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提到二倍速看剧,他说我是不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但是我觉得很正常啊,要说不尊重,现在很多演员的演技也很不尊重我啊,二倍速快进不就是为了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吗?评一评,你们看剧会二倍速吗?


近几年,观众们的普遍感受是国产剧越来越长,就拿今年夏天「军训式追剧」的收视率大战为例,凭借精良制作水准以「付费内容」形式登陆Youtube的《长安十二时辰》48集,网路热度第一的爆款剧《陈情令》50集,因张震的小荧幕首秀而备受关注的《宸汐缘》则足足有60集。

尽管集数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观众却往往更怀念过去的那些经典老剧。86版西游记只有短短的25集,反反复复播出了三十多年;2006年播出的《武林外传》总共80集,人们能为了最后一集屏幕中央那句「前八十回完」守候13年。

可如今打开视频网站,林林总总的剧集令人眼花缭乱,动辄五六十集,超过八十集的也并不少见,剧情却时常拖泥带水,演员讲台词永远慢慢悠悠,让屏幕前的观众耐不住性子。好在视频网站「急观众所急」,适时推出了倍速播放和「只看TA」的服务。

打开1.5甚至2倍速播放,好多剧的节奏顿时正常多了,然而紧接著又引发了新的争论:倍速播放是否对创作者不够尊重?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看剧的耐心越来越少?问题是,尊重是靠自己赢来的,不能靠对观众提要求。

观众爱创作者,谁爱观众呢?

「一句话证明你有多闲?看剧居然不用倍速!」这虽然是网路上的一个段子,但也从侧面说明,观众选择倍速播放的首要目的就是节省时间。根据《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提供的数据,2018年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总量是323部,共计13706集,平均单部集数为42.5集。

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哪怕这些剧中有十分之一是想追的,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更不用说一些「爆款」电视剧从开播起就会引发各种热门话题的讨论,稍不注意就可能跟身边的朋友「脱节」,时间紧任务重,观众只能选择「倍速播放」。

那么,倍速播放影响看剧情吗?问题就在于,即使是很多口碑收视双赢的「爆款剧」,「倍速播放」也并不影响观众的观感,甚至有些时候拖沓的剧情节奏变得正常了,演员慢悠悠的台词变得连贯了,剧集自带的那些毫无意义的慢动作也被「手动抵消」。

比如热播剧《香蜜沉沉烬如霜》,刚开播时因高度还原原著备受好评,可越到后面节奏越拖沓,配角开启的支线剧情也越来越多,引得网友吐槽自己看这部剧时是「0.75倍——正常——1.5倍——2倍——直接拖进度条」。

更夸张的是有些剧为了达到拖长集数的目的,会故意写出很多毫无意义的「车轱辘话」台词,就算是打开二倍速都让观众难以忍耐。

为了让剧集「注水」听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无良剧方还发明出了新的名词,叫「伴随式观看」,意思就是观众一心多用也不耽误刷剧,就算中间落下两集也没有关系,对待观众完全是连糊弄一下都不愿意走心的态度。

各方利益交叉,观众被排除在外

追本溯源,电视剧越拍越长的原因跟「利益」两字是分不开的。很多所谓「大剧」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集才能讲完故事,就像1995年刘晓庆版的《武则天》用30集就讲完了传奇女皇的一生,豆瓣评分7.9分,而范冰冰版的《武媚娘传奇》湖南卫视版长达96集,豆瓣评分只有5.0分。

与其说是需要拍那么长,不如说是参与制作和播出的各方出于盈利的考虑,愿意把集数拉到更长罢了。因为电视剧大多以集为单位定价出售,演员也以集为单位计算片酬,为了增加投入产出比率,剧方只能拚命「注水」。

在剧情上,让编剧多写配角的戏份,增加各种无关紧要的过场戏,多「闪回」几次,动不动就开始回忆过去。

剪辑的时候多放慢动作,拖长每集开头的「前情提要」,甚至在进入新剧情前直接播放上一集的最后5到10分钟,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缩减单集实际时长,从而拖长电视剧的总集数。

而播出平台往往欢迎这一系列举措,集数增加意味著插播广告的空间更大,同样可以增加平台的收益,算来算去只有观众的利益被损害了。可俗话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剧集注水」的种种伎俩瞒不过观众,视频平台的对策就是推出了「倍速播放」和「只看TA」的服务来增加用户黏性。

作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片方拿到了播放平台买剧的钱,播放平台拿到了广告收益和会员收益,只有作为最终消费者的观众没有任何话语权,这显然并不公平。

让观众能够真正地「用滑鼠投票」

目前国产剧集数过长、「注水严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电总局的重视,9月初有消息称广电总局正在研究应对措施并征求意见,拟对剧集集数的上限作出规定,上限为40集,有头部影视剧制作公司的人士表示的确收到了相关的征求意见。

规定集数上限的初衷当然很好,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比如《大秦帝国》这种真正的鸿篇巨制,影视化的时候40集的上限可能会不够用;有些「注水剧」是否可以用分成多季播出的方式,规避集数上限的规定?

其实除了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控之外,也应该让观众对「看什么,怎么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毕竟观众才是真正坐在屏幕前的人。

对于需要超过40集限制的剧集,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电视剧制播同步、按季播出的方式,让观众的口碑成为决定剧集长短的主要因素,甚至观众的口碑也应该对剧集播出的时间和形式产生影响,如果一部剧长时间收视低迷,播出平台或许可以要求它撤出黄金档,并从片方得到相应补偿。

无论是「倍速播放」还是「只看TA」,都是观众在选择范围有限之下的无奈之举。如果希望观众投入更多时间去认真追剧,就需要片方和播出平台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值得花时间观看的精品内容,说到底,内容提供方和观众之间的尊重应该是相互的。


因为剧烂,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大多数国产剧和部分韩剧都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看《琅琊榜》怎么没人快进呢,看好看的美剧时不时还得暂停一下跟仔细琢磨一下,让思维和字幕同步。这个都是怕丢细节后面看不懂。我看无数遍的《奋斗》《血色浪漫》《亮剑》熟到台词情节都背下来了也不会快进,因为经历了一些事就看懂了很多剧中人的选择。所以快进就是因为烂。。。没有别的。


我觉得没毛病。我觉得想吐槽的反而是百度云只有会员才能看倍速。

夏天的时候看了邓伦王丽坤的片花追了新封神,我不仅想二倍速看,二倍速我还想跳著看。

原因很多,主要就是:不值得。

说白了,现在人这么忙,年轻人忙著学习工作996,老年人退休生活也极其丰富。一个人一天24小时,刨去晚上睡眠8小时,午休1小时,三餐3-5个小时,通勤单程一小时左右,学习工作一天8-10小时,完了洗衣洗澡个人护理杂七杂八一堆事不止多久,剩下的时间就很有限。

拿起手机休息娱乐一会,还有微信微博知乎淘宝抖音等软体,真正打开一个视频软体,看个剧的时间很少。所以本著利益最大化原则,肯定很多人想提高时间利用率,想在有限时间内用有效精力多看点东西。

比如我,我打开新封神,想看妲己和狐妖的爱情故事,然后发现姜子牙蠢萌蠢萌的老好玩了,姜老婆和女儿也很有意思,发现申公豹挺有想法,发现大王和姜皇后人物刻画也还行。

然后导演觉得不行啊,不能让你看的这么爽啊。前面乱七八遭戏份得多点啊,比如祭祀啊,瑶姬抱著杨戬逃难啊;剧情得拖沓点啊,比如小娥偷东西后为表现她善良要给镜头她把钱给小孩子啊,为了表示她聪明心眼多还要让她忽悠小孩子去挡住找她追钱包的太子啊。然后见了姜子牙要胡搅蛮缠认人家当爹啊,换了新衣服要皇后杨戬太子使劲夸她好看啊,太子如何如何痴迷她啊,色诱她师傅姜子牙啊。找五行上将,看著饼馋了,杨戬阻挠她纠缠杨戬啊,半夜偷吃饼啊,意外的哪吒和雷震子贼喜欢她啊,逼著杨戬夸她好看啊,等等等等等。关键不管是原著,还是主角妲己狐妖的爱情线,都没有提到过这么个人物,强行加戏来吹她美丽可爱善良机灵单纯不做作。然后剧集大半过去了,封神故事没展开,主角爱情故事也进展寥寥,全看导演给她加戏了。

总结就是大家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很剧很多都情节拖沓,故事展开慢;服化特效差劲,多看一眼都辣眼睛;部分演员演技太差,怎么看怎么尴尬;还有强行加戏,牛头不对马嘴的;人物设定毁三观辣眼睛的;实在不想在这些地方花时间,所以倍速调高,直接跳掉。

怎么看待?不应是观众怎么看待,而是导演怎么看待。


看前几年TVB的剧1.5倍速脑子就跟不上了,现在的无脑注水剧我能开3倍速


二倍速太慢了,华语片我都是开3倍速,日语片也是,日语说一大串结果翻译中文就那么几个字。。其他语言都是2-2.5倍速。。

倍速看唯一的缺点就是费眼睛,尤其动作片。


有时候看英剧的时候我想暂停,因为太爽了要冷静一下,静静地分析一下。

有时候就是暂停了因为画面感太好了,要多几秒欣赏一下


超人高中生们即便在异世界也能从容生存!?

www.bilibili.com图标

这个番剧,我是自己找资源,下载下来4倍速看的。


2倍速感觉有一丢丢快,偶尔听不清楚说话内容,感觉很费神,1.5倍速毫无违和感,1.25倍没有开速的感觉。1倍速,不好意思看不下去


要不是没钱充会员,广告我也想二倍速

要是哪天有剧可以让我原速播放,那他也可以让我回看无数遍了


我基本上都是1.5倍看

主要我最近也没看过几部剧,原来没倍速时正常速度是习惯的,后来有倍速后一般都用1.5,放慢了会不习惯,偶尔看到对胃口有少女心的地方会拉回然后正常倍速看,要不然总感觉正常倍速看太慢了

个各人有各个人的想法,看你个人习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