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沒有琢磨明白什麼叫黃色梗黃色笑話。

是不是所有的跟「性」沾邊的都叫黃色梗?

如果演員是純粹為了搞黃色跟你講一些沒有意義的黃色梗來冒犯你,那你不樂意很正常。

但如果演員是在講述兩性之間關係的「性」這一方面的一些觀察和段子,憑啥要覺得不好呢?這跟講男女朋友之間相處的摩擦這類兩性話題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啊。

學高中生物時候你知道精子卵子這是科學,做性教育時候都說不需要避諱,一到了講段子就變成淫穢色情了……

其實歸根結底這是演員處理的問題,不是話題的問題。


以現在流行的理論來說,葷段子、髒話這種段子讓大家笑主要是源於壓力釋放,是演員打破了觀眾們長期以來的文明社交和性話題禁忌帶來的壓力,形成了釋放。而因為葷段子和髒話這種主題,在「製造壓力→釋放壓力」類的段子里很特殊,因為這種壓力已經存在於每個觀眾心中,所以不需要演員去自己製造壓力,直接說出來就起到了釋放的作用,短平快,所以很多新人演員容易用上癮。但其實這種壓力釋放類的段子是很需要處理技巧的,處理不好的話觀眾會覺得表演低俗演員低俗,反而增加了觀眾的壓力,就笑不出來了。


如何看待大部分觀眾喜歡聽黃色笑話?


其實這是一條比較危險的路,講得恰好可能笑聲很大,講過了反效果很嚴重,不建議新人嘗試。

1、能走長遠的路還是周奇墨這種,用表演加持文本,段子本身不斷打磨,基本不打擦邊球。或者雙胞胎和王勉這種,賦予新的表演形式,不那麼單調。

2、如果一定要加入開車效果,最理想的是一上車就下車。

例子1:楊笠講過一個去敲李誕的門:「我也可以選擇不寫,然後去敲李誕的門,我寫不出來,喜劇太……難了(撅嘴扭頭跺腳)」隱晦地進入性賄賂的暗示,但是,接著她說李誕不開我就去敲程璐的門,程璐不開……一路敲進總決賽,脫口秀敲門人。

這就是典型的一上車就下車。

例子2:這是我聽過一個線下的視頻,默默講的。他說地鐵上一個女孩一進門就啪一聲跌坐他大腿上,還不起來,這個就有點要上車的意思,接著他說,你們瘦的女生有個天大的缺點,屁蛋骨太尖,就像兩個中性筆扎在我的大腿上……瞬間畫風就變了。

車邊晃一下就走。


多看


脫口秀是舶來品,西方脫口秀的核心是黃色梗、政治梗、宗教梗、種族梗。前兩個國內不讓在檯面上聊,後兩個國內沒有共鳴。所以適合中國的脫口秀還在集體摸索中。


所謂「黃色笑話」也是要分好幾種,就以我的理解來說,目前還能長期活躍在舞台上的演員是不可能依靠很直白的黃色笑話來生存的。

比如很多其實是雙關梗,在敘事的過程中說一段正常的話,但某句話有諧音/俗語近義於某個色情用語,這種用法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如果是單純的人也聽不懂,不會被影響到。之前陳曉靖學unjash的模式搞了個短劇就有大量類似這種的雙關梗,效果不錯。

還有那種影射的間接梗,比如美版吐槽大會有個套路就是「白男愛嗑藥,白女亂睡覺,黑人智商低,亞裔JJ小」。雖然套路很老,但每次還是能說出新花樣,這就要不斷的用間接描述來影射,這個的冒犯程度很大,但節目效果還不錯,只是在國內肯定行不通。

還有就是用性話題引出一些深層和抽象的話題,Louis.CK就很擅長利用這個模式,這個模式當然就更容易引起爭議(尤其基於他本身出的大節奏),但我認為主要還是出於作者的表述習慣,在觀眾對這個模式有預期的時候效果會非常好。

總之即使是黃色笑話也有高低之分,不能一杆子打死,真正三俗的內容還是會被淘汰的。


講個黃段子都大驚小怪……

是真的不喜歡無負擔的開心么?


推薦,櫻花妹的脫口秀視頻~

有些人講黃色段子,有趣又自然

有些人講,就油膩而猥瑣

我有時候在想,這會不會是看臉~


非常好,我非常喜歡,這標誌著作品成年化,不再局限於諧音梗,前後矛盾,模仿等搞笑方式,中國最缺的就是成年人能滿意的文娛作品,因為某些傻逼部門,對所有中國人都當巨嬰對待。


1.為啥不想想為啥有人樂意聽「黃色笑話」

2.您所說的「黃色笑話」是如何定義的,是只要談性就屬於「黃色笑話呢」

3.脫口秀本來就是一門冒犯的藝術,如果因為冒犯而不談為啥不去叫爸爸媽媽講童話故事


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來說說我的看法。其實脫口秀這種情況 和 現在的相聲 是同樣的情況。

以前的相聲大多是在歌頌文明,現在的相聲就是家長里短、網路八卦、社會熱點等等,只要能「博君一笑」什麼都說。因為尺度比以前大了點,所以也曾有很多人站出來罵「三俗」。

作為一個80後,我也曾見證過上個世紀相聲節目的黃金時期。那是我小的時候,聽到的相聲不是廣播電台播放的,就是電視台播放的。那時候的相聲演員,先是馬季、侯寶林等老一代藝人,後是姜昆、馮鞏、牛群等年輕一代演員。相聲內容上,有的是針砭時弊,諷刺各種社會小惡、不文明現象,有的是歌功頌德,讚揚社會正面人物和事件。尤其在80、90年代,相聲是每一年春晚的必留節目,也是全中國老百姓坐在電視機前最想看的節目。以至於那時候姜昆、馮鞏的名字,全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馮鞏的那句「想死你們了」,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里。

但曾經的輝煌也抵不過衰敗。或許是相聲內容太缺乏創新,很難再滿足大眾胃口,再加上小品這種更有趣的節目形式更受觀眾喜愛。慢慢的,相聲節目漸漸開始退守二線,相聲演員也都偃旗息鼓退居幕後。當我長大了,相聲就很少見了。

真的,自從看了趙麗蓉、潘長江、郭達、蔡明的小品,和趙本山、宋丹丹為代表的東北風爆笑故事,相聲就再也不香了。

眼看它等上巔峰,眼看它跌落谷底。我曾經以為相聲可能再無「翻身」之日了。

但沒過幾年,相聲再次乘風破浪,甚至更加火熱,讓全世界的華人都願意為之買單。

大概是2014年,無意間在QQ音樂里聽了一段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對相聲的印象只有90年代春晚的我,第一次知道相聲竟然還可以這麼玩!兩句一個段子,三句一個爆梗,動不動就說屎尿屁,還時不時攙點兒不用說破但成年人都能懂的「葷腥話」「黃段子」。

從那開始很長一段時間,我深中相聲的「毒」,而我的QQ音樂歌單也幾乎徹底被郭德綱相聲替代。每天上下班途中,我的耳機里永遠播放著郭德綱相聲。尤其站在沙丁魚罐頭般的地鐵10號線里,我聽著相聲,臉上不自覺地掛著蜜汁微笑,短暫地忽略地鐵高峰期的擁擠和汗臭味的煎熬,一路快快樂樂。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已經落後了。因為在我知道郭德綱之前,德雲社早就辦得紅紅火火,甚至在國外都辦過相聲專場。

我覺得這一切背後,黃色笑話多少起了點作用。(竊笑)

儘管長衫還是那件長衫,摺扇還是那把摺扇,但說相聲的人,從熟讀論語的中老年大叔,變成了滿口網路流行語的90、00後;相聲內容,也從歌功頌德變成了「屎尿屁」,而聽相聲的人,則從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變成了揮舞著熒光棒的少男少女。

於我來說,我只知道,第一次聽郭德綱說于謙他媳婦叫王鐵鎚,我在地鐵里直接笑噴;第一次聽岳雲鵬的河南話版泰坦尼克號,聽到站在甲板上的肉絲對傑克說「你弄啥嘞」,我笑得肚子都疼。

相聲變了,變得更接地氣了,也趕得上時代了。

還記得賈玲和白凱南的春晚首秀《大話捧逗》嗎?那段相聲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火的一塌糊塗。

這種現象,或許正是相聲創新變革成功的一個典型,也體現了新一代人對相聲節目的期待。一味歌功頌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年代的人更喜歡實際的東西。想做內容,就要滿足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的口味,符合市井老百姓的喜好,能接地氣,能引起大眾共鳴。

德雲社的成功,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嗎?甚至可以說,沒有郭德綱于謙的粗話屎尿屁和黃段子,就沒有今天的德雲社。

很多人站出來罵罵咧咧,噴德雲社的相聲是「三俗」。但這又如何呢?說粗話的黑胖郭德綱,微博上的粉絲量不輸給只演高富帥的小鮮肉王一博。岳雲鵬一出場,台下的姑娘小伙們歡呼雀躍的陣勢,可一點都不輸給某些大明星的演唱會。

郭德綱說得對,如果你自認為是高雅之人,想要你認為高雅的內容,就去你覺得高雅的地方,別坐在德雲社聽相聲,更別一邊聽著相聲還一邊罵人家三俗。相聲本就是個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它的靈感更多來源於市井小民最樸實的生活,講述的也更多是普通老百姓身邊的故事。

而對老百姓來說,聽相聲就是圖個樂呵,能讓我哈哈大笑,我就願意捧你的場。

再說了,這個世界上會有多少人會喜歡不開心的時候就聽易中天品三國?上班累得跟狗似的,好不容易周末有空了,想放空一下自己,結果你卻被人拉去聽於丹講論語,你會是什麼心情?

曾經郭德綱和于謙也上過春晚,但看過的人都知道,那段「上得了廳堂」的相聲,全程尷尬,完全沒有了令人捧腹大笑的能量。這樣的相聲,我不想聽。

所以看待脫口秀講黃色笑話這件事,我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任何藝術都應該允許百花齊放,就該五彩斑斕,不應該有這樣那樣的限制。就像畫畫一樣,如果人人都認為太陽一定要是金黃色、天空必須是藍色的,那這樣的藝術就太單一太無趣了吧。

再說,講黃色笑話怎麼了?講黃色笑話就不「正確」了嗎?

人家講了什麼黃色笑話?怎麼定義黃色笑話?

可能70、80、90後還多少有點兒保守,不太放得開。但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00後、10後什麼沒見過?從小就學會了上網,什麼樣的信息沒接收過?他們從幼兒園就開始談戀愛,小學就在表白說「我愛你」,初中生都在公共場合接吻,高中生嘗過禁果的不在少數,那區區幾句黃色笑話算什麼?

人家眼裡不值一提,也就付之一笑而已。但有些人就緊張兮兮,覺得大事不好了,把年輕人教壞了。

唉……不覺得你操的心太多了么?


所謂的「黃色笑話」當然可以講啊,在我看來脫口秀或者說單口喜劇就是源於歐美的草根文化,是一種非常親民的藝術形式,每個人都有機會站上那個舞台,可以自由選擇輸出觀點或者單純逗笑。感情、性是最能引起大眾共鳴的話題,所以在這類親民的表演里講「不高雅」的段子是完全合理的。

在我看來,社會的進步是「俗」段子和「雅」段子都能平等的被看待,公開談性不應該給人帶來恥感。所以,我認為黃笑話作為一場表演的調味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陰陽調和的道理也應該放在娛樂生活上,只接受「正能量」同樣會導致人格不健全的。


脫口秀請以「好笑」為衡量標準,只要好笑,為啥還要糾結是否是黃段子呢?


哈哈哈,這個問題比黃色笑話搞笑

黃色笑話做夢沒想到自己會笑話界被歧視


人民群眾喜歡的東西

要多講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某湖南名人


瀉藥。

為什麼相聲演員小品演員都可以講,脫口秀演員不可以?


見識過黃色笑話講的非常巧妙的,所以對這個本身不反感,但是一般人做不到那麼高水平的講黃色笑話


看過美劇嗎?裡面有很多內涵較為豐富甚至很裸露的句子。我超喜歡看美劇。因為我覺得它就是很輕鬆,很好笑。

一個人如果連笑都要有人生的深度,請問到底什麼時候是他能放鬆下來的?

我們有時候就是需要無厘頭的大笑和大哭,娶釋放和發泄壓力。

我不明白脫口秀東意義是什麼,但對於王一個普通人來講,脫口秀就是讓大家開心的啊。無論什麼什麼顏色的笑話,在保證不觸及底線東情況下,大家笑了就是好段子。

有的人可能接受不了美劇里的部分內容,那麼他對選擇就是不去看,因為還有很多願意看的人。

脫口秀也是一個道理。


感覺是這行的常態,保持適度就行

有人愛好這口,聽著比較爽,有人感覺不適,有種被冒犯的感覺

公開場合的表演,保持適度的尺度就可以,不宜開的太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