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黃藥師可以傷感卻又自信的說:靈風若非傷了雙腿,區區幾個大內侍衛,如何奈何的了他?洪七公渾身內力全失的時候,依然可以躲到皇宮裡大吃大喝,無人察覺。整篇小說,都是江湖人士明爭暗鬥,皇家頂多出一些諸如沙通天、靈智上人、黃河四鬼之流....還都被官家委以重任。

《神鵰俠侶》當中,就開始出現「蒙古第一國師」金輪法王那樣,可以跟中原頂尖高手硬鋼的人物。但雖然如此,武林中周伯通、黃藥師、郭靖、楊過這樣的好手,依然足以克制住他們。

《倚天屠龍記》當中,官方趙敏郡主手下的玄冥二老,阿大阿二阿三等高手就厲害了。不但六大門派集體撲街,明教若非出了個開掛的張無忌,只怕也無人能擋得住玄冥二老一招(武當山上,楊肖與韋蝠王被玄冥二老一招逼躺)。最後搞得江湖正邪雙方要摒棄前嫌,一致對外......

《鹿鼎記》中就更厲害了,官方已經不用武功說話了,任憑你多高的武功,最終也要匍匐在權力的腳下.....

這說明了什麼?


射鵰英雄傳里 西毒歐陽鋒其實也不敢小看岳飛的武功。

我歐陽鋒是何等樣人,豈能供你驅策?但向聞岳飛不僅用兵如神,武功也極為了得,他傳下來的岳家散手確是武學中的一絕,這遺書中除了韜略兵學之外,說不定另行錄下武功。我且答應助他取書,要是瞧得好了,難道老毒物不會據為已有?」

西毒歐陽鋒為了有機會謀取岳飛的武功秘籍才和完顏洪烈去偷武穆遺書的,他指望在武穆遺書里記載著岳飛的武功。

金庸武俠世界裡,唐朝的衛國公李靖武功高到足以練成天龍八部里一堆禿驢都練不成的易筋經。

評論區還補充了神鵰俠侶中王明陽練氣功的境界,說那是內功練到極高的地步才能達到的境界。

岳飛李靖這種朝廷重臣的武功,比起江湖人一點都不弱。

而且你知不知道,鷹犬、爪牙這類詞在史書里可以是形容大名鼎鼎的猛將的。比如呂布,比如黃忠、趙雲、比如魏國的五子良將。

很多歷史上的猛人都被稱為鷹犬和爪牙。

以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

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視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

「臣竊以(周瑜)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

呂布就是董卓的鷹犬,鷹犬後來多成貶義,但是你從敵人的角度來講。岳飛、李靖也是朝廷的人,從金庸寫小說一開始,這批人的武功也根本就不是一般的江湖人能比的。

歐陽鋒也沒覺得自己白駝山的武功一定會比岳飛高啊。


還是先一句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問題是說「朝廷鷹犬」越來越強,那麼這個「越來越」的順序,是按照成書的順序,還是故事裡的年代順序?

其實金庸老爺子的想法是會變的,並沒有絕對的鐵律(別把金庸老爺子當神仙,他也不是理科生,同一本書里出現矛盾都是很常見的),一般這種問題先默認是成書順序。

那我們先按照成書順序捋一下每本書的朝廷鷹犬的情況。


1、《書劍恩仇錄》

單單一個張召重在那邊就夠了。他武功雖然不是最強的,但也算最難纏的了,而且武功可以排在全書靠前,基本算是書劍恩仇錄最主要的敵人了。雖然跟真正的絕頂高手比沒法比,但實力不俗。

此外,白振一類的高手也都不弱。紅花會基本是書里最多的高手聚集地了,這些朝廷高手還能和他們打一打。

所以朝廷那邊還是有實力強勁的高手的。

2、《碧血劍》

沒什麼高手,還得讓公主自己跑到江湖去……

一路上比如安劍清一類的朝廷高手,武功雖然不錯,但和袁承志這類高手還是不能比。不過阿九到了《鹿鼎記》也混到了個絕頂高手的位置(那時候也已經不是公主了)。

後期闖王也算自立門戶了,算不算半個朝廷也挺難說(滅了大明,稱過帝。只是時間太短,也沒真正統一)。袁承志他們當年也在闖王麾下待過,算小小的有點聯繫,不過馬上就走了,算不上朝廷高手。

此外大反派玉真子倒是一段時間裡當過後金的爪牙,不過在清軍入關之前就被逐出去了,可以算可以不算,倒是和大明無關。

3、《射鵰英雄傳》

分金國、蒙古、大宋陣營。

大宋的確拉胯,大內高手得靠圍毆才能對付斷了腿的曲靈風,但也證明了大內高手不是很弱,但的確不強。換了洪七公就是在皇宮裡隨便吃飯也沒人發現了。

金國主要是拉攏了王府F4(歐陽克、彭連虎、梁子翁、沙通天、零智上人。四大天王有五個人是常識,湊數的侯通海就不算了),早期也就帶個黃河四鬼出去打成吉思汗……歐陽鋒屬於和完顏洪烈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他的沒細說,但完顏洪烈早期連江南七怪都想拉攏,可見高手不多。

蒙古的確沒什麼高手,一開始面對個黃河四鬼都沒辦法,只能靠郭靖他們對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黃裳的設定也是朝廷官員,後來莫名其妙自學了一身武功……這個算論外吧?

4、《雪山飛狐》

整個故事是圍繞著闖王及其四大家將來的,闖王算不算半個朝廷仁者見仁。

朝廷那基本沒什麼人出來過,找來找去只找到個賽尚鄂,新修版叫賽赫圖。頭銜是滿洲第一勇士、大內侍衛總管,但是被絕頂高手打著玩。

雖然沒啥體現,不保證朝廷麾下有沒有什麼隱藏高手,但檯面上的確不咋地。

5、《神鵰俠侶》

緊接在《射鵰》之後,延續世界觀。

主要是加強了蒙古方面的實力,畢竟蒙古在世界史上也赫赫有名,而且故事中「江湖與朝野」的佔比傾斜加重,蒙古的戲份比之《射》加重。

所以蒙古加了蒙古三傑,金輪法王畢竟是大反派,而且他旗下弟子也可以算半個朝廷鷹犬,都可算一流高手。

6、《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的前傳,朝廷鷹犬的武功比《雪山》強多了……

就比如又出來個「滿洲第一勇士」德布(雖說這個稱號有點水),但還能跟無塵打一打,讓無塵也驚了下,靠寶甲堅硬還刺傷了無塵(不過還是輸了)。無塵在紅花會群雄里也算數一數二了,所以德布武功不錯。

剩下還有不少高手。雖然離頂級差的多,但比之《雪山》這類朝廷沒什麼表現的可強多了。

7、《白馬嘯西風》

金書里少有的和朝廷、歷史背景幾乎毫無聯繫的小說。而且這本小說也不是很注重武功這個東西,名氣也低,基本沒人論武。

朝廷就當不存在吧……

8、《倚天屠龍記》

這裡是一個誤解的重災區。

例如提問者的問題描述如下——

我發過好多關於倚天的文章,除了因為它知名度高外,就是很多人對於《倚天》的實力分層誤解很深。

很多人真的都以為楊逍范遙等人武功比張無忌差不了多少,覺得張無忌一個未必能打光明左右使聯手,連帶著玄冥二老也被拔高了。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張無忌是五絕級別,那麼楊逍等人應該是裘千仞級別……

倚天屠龍記的主要注意點如下:

  • 張無忌的武功是一直在變化的,而且進化幅度很大。不能因為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期是張無忌的高光時刻就以為他那時已經到巔峰了,實際上打完三渡的張無忌實力遠在光明頂時期之上。
  • 全書只有二張這兩位絕頂高手(黃衫女存疑),而且張三丰不出手,張無忌實力一直在進化、早期不算絕頂。這導致了剩下的一流高手戲份很多、顯得很厲害。反過來假設雙鵰里把五絕刪掉,一樣會讓人感覺江南七怪和丘處機他們很強。
  • 作為一流高手標杆的法王級,距離張無忌實力遠遜,完全就是五絕吊打全真七子那種差距。

很多人會不信,我只截取一段。

他縱身後躍,尚未落地,苦頭陀已拋下長劍,呼的一掌拍到。張無忌聽到風聲,心知這一掌真力充沛,非同小可,有意試一試他內力,右掌迴轉,硬碰硬地接了他這掌,左足這才著地。霎時之間,苦頭陀掌上真力源源催至。張無忌運起乾坤大挪移心法中第七層功夫,將他掌力漸漸積蓄,突然間大喝一聲,反震出去,便如一座大湖在山洪爆發時儲滿了洪水,猛地里湖堤崩決,洪水急沖而出,將苦頭陀送來的掌力盡數倒回。這是將對方十餘掌的力道歸併成為一掌拍出,世上原無如此大力。苦頭陀倘若受實了,勢須立時腕骨、臂骨、肩骨、肋骨齊斷,連血也噴不出來,當場血肉模糊,死得慘不可言

此時雙掌相粘,苦頭陀萬難閃避。張無忌左手抓住他胸口往上拋擲,苦頭陀龐大的身軀向空飛起,砰的一聲巨響,亂石橫飛,這一下威力無儔的掌力,盡數打在亂石堆里。楊逍和韋一笑在旁看到這等聲勢,齊聲驚呼。他二人只道苦頭陀和教主比拼內力,至少也得一盞茶時分方能分出高下,哪料到片刻之間,便到了決生死的關頭。二人心中雖有話說,卻已不及言講,待見苦頭陀平安無恙地落下,手心中都已捏了一把冷汗。

這一段很明白,范遙的武功遠不如張無忌,屬於被虐殺的那種差距。

那麼同樣的,玄冥二老雖然武功在法王級之上(光明二使也在法王級),但強的有限,屬於法王級遇到玄冥二老還能打一打的層次,一打二的話就很難打了。

而三渡的設定是都不在玄冥二老之下,其中渡厄再比另兩個強上一截。

王府真的拿得出手的也就玄冥二老、金剛門幾個人(阿二阿三,阿四應該也可以)、阿大方東白和成昆。剩下的神箭八雄也就估計五散人的水平,屬於法王級隨便打打的層次。

所以汝陽王府的武林高手雖然多,但並沒到需要明教和六大門派合力聯手對付的層次。萬安寺一段,是江湖間內鬥,被王府趁虛而入了……都這樣了,王府還得去偷襲張三丰,三渡也被金庸神隱。並且後續的故事又跑到波斯明教和屠獅大會上了,還是江湖在內鬥,並不是那麼care汝陽王府……

只打正面戰力的話,並沒題主說的那麼誇張。朝廷顯出的能量大,但在高手這個層次上,其實有點被誇大了。

9、《鴛鴦刀》

仁者無敵……

不開玩笑地說,裡面出現的朝廷人物也就個卓天雄,武功還是不錯的,雖然是個被欺負的反派,但畢竟要對付也不容易。但整個鴛鴦刀也就這樣了……

仁者無敵。

10、《連城訣》

沒什麼朝廷勢力……

頂天了就是一個凌退思,又是兩湖龍沙幫的老大,又是中過進士的知府……反正就挺神奇的一個人。最主要的戲份是拆散了丁典和凌霜華,其他倒也沒什麼,武功也不算很高。

這本書完全是江湖視角。

11、《天龍八部》

五大勢力——

大宋:嗯?大宋朝廷有啥高手來著?沒什麼存在感……

西夏:一品堂,四大惡人就是一品堂的,慕容復也曾化名為李延宗混在其中。此外還有李秋水混在皇室里,後來虛竹也是駙馬。

吐蕃:沒怎麼細說,主要有個國師鳩摩智,乃天龍四絕之一。

大理:皇室就尚武,保定帝不遜色段延慶,段譽是皇帝。天龍寺里一幫高手,包括枯榮大師武功很高。

大遼:總教頭蕭遠山,以及南院大王蕭峰,都是天龍四絕之一。

朝廷鷹犬並不弱,甚至可以說除了跟中原江湖有關的,其他地區的武功高手大多和朝廷起碼有點聯繫,除了逍遙派這一脈。

12、《俠客行》

和朝廷沒什麼關係……

13、《笑傲江湖》

還是和朝廷沒什麼關係……

唯一的就是劉正風買了個參將然後被滅門,以及令狐沖打劫了個參將吳天德。也沒什麼好說的……

值得一提的倒是前朝太監創造了《葵花寶典》,肯定是一個絕頂高手。

14、《鹿鼎記》

其實朝廷高手也不多,主要是藏了個海大富,以及卧底的假皇后毛東珠。

此外朝廷和吳三桂旗下都有些高手,比如多隆一類的,對付鄭克爽這種水平的綽綽有餘,但對付真正的高手就不行了。然後就是卧底風際中,比普通高手強,不如真正的一流高手。唯一值得提一提的也就隔壁和清廷對著乾的鄭氏旗下的馮錫范了(最後也收編了)。

而滿洲第一勇士是鰲拜,被康熙、韋小寶帶著幾個小太監偷襲就不行了……

其他的,雖然沐王府的刺殺失敗,但歸辛樹一家差點成功。而且如果不是自己太莽,他帶點人並非不能成功。

15、《越女劍》

幾乎不存在江湖一說……

神人阿青被騙去給人當教頭了,然後神隱……(不過那時候都還不是中央集權制,也可以不算吧)


所以按照成書順序的話,並沒有絕對的「越來越強」或者「越來越弱」 的脈絡

有時朝廷的高手很多很強,有時候很弱,有時候甚至不出面。

如果再按照書內的時代順序,應該是——

《越女劍》 東周→《天龍八部》 北宋→《射鵰英雄傳》 南宋→《神鵰俠侶》 宋末→《倚天屠龍記》 元末明初→《笑傲江湖》 /《俠客行》 明→《碧血劍》 明末清初→《鴛鴦刀》 清初→《白馬嘯西風》 清→《鹿鼎記》/《連城訣》 清 康熙→《書劍恩仇錄》 清 乾隆→《飛狐外傳》 清 乾隆→《雪山飛狐》 清 乾隆

如果按照書內的時代順序,一樣沒有絕對的脈絡

因為題主的問題描述里只提到幾部小說,就得出了朝廷鷹犬越來越強的結論。

但如果結合所有金書情況就不一樣了。

比如——

天龍八部時期,一品堂、天龍寺、蕭峰等人都隸屬於皇室勢力,到了射鵰就沒什麼了。

倚天時期王府高手很多,笑傲江湖裡連個參將這種朝廷命官都隨便欺負。

你說前面幾部書里還有朝廷的高手吧,到了碧血劍里皇帝都得派自己的公主去江湖裡混了,從頭到尾也沒派出什麼很厲害的高手。

書劍和飛狐外傳里朝廷還有高手,滿洲第一武士的德布還能和江湖排前幾的一流高手打一打,到了緊接著的雪山飛狐里,滿洲第一武士就是個任人欺負的貨了。

所以也並不存在絕對的「朝廷鷹犬」越來越強的說法。


其實關於金書里對朝廷勢力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影響:

  1. 朝廷本身勢力的強弱
  2. 朝廷在書中戲份多寡
  3. 新派武俠對俠的定位
  4. 金庸對武俠看法變革

一、朝廷本身勢力的強弱

比如題主問題描述里提到了《射鵰三部曲》,這就很明顯了。

射鵰時弱的是大宋朝廷,當時的風氣就是重文輕武。而且先是被金國壓著,後來被蒙古壓著,大宋本來國力就弱。相反,金國勢力就強了很多,底下就招攬了一幫能人異士。

神鵰時期題主提到的強大的朝廷勢力,那個是屬於蒙古的。反觀大宋那邊朝廷下面依舊沒出現什麼高手,得靠江湖人士自發守護襄陽。而蒙古那邊,已經是忽必烈時代,到處征伐,其勢力遠在當初的金國之上。

倚天時期蒙古已經大一統了,對外也沒有強敵,能量自然在大宋之上。而且題主過分高估了汝陽王府的高手數量,其中並沒有絕頂高手(甚至是整部倚天就沒雙鵰那麼誇張的絕頂數量)。

朝廷的疆域、勢力越強,才有更多的人才儲備,也才可能招攬到更多的人才。

所以題主提到的問題里就有問題,前腳還在說大宋呢,後腳又拿蒙古作對比了。


二、朝廷在書中戲份的多寡

在書中的重要程度,肯定會影響實力的強弱和戲份的多寡,給讀者的觀感就不一樣

比如《書劍恩仇錄》,作為金庸的早期作品,金庸的筆力不足導致了戲份配置就有些問題。

張召重作為主要反派,既要讓他對主角團造成壓力、推動劇情,又不能讓他搶了主角團的風頭(關鍵主角這幫人一開始就抱團了)。結果就造成了很尷尬的局面——張召重雖強,但又不能特彆強;偏偏這麼個明明搞得定的角色卻能到處亂跳,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主角自己的問題才讓他逃走,看得氣人。而一直吹紅花會群雄多強,但實際的結果就是經常拿張召重沒辦法。

所以後來金庸也學聰明了,開始讓後面的主角不隨意抱團。而且也不會一開始就出現各種高手,而是慢慢結識更多的人。

比如雙鵰里,五絕那幫人湊到一起可以輕易打敗金輪,但就是讓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湊不到一起(比如南帝因為舊事而出家,周伯通都不敢見段王爺,東邪喜歡獨來獨往)。

再到後期,就開始減少真正高手的數量和出場頻率

到了倚天更明顯,雙鵰時期五絕級別的其實一大把,到了倚天就只剩二張了。而張無忌的配置明明橫行天下,偏偏老是讓他一打多和吃癟。這反而又造成了大家對張無忌的實力容易產生誤解,老以為張無忌比那幫一流高手強不了多少。

到了笑傲江湖,風清揚不出手、東方不敗曇花一現,左冷禪、沖虛等人中後期才出場,也沒打過幾次。令狐沖的劍法設定更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和誰都能打上一打。

扯得有點遠。

所以回到戲份問題,這就直接導致了讀者對其實力的一種觀感會有偏差。

在很多書里,主要聚焦在江湖範疇,使得朝廷的勢力顯得很薄弱,甚至索性不提到朝廷,有時候這也會讓大家覺得朝廷的手下很弱。

畢竟從戲份配置上,一般都是給主角團和反派團體布置更多的高手和戲份

像洪七公隨意在皇宮亂逛,除了因為宋朝廷軟弱以及雙鵰實力分層過於嚴重外,就是給他當背景板、襯托他厲害的。反正主角團也不可能暗殺皇帝什麼的,沒有戲劇衝突,所以也沒必要給皇宮裡設計什麼高手。如果洪七公真的打算行刺皇帝,可能就要冒出個什麼「前朝太監」一類的人物來了。

比如誤解最多的《倚天》一書,因為給明教的戲份太多(其實高手配置的確也多),導致很多人都會認為明教的強大是六大門派一起上也搞不定的,以為武當七俠和少林三空等人都很弱。

這都是戲份配置的問題。

不過這樣子寫比較薄弱,所以金庸在後面的書里也盡量加強背景板,讓書本的世界顯得更加立體。

比如倚天里的河間雙煞之流的補完,以及設定里的黃裳和前朝太監、獨孤求敗,甚至於笑傲里並沒像以前那樣把精英階層全描繪出來(比如沖虛的師弟們)。

這都是一種豐富書本故事背景的手法,讓大家知道在主角的視角之外也是有很多高手的,並不是只有這麼一個小世界。

但是,儘管如此,畢竟很多人看書只是看個熱鬧,或者只是看電視劇的,金庸的這些心思未必能傳達到。這就導致了還是會有人產生一些金庸不希望有的錯覺

所以有些時候顯得朝廷弱,只是因為主全書主要矛盾不在朝廷,導致了顯得弱。如果它是主要矛盾方,比如汝陽王府這樣的,高手數量就會升上去。


三、新派武俠對「俠」的定位

其實新派武俠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很排斥被功名利祿束縛,羞於被朝廷僱傭。

由於新派武俠本身就是學習了西方小說中的技法等物,加上那段時期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估計新派武俠也是受此影響,其筆下「俠」的內核逐漸變化。

不是說以前的武俠小說不存在大隱隱於市,但所謂的大俠們如此排斥被朝廷僱傭是很奇怪的。放在古代,考取功名利祿很正常,像《三俠五義》里,展昭就是御貓,也沒有一堆人排斥地說一句「你這是做朝廷的走狗!」

這種思想,反而更符合現代人的思想——民主自由,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能隨意被這種政府打壓束縛;封建主義是落後的,給這種封建的朝廷做事是罪惡的,是壓迫,只有反抗朝廷、以民為本才是正義的

給朝廷做事,幾乎等同於欺壓百姓,朝廷一般是以負面形象示人的。

在這種思想下,正常的大俠是不屑於「做朝廷的鷹犬」的。這導致了真正的大俠要麼是隱士、要麼俠以武犯禁,並不屑於被朝廷收買。

所以這使得朝廷的人顯得不強,因為很難想像洪七公之類人會就那樣裝模作樣地坐在那邊享受高官俸祿,像袁士霄這類高人也都是隱士,不會出來做官。哪怕是郭靖守襄陽,也明說了不想拿朝廷一官半職,純粹是為了保護同胞而自發來守的。

這就導致了書里出現的高手越多,就顯得朝廷越弱勢。


四、金庸對武俠看法的改革

金庸不是一成不變的,他的思想也一直在改變。尤其是他對武俠的看法,到了《鹿鼎記》就產生了巨大的變革。

「金庸創造了武俠的巔峰,又親自把它推進墳墓。」——這句評語是有道理的。

金庸原本的小說,雖然高於一般的武俠小說的水準,但其核心依舊是以各種想像力發散的打鬥描寫和劇情來吸引讀者。本質上還只是一本通俗小說,有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只是金庸比較擅長結合歷史的戲說以及更受大眾共鳴的內核,這才能大獲成功。

一般的武俠小說拘泥於市間江湖之爭,就顯得小氣了。金庸則將世界觀放大,提升到了民族、甚至國家間的鬥爭,格局自然更吸引人。

但武俠小說本身內核的弊端也變得更加顯著。

比如一個最經典的疑問——「既然這些大俠武功這麼高,做事這麼出神入化,為什麼不去刺殺敵人的皇帝?為什麼要堅持門戶之見?如果把武功秘籍都發出去,大家都學武功,不就能抵禦外敵了?為什麼那麼多武功高手,還是打不過那些外敵?他們那麼愛國,為什麼不集體參軍?」

像以前看《天龍八部》,我就有個疑問——既然當初帶頭大哥之所以帶人狙殺蕭遠山,是誤以為蕭遠山要來偷少林的武功秘籍。他們害怕遼國人偷了武功秘籍後讓士兵去學,到時大宋就徹底打不過遼國了。

那問題來了——那既然你們都知道拿少林秘籍武裝士兵很有用,而且大宋都亡國之災了,大家那麼愛國,為什麼不多派些人把武功教導大宋的士兵呢?就那麼在意門戶之別、藏私?

而對於這些矛盾,實際上金庸也打算進行突破。

比如《倚天》里,大家想刺殺蒙古皇帝,拒絕的理由是「皇帝只是傀儡,你殺了一個,蒙古人再推一個就行了,沒有用。但如果殺了皇帝。蒙古人肯定要反擊。」

然後就是最後的結局,張無忌拿了武穆遺書,帶了幾千個武林高手,依舊打不過蒙古的精兵。因為他們發現在人數眾多、整齊劃一的戰場上,他們學的武功根本派不上用場。

但這些理由也有問題,比如殺皇帝這個——誰說皇帝殺了沒用?有多少國家是因為皇帝突然駕崩而亂的?下面那麼多利益集團,一旦掌權者突然消失,各自都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鬥,誰說沒用了?同樣是金書,郭靖不就去暗殺拖雷了?楊過殺蒙哥不就有用了?

但看得出來,從《神鵰》里郭靖鎮守襄陽城、黃藥師等人指揮大軍對抗蒙古大軍、楊過殺死蒙哥,到《倚天》里說江湖高手的武功在行軍打仗時沒有用處,都體現了金庸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並試圖升華其內核。

其最終答案就是——《鹿鼎記》

一個幾乎不會武功的人在朝堂和江湖間通吃(連載版還是會點武功的),如同明教、日月神教一樣強勢的魔教——神龍教(旗下各大使者、頭陀的實力都有一二流,教主洪安通更是絕頂高手)被直接炮轟解決,以往在江湖隻手遮天的泰山北斗——少林也不得不給朝廷面子,類似於紅花會的天地會集合了大量威望與人才卻依舊掀不起什麼風浪,武俠中的典型英雄人物——陳近南只能死於小人之手與自己的愚忠……

金庸在最後生生撕碎了他創造並推至巔峰的武俠夢,告訴了大家——大俠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大俠的思想也有其弊端,終究要屈服於現實與現代化的浪潮

但《鹿鼎記》也並未能完全剝離「武俠夢」,還是有部分解決不了的地方。比如之前提到的歸辛樹,如果這些高手一起暗殺,或者韋小寶幫忙,一定不能成功嗎?

有些地方沒辦法,所以金庸選擇了把《鹿鼎記》定在了清朝。

除了部分原因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最後的封建時代,也是作為武俠題材,能最正當地通過外力摧毀武俠夢的時代——科技


所以非要說的話,唯一和題目搭得上邊的脈絡不是「朝廷鷹犬」的實力越來越強。而是在金書里,「武俠」越來越弱,取而代之的則是朝廷的勢力、現實顯得越來越強。


題主,這個問題金庸迷解決不了,但是寫小說的人就很容易解釋。

金庸迷抓住機會就給你顯擺他的知識,說得很詳細屁用沒有,就是添亂。

所謂廟堂高手可以理解為朝廷效力的鷹犬,這種鷹犬強不強,主要是這個朝廷是不是作為主角主要障礙而存在。如果是,那麼必然高手多。這是構建戲劇衝突的基本原則。

倚天屠龍記反元,趙敏的手下自然強。如果趙敏身邊一個高手都沒有,那你這個小說看啥。

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主角都加入反清聯盟,代表清庭力量的高手自然也不差。如果朝廷沒有能打的,江山早換代了。

還有一種情況,比如那個寫出《葵花寶典》的前朝太監,武功自然不低,但是這僅僅是為這本秘籍特殊的練習方法做個引子,如果出自武當少林,肯定無需自宮的。

題主,你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或許是因為你不了解小說寫作的基本原理,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解惑。


錯覺,這是「異族宮廷實力較強」和「金書聚焦宋清歷史」兩個角度重疊之後產生的錯覺。

先說第一條,並不是朝廷鷹犬的實力強大,而是在金庸的筆下,異族宮廷的「朝廷鷹犬」實力非常強大。題主所列舉的,完顏洪烈的金國武士,從窩闊台汗到敏敏特穆爾的元國武士,以及碧血劍、鹿鼎記、鴛鴦刀、書劍、飛狐系列的清國武士,都是為異族宮廷效忠的武林人士。

作為對比,你見過北宋南宋的宮廷武力嗎?題主說的沒錯,北宋南宋的皇宮都是任人出入,弱的可憐;而明朝就不是宮廷武力強還是弱的問題了——他有存在感嗎?除了碧血劍里打了個醬油的崇禎,明朝宮廷有出場過第二回嗎?如果真的是「越來越強」,那明朝宮廷的武力,總該超過遼金夏元吧?可惜,連出場都沒嘚……

金庸這麼寫,原因也簡單:

金庸小說里,民族衝突、家國大義是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不管是像射鵰三部曲裡面那樣的「揚夏貶胡」,還是在鹿鼎記里那樣「吹清貶漢」,主角要麼出身漢人,要麼站在漢人這一邊;而主角的良師益友,更是絕大多數都是漢人。這導致了主角等中原武林人士,必然以異族宮廷為敵。如果異族朝廷的宮廷武力太弱,怎麼製造衝突?怎麼開展劇情

你看漢人宮廷就很少布置強大的武力,因為漢人武林與漢人宮廷沒有根本衝突,漢人武士沒必要去刺殺漢人皇帝,反過來,還要為主角等人的「偷吃」、「偷書」、「偷畫」提供便利,怎麼能布置強大武力?

而為什麼會給題主一種異族宮廷的武士越來越強的感覺?

就像我在第一句里提到的那樣,金書主要聚焦的是從北宋到清朝的這段歷史,一段異族逐漸興起,華夏逐漸淪亡的歷史;而金庸,又無法改變歷史,無法讓筆下的主角逆天改命,就只能以異族宮廷逐漸強大的武力來圓回這個邏輯。

簡單的說,華夷之間的實力有多懸殊,就必須安排多強的異族武力,既可製造衝突,也免得歷史被主角改變

天龍八部的時代,北宋與遼國、夏國並列,幾方大致處於和平對峙的階段,遠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不需要安排漢人俠士去異國宮廷刺殺,自然也不必給異國宮廷安排強大的角色。

射鵰英雄傳的時代,金朝實力強於南宋,時時想著南侵,這激起了華夏武林一定的危機感,於是有了郭靖等人冒死去爭奪武穆遺書,與金國武士對戰,這個時候,就必須給金國這邊安排幾個能對主角造成威脅的狠角色了;但反過來說,此時的金朝本身也已腐朽不堪,對南宋的實際威脅有限,所以華夏武林的危機感雖然有,也沒有後來那麼高,真正的高手,都沒有投入到對金之戰,完顏洪烈麾下的金國武士,實力也就不必太強。

神鵰俠侶的時代,蒙古取代了金朝,形成了對華夏更加強大的威脅,華夏第一次面臨真正的亡國危機。這個時候,華夏武林的危機感已經很高了,所以有了守護襄陽城的郭靖黃蓉和丐幫子弟,有了常年隱居但也來襄陽助戰的黃藥師、一燈、周伯通,有了對家國情懷很淡薄卻最終擊斃了蒙哥汗的楊過——這些一等一的狠人都出戰了,蒙古那邊不安排幾個金輪法王、尼摩星這樣的真正高手,怎麼說的過去?蒙古那邊都是些菜鳥,被郭巨俠一招秒一個,這樣的書你看的下去嗎?忽必烈周邊連個護駕的都沒有,乾脆被馮默風用拐杖點死,那還有元朝嗎?

倚天屠龍記的時代,元朝已統治了八十多年。一方面,驅逐韃虜是華夏武林念念不忘的主題,以至於把所有武林高手都聚集在這面旗幟下;而另一方面,元失其鹿是明眼人都看得到的大勢,這讓華夏武林的內在的危機感其實反而不如神鵰俠侶。驅逐韃虜在倚天這本書里的頻率雖然很高,卻頗有「虎頭蛇尾」之感,反不如神鵰那樣一直積累最後實現了大爆發那樣酣暢淋漓。這反映在武林之中,則是小說大部分時間,玄冥二老等代表蒙元的武力強大,讓主角等人吃盡了苦頭,堅定地與蒙元死磕。但最終結果,是玄冥二老悄然淡去,元國武士退出江湖,主角最後的對手,反而是少林三渡、周芷若乃至朱元璋。

所以,題主說倚天屠龍記的武力值高於神鵰俠侶,這其實只是對了一半。

而到了清朝,則是最深暗、最絕望的地獄——我們都知道,我們終究沒有改變歷史,不管是南明、鄭家、大西軍的作戰,不管是嘉定、江陰還是大同的鬥爭,不管是漢人、苗人還是回民的起義,都未能改變歷史。而真正到了推翻韃清統治的時候,已經是超出了金書範圍的近代了。所以,有清一代的清廷武力必須足夠強大——袁承志,必須失敗;陳近南,必須失敗;紅花會,必須失敗;闖王后人,必須失敗;胡斐,必須失敗。這些一代代的華夏武林,必須都失敗。這背後,是華夏淪亡三百年的命運。


廟堂高手逐漸變弱。

南北朝時期,慕容龍城是燕國皇室,可能是當時的天下第一高手。

唐初,李靖從易筋經中悟得武功。

北宋末年,天下最強的高手是大理皇帝和西夏駙馬。

南宋,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陽已經不在朝廷,而是在外組織義軍。

南宋末年,天下最強的幾個高手只有一個金輪法王在朝廷,其他人則組織了襄陽大戰擊蒙古大汗。

元朝有一個太監發明了葵花寶典。

元末以後,朝廷再也不能掌握天下第一級別的高手。

明末,清和闖軍仍掌握第一梯隊的高手,但清朝以後徹底無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