢竟在師父身邊。

關於開悟,對開悟定義不同答案也不同。個人以為是每個靈光乍現是小的悟,我不知道高僧大德是否都開悟了,哈哈哈,我還沒開悟呢


學佛修行,是自己的事。

勸的了別人就勸,

勸不了,也不會做別人的 看門狗。

什麼小乘,大乘,舍利,信,不信……不如好好念佛實在。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

佛經上的文字也是虛妄的名相,盡信書不如無書。學佛是做斷舍離的減法,減掉世俗的貪嗔痴,從而跳出輪迴乃至究竟涅槃。

2.雖然很多法門都強調「信」的重要性,但我覺得這樣容易把佛學宗教化,弄得跟一神教似的充滿個人崇拜的色彩。

3.所以,普通根器的人學佛還是應該由戒定慧入手,由疑生信,循序漸進的去實證佛法的奧義。這樣也就避免了一些「走火入魔」的啼笑皆非的人間慘劇,因為學佛導致夫妻、親人之間關係緊張,甚至為「活佛」生孩子什麼的,這哪是學佛啊!把神聖的佛學搞得像是邪教,同時也讓不了解佛學的人對佛學誤會更深。

4.佛學作為認識宇宙與人生的一門高深學問,想要學有所成還是要有一定的福報和慧根的,我是挺反對什麼天天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凈土的說法,學佛也不是一世兩世就能成的,還是應該先有慧根去明辨是非再由疑生信去實修實證。

5.若今生慧根不夠,還是先努力修行去積福改命要緊,命運隨行為而轉,修行,不是指念佛吃素、祈禱這些事,而是修行為、改缺點,多與人結善緣、說好話、正向思考,則不必改運,好運自來。人不論帶了多少福分或業報投胎,除了要懂得惜福愛物,也要懂得剋制慾望、不要透支,才能為下輩子累積福分。

?


瀉藥,看您第一句話,也就是說,您也相信舍利和肉身菩薩這回事,只是您對那些個人傳聞採取懷疑的態度。如果您決定舍利和肉身菩薩是不可能存在的,那我的回答也就沒什麼參考價值了。

佛陀教導我們,對他說的法要思維而不要迷信,這決定了佛教是理性的教派。佛教到今天當然有很多變異,教徒的良莠不齊是必然的,其中迷信的比例和所謂社會上唯物者的迷信是一樣多的。迷信是人固有的問題,並不起因於學佛,大多數人不迷信這個,就會以另一種方式迷信別的,比如金錢,相比之下,佛教徒肯定沒有更迷信。

佛陀覺悟的初衷是希望解脫世間的痛苦,嚴謹作為科學的態度,當然是必須的,但不是最首要的。因為我們有漏的人身局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方式有太多我們不能達到的邊界,不能回答我們靈魂深處的問題,比如生死問題,人類科學和哲學幾千年都沒有解決到,相信我們靠科學態度也今生解決無望,我們不能為了嚴謹而止步於今生。對「嚴謹」的態度,我們需要重新審視。

要解決生死大事,我們個人嚴謹的能力是有限的,聰明的做法當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釋迦牟尼佛。當然,你可能會說,你以為我們看到的佛經每句都是佛說的嗎?每當聽到這句話,我都想反問一句,難道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兒他知道?

感恩佛陀,他的主要教法到今天還是有很清晰的面貌。從我們所知的漢地的教法,我們都能走上解脫的坦途。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要經過大半生的迷茫挫折和苦難,才能看到真實的前景,理解堅信的含義。大半生的探索和真誠,在佛陀的教法里逐步找到印證,找到提攜的力量。佛陀的教法為幾千年來的歷代高僧們不斷肯定和傳承。

雖然原始佛教的面貌眾說紛紜,但歷來的證悟者給我們樹立了確切的榜樣,萬變不離其中,其內核代代相傳,我們只是要這顆種子在自己心裡長出大樹,難道你想要原來的那顆大樹嗎?

雖然有人說很多經典很多話不是佛說,但我們沒有精力和能力逐一分辨。面對浩如煙海的經典,難道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過目不忘的龍樹?分分鐘你就死在考證的路上了,而臨死你才想起你要的是解脫。對於我們末法眾生,要堅信一點,被歷代高僧肯定的經典都是真的。至於你說那什麼是假的,關我什麼事?

我們相信偉大的佛陀的教法,因此,我們相信他老人家的舍利是真實示現在這個世間。也因為我們相信六祖慧能的偉大,我們相信他的肉身不腐。我們無法從科學的層面解釋這些現象,但是,我們相信以解脫為目的的歷代祖師們,他們會說謊?屑於說謊?你以為這個世界有那麼重要嗎?

由此,我們相信這種現象,但是你不必相信所有人對你宣稱的個體事件。理由是,有佛陀和公認的歷代高僧出演這水月道場的空花佛事就夠了,在他們幫襯下,我們的要的是解脫生死。


先澄清兩個概念,佛法和佛教。佛法就是釋迦牟尼幾十年佈道時候傳遞的一些內容。完全可以剝去一些神化的外衣,把釋迦牟尼當做和他同時代的孔子和蘇格拉底去看待,當做一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佛法也可以想像成儒家的論語,不過是一種幫助人們悟道的方法,一種從生命痛苦中解脫的智慧。至於現在的佛教,一方面佛陀死後,慢慢受印度教的影響,加上傳入國內,又融合了大量本土文化和宗教。已然和最初的樣子相去甚遠了。

有意思的是,從很多歷史資料的結合來看。最初佛法本身宣揚的觀點,很多反而都是反宗教性的。比如反權威,反傳統,反儀式,反宿命。但這些都隨著佛陀死去而慢慢弱化。隨著宗教性的內容介入,佛法也逐漸披上了佛教的外衣。絕然不能否定佛教對於佛法傳承和傳播的意義。但對於真希望從佛教中獲得智慧的人,一定要自己去抽絲剝繭的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去信仰最外在的形式。

佛法本身是科學性的理論,富含哲學思辨和邏輯推演,也是實用性極強的心理學,同時具有平等開放的價值觀。「活出真我」「自律讓我自由」這些當代的心靈雞湯是不是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其實這些都是佛法的一些最基本的觀點。那麼佛法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獲得智慧,幫助他人,最後一起脫離痛苦。

先從獲得智慧說起吧。現代社會,大多人想到獲得智慧,第一反應肯定是通過教育來學習科學知識。但實際上,大多數應用科學以及職業技能教育,都只涉及到對客觀世界更深度的認知,最後獲取知識來改造外部世界。那麼和佛法中所謂智慧更接近的是什麼呢,其實是哲學,數學,以及各種藝術。知識和智慧之間的區別,打個簡單的比方,哲學,數學,音樂繪畫等藝術,都更容易引起所有人類內心深處的共鳴,也就是更接近人類自身更本質的地方。不懂樂理的人,聽到一些音樂依然會被震撼。不懂繪畫的人,看到一些畫依然會駐足不前。這些美啊,愛啊的東西就像全人類的出廠設置一樣,根植於我們的意識深處,超越了種族,語言和文化。那麼獲取智慧的方法,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外部的學習,對「自身意識」的探索也一樣重要。佛法更多關注的就是,如何通過對內部的探索,來獲取智慧。

那麼佛法里是怎麼指導人們獲取智慧呢。其實就是佛法里戒定慧的訓練。我拿健身打比方吧。健身是為了獲取肉體的強健。那麼戒定慧就是精神感知上的訓練,以達到獲取智慧的方法。

就是形成良好的本性,包括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就像健身,除了練器械,平時飲食,生活習慣也一樣重要。你不能說一邊炸雞漢堡一邊健身。所以也不能想著晚上去蹦迪,白天來打坐。

就是讓內心處於安定,平靜的狀態。相對於健身就是去健身房練器械了。如果手頭有個iPhone,打開自帶的app健康,裡面就有個正念訓練。正念訓練,冥想,打坐,禪定,其實都是類似的東西,只是程度的不同。正念訓練也就是冥想屬於大家都可以去做,相當於業餘愛好者的水平。但如果修佛,把修行當做一個事業,那麼就是資深愛好者或者半職業玩家了。如果出家,那就是職業選手了。想開悟,獲取大智慧,那麼就得靠著一定的天賦加上勤奮的努力,達到這個領域的最頂尖。

就是智慧。對於佛學來說,智慧的最後就是認識到真我而達到無我然後徹底脫離所有痛苦(這個後續會展開好好說說)。但具體到表現形式,每個人感悟都不一樣。有人通過冥想訓練,達到了可以控制情緒的程度,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是智慧。有人體悟到無我,也是智慧。有人體悟到那種無上合一的大愛,也是智慧。所以對於慧,沒必要非要覺得有個什麼目標。修行的本身就是一個求仁得仁的過程。


我覺得,嚴不嚴謹只是眾生各自的根基使然,並不能因為這個來劃分三六九等,也並不能指責誰是迷信,誰是正信。

若說迷信,佛經上記載了無數因為佛陀的三言兩語就虔誠信仰佛陀的人,如果要求嚴謹,要求什麼事情都問個明白,他們可能終生都入不了這個門。

願意相信,容易相信,說明心思單純,我覺得這是學佛路上一種珍貴的品質。

現在的人對任何事情都會保存質疑的態度,那是因為我們受到自身所受的教育影響,也就是說,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的一個特色,但不是所有時代的眾生都會有這種必須嚴謹的態度。也就是說,如果以我們這個時代的角度作為一把尺去評判,那有很多的人,乃至佛經上記載的很多修行人,古代的高僧大德,甚至是佛經記載的菩薩,基本可以說都是迷信的(比如阿難只是因為看到佛陀長得好看而皈依佛陀。)

但這並不妨礙人家開悟證果。

說明了什麼?嚴謹並不能作為信佛的標準,而是看你是否有真實的受用,是否從佛法中獲取力量,你能從八萬四千法門中找到讓你有益的東西,然後堅定不移地去修行,就是對的。就像周梨盤陀迦尊者因為佛陀的一句「掃塵除垢」而證悟。

大乘要求廣度,那就必須上至銳根利器,下至蜎飛蠕動,都能看到解脫的希望,而至於智力水平,邏輯判斷等等可能是人類眾生才具有的特點,就不能再加入進來作為信佛的標準了。所以你會看到大乘小乘的經典,幾乎是兩種風格。因為本身的受用群眾就不是在同一個象限。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的南傳人對大乘人的詰問,指責他們神化佛陀,信奉偽經。但是,別急著分劃陣營,如果我們能將自己抽離出來,把一些表面現象拋開,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東西。

人對未知的神化,是必然的。這是生而為人的局限性,任何人都逃脫不了。

南傳的修行人認為佛陀說的話不會有錯,不會自相矛盾,所以他們把不符合的經文和教法全部剔除在外。所以南傳的「信」是比較容易的。

大乘的修行人同樣認為佛陀的話不會有錯,不會自相矛盾,他們選擇的是一步一步去修行驗證,挖掘出每一句經文的深意,再自圓其說。我就看過不少修行凈土宗的高僧的記載,他們在臨終的時刻才告訴信眾,極樂世界確實真實存在。哪怕是玄奘法師,在臨終之際,才對弟子們說:「信如佛教因果並不虛也」,所以,大乘的「信」是很難的,它甚至需要你用一生的時間去修行,去驗證。

其實兩者是一樣的,我們都在心中認為佛陀是圓滿無礙的導師,只是我們「神化佛陀」採取的方式不同而已。

儘管大乘、南傳修行人表現出了不同的特質和行為模式。但是,我們都同樣從佛法中找到真實的受用,同樣走在解脫的路上,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吃瓜群眾一直比較多,確切的說沒文化,真可怕。。。

助念能使屍體變軟,信徒們對此深信不疑,真尷尬,前幾天我就遇到這種事兒了,在相關題里也說過這個事。實質上佛教有些人故意用這些東西欺騙信眾,騙取他們的信仰之力。

而這些信徒們,根本就不知什麼是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