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那本书是不是用了叙述性诡计还是有争议的。

其次,总不会有人不知道推理小说尤其是本格推理本来就是以欺骗读者作为己任的嘛……我觉得本格推理确实是作者和读者的游戏,不过是比试作者能不能骗到读者以及读者是否被骗得心服口服的游戏。所以我不知道你强调「欺骗读者」是为何。也许其实想说的是「公平性」?

最后,叙述性诡计属于说出来就泄底一部分的诡计类型,所以希望有人别总是把某些书是叙诡挂在嘴边。至于为什么提到叙诡就等于泄底一部分,理由很简单,因为你直接说出了诡计原理。就比如一个利用时间差达成的密室诡计,你说这个诡计是「密室诡计」,这并不会泄底,因为「密室」只是一个「现象」;而如果你说的是「时间差诡计」,那肯定就是泄底了。尽管这两者在这种情况下说的是同一个诡计。


我认为没有。

这里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首先,阿婆该作(懂得都懂是哪本书,不懂的也不好告诉你)属不属于叙诡?这是存在争论的,论坛上的一些前辈则认为该书并非叙诡。该书会被认为是叙诡,无非两个原因∶在某些地方玩弄了一些文字把戏;凶手的设置是破天荒的。

但如果我们将之与后世的一些叙诡作品相比较,还是很容易看出区别的∶靠叙诡吃饭的作品,往往案件本身的推理性并不高,看点在于行文选字的「精妙」。但阿婆该作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本作的逻辑性和推理水平很高,线索设置是公平的,波洛的解答合情合理,读者完全有可能推理出真相。书里的人跟读者起点其实是一样的,不过读者往往先入为主罢了。而主打叙诡的作品并非如此,受骗的一般都是读者。

再说到本书中的所谓「文字游戏」。在我看来,这并非什么问题,只是侦探小说的写作手法罢了。事实上,阿婆已经把一切足够推理出真相的线索都给出了。

第二个问题,叙诡是否是「欺骗读者」。这个问题确实也一直有争论,讨厌叙诡的读者会直斥其为文字游戏。但这其实不是个大问题,「叙诡」不过是众多流派中的一个,有人喜欢有人排斥,都是正常现象。

最后补充一下,「叙诡」作品往往只要你看破了其中的叙述陷阱,案件(有些书的剧情甚至连案件都不算,就是用一个「文字点子」写出一个故事)甚至都变得不重要了,一切都将被破解。而阿婆该作,你可以根据线索推理出案件真相,是非常纯粹的推理解谜小说,文字只是误导,而误导并非欺骗。

「 当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不管多难以置信,那都是事实。」


推理小说本来就是欺骗的艺术。

就像建筑师构造建筑一样,本格派在建筑里挖了一堆的密道;新本格派先挖好了密道,然后又建了房子;变格派在房子里画了一堆的传送门。

而叙述性诡计给我的感觉就像你来到一个房子做客以后,出来以后,主人告诉你,不好意思,你其实要去的是隔壁。

叙述性诡计对我来说,可能是主流小说里,我最不喜欢的的一类,因为一定程度上,叙诡往往就隔著一层窗户纸,一层破千层破。

不喜欢叙诡也正常,了解清楚不去看就好了。


没有。怎么说呢,读推理小说本来就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观念带著走,但其实作者在细节设计和证据陈列上是把违和感告诉你了的,只不过能不能发现,能察觉到哪种地步,可能就要看每个人阅读的习惯了。


没有,阿婆只是创造了一种和读者玩智力游戏的玩法,而且已经是侦探小说里最公平的玩法了,所有线索都明晃晃摆到你鼻子底下,然后小小的耍一些错误引导的花招,如果把所有线索都记住,组合分析,就会发现真相确实只有一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