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國小型化核武器的經驗是,無論什麼樣的反射和壓縮都無法將核彈的整體重量減到比球體臨界質量低很多,還會大大降低威力和核材料利用率。

在沒有反射層[1]與壓縮處理的時候,實心球體狀態的核材料臨界質量最小。94.5%鈈239在密度為15.61克每立方厘米時球體臨界質量16.7千克,有厚反射層時為6.06千克。壓縮到阿爾法態,密度19.74克每立方厘米,有厚反射層時為5.79千克

一個鈈彈做到連炸藥、反射層、外殼在內總重量13~23千克就非常厲害了。美國也就是這個水平。

球狀純鈾233在沒有中子反射層、不進行特殊壓縮處理的條件下臨界質量約15千克。球狀純鈾235在同條件下臨界質量約52千克。如果同時使用厚反射層和誇張的炸藥量,1.5千克鈾233或5.2千克鈾235就可以臨界。

追求比這做得更小只會嚴重浪費核材料,得到威力低、性價比差的劣等武器。單兵或班組核武器以發射重約20千克的鈈彈的無座力炮或迫擊炮為限。核手榴彈不值得追求。

H-912核彈搬運包。你力氣大的話,一個人就可以用這個帶著40斤左右的W54核彈去作戰了

W54的爆炸效果

美國M388戴維核無座力炮被一些媒體描述為射程小於爆炸半徑的核火箭筒,其實那裡所說的殺傷半徑是對無防護人群的輻射殺傷半徑。它使用的核炮彈Mk-54算上彈翼重約23千克,爆炸威力為10~20噸TNT當量,爆炸半徑很小,在正常射程下對穿戴防護的發射者無害。

10年內有可能做到的納米激光飛片熱核武器的情況也類似:不適合做得太小。

如果用半衰期過短而在武器設計上不實用的鐦245,可以做到步槍發射原子彈,一槍在敵人身上炸出10噸TNT的效果。這在美國冷戰時期成為都市傳說並被當時的科幻作品使用。

參考

  1. ^中子反射層可以明顯降低臨界質量,例如10厘米左右的包層(鎢、銅、鑄鐵、鋅、鈹、氧化鈹等都做了實驗)可以將鈾235的臨界質量減少到19.82千克,18厘米的包層可以將鈾235的臨界質量減少到17.84千克、將鈾233的臨界質量減少到5.74千克。但很厚的包層本身需要佔用大量空間和重量,小型化核武器會考慮用的也就是很厚的鈹反射層,可以將臨界質量減少到球體狀態的40%左右。


除了性價比之外,還有一個核門檻的問題。

真要炸了一顆,你要怎麼反擊?


既然你一本正經的問了,那麼我就盡量正經的回答了

因為有M-388核火箭筒,所發射的核彈其殺傷半徑要大於射程的武器,我們先看一下射程

首先看一下,手榴彈能投擲多少米。

站姿35米、跪姿25米、卧姿20米

女兵才是30米! 相應的減5米。

20年前標準是40米!

40年前是50米!

投彈90米能提干。

而根據核彈殺傷力計算公式:有效殺傷距離 = C * 爆炸當量^(1/3).(C為比例常數,^(1/3)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數為1.493885 (我算的可能不準確,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算一下)

以M67手雷為例,M67裝藥量180克,180克(g)=0.000000018萬噸(t)

1.493885 * 0.000000018^(1/3) 0.000000018^(1/3) = 0.0026207413942

有效殺傷半徑 =1.493885 * 0.0026207413942=0.00391508625767千米=

3 .91508625767 米

就算不會出現例如M-388核火箭筒,所發射的核彈其殺傷半徑要大於射程。因此在野外,士兵如果缺少掩體,使用這款M-388核火箭筒,幾乎是必死的結局。

而國產86式 手雷密集殺傷半徑7米

也就是說,這款核手榴彈,連普通的國產手榴彈的爆炸半徑都比不過,因為材料稀有,還貴得要死,總結一句話:核手榴彈沒有存在的價值

之前的回答在正經領域否定了其存在合理性,那我就在不正經的領域回答一下吧

真的,輕噴。(估計也遇不到專業研究核彈的大佬)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讚唄( ? )


我也不知道有啥價值,但是我的確存在,而且我還能用我的彈載計算機刷知乎。


如果造出了三防的單兵動力裝甲(最近沉迷這東西),那核子手雷還是很有用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