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卡姆的表演很燃,很炸场,第八期中也得到了超高票数,但是也有人丝毫get不到他的笑点~ps:不带任何个人主观感情色彩,单纯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我对他无感吧,但是我男朋友自从听了他燃的那一期,天天说话都是这样的

"我要把这个座位一顿爆坐,坐的它锃光瓦亮,让其他三个座位都不认识这个座位!"

"我要把这颗包菜一顿爆洗,洗的他乌漆嘛黑,让其他三个青菜都不认识这颗包菜!"

"我要把这块地板一顿爆擦,擦的他五光十色,让其他几块地板都不认识这块地板!"

我提莫的真是服了天天洗脑循环。

我要把我男朋友一顿爆打,打的其他三个男朋友(并没有)都不认识这个男朋友!


「樱木花道也能投篮了?!」

我对卡姆是有改观的。

早先我最惊艳的是他脱口秀大会第一季里模仿吴一凡:「我这是在哪呀?」,「我在干什么呀?」这种真的神似,那种感觉特别像,我觉得这个人太好玩了;

后来是他陆陆续续的表演,我就觉得比较一般,因为很多人说的段子不够有内涵,关于李诞说的,卡姆的表演看完之后你也不知道讲了什么,但是就是笑了,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搞笑不在于段子的内容上,而是在于表演和气氛的营造上。

他一上台,几句话就让全场燥起来,然后就开始表演,各种夸张的表演让你就觉得很搞笑,但是如果你仔细听他段子里的内容就会发现比较松。

这种弱点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的前几期里面表现的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存在感」和「孤独」这两期,内容容量非常少,靠表演来拉平了现场效果,虽然结果还行,但是能明显感觉到生涩。

第三次的改观就是最新的一期:李诞都在吐槽,卡姆开始写稿子了。思文也说卡姆开始使用了一些正规的创作套路,这就开始的卡姆的世界。

尤其是关于燃的话题,对于他来说更是得心应手,这一期的段子,一个是打扫卫生,一个是模仿张博洋,还有一个是获奖感言,内容和包袱都很紧实,这就是写稿子的结果。

从个人角度来讲,之前我觉得卡姆是最不像脱口秀演员的一个,但如果他能按照这样的稿子质量和这样的夸张表演持续下去,在内容的充实度上和氛围的营造上都能够有足够的进步,那么他无疑是最像脱口秀演员的一个。

同步我也很喜欢呼兰,呼兰的优势在于创作能力,他的笑点在逻辑的拐点,这种逻辑拐点的思维模式会让他在不同题材下都能创造出各种好笑的逻辑梗,相比于卡姆,呼兰在表演方面就相对弱了一些,当然,巧就巧在他的段子都是以自己为主题阐述观点,不需要太多的表演,所以完美的掩饰了这个弱项,这就保证的现场效果。

接下来的比赛,我很期待卡姆,关键在于他的这次创作让我有一种:「樱木花道也能投篮了?!」的感觉,对,就是这种感觉,让我对卡姆的未来无限期待。


昨天看了最新的一期,半决赛+车轮战,卡姆的表现真的是有些惊艳

首先,就如梁海源说的,没有人愿意接在卡姆后面,如果梁海源当时不是开场,而是在卡姆后面,可能票会更垮。因为卡姆的「炸场」技巧已经越来越精细了

跟以往的狂轰滥炸不同,现在的卡姆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炸,比如模仿鞠萍姐姐和顽皮的那一段,把小朋友在等动画片的急切心情用炸场的方式直接强推给观众,让观众感同身受的同时又觉得卡姆这种暴躁老兄很搞笑,这就是有技巧的炸场。

其次,就是车轮战,如果说半决赛第一段卡姆满足了我对他的期待,那么车轮战才是让我觉得惊艳的地方,准确的说是即兴吐槽张博洋退赛的那一段,现场气氛搞得非常成功。

吐槽吴昕那一段,说出了大家都在吐槽的梗,就立刻跟观众产生共鸣,效果非常好。

有没有发现,卡姆一出场就是140票的底

因为他的输出已经稳定了,不同于以往的天赋型,他开始有计划的设计自己的包袱和节奏,加上他的炸场功底,就让原本的包袱更加有冲击力。

相比之下,张博洋、呼兰、王建国都属于说理的方式让观众笑,而卡姆更多是情感调动,最直接的刺激你的感官,就好比挠脚心,之前不同技巧,直接上手挠,挠的你不得不笑,但是笑的闹心,现在懂技巧了,用羽毛挠,让你笑著还得劲(手动狗头)

不过卡姆还是有弱点的,弱点在于语速太快,以至于咬字有些不清楚,有些会口胡,这种情况在最新一期出现了2-3次,如果在这方面再改进,就非常具有威胁性了。不过不管怎么样,会写稿子的卡姆,在我心中已经是一流脱口秀演员的水平了。

下一期决赛,希望他能够保持稳定,继续走精细化的路子。


「卡姆会武术,谁也拦不住……」

卡姆夺冠了,之前我下面评论区有一预测居然真的准了,厉害厉害,带预言家!

卡姆这一期的决赛让我觉得放开了,真的是彻底放开了

很多人在这一期节目里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喜剧要讽刺效果才好,喜剧人都是敏感而悲情的……等等这方面的言论……

但是大家都只在说:王建国说自己很不快乐,庞博说自己遇到瓶颈,rock说自己的婚姻和生活……一直在描述悲剧这一些,这样的题材再说梗的时候,让我有一种「卖惨」的感觉,笑也不敢笑……

梁海源有一期我觉得很尬的就是讲到后半段直接开始拉票了,这什么鬼?

我喜欢的没有卖惨的两个人:呼兰和卡姆

呼兰直接说:我就是想赢,来比赛就是为了赢嘛。

卡姆更是全场从未表现疲倦,每次上来都是炸场,即便是说孤独那一期,一样是很炸的讽刺。

而卡姆在决赛把这种技巧融会贯通,淋漓尽致:

讽刺——讽刺社会现象、讽刺身边的小事儿、讽刺笑果和李诞……

调侃——调侃自己的生活、调侃身边的朋友……

这种真正融进段子里面的悲剧内核我认为要比一直说:我很丧、很痛苦、很难受、很敏感要高明得多也更有含蓄的美感,就像李诞说:卡姆也紧张,但是他不表现出来……

第二个我觉得在互动上,这里cue一个B站上的up:付航

今儿早上看到他一段:

付航:你们坐地铁吗?

观众:不坐……

付航:都不坐地铁是吧,一会儿我就去地铁站等著去,看见一个观众我上去就一个直拳……

观众:笑……

付航:你们这些观众我是看明白了,说脱口秀,笑归笑,要是互动的话我就去你大爷的……

这种互动很容易把场子盘活,卡姆在决赛的互动也非常有效果,这样的互动让自己也很快放松下来,而且拿观众开涮会让现场气氛非常好。

当然这种动作确实是需要很多的线下经验,王建国会塑造一个杠精观众的形象,但是可能还不太熟练,显然没有理想中的炸场。

甚至卡姆在自己包袱没响的时候,自己还能吐槽自己,这个包袱居然没响,这个梗你们没动吗?这种自己吐槽自己的段子让人觉得他能够很娴熟的享受这个舞台。

说白了,恰到好处的讽刺能够让他的创作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生活或者身边的事儿,而是可以拿无数的素材创作,具备无限的持续性

而频繁又高效的互动,能让他的梗和段子在很好的氛围中爆发更大的效果。

之前我觉得卡姆在我心中是一线脱口秀演员,感谢决赛,让我觉得卡姆会成为一个可以无限创作又可以不断上升的脱口秀演员。

决赛的表现我觉得是——漂亮的无话可说的。

(要是呼兰也能夺冠就更好了……)


这个残酷的赛制逼著所有人都在进化。

如果说第一期的卡姆还是停留在第一季的水平层面。

从第六期突围归来开始,卡姆的进化就肉眼可见。

第六期他展示了如何利用表演张力制造幽默,内容上摆脱了班集体这个小圈子,紧密了段子的整体联系,而且整段下来很少跑题(除了美瞳那部分)。

第七期他压抑了自己的张扬表演风格,换来的是一个人不如狗的故事,叙事完整,主题清晰,而且居然有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深度的讽刺作品。

当我开始以为卡姆终于要选择一条成熟的道路,牺牲一些表演个性换来更完整的故事,更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时候,卡姆表示

小孩子才做选择

我,笑果炸场王,aka克拉玛依石油小王子,我全都要。

于是第八期我们看到了卡姆成功地在个人风格,搞笑技巧,段子完整度上实现了完美的兼顾,当然这里面有体裁适合的加成,所以我们还得看看半决赛他能不能再给我们惊喜。

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我私心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之一,卡姆我要为你奉上最高级的赞扬。

第八期你这个人物塑造的非常全面!

update:

关于半决赛说两句吧。

基于整场的表现来说,突围成功的三人实至名归。第一轮超级接近的票数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但是如果只看车轮战,卡姆有点故态复萌的意思,难道真的是信心爆棚所以根本没准备第二轮?还是因为意外实力导致心态出现问题?

作为一个忠粉,我想说

卡姆决赛一定要好好准备本子啊!!!

毕竟这场没有张博洋给你上挂了!!!

(谁能想到最后居然还给续上了……)

把这个本子一通暴写!!!把这个冠军一通暴当!!!

(虽然我越觉得希望渺茫,但是如果决赛最后阶段还是类似车轮战这种临场准备的赛制,卡姆的表现优势会被进一步的放大)

2019.09.23 update

夺冠了

很开心

(手动添加rock同款表情)


一个自己初学了几天脱口秀的小白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个人很喜欢卡姆。当然,是个人角度。其次,我下面会试著用最近学到的一些单口喜剧的专业角度和技巧的理解,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需要说明的一点:这个节目的名字是「脱口秀(talk show)」,但其实真正的表演内容是stand-up comedy(单口喜剧)。这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在中文的语境里,脱口秀和单口喜剧经常被混淆或者直接等同。具体就不展开解释了。说明这个的原因是,以下我用到的大多数概念都是for stand-up comedy,所以提前说明,避免产生疑惑。

  1. "我Get不到笑点,因为风格太聒噪胡闹 ? "

每个单口喜剧演员都会有不同的风格。这个风格不仅仅包括人格形象,语言风格,舞台风格,还包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这个态度,决定著不同的脱口秀演员,从什么角度出发来解析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同的脱口秀演员能找到不同的笑点,因为他们的审题态度不同。有一些喜剧人(比如Logan Murray)认为,就是「细节+态度」的公式,让喜剧成立。

卡姆的典型审题态度,我认为是obsessive(强迫型)的一种。举个例子,本来,擦黑板擦墙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笑的,但是因为态度的obsessive:「我要一顿爆擦」,和细节: 「拿涂改液一点一点把这堵墙粉刷一遍」 「擦的三堵墙都不认识这堵墙」 「黑的谁也看不到黑板上写的字」.... 这个就是经典的细节+态度=笑果 的应用。在我看来是很成功的。

从内容来讲,卡姆的梗比较接近于Social Satire,或者Observational comedy。就是从生活的观察出发,调侃细节。比如最后一期的关于摩的司机,商场衣服售货员的调侃。

舞台风格来讲,有一种风格叫做Deadpan, 或者dry humour。deadpan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面无表情」。比如Milton Jones, Steve wright, Jack Dee。 这种风格特别常见而且有观众缘,尤其是在国民尴尬癌的英国。

维基百科上对于Deadpan的解释其实就很好:

「Deadpan describes the act of deliberately displaying a lack of or no emotion, commonly as a form of comedic delivery to contrast with the ridiculousness of the subject matter. The delivery is meant to be blunt, sarcastic, laconic, or apparently unintentional.「

翻译过来就是:

Deadpan的喜剧表达方式,是用故意表现出的缺乏情感,与主题的可笑性形成对比。笑点的往往是是迟钝,讽刺,简洁,或偶然的。

而卡姆,是刚好截然相反的一种风格。归类的话应该属于slapstick(闹剧)型的。这一个风格的有英国著名喜剧演员Lee Evans,还有Michael McIntyre。Lee Evans的表演可能有些人觉得太浮夸。而Micheal McIntyre则是英国国民的心头大爱了。这种风格的表演富有表现力,富有感染力,富有弹力。即使这种风格在英国相比之下比较少见到(很多英国人觉得太中二),然而像Lee Evans, Michael McIntyre这样的喜剧演员就是无可替代。希望卡姆也会一样。

所以说,其实卡姆的这种风格是一种已经成熟,被认可的单口喜剧流派。这种舞台风格+态度+叙事细节的选择也十分适合他。只是观众很少见到所以可能不太适应罢了。

相比其他的选手来说,卡姆对于语言的掌控的确不是最纯熟的。而从语音上来说卡姆确实是有吐字不清,吞音的毛病。他最大的长处并不在于语言,可能他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选择扬长避短,用风格和表演来弥补,我觉得是一个聪明并且正确的选择。而他节目中风格的塑造,我觉得是成功的。

甚至我认为卡姆的个人风格塑造可能是节目中最成功的之一。因为你看到他的名字就大概对接下来的五分钟的氛围有个预期了。本期节目里其他比较成功的风格塑造可能就是,赵晓卉的朴素可爱人畜无害。相比之下,其他人稿子和语言功底可能更胜一筹,然而风格来讲其实都大致相同,并不鲜明,或者原地踏步并没有进一步的塑造。

比如梁海源,我个人很为他可惜。他让我想起另一个单口喜剧演员,黄西。两人形象都是干瘦文弱的中年男子,都有稍带口音的普通话。然而黄西就把自己的形象搭建的很成功。回想一下,为什么梁海源 「别怕,只是孤独「 为主题的那一期里,三个人度蜜月的笑话那么成功?在我这里看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那个笑话很「配」梁海源。笑话里那个情商低,不解风情,木讷,尴尬的梁海源,和他本人台上的形象符合的惟妙惟肖。这个笑话如果换成替换成卡姆,我想不会有相同的效果。他如果走cringe comic路线一路走到黑我觉得ok。这种风格说白了,就是他尴尬到你想笑。

再比如张博洋在《要做生活的甲方》里,调侃自己的挫败感,和他本身吊儿郎当的形象很搭。就像他下台之后Rock说的一样「你这个衣服上了镜头感觉特别垮,所以就让你这个段子显得特别成立」。

这就像是《隐形的翅膀》这一首歌,张韶涵唱的时候,就是有些苦涩忧伤的励志歌曲,而腾格尔在台上一唱,就惹人发笑。《青春修炼手册》,TFBoy唱的时候就青春洋溢,然而让几个老美声歌唱艺术家去唱,就特别滑稽。

诚然,每观众都有自己偏好的喜剧风格,然而对于一个还在working-in-progress的喜剧演员来说,在节目中打出个人风格,无疑是一件成功的事情。即使成功的代价是让一部分和此风格不投缘的观众满脸黑人问号。

2."我笑不粗来,因为信息量太大太密集?冷冷的笑点在脸上胡乱的拍?"

首先,卡姆的信息量大吗?在《要做生活的甲方》那一期,郑钧当评委的时候,他说他经常看国外的脱口秀,点评的时候总说,他感觉场上选手的信息量太小。其实他的观点和我的感受是基本一致的。

在国外的一些分析单口喜剧规式网站和书籍上,一般都会指导性建议,每一个笑话的chunk(块),一般经验下的时间是70秒到两分钟。比如卡姆「燃」的那一期,擦黑板那里,整个打扫卫生的笑话就是一个chunk,而那个表演,就在70秒左右。所以虽然偏快,但还是比较正常的频率。

甚至还有一种专门的单口喜剧类型,叫做one-line joke。什么意思呢?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一行笑话。就是一句话,就是一个笑话。一行字,就是一个笑点。如果一千行字,那大家就笑的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这种形式很常见,有很多知名的国外单口喜剧艺术家都是以one-liner著称,比如Milton Jones,Steven Wright,之类。

试想一下,每说一句话,观众就要笑一次,假设说一句话的时间是5秒钟,笑声5秒钟,加上观众的笑声时间。(一个基本的技术性失误就是话踩在观众的笑声上了,所以要留够笑的时间)那十分钟的节目下来,也有六十个笑点。比如Steven Wright在采访中就证实了:

he needed 360 『jokes『 in order to have 60 minutes of stand-up comedy material.「

那就是每分钟6个笑点。每十秒笑一次。

比起卡姆的表演来讲,这才叫真正的密集。论秒数的密集。密集恐惧症患者不得进入的密集。

然而!这种节目非但没有受到密恐患者的谴责,居然还有大量粉丝。在国外的艺术节,比如我们这里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爱丁堡边缘艺术节,one-liner是很受欢迎的。这种海量批发一般的 「一小时100个荤段子「,」一小时100个干净段子「, 「one-liner专属一小时」 之类的节目层出不穷,观众们也是乐此不疲。

其实说到底,从喜剧表演的技巧和禁忌来看,卡姆的表演不至于信息量大到弄巧成拙的程度。而观众觉得接受不了,其实不是信息量大了就不好笑,而是你本身不喜欢这个形式。不过确实是可以通过练习技巧,来避免观众跟不上节奏的尴尬。这个就要看卡姆接下来的努力了。

3. "我感觉没有价值,没有启发?中心思想哪儿去了?"

这一点其实我是个人同意的。但同时我觉得这不是一项硬性要求。

我个人认为喜剧最高级的形式就是通过欢笑的形式来反思沉重的命题。而这也是为什么我决定开始做喜剧的初衷之一。比如Daniel Sloss调侃他过世的残疾妹妹,但是他却让人思考,对于残疾人去人格化的人道主义关怀本身是否冰冷。比如Ali Wong,调侃她产后的种种不便,让人思考对于女性产后护理的公共讨论的缺失。甚至她对于婚姻,性,流产,女权主义,种族歧视的调侃,都耐人寻味。

然而我觉得这个价值的渗透是需要阅历的积淀的。强行升价值只会让人觉得刻意说教。所以像卡姆这种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子,没有这样的积淀去做价值的升华,其实很正常。

像王建国这样,最后点题的时候总是要告诉大家给大家喂一勺鸡汤的做法,有些人觉得很有滋味,然而我觉得有点太样板化,像是高中生高考满分作文模版里刻章子出来的,反倒没有了喜剧的惊喜感。当然,这也只是个人喜好倾向。

然而,价值不应该是喜剧的硬性要求。这样强加给喜剧的灵魂会让喜剧失去灵魂。单口喜剧,不是需要总结中心思想的高中课文,更不是最后五分钟一定要强行插入泪点的春晚小品。

最后,那有人特喜欢他,有人特不喜欢他,他的表现到底怎么评价?

一般的脱口秀演员都经历几个阶段:开放麦,5分钟gig,20分钟gig, 然后有自己的个人演出。

前几个阶段都是为了是磨练技巧,积累人气和粉丝的过程。演员上节目也是为了增加曝光率,积累更多人气,从而获得更多舞台机会。

而种种磨练之后,出名之后,一般还继续做单口喜剧,不转行的演员,最后的正式职业舞台,就是个人演出。

个人演出,其实就像歌手演唱会一样。歌手演唱会,买票去看的都是粉丝。

对卡姆无感的朋友们肯定不会买票去看他一个小时的演出,而在节目中被卡姆圈粉的人,自然会更愿意为演出买单。

所以对于一个喜剧演员来讲,其实他们不用太过在意有人觉得他们不好笑,而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有人觉得他们很好笑。加强这些笑点,才能推出个人风格。而推出个人风格,才能圈住自己的粉丝,从而开拓自己的喜剧世界。

回到这个题目,如果他在节目里做到了上述这一点,我认为他的表现就是成功的。

卡姆是做到了的。即便他的台风在观众中有争议性。然而大家看到,被卡姆逗的捧腹大笑的人比比皆是,他圈住了粉,也提升了知名度曝光率,他羊癫疯一般的舞台风格被一顿塑造,塑造的太形象了,塑造到其他三个卡姆都不认识他了。

所以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上卡姆的表现,对于他单口喜剧演员之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原因就是他在节目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个人风格,而那些特质,正是他的独一无二之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最后都会变成其他演员得不到的,专属于他的,台下观众的欢笑声。

p.s. 答主坐标英国爱丁堡,最近在写稿准备参加开放麦阶段,先以英语stand-up为主,之后会尝试中文的。然而奈何在国外中文开放麦的机会基本没有,最多就是去学校中文辩论队讲讲破梗哈哈。如果看到这个回答,有相同境遇的朋友们,欢迎相互交流。


谢邀。

卡姆的个人风格,尤其是在第8期 「燃」的时候,表现地淋漓尽致。

卡姆证明了,他是脱口秀卡司重要的一份子,他独具个人魅力的表演风格让其他人无法模仿,

仅此一家,人间「精品」。

当别的脱口秀演员,还在打磨台本和表演技巧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不同的赛道。

他们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卡姆是一个非传统演员,少数民族身份的卡姆,天生的异域风情和喜剧天赋,赋予他表演时候极大的夸张效果。

无论多么小的事情,他都能表现地充实,把情绪的表达,和人物内心的心理状态塑造地饱满。

他的表演节奏,跟他清奇的脑回路和他自己的梗配合起来,就达到了很炸场的效果。

他的表演状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不同于传统文化里普通人,是很夸张,狂放的人物,而不是儒雅,收敛情绪的人物。


卡姆永远是,舞台上最有互动感的那一个。他的情绪感染力,很厉害。一个登奖座,表演的那么精彩,上一个大师,还是陈佩斯的《吃面条》。

他心理状态的描写,根据现场的即兴台词,夸张的语速,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无限放大,就像那发动机100公里提速只需要1.3秒。

永远不会冷场,即兴能力最强。

期待他的决赛表演,从《奇葩说》到《脱口秀大会》,他值得一个冠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