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生活中的問題


舉例說明吧,請看圖


哲學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問題。問題本身比答案更有意義。


胡適有人生觀,沒有世界觀。

所以雖然是哲學教授,但嚴格的說,胡適沒有哲學頭腦。

金岳霖絕對是20世紀中國哲學家裡數一數二的人物。可惜他在日常生活和實際事務中很遲鈍和幼稚。

這一點和胡適正好相反。

胡適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但是他確實對人生和社會有比較健康的看法。

-------------------------------------

我不大懂胡適-隨筆雜文-金岳霖網-頭頭網

我不大懂胡適

作者:金岳霖

2011-12-15 16:11:28

  我認識的人不多,當中有些還是應該研究研究。胡適就是其中之一。我不大懂他。我想,他總是一個有很多中國歷史知識的人,不然的話,他不可能在那時候的北大教中國哲學史。顧頡剛和傅斯年這樣的學生,都是不大容易應付的。

  這位先生我確實不懂。我認識他很早的時候,有一天他來找我,具體的事忘了。我們談到necessary時,他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必須的或必然的事要做。」我說:「這才怪,有事實上的必然,有心理上的必然,有理論上的必然……」我確實認為他一定有毛病,他是搞哲學的呀!  還有一次,是在我寫了那篇《論手術論》之後。談到我的文章,他說他不懂抽象的東西。  這也是怪事,他是哲學史教授呀!  哲學中本來是有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我回想起來,胡適是有人生觀,可是,沒有什麼世界觀的。看來對於宇宙、時空、無極、太極……這樣一些問題,他根本不去想;看來,他頭腦里也沒有本體論和認識論或知識論方面的問題。他的哲學僅僅是人生哲學。對這個哲學的評價不是我的回憶問題。  按照我的記憶,胡繩同志告訴我說,他和毛主席曾談到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問題。毛主席說對資產階級,這二者是有分別的;對無產階級,情況不同。無產階級從自在的階級轉變為自為的階級以後,世界觀就是它的人生觀,它沒有獨立於革命的世界觀的人生觀了。這是很重要的指導思想,現在也仍然是。  1944年,趙元任、楊步偉、饒樹人同我都在紐約胡適家裡,討論胡適到哈佛大學去講學的事。趙主張胡租住一所有設備並可找臨時廚師的房子,為期三個月。胡適說三個月不到。趙說,那就找一個人頂替房子。我說,這樣一個人不好找。趙問為什麼?我說,一個人總要替自己打算一番。趙說「替自己打算為什麼不行」。我說: 「他大概會認為太……」說到這裡,我做難說姿態。趙追問「太」什麼?我說: 「太伊於胡底了呀!」我們四個人都大笑。趙笑得特別厲害,說好得很,完全是臨時想出來的。胡適沒有笑。  在國外留學,寫中國題目論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胡適。他寫的博士論文好像是《在中國的邏輯發展史》胡適的博士論文題目是《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1992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刊行的英文本底稿的標題是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lt China,並有中文標題《先秦名學史》。1983年上海學林出版社以《先秦名學史》書名出版了中譯本。。在論文考試中,學校還請了一位懂中國歷史的、不屬於哲學系的學者參加。這位學者碰巧是懂天文的,他問胡適:  「中國歷史記載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準確的?」

  胡適答不出來。

  那位考官先生說:  「《詩經》上的記載『十月之交,率日辛卯,日有食之』,是正確的記載,從天文學上已經得到了證實。」  這個情節是我聽來的,不是胡適告訴我的。雖然如此,我認為很可能是真的。

不受人惑 (豆瓣)

目錄 · · · · · ·

? 人生問題

? 一個困擾人的問題? 哲學與人生? 人生有何意義? 科學的人生觀

? 工程師的人生觀

? 科學是人生觀的基礎? 不朽——我的宗教? 一種健全的個人主義的人生觀? 我的人生觀和宗教? 新生活?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大宇宙中談博愛? 我所提倡的拜金主義? 但願不白說的話(一)愛國

? 但願不白說的話(二)獨立

? 但願不白說的話(三)苟且? 但願不白說的話(四)名譽? 少年中國之精神? 學生與社會? 依興趣去選擇? 關注未解決的活的問題? 做個不受人惑的人? 人生的知識準備? 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 說婚姻

? 論家庭教育? 「我的兒子」? 女子問題? 敬告中國的女子

例如:在生活中,堅信「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和「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問題的人,只有不會解決問題的人」,就會儘可能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找方法上,而不是找理由上,最終走向成功和幸福。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哲學是一整套的世界觀和你認識世界的方法,是內化於心的,你無時無刻都在用你信仰的哲學世界觀解決問題。不會說今天我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去解決這個問題,明天用黑格爾的客觀唯心哲學觀解決那個問題。這必有一個是違背自心的。

你可以用一點比較入門的哲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比如辯證法


可能具體要看這個哲學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是西方哲學體系,什麼美學,誠實意志之類的,個人覺得對過去的事有啟示作用,但要電石火花之間醍醐灌頂,解決問題,很有難度。

如果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比如老莊,大多數是具體情景下提出的,可能用起來會好用一些?

當然,他們也很有啟示意義。但中國人講道理的套路比較津津教導,必然是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再引出一個道理。所以在生活中猛然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我好像在哪裡見過這樣一件事...」的感覺(略抄一下紅樓)。而他們提出的方法論也就自然可以借鑒(當然是要取精華,去糟粕的用)。

以上,拋磚引玉罷了。


謝邀,國內的哲學學習通常會讓人產生與題主一樣的認知,哲學是拿來解決問題。

其實不然哲學的學習只不過是問題的開始,而不是方案的學習,更多的是你不停的發問不停的質疑,所以國外有一部分人認為哲學是無用之學。

但是我們在發問的過程中不停的思考,形成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會對我們解決其它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

寥寥淺見,一家之言

以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