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迴避型依戀會壓抑自己的感情,自己欺騙自己,騙自己不喜歡,或者轉移注意力。

為什麼我們正常人壓抑感情會覺得很痛苦,甚至越壓抑,感情越強烈。

迴避是有特異功能嗎?他們壓抑的愛會消失嗎?

很希望迴避本人能回答一下


迴避本人來了~

先說答案,不會消失。

壓抑感情遠離的那些曾經喜歡過的人,都成了回憶裏的白月光。我遠遠看著,還能說出一句「喜歡過真是太好了」。

——01——

題主說「正常人感情越壓抑越強烈」,是什麼樣的感情呢?佔有慾嗎?

我從來就不知道那是什麼。在我的認知裏,親密和痛苦畫等號,所以一點想要接近的慾望都沒有。

意識到自己喜歡了就跑,越跑,越覺得自己喜歡。最後沒得到,還是喜歡。

如果得到了,反而會時常處於一種應激狀態,對方靠過來一點下意識地就覺得「要死了」。就像是童年的經歷在心裡安上了一道名為「親密」的電網,明明知道這座電網的電源已經拔下來了,但接近它還是會條件反射地逃跑,覺得碰觸它必死無疑。

人嘛,被電幾次就學會條件反射了。對我來說,喜歡但遠離,是讓關係中的兩個人都幸福的最優解。

——02——

童年被「電」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呢?

從小活在父母的爭吵打罵裏,他倆分居後反而生活好多了?

父親情緒不穩定,我但凡顯露出自己的需求就會招來他的極端情緒波動?

母親對我的情感需求不敏感,覺得「表揚你你就會驕傲」所以但凡見面都得先否認我一頓再說?

幼兒園小學都常做晚託班最後一個回家的小孩,並且給自己灌輸「我能自己和自己玩厲害極了,愚蠢的凡人怎麼能明白我學習的樂趣」云云?

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班裡那個被欺負的對象,大學之後完全迴避了班級社交反而落得清靜?

其實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的家庭關係吧。因為我父親的暴力行為,我母親曾經過得很痛苦,後來同樣是迴避型的她選擇了工作調動長期兩地分居,我父親的一些問題只能施加在我身上。

這在年幼的孩子眼裡看來就是「走得近就痛苦,跑路了就舒服」。

所以對我來說,不接近喜歡的人並不是所謂的「壓抑愛」、「愛會消失」,

而是「彼此都更幸福」。

——03——

另一個觀點,也是迴避本人的親身經歷。

因為我童年家庭關係原因,我挺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識別他人的情緒並迎合(主要是為了避免我爸打我和班裡同學欺負我)。

我會很快地識別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所以我後來學心理學也算是天賦異稟),但糟糕的是我會永遠「要什麼給什麼」。

這樣的結局就是大家都很喜歡我,但我自己被壓垮,或者喜歡我的人靠近我之後感覺到巨大的落差。

我沒有以真實的自己去面對他人的能力,不過在治了,希望能調整好自己,再去愛人,不然對雙方都不公平。

所以在目前階段,對於互相喜歡的人,我會先出於負責的態度遠離。

——04——

最後,說一個我在專業探討過程中和同學們用到過的比喻。

愛對一個人來說就像食物,安全型的人餓了就喫八分飽,不餓的時候可以活力滿滿地工作。焦慮型的人像餓久了的孩子,看到食物就一頓猛喫,也不管飽了之後會不會腸胃不適會不會變胖,只要嘴裡沒喫的就覺得自己快要餓死了。迴避型的人卻像喫了不好的東西食物中毒後搶救回來的樣子,你拿喫的給他,他嚇得掉頭就跑。

不是不想喫,是怕自己喫下去又沒命了。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關注哦!

我是安以,9年的抑鬱症患者,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碩士在讀。

我和小夥伴們的公眾號「藍星人自愈社」,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小夥伴重新發光。


作為曾經的迴避,我過來回答一下叭~

實際情況是:

你很難讓迴避進入親密關係,不去愛人,那何談壓抑這一說呢?

迴避的童年都不幸福,被養育者忽略著感受長大。

曾經也向父母提出過需求,卻沒想到全被忽略,反而換來批評與指責。

重複多次,便會閹割自我需求,不再向外求。

「既然你不跟我玩,那我就自己玩。」

在孩童時期,一直保持這種持焦慮的狀態,真的會死。

長期以往,就形成這樣一種防禦機制,不敢讓自己隨便進入親密關係。

成年以後,儘管明明知道,自己不會被這種焦慮感傷害。

也非常小心謹慎的說「我愛你」「我喜歡你」這些話。

一旦說出這些話,就相當於把傷害自己刀遞給了你。

誰知道,你會用來保護ta,還是用來傷害ta

ta真的不敢賭了。

那種莫名的恐懼,就會湧上心頭,每當要進入親密關係後,都會下意識的往後撤。

雖然已經成年,具備了反抗的力量,可那種恐懼感還是揮之不去。

就像馬戲團的小象,從小被鐵鏈鎖住,就算長大以後有了掙脫的能力,也不敢去做,生怕換來一頓鞭子的毒打。

除非百分百確定,你不會傷害對方,才願意去說出自己的需求。

迴避看似情感需要很遲鈍,好像不需要愛情。

其實,ta纔是最缺愛的那個人。

為什麼我們很難看到迴避痛苦?

1、痛苦被隱藏了

如果對方真進入親密關係,選擇去相信一個人,最後受到傷害。

那也一定是痛不欲生,難以忘懷。

不過,這種痛苦,你也無法看到。

跟普通人一樣,迴避的愛也不會消失,反而會隨著壓抑而加深。

2、對方沒有淪陷

沒有人能夠禁得起迴避的測試。

大部分人,在中途就放棄了。

就直接導致,很難獲得迴避深層次的信任。

那就很難讓迴避痛苦。

結語:

迴避也只是依戀風格不同,跟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

學習如何跟迴避相處,只是南轅北撤。

學習一下如何去經營親密關係,纔是正確的方向。

無論你是否跟迴避修成正果,這種能力在任何感情中都適用。

愛人是一種能力,需要反覆去練習。


我是@諮詢師小楊,曾是迴避型依戀,就是所謂涼薄之人,沒有辦法跟其他人和這個世界建立鏈接,通過學習心理學得以自愈,逐漸找到自我價值感。

想要了解迴避型依戀,大家可以看下我寫的文章。

真的有迴避型依戀嗎?個人覺得那不就是渣嗎?。

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看?

可以改變迴避型依戀嗎?

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註定相愛相殺嗎?

女友是迴避型依戀,跟我提了分手,還能挽回嗎?

可以聊一聊與迴避型依戀另一半相處時需要注意了雷區嗎?

先貼上這些,還有一些,可以進入我的主頁慢慢看。


迴避型依戀並不是壓抑了自己的愛,而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認知有問題。

安全型從小在家庭的愛的流動中長大,比如家長的及時積極的回應 擁抱 撫慰等等親密感,是真真切切的內心感受和舒適。親眼親身體會的愛的流動就是成人之後發展兩性親密關係的雛形和內驅力。

迴避型從小沒有這樣的體會,當他由於本能在渴望親密的時候,父母不回應或者沒有耐心不耐煩或者甚至斥責,久而久之防禦機制會發展成 「我的親密需求是錯誤的,我不需要親密」這樣的指令。迴避型沒體會過愛 沒見過愛的流動,或者很多扭曲的愛的表達,他其實是無法體會那到底是什麼感覺的。

到了成人階段,他頂多是喜歡,就像喜歡一個物件那樣,而不是兩性親密關係的正常流動,是沒有能力達到深層鏈接的。

有個比喻特別恰當,給機器人輸入「黑猩猩就是美女」 「美女就是醜的」,這個機器人就會這樣認知,因為最初在父母那裡的輸入性習得就是錯誤的,與常人不同的。

所以迴避不是壓抑了愛,是沒有。如果要轉型,需要先打破防禦機制,然後重新輸入。而迴避的轉型之所以超出想像的艱難,就在於,打破和重建,會讓他感到別人都會他卻不會的事實所帶來的羞恥感和自尊被侵犯,也會要了他幾十年來緊緊守護的老命。

選擇作迴避依戀的伴侶,從最開始就不能期待會得到正常的愛和親密流動。不是他不給你,也不是你不夠好,他是真的不知道親密關係到底是什麼感覺,意義是啥,他會模仿其他人,但很可能你看不到靈魂。

下面這個非常真實的

@山河遠闊 https://www.zhihu.com/answer/1068035500


儘力把安先生留住,這次我不會再錯過他了。


作為迴避型本人來寫一份篇幅較長的看法,更希望迴避型自己都來看看。由於這兩三年我在情感上的不順,開始關注親密關係方面的心理學。之前我是有做主要關於抑鬱方面的諮詢。因此我可能在自我察覺意識上面比一般迴避型人羣高一些,但是我依舊認為自身心理障礙比較難克服,尤其是對於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是迴避型的人,迴避型會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只是對方不合適罷了。並不會由於伴侶的負面情緒對自身產生任何情緒影響,甚至還覺得自己的隱私空間被侵佔。這也就是大部分人認為迴避型冷漠自私的原因。

其實在最初的階段,迴避型心中沒有理解真正的愛,即使可能會向對方隨口表達愛。這並不意味著迴避試圖刻意撒謊,自己完全沒有切身體會到真正的愛是怎樣的感受,所以在腦海里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以為有點好感就算喜歡,特別喜歡的就算是愛。而且迴避型多數伴有三分鐘熱度性單戀傾向,相信很多遇到過迴避型的人都有察覺到這點。

還有一個明顯特徵是迴避的共情能力極差,情感反射弧特別長。在伴侶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迴避在當時可能表現的一臉冷漠反應遲鈍甚至迴避溝通,在事發的時候根本體會不到伴侶的感受,也就無法理解對方的莫名其妙,搞不懂為什麼伴侶由於自己的表達或者行為產生那麼大的反應。事實上迴避自己的做法確實特別傷人,這一點在我與好幾位焦慮型的小夥伴們深度溝通時才瞭解到的。我自己也被焦慮型對待迴避型的看法和吐槽震驚到了,未意料到人和人腦迴路這麼不同。

好了,那接下來我講講自己的心路歷程。

一直以來我以為自己情商很高,共情能力強且有些內向慢熱而已。我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自私。實際上呢情商高和共情能力強可以理解為高敏感體質特別聰明,基本和一個人待上沒多久就大致看透了對方本質。內向是真的,慢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因此在感情上不願意去相信接近我的人,總是與其保持著一定的心理距離。努力靠近我的人總會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觸摸最真實的我。如果用一種動物來形容迴避型的話,那沒有比刺蝟這種可愛又可恨的小玩意更適合代表迴避型的了。

由於迴避型起初不懂愛,我對於所謂去愛他人的能力全是來於習得性質。通過日常觀察他人如何談戀愛,進行哪些行為對方會產生如何的感受以及某些情景我應該表現出來怎樣的情緒對方會感到滿意等等。就像一個毫無感情的機器人。也就是對於愛情的行為表現我有刻意模仿。我沒有發自內心去做這些事。以上我說的是在情感中與伴侶的互動模式中所發生的事情。迴避型對待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通常不會觸發我們的依戀機制,也就是不談戀愛迴避型就是普通正常人。

現在我才意識到自己總責備前任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他是恐懼型偏焦慮,我是恐懼型偏迴避。他粘我多些,我本以為自己真的蠻喜歡他,現在看來當時他對我付出的愛更多。然而這一切當時我並不明白,只是在自己的思維怪圈逃不出去,以自己固執的標準要求對方愛我,做不到與對方感同身受。他特別缺乏安全感,時刻想控制著我的日常。當我感受到對方給予我的壓力時就立即跑了,我一跑他就特別焦慮,就這樣一個追一個跑,他倘若累了呆在原地,我感受到了安全於是又回來找他。這樣不斷牽扯了好久。類似情況相信在焦慮和迴避的情侶之間肯定發生過無數次。現在看來我對他的感情是有的,程度算得上很喜歡,但並沒有當時我向他表達的那麼愛。我承認這是我的錯。

後來遇到的那個他是我的真愛,愛到我終於體會到原來愛一個人居然是這種感受。也因此才意識到之前對待感情挺自私的,或許因為不夠喜歡前任所以從來沒有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我就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吧,畢竟只剩回憶了。我知道你可能還沒放下我,會默默看我寫的這些文字。放心,我沒有試圖感動你。只是如今終於理解了煎熬的含義因此記錄下來提醒自己日後不要重蹈覆轍。

愛意味著心甘情願的付出,單純只是因為他愛她。他什麼都不圖只想對她好,時時刻刻在心裡惦記著她。他會默默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瞭解她,側面裝作不在意的打探她的喜好以及日常生活習慣。她那時候還未意料到他如此瞭解自己,甚至連性單戀這件事都明白。當時的他抑制著表現出喜歡她的心情應該特別難受。其實她還記得那晚他重複的那句:假如我喜歡你。她裝作若無其事漫不經心應付點著頭的樣子可是心裡如實感受到了。因為她也喜歡他,這種感覺是互通的。善於壓抑感情的她聽到這句話時險些在眼神中暴露了真情實感,只好用麻木無感的表情隱藏著自己。那時候的她還無法理清混亂思緒,本性剋制著感性,讓自己在原地猶豫掙扎著。因為她以前從未體會過被一個毫無關聯的人無條件愛著,她不敢相信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他要對她這麼好。在她的意識裏,她不值得這麼美好的人陪在身邊。如果他了解了真實的自己,他就不會繼續喜歡她然後就像其他人那樣離開自己了。她從小習慣了孤獨與自由,習慣了冷漠無情,習慣了與其擔心隨時被拋棄於是總先離開別人的做法。這麼看來也是,怪不得他總調侃著說她挺渣的。

在後來隨著兩人的心理距離不斷靠近,在某天他無意回復她較慢的時候,開始胡思亂想的她察覺到自己已經從心裡對他逐漸形成依賴,焦慮和恐懼瞬間觸發了迴避機制想抽離情感。他無法理解為什麼突然她會小題大做,然後她沉默了好久不知如何表達內心的複雜矛盾。如果他接受不了自己怎麼辦,早晚會被拋棄的吧,那還不如自始至終一個人好了。她無法控制自己對他說了太多狠話,其實她知道對方聽了哪些話會難過,但是她只想把他推走,讓他對自己死心。死心到即使日後自己又想主動找他,他也不願意回頭最好。否則她永遠忘不了他。

可是他好像從來都不怕,明明自己好受傷卻又在角落裡舔舐好自己的傷口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回來找她。繼續寵著她慣著她忍受著她的壞脾氣與折磨人的態度。迷惑不解卻伴隨著一絲驚訝,在那一瞬間她終於確信了他的愛,像個小孩子似的再也無法壓抑住內心的感情,把隱藏在心裡所有對他的喜歡和離不開全部脫口而出,想盡量對他好。然而沒過多久,習慣已久的迴避本性又將她拉回冷靜理智,在他試圖更接近她的時候,她又變回冷漠的模樣。她開始思考為什麼他還要繼續喜歡她?她有什麼值得他喜歡的?她還不夠好。他應該只想玩玩而已怎麼自己還犯傻當真了呢。習慣性迴避著強迫洗腦暗示自己不喜歡他,對他的感情像往常一樣三分鐘熱度而已,不要依賴,堅決否認著自己的真心。

終於在接下來幾回循環拉扯中,他累了被傷到體無完膚。在他走的時候,她沒有感受到像推走別人的那種一如既往的如釋重負。隨之而來的是陷入了的痛苦與想念。她終於意識到了自己錯過了什麼,於是不斷的試圖留住他。她知道他同樣一直把她放在心裡,可是他無法再相信她了。她說過很多次要堅定的等他回來,可是說完沒多久卻根本無法忍受他不在的日子。反反覆復,由於缺乏安全感覺得他不再喜歡她了,焦慮使她口是心非再次說出了更多傷人的話,甚至試圖讓他對自己徹底死心,希望他恨自己。如果他先把她忘了,她纔有可能慢慢放棄不再對他有期待。在心裡她又深切明白本能的推走他會傷害到他的心,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由於傷害到對方,自己也感到痛不欲生。活在自己深深的愧疚與責備當中。

她搞不懂自己表達愛的方式為什麼如此畸形,為什麼越愛越傷害,為什麼心裡明明早就想向他撒嬌要抱抱說愛他,到了嘴邊卻以冷淡無所謂的態度脫口而出些許刻薄的話語。明知道他會不開心會受傷會失望,那自己為什麼要如此折磨彼此呢?為什麼不可以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不要試圖再找任何所謂現實困難等等藉口,直接承認自己真的好愛他希望他留在自己身邊呢?明知道自己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堅持的事都可以做到,那為什麼非要推開他呢?或許怕自己對他感情太深,然而他卻沒打算和自己過一輩子吧。她不敢信有一個人會對自己不離不棄的愛,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堅定的愛過她。或者也曾有人試圖靠近,她總是警惕的先人一步切斷所有可能性。為什麼這次就做不到往常的乾脆果斷下一秒就忘?為什麼還要偷偷在意他的情緒甚至關注他過得好不好呢?為什麼天氣變差下意識擔心的是那個傻傻照顧不好自己卻對她無微不至的他呢?

對,在愛情中迴避是膽小鬼。其實一直以來他的優秀他的耐心他的寵溺他的退讓他的堅定他的愛通過一切交往細節,她都如實看到體會在心,那為什麼還要不斷說服給自己洗腦並不愛他呢?

如果不愛他,那為什麼自己這麼難過?

這就是我的真實內心寫照,大部分迴避型在遇到走心感情時都會如此,相似的疑問也會產生。

答案早已擺在眼前,只是直到現在我纔有勇氣看向它。是的,我愛他,沒他不行的那種愛。原諒我不知道如何用較為恰當的辭彙形容這種愛,我確定只專心愛他一個。其他男人看都不想再看一眼。剛斷聯的時候嘗試使自己忙到倒頭就睡,可是再想睡也睡不著,就像刻意說服自己不愛不想某個人,心裡卻明明清楚他就是你最需要的那個,別人永遠替代不了他的存在。我再也騙不了自己的心,無法迴避對他的這段感情。太真實太愛了。

數十天以來我試圖很多次挽回他,同時迴避機制發作時焦慮促使我產生他不再喜歡我早就離開我了的想法,於是不斷的試圖用冷漠不在意的回應把他推向更遠。我在和本性做抗爭,他在我心上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我跟他說過心很累,不想和他擰巴下去了。傻瓜…如果我沒有感到心累,那說明我根本就不喜歡你。我確實很奇怪啊你不要被我傷到。大不了不要喜歡我了,你也千萬不要把我說的狠話真往心裡去。你知道啊,我就是一個怪人。剩下半句話當時沒拉下臉對你說,面對自己內心過程雖然很心累,就像一件從未做過的事,需要學習和體會,有些恐懼更多的是期待,因為我知道有你在盡頭耐心等著我。沒說出口因為我不確定你是否像我這樣如此渴望你的愛,我怕你其實根本沒那麼需要我。不怪你,現在回想你什麼都沒做錯,從來都是我的問題。當初你的愛那麼明顯,我卻由於自我質疑,遲遲無法肯定你的付出是出於愛我。

此時此刻理智佔了上風,其實你不回頭的離開我纔是最正確的選擇。你不要因為我想你我愛你就心軟留下來陪我,我怕自己下意識的行為還會傷到你。你這麼暖的小太陽,不要再停留在冰山之上了。你太美好了真的,我不知道怎麼能更好的愛你。我愛你,可是我還沒學會如何愛。在你面前,以往習得而來的愛的行為再也無法刻意表演出來,你看到的更多的是我的冷漠回應與不在意。你肯定想不到我心裡對你的感情有多深,如果能被你看到可能會感到驚訝吧。正是因為我太喜歡你了,看你每次失望離開我的樣子,我都想死真的。

這些天我和好多焦慮型小夥伴討論著自身情況,通過換位思考和對方的真實感受,我才意識到迴避無意中脫口而出的話就會給他人造成深深的傷害。原來這麼多年的我完全不具備共情能力,也終於反應過來為什麼大家說我過於淡漠。我以為只是他不夠信任我,因為我真的只愛他一個,現在才明白其實是我傷他太狠而且我的實際行為從來沒有表達出來我的內心真實感受。有人提到對方付出的感情需要回應,而迴避的意識裏很少有回應的意識,因為總在不確認對方意圖的狀態下猶豫不定。像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我需要去主動回應他。

總之,迴避型在感情中就是最低級的兒童。即使其他方面再優秀也沒用,倘若不主動改善永遠都要缺愛也沒人愛。我能給迴避型的建議就是,不要再給自己洗腦了,自從糾結的那一刻你應該清楚自己是真心喜歡對方,然而你只是害怕所以想跑而已。這是一個連貫的行為。事先如實告訴對方自己是迴避的問題,不要讓對方感到莫名其妙,心裡至少有一個預期。產生焦慮的時候告訴對方需要獨處一段時間,不要因為情緒上來了就說狠話,你明知道自己不想讓對方走。不要走了以後怪對方不夠愛你,其實都是你自己把對方推開的。而且你知道其實自己並不想離開對方。以前的事都過去了,給未來愛你的人一個機會。不要把以前的傷痛留給未來的那個人幫你承擔治癒的代價,他們也會痛的。沒有誰有義務有責任無條件對你好,遇到了儘力好好珍惜。


剛才夜跑完就學習了幾個小時。睡前纔打開知乎看一眼,私信箱裏的求助太多啦明天有時間我盡量認真對待解答。收到好多焦慮型小夥伴們的好評,一致認為如果我選擇匿名回答,他們會誤以為我是他們的迴避型對象本人寫的。看來沒有人比我更懂我們啦,希望自己早日脫離迴避型轉為安全型。既然明確意識到了那就繼續努力踏出舒適圈。關於其他的幾個常見疑問在此解答一下:

  1. 迴避在感情中的某些行為確實像渣,比如剛纔看了幾個網友的私信,他們的伴侶並不算是迴避,可能只是單純的渣而已。一定要分辨清楚,不要對方出現類似行為就往迴避上面靠。真正的迴避型愛上了只會特別專情,因為對於沒有安全感的我們來說,打開心門的那把鑰匙只能給一個人。我們沒有餘力和精力同時分散給好幾個人。前期的下意識考驗與糾結是因為,明白自己認定之後就會把自己的好全部投給同一個人身上,在無法確認對方的真心之前,我們不會輕易做決定。
  2. 我如此瞭解迴避型因為我自己本人一直以來就是嚴重的迴避。現在的情況已經逐漸好轉很多,再加上之前我的副業是諮詢師,因此可能比大部分迴避型更能意識到根本問題所在。同時我也有注意到迴避在知乎的口碑蠻差,當中有不少人是因為愛而不得才把迴避說的很差,又或許那個人根本不是迴避只是渣罷了。真正的迴避其實特別的苦惱,如果有選擇,沒有人會願意成為迴避。再者,就像評論中有些人提到的,像我這樣主觀意識到自身情感障礙的迴避型的人很少。希望通過我這個帖子,可以讓更多迴避型意識到自身問題所在,從而使自己和愛的人獲得幸福。
  3. 雖然我是迴避型,但是除了親密關係以外的其他關係的人們是無法發現我的這一面。只要我不承認這點,根本沒人會相信我是迴避。我可以表現的樂觀開朗,甚至都察覺不到我的內向。只不過長期如此內耗實在嚴重。我的日常是穩定理智冷靜慢熱不慌不亂的獨立狀態,一旦談了走心的戀愛立馬變成了相反人格。但是,這個過程不是持續的死循環。信任以及彼此情感磨合累計達到了一個峯值以後,我在感情中所表現出的性格會逐漸恢復到初期,除此以外還會多出一些其他性格特徵。比如愛撒嬌粘人時刻離不開男朋友恨不得綁定狀態,多了一份孩子氣。除此以外,基本上完美妻子的特質我都具備,因為對於迴避來說要不就0投入,否則就100投入。爭取給對方帶來最好的情感體驗以感謝對方在前期面對自己的考驗時依舊選擇不離不棄給予堅定的愛。然而基本上大部分人在面對迴避時很難到達第三點就被傷到懷疑人生了,於是也就出現了那麼多聲討迴避的焦慮型伴侶們。

好啦,想到的我都說了。明天還要上班,有時間我會偶爾看一下。或許回復稍慢,但是真正的求助我一定認真回復解答。不閑聊啦。


舉個例:把你從少時關到一個山洞裡,周圍完全沒有人跟你說話,假以時日,你自然就失去了語言功能。但能說你會完全失去語言能力嗎?當然不會,你會結巴,但總會說一些音節。

同理,迴避不是壓抑愛,是嘗試後求而不得後,遂放棄,久了不會了,功能失調。但不代表這種能力就消失。恢復需要習得需要有人示範需要有人帶一帶。自練沒有榜樣或者雙方的正循環能量流動的話,就會失去動力而容易放棄或遭遇打擊後增加恐懼感。

愛是一種能力,習得就會,不習得就不會。徹底消失的那幾乎是徹底遭遇了太多次情感打擊後,自行選擇了放棄這個功能。

愛不是所有人都會,就算對方不是迴避型,也有很多人不會。這並不是迴避型的專利,只是TA們的共性。

我是 @心靈覺者,婚戀作者,專業研究依戀關係,婚戀相處技巧、自我成長、人生規劃及建議。

著有專欄:

1、舒涵教你如何與迴避型愛人談戀愛和相處

2、愛情72變: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

3、缺愛的人如何自愈,變得陽光自信

人生偶遇黑夜時,當你想要尋找光明時,希望能幫到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