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矛盾大於民族矛盾,但民族矛盾也一直存在且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

中國古代的河淮農耕文明一直面臨著來自蒙古高原遊牧文明的長期侵襲,而且是一波又一波一直很少和平相處。

因為蒙古高原環境比較差,一旦有能統一大部分草原的政治勢力出現,草原脆弱的經濟很難供養這個勢力(但不統一也會打內戰爭奪生存資源也會小規模南下侵襲),以至於草原基本上統一後就要大規模南下靠掠奪求生——運氣好的能趁著河淮文明虛弱的時候入主中原。

在階級矛盾還不算非常嚴重的時候,例如北宋末年(矛盾還沒積累到爆發 是政治首腦被斬首了),人民還會團結在本族勢力下反抗外族入侵者,例如岳家軍等等;但是當階級矛盾比較嚴重的時候,例如明朝末年,流民軍可不管關外的後金,他們要先爭自己的生存權。

任何一個組織,沒有足夠的外部壓力其內部必然是鬆散不團結的(當然外部壓力過大可能就直接給你捶散了 例如猶太人)。古代東亞比較封閉,漢族沒有很強大的敵人,所以內部沒那麼團結。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越往現在漢族人越團結,因為外部壓力逐漸變大,過去只有陸上游牧現在還有海上強盜。

此外就是「漢族」這個「組織」太龐大,十幾億人,背叛者、內鬥者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也一定比其他民族多不少,但這是由基數決定的,不是什麼所謂的劣根性。


越是外敵入侵,越是團結互助 (逼急了激的)

越是承平盛世,越是內鬥不斷 (喫飽了閑的)


不怕,局勢越來越惡劣,不由得建制派不放出那個被他們視為洪水猛獸的怪物,我們也會越來越團結。

因為他們知道,當年蘇聯之所以喊出「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這個口號,是因為蘇聯的紅軍的主力會保衛最後底線只是莫斯科,哪怕莫斯科的後面還有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和莫斯科比起來,算個屁。


從漢朝開始,到鴉片戰爭。中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代表漢族(有時候會有其他族)的地主階級鎮壓漢族農民階級。


非常非常團結,以至於內外敵人來不及在『高鐵、淘寶、互聯網』普及前分裂這個民族。


別說民族,幾萬人的大公司……算了,這個舉例不太恰當。

這樣吧,一個千餘人的大家族,關鍵時刻分崩離析的也不是沒有。內部更是扯屌撕逼沒停過。

我家算是本地大族,還在宗族殘留比較少的地方,然而……

然後題主來問,一個十幾億人的民族是不是團結……

實話說,這要取決於敵人的強大程度和威脅程度,以及破壞程度,還有整體文明程度。

諸位,2020年了,別自欺欺人自己活在十八世紀撩。


要論絕對的團結程度,我覺得是不如很多少民的,從網路上情況來看,漢族內部屁股不坐漢族的人很多。不過考慮到漢人的人口基數,有這種情況也正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