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国小型化核武器的经验是,无论什么样的反射和压缩都无法将核弹的整体重量减到比球体临界质量低很多,还会大大降低威力和核材料利用率。

在没有反射层[1]与压缩处理的时候,实心球体状态的核材料临界质量最小。94.5%钚239在密度为15.61克每立方厘米时球体临界质量16.7千克,有厚反射层时为6.06千克。压缩到阿尔法态,密度19.74克每立方厘米,有厚反射层时为5.79千克

一个钚弹做到连炸药、反射层、外壳在内总重量13~23千克就非常厉害了。美国也就是这个水平。

球状纯铀233在没有中子反射层、不进行特殊压缩处理的条件下临界质量约15千克。球状纯铀235在同条件下临界质量约52千克。如果同时使用厚反射层和夸张的炸药量,1.5千克铀233或5.2千克铀235就可以临界。

追求比这做得更小只会严重浪费核材料,得到威力低、性价比差的劣等武器。单兵或班组核武器以发射重约20千克的钚弹的无座力炮或迫击炮为限。核手榴弹不值得追求。

H-912核弹搬运包。你力气大的话,一个人就可以用这个带著40斤左右的W54核弹去作战了

W54的爆炸效果

美国M388戴维核无座力炮被一些媒体描述为射程小于爆炸半径的核火箭筒,其实那里所说的杀伤半径是对无防护人群的辐射杀伤半径。它使用的核炮弹Mk-54算上弹翼重约23千克,爆炸威力为10~20吨TNT当量,爆炸半径很小,在正常射程下对穿戴防护的发射者无害。

10年内有可能做到的纳米激光飞片热核武器的情况也类似:不适合做得太小。

如果用半衰期过短而在武器设计上不实用的锎245,可以做到步枪发射原子弹,一枪在敌人身上炸出10吨TNT的效果。这在美国冷战时期成为都市传说并被当时的科幻作品使用。

参考

  1. ^中子反射层可以明显降低临界质量,例如10厘米左右的包层(钨、铜、铸铁、锌、铍、氧化铍等都做了实验)可以将铀235的临界质量减少到19.82千克,18厘米的包层可以将铀235的临界质量减少到17.84千克、将铀233的临界质量减少到5.74千克。但很厚的包层本身需要占用大量空间和重量,小型化核武器会考虑用的也就是很厚的铍反射层,可以将临界质量减少到球体状态的40%左右。


除了性价比之外,还有一个核门槛的问题。

真要炸了一颗,你要怎么反击?


既然你一本正经的问了,那么我就尽量正经的回答了

因为有M-388核火箭筒,所发射的核弹其杀伤半径要大于射程的武器,我们先看一下射程

首先看一下,手榴弹能投掷多少米。

站姿35米、跪姿25米、卧姿20米

女兵才是30米! 相应的减5米。

20年前标准是40米!

40年前是50米!

投弹90米能提干。

而根据核弹杀伤力计算公式:有效杀伤距离 = C * 爆炸当量^(1/3).(C为比例常数,^(1/3)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数为1.493885 (我算的可能不准确,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算一下)

以M67手雷为例,M67装药量180克,180克(g)=0.000000018万吨(t)

1.493885 * 0.000000018^(1/3) 0.000000018^(1/3) = 0.0026207413942

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0.0026207413942=0.00391508625767千米=

3 .91508625767 米

就算不会出现例如M-388核火箭筒,所发射的核弹其杀伤半径要大于射程。因此在野外,士兵如果缺少掩体,使用这款M-388核火箭筒,几乎是必死的结局。

而国产86式 手雷密集杀伤半径7米

也就是说,这款核手榴弹,连普通的国产手榴弹的爆炸半径都比不过,因为材料稀有,还贵得要死,总结一句话:核手榴弹没有存在的价值

之前的回答在正经领域否定了其存在合理性,那我就在不正经的领域回答一下吧

真的,轻喷。(估计也遇不到专业研究核弹的大佬)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呗( ? )


我也不知道有啥价值,但是我的确存在,而且我还能用我的弹载计算机刷知乎。


如果造出了三防的单兵动力装甲(最近沉迷这东西),那核子手雷还是很有用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