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作為老師,經常遇到一些家長會對使用強化物提出質疑,特別是一些剛接觸ABA的新手家長,他們對於使用強化物這個方法很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幾乎都是擔心孩子會產生依賴,在他們的概念中強化物就等於獎勵,相當於孩子做好了一個任務就給他一個獎勵,那以後孩子習慣了不就會做一個任務想要一個獎勵嗎,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不好。

其實這只是一種比較片面的觀點,可能家長看到的就是孩子做對一個任務就給一個強化,但是這只是最基本的一個內容,強化還有很多其他的強化計劃表,比如固定比例強化計劃表(FR),固定時距強化計劃表(FI),不固定比例強化計劃表(VR),不固定時距強化計劃表(VI),後效契約,代幣經濟,自我管理,團體後效,非後效強化(NCR)等等。這些都是在平時教學中會經常使用到的強化計劃表,根據不同的孩子,不同場景以及孩子不同的情況,老師會選擇合適的強化計劃表進行使用。同時呢,也會有消退強化的計劃表,但這是在孩子習慣強化並且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使用。

關於強化的其他內容,可以看一下小編之前的幾篇文章,都是乾貨哦。

再說一下強化物,強化物不僅僅是食物、玩具,也可以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喜歡的人(比如媽媽),孩子喜歡的觸覺、聽覺、嗅覺等等,甚至也可以是一次自己選擇的機會,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或者是去遊樂園一次,這些都可以作為強化物進行使用。

那為什麼會使用強化,說白了,孩子想要這個東西,有了動機纔有動力,就跟成年人幹活拿工資是一個道理,很少有人會願意義務勞動吧,特別還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所以呢,給孩子使用強化,相當於是給他做了這個任務一種「工資」,如果這個任務是孩子很喜歡的任務,比如遊戲,那孩子不需要強化也會願意去做,但是有強化會做的更好。


凡事都有兩面性。

ABA中,理解強化物的運用的人其實並不是太多,強化和強化物的使用方法的區別也有許多人不明白。另外至於題主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不太能理解。誰在反對,如何反對,反對的點在哪裡也沒有什麼表述。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建議補充全面吧。


強化物也分層級,食物、活動、口頭表揚……這些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但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從初級強化物提升至更高級的強化物,一方面是減少學生對強化物的過分依賴,另一方面,高級強化物的持續效果會更長,且更容易讓孩子形成內在驅動力。


應該是因為不正確使用強化物造成的:

1.在孩子出現破壞性行為時,停止破壞性行為而得到了獎賞,造成孩子為了得到獎賞而進行破壞性行為

2.給孩子提出要求,並承諾給出強化物,造成孩子依賴強化物,沒有就不幹

3.有的孩子沒有感興趣的東西,就不使用強化物

還有有人感覺使用食品訓練是在訓練小貓小狗

正確使用強化物的條件:①行為之後出現的;②緊緊跟著行為的;③能夠增加該行為在日後出現的


沒有強化物,動力哪裡來,是棍子和罵聲還是菩薩嘮叨感化嗎。我也不明白。


有型的物質強化物,可能會將孩子的關注點始終放在對物質的取得上,而並不能從訓練本身得到很大收穫。個人感覺,對指令的接收,需要不斷讓患兒觀察正確的做法,強制和單一行為似乎並不能讓孩子記住和理解指令本身的意義。


因為反對的人不會正確使用強化物


因為很多人認為使用強化物,像是在訓練小狗,不人道。


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強化物,強化物是可以增加行為未來發生概率的一個刺激,這個刺激可以任何東西,食物只是最初級的強化物,後續我們還要做強化物的擴展,搭配出一些次級強化物,在給予強化物的時候,我們會加一些表揚,誇獎的語言,目的是讓社會性的強化物也具有強化的性質。反對的人都是一些ABA的半吊子,啥是ABA都不知道。


不能一棍子打死,使用強化物。應該反對的是,使用強化物不當。


反對過度使用物質性的強化物,比如糖之類的。

建議看下丹佛相關書籍或者資料,可以把遊戲本身作為強化物。

需要的話可以私聊


我家孩子自己選擇了鼓掌做為強化物,沒有任何人強迫。他自己做了正確的事情,就自己鼓掌……然後希望我們也給他鼓掌。

強化物最好選這種鼓勵式的,比較自然的(你教普通孩子,一樣要給他鼓勵,孩子的天性)。

那種薯片糖果一類的強化物,我也不支持,很多醫生也不怎麼支持。


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壞的一面

怎樣使用強化物,也是要有原則的

ABA訓練中強化物使用的15個原則?

mp.weixin.qq.com圖標

持反對說法的人是覺得ABA的訓練方法有點把被訓練的人當作動物 所以不支持 但是不得不承認ABA確實是目前來說最有效幹預自閉症的方式之一


推動人的「行為、思維」的,是慾望。

首先,是「我要喫」。這是動物性的慾望。

最終,是「我要愛」。是所有家長所期望的。但這條路還很遠遠很遠。

我們先要談談「我要」。

我要,就是「是其所不是」的決心。

得到之後,「我」就完成了「是其所不是」。

普遍的「我要」,就是「泛化」。是我「要讀了A」之後,自發的「要讀B」。從「簡單」的要,直到「複雜」的要。就是「泛化」。

為何他們發音時,這麼的」飄「,這麼的」虛「。正是因為」不要「。他們只是在」背公式",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我要」。而他們真的要的東西,他們說出來的聲調很正常。

「要和不要」是一體之兩面。我要喫,就是「我不要餓」。它是一條光滑的直線。而不是分別對立的兩件事情。從「一點不要、有點要「直到」迫切要「的過渡。它是個分寸的把握。

普通孩子,對萬事萬物都有」好奇心「,都有」點「要。所以他們」學會了萬事萬物「。

自閉的孩子,」不要「,所以一切被父母所」逼迫「要。」逼迫「也可稱為一種「強化物」。自閉的孩子,有時你不逼他,不罵他,他還不開心。都是「過度」使用強化物了,而且精神的刺激很大。

越自閉的孩子,」要「的東西越少。成年後直到宅男為止。並形成一個自我封閉的圓環。

所以,萬事萬物,都是強化物。要使其達到自發的「我要」。纔是王道。越是盯著某個強化物,把我的行為寄託在「得到某一個東西」上。就越是被動,離長大後的精神分裂症不遠了。高功能以上請遠離之。都是「切飯生活」,沒幾個「老師」懂這個。

從我要開始,纔是真正的開始。一般來說高功能不可能「萬事不要」。後面要形成自我意識,路還遠著呢。

在「是其所不是」的決心下,在「我要」這種精神下。要使其開竅。開什麼竅呢?

我把我自己當對象。成立第三視角的「我」,成立上帝視角的「我」。我審查「我」。我「看到」我在看。只要達到「我看到我在看」的程度,你我他就分的清。時間記憶開始建立「檔案」。

「我看到」和「我看到我在看」都成為我的對象後,形成精神的二分。此時,我如何「要成為另一個我」。是為「向美之心」。畫畫也就不會重複畫同一事物而毫無寸進。畫中的我,和在畫畫的我,都是「我」。是為萬物有靈,之後就是人類發展出藝術。跟我念「雲想衣裳花想容」。

語言也開始飛速發展。因為有對手了。是為精神的無限二分,並被自己承認都是「我」。當「我要」某事、物、人後,另一個「我」會自發與其對話,並提出「反面意見」。於是「脫口而出」這種as和高功能都有的壞毛病開始消退。於是開始有了「主奴意識」。再後面,請參看馬克思或薩特批判馬克思的部分。人類到這一步,宗教開始有可能了。

奴隸意識被「主人意識」逼迫下,開始作功(課),勞動。久而久之,成為」教養「。教養個30年之後轉為」我思考我在思「。

「我要」的前提條件是,「時間感、空間感、作用力=反作用力並習以為常」。是為「感統」。

不要把他當個寶,請當豬養。並不是不能「缺一頓」的。當一羣豬在爭食時,不要的自然會要。不要也得要。


aba國內能用好的沒幾個人!大多數還是把孩子當成小狗在那訓教,離開了強化物,孩子拒絕指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