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李淵要保李建成順利繼位,很簡單,那就是當一個名副其實的開國皇帝,親自披堅執銳,掃蕩羣雄。威望盡集於一身,哪怕衰朽殘年也能震懾羣臣(如朱元璋)。到時繼承人隨他選,愛給誰給誰,自己打的天下,旁人沒資格置喙。

不然,別說決定繼承人了,連你這個「開國皇帝」的名分合理性都會備受後人(尤其是歷代官方和史學界)質疑


題主沒說要李建成皇帝當多久、做到什麼業績,那麼黃袍加身一天也算成功了咯。那還是不難的,只要李淵捨得自己的權位名聲甚至老命。

場景一:武德七年,突厥南侵,秦王世民禦敵於五龍坂。

李淵把太子建成召來,密議曰:「敵強我弱,軍無鬥志,大雨不止,糧道斷絕,武器不整,朕看這仗沒法打,咱爺倆趁著老二還能抵擋幾天,趕緊往山南跑吧!」

太子建成:「陛下聖明!」

李淵:「朕老了,即刻傳位於你。建成啊,爹退休一身輕鬆,先帶你的幼弟幼妹們走,你帶領文武百官隨後趕來。」

太子建成:「……」

————————

李淵自己都保不住自己的皇位,還想讓李建成繼位?

李淵不親自上陣打天下,僅僅是因為貪圖安逸,自恃貴族出身看不起勞動人民(此處包括勞動的所有階層人士)嗎?不,他是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幾次強敵當前的關口,他第一反應是退。劉武周宋金剛佔了山西,想謹守關西,突厥逼近長安,想遷都。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知道自己咬不動當然不敢上去咬。

對官場有所瞭解的人基本都懂一個定律:領導提拔下屬,總是喜歡能力不如自己的,以免壓不住。李淵既已是菜總,那麼他力挺的接班人上限可知。兩個菜加起來,又能翻出多大浪花來?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前傳位給李建成當太上皇,然後過一段時間李世民當皇帝,他變成太太上皇,李建成變成太上皇


答案是沒有辦法,李世民及其黨羽是李唐實質上的締造者。滿朝公卿貴戚如陳氏蕭氏宇文氏獨孤氏竇氏等均不同程度的在背後支持著他,李世民自己又在唐東拓的戰事中建立了絕對威望,凡李唐治世的能臣,慣戰的名將十之八九若非秦王門下就與秦王關係匪淺。這樣一個兒子的存在,無論哪一個朝代都不可能屈居人下,憑父子血脈和宗法對其的約束實在太有限了,一旦做了過頭,就會引發劇變,玄武門之變就是李淵試圖奪去李世民兵權第四天後的結果。

李唐朝廷的實質根基其實就是秦王一黨,所謂殺掉李世民就能保證李建成即位的想法,其實是非常幼稚的選擇。殺掉眾望所歸的李世民,還不如扔把刀子給李淵讓他自己抹脖子,與自掘墳墓無異。到時候只怕劊子手都站在李世民這邊。

說白了,若李建成真有扛起江山的才具,身為嫡長子,豈能讓一個二十四五歲的弟弟成為宰相之首兼統李唐全軍?還讓這個弟弟兼領著長安及幾千里土地的治權?豈能三省重臣裏只有李元吉一個黨羽?

天下大勢,說到底還是一個人心向背。當李世民為李唐王朝的建立做了那麼多貢獻的那一刻起,他在每一個有志之士的心裡就埋下了一片希望,當這許多片希望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憑還在長安安逸的篤信著自己高貴血統論的李淵,拿什麼去對抗?並不是你當上了至尊,所以眾人都會尊你號令,恰恰相反,是因為眾人尊你號令,所以你纔是那個至尊之人。李建成配嗎?


很簡單,讓李老大帶人去打仗。

但是李老大軍事能力不說不行,對上李老二就不夠看了。

八月己卯,雨霽,高祖引師趣霍邑。太宗恐老生不出戰,乃將數騎先詣其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者,以激怒之。老生果怒,開門出兵,背城而陣。高祖與建成合陣於城東,太宗及柴紹陣於城南。老生麾兵疾進,先薄高祖,而建成墜馬,老生乘之,高祖與建成軍鹹卻。太宗自南原率二騎馳下峻坂,沖斷其軍,引兵奮擊,賊眾大敗,各舍仗而走。懸門發,老生引繩欲上,遂斬之,平霍邑。

帶幾個人就去開嘲諷,在李淵軍隊退卻時,又是一個帶頭衝鋒,衝垮敵軍。

武德元年,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八月,太宗疾間,復屯於高坑城,相持六十餘日。已而舉死,其子仁杲率其眾求戰,太宗按軍不動。久之,仁杲糧盡,眾稍離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軍總管梁實柵淺水原。仁杲將宗羅睺擊實,太宗遣將軍龐玉救實,玉軍幾敗,太宗率兵出其後,羅睺敗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打不過就去擦屁股。

武德三年四月,擊敗宋金剛於柏壁。金剛走介州,太宗追之,一百夜馳二百里,宿於雀鼠谷之西原。軍士皆飢,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

幾百里不卸甲的奔襲,意志體力差一點基本就交代了。(秦王破陣樂)

七年,突厥寇邊,太宗與遇於豳州,從百騎與其可汗語,乃盟而去。

突厥入寇,帶上百十號人就去談判。下一位這麼做的人叫做趙桓,就是宋欽宗。

假設韓信是劉邦兒子,劉邦還想傳位給劉盈。偏偏這個劉邦平定關中以後就讓韓信去到處打仗自己在後方。

然後你就知道李建成內心有多痛苦,李淵有多難受。明知道比不過,還給老爹當槍使,左右都是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