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也是送人質,如果違反了協議,這些倒黴蛋恐怕就要少點零件了


看人願不願意履行承諾,沒有絕對的保證和條約能限制

汪達爾人「矛之王」蓋薩裏克入侵羅馬,包括Hippo Regius在內的城池在抵抗數月後簽下停戰協議把領地劃給蓋薩裏克,就連羅馬城都爆發內亂,停戰派的風頭壓過主戰派,得以跑來和蓋薩裏克外交,只要蓋薩裏克不進城洗劫、不燒殺搶奪就停止抵抗,開門讓蓋薩裏克進來,你看蓋薩裏克遵守這些安全協議麼?一路殺進去無惡不作,搶錢搶糧搶娘們搶領土,喫下去一個都不吐出來,協議啊條約啊承諾啊什麼的都只是一張白紙

百年戰爭時期英國人入侵奧爾良,由於奧爾良公爵此前在阿金庫爾戰役被俘虜,奧爾良城完全靠城內的居民組成委員會自行抵抗,打了一段時間奧爾良人和英國人外交,英國人承諾讓奧爾良人每年交錢咱們就不打奧爾良了,奧爾良人交了還沒個幾年,已經搞定後勤的英國人立馬撕毀條約帶著裝備精良的部隊再度攻打奧爾良,還拉來勃艮第援軍天天拿射石炮炸奧爾良城池,原來之前的和平條約都是假的,只是讓英國人暫時放棄攻打奧爾良而已,人家喫完奧爾良周邊的據點和友方勢力,一路暢通無阻了,掉頭就打你,什麼停戰承諾啊什麼交錢就答應你不打奧爾良,做夢去吧

有人遵守,一方面是為了名聲,一方面是政治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因素,反正根據當時情況來分析。有人不遵守,要麼是(自認為)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要麼是人家是機會主義者不在乎名聲什麼的虛玩意,要的就是能實質拿到手的錢和地。對於前者你好歹還能走一下外交渠道說上兩句,後者麼。。。。。。自求多福吧


攻城和守城一般發生在國與國之間的戰鬥中。

因為研發不出能把拜占庭帝國轟出上百光年的烏爾班巨炮這類的牛逼哄哄的攻城武器。

攻城方往往打得心態爆炸......

有瘟疫問題,食品供給問題,天氣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都會造成士氣低落。

還要提防那個被圍的城會不會衝出一隊狂熱的農民(貝爾格萊德圍城戰)

或是那個狗逼的長了翅膀的騎兵(維也納圍城戰)

十多倍兵力打不下來,很正常。

通常攻城方會要求守城方交出城塞,保證每個人的安全和財產。

別忘了守城的也很自閉奧。

攻城方有瘟疫,守城方也有。

攻城方食物不夠,守城的沒做好準備的話,食物淡水都會短缺。

而且守城的士兵要一直忍受著攻城方連夜的幹擾。精神崩潰啊。

因此,實在是頂不住時,守城的指揮官會向攻城方投降。

結果你好死不死的把人全殺了。。。。

完了

接下來,你的攻城就完蛋了。

防守方寧死不屈,士氣爆棚。

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你的部隊士氣低落,甚至開始逃跑。

你如果打小國,人就一座城。沒有必要,如果你做了,接下來幾年就別想幹大國了。

如果打大國,搞投降騙局。你接下來的攻城將會非常的漫長和殘酷。


噔 噔 咚!!!

撕毀協定?

敵方解鎖「偉大的衛國戰爭」buff,國民凝聚力+30%,生產效率+50%

穩定-1,厭戰+10,ae爆漲,分分鐘被周邊國家拉包圍網……

到時候發射114514個將軍都救不了你。

(這個圖我覺得可以用來形容殘暴的侵略者寸步難行233)


戰爭說到底是兩個國家間的政治行為,但不要忘了除開這兩個國家,還有其他國家在邊上看著呢。在中世紀,發動戰爭本質上是為了獲得人口(中世紀早期)或者可用耕地(晚期),所以本質上是為了國家經濟發展。也就是說不是打完這一場仗就完了,勝利方在結束戰爭後還要開展經濟、外交等各種活動,特別是對外交來說,你的政治信譽至關重要。如果你在戰爭中有不遵守協約的行為,你以後的外交行為會開展得很艱難,你的盟友也會對你寒心。現代國際關係體系在中世紀也是一樣的,不要真的把古代看作是蠻荒時代。

而且就像現代的聯合國一樣,古代也有所謂的國際組織來監管各個國家的行為,其實現代的很多國際關係框架都是建立在中世紀已有的框架基礎上的,比如建立於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合約》

而更早的中世紀,羅馬教廷就是維持歐洲各基督國家間關係的組織

羅馬教廷有著一種對歐洲王權威力很大的「武器」,絕罰(Excommunicatio),也就是所謂的「開除教籍」,這對於西歐君主國來說,相當於你被開除出天主教國家聯盟,其他國家可以對你進行任何行為而不受譴責。一位國王被開除教籍以後,除非他有非凡的魅力來領導國民來對抗接下來的挑戰,通常情況下,他會被害怕的國民們驅逐出境,徹底失掉支持。所以絕罰是對歐洲各國的王室一個絕好的制約手段。

而相反,不在基督教體系中的國家就不受這種約束,或者說「保護」,所以十字軍東徵時期根本就沒有保證守城方的約定會得到遵守。電影《天國王朝》中薩拉丁在攻下耶路撒冷後對守方網開一面的行為也是因此才會被歌頌。

而更早期的古典時代,主要的視角是在希臘世界,不要忘了,那時候的希臘本來就是一系列小國組成的一個「國際體系」,他們相互之間是遵守一定規則的。當他們不再遵守規則時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世界就此覆滅了。

所以實際上中世紀和古典時期是有國際關係相互制約,使得大部分協議都能得到執行,相反沒有這種國際上的制約,那確實守城方的協議就是一張廢紙。在中國也是這樣,春秋戰國時期的互相徵戰也是遵循著周朝規則進行的。而一旦統一的規則被破壞,那確實戰爭就會進入毫無規則的殘酷廝殺,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次屠殺就是在朝代更替之際,規則徹底崩壞時發生的。

從近現代來看也是這樣,絕佳的例子就是兩次世界大戰。因為整個世界的政治體系全面崩壞,所以各國的行為也開始不受約束。比如遠東的某個島國,正是因為沒有其他國家的監督,所以他們纔敢在中國大陸上毫無忌憚的開展屠殺、細菌戰等行為。而大戰尾聲,國際體系慢慢開始恢復,馬上懲罰措施就扔到廣島、長崎兩地了。

本來協議的建立就是需要第三方見證人的,哪怕是在戰爭中的協議也一樣。我們剛剛經歷過整個國際體系徹底崩壞的時代,所以不相信戰爭中的協議能夠得到執行。固然,自身變得強大,讓任何國家都不敢攻擊這是最簡單直接的策略,但只要理性思考一下就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國家的發展本來就有一定的波動,怎麼可能保證自己時刻都會強大,目前某個超級大國也已經略顯疲態了。要想各國之間還像文明人那樣打交道,就得存在國際秩序。這也是我們國家也在維護看似好像有利於歐美的那個國際秩序的原因。


安全協議保證需要一個必要條件:還會有下一場戰爭。

羅馬人,蒙古人,都幹過類似的事:開門或屠城。如果對面第一座城老老實實開門還被屠了,那這事傳出去後面所有的城都拚死抵抗,入侵者會得不償失。

如果只剩一座目標城,後面金盆洗手不推了,那隨便玩好吧。


戰爭的結束不是妥協,是雙方的極限。真正會被遵守協定建立在雙方的敵對行為的到達極限的情況下。所以……不存在遵守,只有不得不遵守。


題主是指守城者停止抵抗後希望獲得攻城者的優待?這個在投降前看看攻城者的信譽吧?投降之後你的命運就不受自己掌握了,不過攻城者估計也不想面對破誓之後的所有城堡的防守者都會對自己誓死不降的局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