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曾說:工業革命到來之後,再好的馬車夫也會面臨著失去工作。當前,全球AI浪潮此起彼伏,那些原本屬於你的職業身份甚至家庭角色,都會被看起來冰冷的AI所代替。劍橋學者曾研究了300多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結果發現如果你的工作技能中包含以下三類技能,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概率非常小。

1.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技術。2.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住和關切。3.創意和審美。

那麼大家都來說說,包含這些的都有哪些職業呢?


說以後機器不會取代人的工作,而是與人合作的大佬們其實就是在變相說機器會取代一些人的工作,逼著一部分人往其他方面發展。

首當其衝會被取代的就是與數字打交道比較密切的工作,譬如財務分析,數據分析這類的;還有語言類的工作,譬如同聲翻譯,會議速記員這類;還有些圖像類的,譬如監控室的工作,停車場管理車輛的這類。這只是現在一部分會被取代的工作,之後還會有很多,大家在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會被取代時,不妨思考什麼樣的信息對於機器來說比較容易處理,這些被取代的工作有哪些共同特點,那麼我的思考結果就是,這些工作所要處理的信息都很容易被數字化,被離散化,處理這類信息恰恰是計算機所擅長的。

恰恰跟人的觀念相反,有些藍領的工作對於計算機來說會比一些白領工作更難。藍領工人的工作更多依賴的不是大腦的邏輯思維,計算能力,而是更多依賴經驗,熟練度,靈活的身體技能等。譬如清潔工作,首先房間的結構複雜多變,空間裏的複雜的結構對於計算機來說不容易處理,但是對於人來說卻很容易,因為人是動物,這是人的天賦所在;其次,房間的裝修也各式各樣,有的鋪瓷磚,有的鋪地飯,我想處理起來方式也不一樣,還有很多類似的,典型的還有保姆工作,這些極其依賴經驗。而且最重要的是,藍領的工作種類太多,對於機器來說,要學會並且泛化這些技能,非常困難。但是隨著技術發展,這些工作也會被一一取代,只是時間會長一些。藍領工作如果能做到一定境界,機器還是很難取代,譬如米其林星級廚師,奢侈品品牌的裁縫。

但有些事情是無法被計算機替代的,人的七情六慾,人的創造力,人們對於人性本身的考量等等。這些無法用科學解釋清楚的東西,也同樣很難用計算機處理。需要這些東西的職業將永垂不朽,譬如,藝術家,作家,法官,領導人等。就算機器可以創作可以演繹,它也無法賦予作品以靈魂,以生命力;就算機器可以做決策,它也無法在關鍵時刻考慮到人性,情感,以及大的局面。

總結下來,我認為考慮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機器的工作方式,機器能夠處理的就是數字化的信息,如果就是些職業所接觸的信息能夠被數字化,那麼就有被取代的趨勢。很多人看到這個命題也許會有危機感,特別是一些教育程度比較高,從事的工作又很快會被機器取代的人,會越發感到焦慮。那麼這時候就需要思變了,如果人們能發展出新的產業,新的職業,用學到的技能應用到新的領域上,那就成了一條出路,打個比方,也許翻譯工作會被取代,但是這個時代下人們的工作時長也會越來越少,若干年後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金錢出國旅行,那麼導遊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甚至可能會出現更多的私人導遊,那麼學外語的同學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往這方面發展。雖然以上這個比方是我瞎想的,但是我覺得我提供的這個思考方式是有價值的。

這個時代屬於人工智慧,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時代。擁抱新科技,思考新道路,這個時代就會擁抱你。

決策者不會,機械性的管理工作和智囊可以由機器完成,但決策需要負責任的,永遠是人,當然機器可以提供方案供選擇

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動作控制技術不行的時候,ai只能用於處理信息,因此服務性的藍領不會失業,比如維修工人,美容師之類

保姆護理人員不會有事,心理醫生不會,當然ai可能會參與診斷的

目前影響最大的還是底層白領還有第一第二產業的


沒有任何不被淘汰的職業。

訓練弓手按年計算,訓練弩手按天計算,訓練槍械按分鐘計算。

發展技術的目的就是抹平人與人天賦與經驗的差距,讓每個人都可以被隨便替代。

人發展技術從目的上就是為了淘汰人,只不過以為不是淘汰自己。


瞭解一下盧德運動,在科技發展大勢前面,這都是螳臂擋車。舊的工作崗位消失了,新的工作崗位會出現。不要擔心。自己努力學習,不要落伍就行


謝邀~

此處引用李開復博士的觀點,源自9月2日上午李開復《AI·未來》新書發布會及隨後媒體採訪內容整理。

人工智慧難以取代(至少在當前階段)的工作類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創意性工作(例如,醫學研究員、人工智慧科學家、獲獎劇本作家、公關專家、企業家)。 人工智慧不擅長提出新概念。

2. 複雜性/戰略性工作(例如,首席執行官、談判專家、併購專家)-需要了解多個領域並需要進行戰略決策的工作。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即使是理解常識也很困難。

3. 靈敏性工作(例如,口腔外科醫生、飛機機械師、脊椎按摩師)。實際上在機器人和機械學方面取得進展比人工智慧軟體慢。機器人仍然非常笨拙-看看機器人拿鉛筆的樣子,你就會懂我的意思。

4. 需適應全新、未知的各類環境的工作(例如,地質調查、集會後的清潔工作)。機器人在特定環境(如裝配線)中運行良好,但不易適應新環境(如每天在不同的房間裏工作)。

5. 同理心/人性化工作(例如,社工、特殊教師、婚姻顧問)-人工智慧沒有人類的情商。人們也不願「信任」機器,讓機器來處理人性化任務。

關注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為你解讀AI領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觀點新應用。


工業革命這麼多年了,現在還是有馬車夫的啊。你說的那三個技能也不過是高端一點的苦力,真到ai程度一樣被替代。現在所謂的一些商務之類的工作,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買賣的透明化,操作交易的成本大大提高等因素,可能都會消失掉。創意和審美就更加主觀了,什麼是美?能夠定標準的東西ai肯定比人強。現在感覺還沒達到這個程度,那是因為現在不是ai,還僅僅是人工智障。就好比486階段僅供專業人士用,先意淫,當前階段就基本是深入民用的必備品了,可以創造很多之前不敢想的點子了。


要考慮問題的職位


技師,男賓三位,樓上接待!大家懂得

這個行業歷經千年而不衰,而且代有才人出。實在是比其他行業堅挺了。而且,就生命科學的角度講,機器人,永遠也代替不了這一職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