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1984》,读的过程中也能发现书中蕴藏著很深的哲理,但却不想动脑去想,也没有想知道的欲望。现在处于一种生硬的把每一个字看一边的状态,刚刚读过一半,不知道是该放弃还是就这样看完。

其次就是如何寻找好书,自己喜欢的好书,我,选书的方法比较随意,主要是豆瓣的书评,或者是一些推荐。可往往就会遇到这种读不下去的书。比如说《百年孤独》《理想国》《冬吴相对论》等等。谢谢大家^O^


一些带哲理的书是对读者有一定阅历要求的。如果觉得读起来很费劲,看不明白,那不如暂时把书保存著,等过了几年,多经历点事情,再回头看这本书,说不定就能看得感同身受了。当你与一本书产生了思想和灵魂上的共鸣,「读不下去」这种事是不存在的。

但是阅历是一个很难度量的东西,对于名著而言,我的阅读选择方式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来深挖。

举个例子,《百年孤独》—— 这书够深奥难懂吧,其实这方面也还好,主要是人物,太太太复杂了,几代人的爱恨纠缠,名字还不好记。说来也是缘分,我妈妈推荐我这本书的时候,我死活不要看(然鹅她自己也没读完)。后来我喜欢上了一款系列游戏,叫Rusty Lake (锈湖),我买下了它的作品之一 Roots(根源)。我不仅自己玩了一遍,还特意上B站看了著名up主的通关解说,当时深深的被这个神秘、充满仪式感还带一点小变态的游戏剧情吸引了。就那么一天,我在看网路上游戏评论时,看到了一个高赞评论——说Rusty Lake: Roots是游戏版的《百年孤独》。我当时看到就心里一个咯噔,心想家里有本《百年孤独》还没翻过呢。我又搜索了百度上面关于这本书的描述,基本了解了它的魔幻现实主义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还看了一个B站的书迷自制的《百年孤独》的动画解读。 动画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74931?from=searchseid=10570615964494842523

一开头那棵树我就立马想到了Roots里的家庭树,对这本书的好感度就蹭蹭蹭往上涨。然后当天我就开始读了,有了Roots剧情给我的耳目一新和之前搜索的大概的背景知识,我越发感觉《百年孤独》真的很有意思,不知不觉就读完了,期间虽然也来回查看人物名字,但是我乐在其中。我不敢说其中的哲理我都理解的很透彻,在此就不献丑了,书给每个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和深思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于如何选书,我的答案整理一下就是:

第一,不要因为一本书的名气而读,尤其是名著,有名气的书多了去了,你都看得懂吗?作为个人,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开始看。如果觉得自己一定要读「好书」,不想浪费时间多了解各种书的,我建议你先放放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好书是不少,但不代表你看了好书就能立马学习到什么知识。先要多接触书,当然这也是有技巧的,你可以选择去书店不同的分类区转转,有些书店会有题材分类的。

第二,可以先上网先看看书的简介,知道个故事大概。对于有趣的书,是不怕剧透的。例如我读《三体》前,我已经把文曰小强的解读全看完了,但我还是忍不住买了整套三体从头看到尾,即使我知道了大概剧情。这个方法有个好处,在你买书之前你就知道你会不会爱上这本书。举个反例,经典《霍乱中的爱情》,以我现在这个纯良单身狗的身份,我是绝对不会爱上这本书的(当然说得是「现在」这个时间段),至于我以后交了男朋友会不会喜欢这种书就是另外回事了。因为我看了B站里的讲解说是一位男士追不到自己心爱的女人,所以上了一堆女人然后的。。。我不是很了解,请它的书迷键盘下留情,我不太喜欢这个题材。比起恋爱,我更喜欢悬疑嘿嘿。福尔摩斯什么的我就看完了~

第三,不要全信网友写的高分书评! 不要全信网友写的高分书评! 不要全信网友写的高分书评!这是我在囧大的说书视频里看到的,一本书好坏在网民口里都是一句话的事,对他来说一个书的某个特性(例如举例太多)是不好的,但对于那些读不懂的读者来说,例子才能帮人更好理解好吧!但是当我们要买一本书的时候,看到这种评论买书的心都凉了大半了,很可能就错过这本书了。例如《被讨厌的勇气》就被喷过,但囧说书表示,真的很好。

暂时我的见解就是这么多,来日可能更新,欢迎评论~


换个环境,读下去你会发现很好看。名著存在的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以前读《飘》也是读不下去,后来读进去了真的觉得超级好看


我觉得读书是一种消遣

如果不能让自己开心

不如不读


我觉得如果当时没有兴趣,可是试著读下去。当你真正在生活中体会到那种感情那种情景,你就会突然觉得,啊,原来在那本书里早就出现过啊。就像杨绛先生说的「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悟去生活吧!」


那肯定是不读了哇

都已经读不下去了

找个喜欢的看吧

虽然知识是个圆

但同时知识也是点嘛

找个喜欢的点来读吧

这些不想看的等想看再看就ok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