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單腳跳躍需要極其強大的核心支撐力量,以膝踝為主的關節支撐能力,肌梭反射能力,爆發力,神經募集能力等等。可以說,單腿起跳通常可見於跳高跳遠三級跳運動員身上,一般來說對於水平速度的吸收和利用率比雙腳扣將要高。因此,一般情況下單腿扣將有可能跳出很驚人的高度。

通常他們的身材不需要很強壯,但是淺蹲,出槓支撐,會比較強,並且跨步跳,單腿跨步跳,助跑跳遠,立定三級跳等幾項頂級增強式訓練水平很高,比如陳登星,張國偉,王嘉男等。

相比於單腿起跳者,雙腳跳躍者通常原地彈跳更為可觀,爆發力強,一步,兩步助跑即可發揮彈跳而無需助跑很長。並且,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結構的不同,身體素質所處於的階段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為,髖驅多一些的起跳和膝驅多一些的起跳。

其中髖驅多一些的起跳有很多人在採用,包括頂級選手白喬丹,李佩克等等,都會採用這種助跑起跳方式,明顯特徵:髖屈支撐腿為90度,跟進腿呈現135度左右。並且,他們的髖部力量很好,並且通常臀部,背部發達,擺臂兇狠特徵等。

膝驅多一些的起跳者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起跳前屈膝壓踝明顯,膝關節超伸明顯,比如kabeya,秦川,布蘭登等等,這些人通常伸膝力量很強,有著短跑運動員的履歷,

並且這些人中也會發展出比較少見的彈性型起跳的扣將,比如jusfly,比如跳遠跳高運動員轉練雙腳起跳,視覺上看,你會覺得他們就像個彈簧,沒有明顯發力,突然就彈上去了(巴希姆練雙腳起跳絕對也是個彈性起跳大神)。

言歸正傳,通過上述分析,題主單腿跳不起來的原因應該很明顯了吧,至於雙腿起跳屬於哪一個類別,現在沒法定論,至少在達到1米的彈跳之前,埋頭苦練就好。

ps:錯過了青少年最佳提高身體素質的週期,我不是很建議發展單腿彈跳,確實太喫年齡和運動經歷,可能你20歲再練,練到28歲估計趕不上12歲練到18歲打下的基礎,這也是為啥,國內ac扣籃組織那幾個新銳都是單腿扣將的原因,因為幾乎都是跳高跳遠運動員出身轉型來的。因此,建議題主發展雙腳跳躍。


同雙腿跳得高。。


籃筐305,你是小學,還是有點機會。初中我一個普通學生一米七五就能輕鬆摸框,你這個時候蘭特的水平就偏低了,當然你可以說你技術超羣。如果是高中以上,請不要浪費時間練球了。


只會單腿跑跳,也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跳的最高的時候能扣。然後,單腿跑跳對一條腿負擔特別重。因為長時間的單腿跑,到現在就是肌腱勞損。打球時間一長,腿骨附近的肌肉就疼的不行。


我也不會單腳跳 感覺發不上力


我跟你就不一樣了,我是右腿跳的高,雙腿跳反而沒用單腿跳的高。單腿明明能扣,雙腿連框都摸不到。我練彈跳基本是右腿左腿分開練。


運動習慣問題,很正常,職業選手也有很多雙腳起跳的,爆發力比較強,不過單腳跳不起來也不行,頂多就是比較次於雙腳而已,還需多練練,畢竟最基本的三步上籃還是經常用單腳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