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我們現在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一直都像是在啃老本似的,可能我才疏學淺,但是在我了解的有限的範圍內,總是找不到一個能像古人一般創造一派思想的大家,難道我們的中國文化就只能一直講先賢留下的嗎?不是說不好,只是感覺沒有創新?


題主問這個問題,太天真了。

一個國家、民族,跟一個人一樣,有自己國家、民族的性格,而性格是具有相對穩定性的,不會也不能輕易改變。設想性格像衣服一樣,可以隨便換,一個人可以今天換成張三的性格,明天換成李四的性格,後天換成王二麻的性格……每天都沒個准,時時刻刻給你「驚喜」,誰受得了?!

國民性格來自哪裡?來自這個國家的文化。文化是構成民眾性格的最本質要素。文化可以不斷進步,不斷改進其中的不合理因素,但永遠不可能像建房一樣,徹底推倒重建,要不然就亂套了。

說到文化的改進,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舊時子女給父母問安,下級官員拜見上級官員,都要下跪。現在這套禮儀沒有了,是個進步,但是子女要孝順父母,下級要尊敬上進,這樣一個「禮」的內核仍然沒有變。我們常說中國人是禮儀之幫,就是這個意思。

時代永遠在前進,社會永遠在變化,但變化中一定要有不變的東西,否則人們就會無所適從。文化就是一種相對不變的東西。

說起來,我們還真發生過一次對文化的徹底革命,這就是wg。wg時期,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道德觀念,幾乎都被拋棄。父子可以反目,夫妻可以成仇,朋友可以無信,搞得人人自危,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被身邊的親友檢舉揭發,被批鬥……結果成了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了。

不但中國人的文化內核不會變,西方也一樣。西方人讀《聖經》讀了多少年了?可是到現在,特朗普就任總統的時候,不還是要手按《聖經》宣誓嗎?

創新是必須的,不但科技要創新,文化也要創新。但是,有「創新」,同時就一定要有「守舊」,兩者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所以你看到,儘管國家在現代化的路上飛奔,可是依然不斷提倡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就是中國人的「道」。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不可能再有一個人出來,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文化,徹底代替老莊孔孟。即使真有這樣一個人,也會被視為異端,不等露頭就被大傢伙給滅了。

相關回答:

大道齊元:道德經和論語哪個境界更高一些?


當代中國的思想不是以個人名義,而是以集體名義推出的,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這些思想體系與過去的思想體系比如孔孟,老莊,一脈相承,取精去粕,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代表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和最權威發布。

該有的思想都有的,剩下的只是批判性繼承發展而已,沒有太多空間留給後人去創造新思想了。

話說能夠達到相同高度就已經值得驕傲,還奢求那麼多,能夠顛覆世界嗎?


有幾種情況:

一種情況,大家什麼都不懂,看到一部分是一部分,新的總要淘汰舊的。

還有一種,部分真理,因為不是真理最後還是回到第一種情況,但因為具有模糊性,神秘感,最後還是會出現提升的空間。

最後一種,從高處俯視,最高的早已存在,跳出三界外猶在五行中。

嗯~要明白去學的不是孔孟老莊,而是通過他們的指引看到那怕一點點上天的指示。

我們從來沒有老本可以啃,只有讀死書,不接地氣的人才會鑽到裡面出不來,但不管是哪家哪派在中國的文化里都是要我們回到生活的。


道運難逢。

孔孟的時代正好就是雅斯貝爾斯所謂的軸心時代,那是大思想家井噴的時代。

什麼時代出什麼人,不是偶然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