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每天跳6千個跳繩 要跳一個小時 現在每天跳6千個跳繩 50分鐘不到就搞定了 我想知道我是不是消耗就少了


應當說,快慢結合地跳繩消耗的熱量更多。

比如在熱身運動後快速地跳(一般超過最大心率的80%)約2分鐘,慢跳或甚至休息約1分鐘,再快跳…類似於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這種方式的益處主要在於,高強度運動後機體不能馬上恢復到安靜時的攝氧水平,這樣多攝取的氧就用來燃燒脂肪了(運動後過量氧耗EPOC)。


當然是跳快點了


同樣跳6000個,當然是越快消耗越多。同理,5公里的散步和快跑,一定是後者消耗更多。

提醒一下的是:單一的運動方式熟練後,會逐漸降低消耗的熱量。 另外,如果是為了減肥而運動,切記運動只是第二,合理的飲食纔是第一。


首先很高興你邀請了我回答這個問題。出於我個人這些年的運動經歷來說,我認為慢一點跳是比較消耗體能的。在這裡我想舉一個例子。我相信大家之前都在keep上面有過練習,你在做卷腹的時候,系統的小姐姐提示音會告訴你,慢起慢放,感受腹部肌肉的發力,而慢的這個過程就是你的肌肉收縮的過程。然後再做完運動後,進行放鬆與拉伸,才會有科學運動的效果。我認為跳繩是一個,腰腹腿的肌肉都要緊縮的過程,而慢慢收起的話,是對肌肉的一個鍛煉。從而燃燒脂肪,達到想要減肥的目的。

當然在這裡,我不得不承認快速跳繩也有快速跳繩的優勢。快速跳繩,更加需求的是肌肉的一個緊縮性,這樣鍛鍊出來的肌肉更加緊實,更加厚。打一個很明顯的比方吧,大家都知道短跑運動員的肌肉是很發達的,遠遠厚於那些競走的運動員。這是因為短跑需要的是爆發力,而競走是需要一個持續不斷的燃脂的過程。雖然說走路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是長時間需要很大的效果,雖然說短跑是一個很喫力的運動,但是長時間肌肉會更加敏感,更加發達。我相信這個比方,你聽的很明確。快速跳繩是讓肌肉越來越發達的一個過程,而慢慢跳繩呢,卻是讓全身燃脂的一個過程。而且跳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慢慢跳繩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像一直競走,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運動後拉伸,讓肌肉放鬆。


看你怎麼跳

1、全蹲快速跳起,跳繩頻率慢,屬於無氧參與多。

2、全蹲慢速跳起,跳繩頻率慢,屬於有氧參與多。

3、使用腳尖彈起,跳繩頻率快,屬於無氧參與多。

4、使用腳尖彈起,跳繩頻率慢,屬於有氧參與多。

綜上:不建議跳繩減脂,更推薦爬樓,跳繩不管是快速跳或慢速跳都難以持續很長時間,且對於體重較重的人來說對膝蓋傷害大,針對你提出的問題來回答的話,有氧加無氧消耗最多,也就是說以上4項隨意兩兩組合。最後說一下爬樓有氧的好處,大多數人認為爬樓傷膝蓋,其實不然,傷膝蓋僅限於下樓,因為下樓時在腳觸碰階梯的那一瞬間時肌肉是未發力的,肌肉在發力時是可以保護關節處於中立位(自行百度),而肌肉在那一瞬間未發力時關節未受到保護,且下樓時身體的重量基本上是全部壓在了單腿膝關節上,所以下樓和下坡膝蓋都易受傷,所以爬樓要注意下樓時乘坐電梯即可。


肯定是快一些。一般來說,燃脂消耗最大值,是在最大心率的70%-80%,如果超過就會沒那麼安全。

220-年齡就是你的最大心率值。之後運動時候可以用手環或者心率帶來測算,就知道了在哪個區間範圍了。


謝邀。

進步很大啊,就是不知道從60分鐘進化到45分鐘用了多長時間?

當你的身體適應了一個固定的運動量之後,就可以考慮加量了。

你可以繼續保持60分鐘,跳8000次,也可以考慮提升到35分鐘跳6000次,

自己模擬跳幾次就知道難度和強度了。

注意,心率要保持高位區間。


跳快可以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幫助身體代謝,但是跳慢可以讓跳的時間更久一些,對脂肪的消耗也比較大,因此跳繩跳快跳慢都是有好處的,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喜好和身體素質狀態。


消耗熱量差不多的,如果是為了燃脂效果,心率最關鍵,就是保持連續運動


快點的多,因為快的話跳繩結束後身體繼續消耗的多


你這裡說的消耗應該是脂肪燃燒的意思吧,脂肪燃燒快慢與心率有關,跳的快心率大,燃脂就多。但是六千個跳繩,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喔,太多啦


沒跳過這麼多呀。


正相反,同樣數量跳得越快消耗越大。

  • 我自己的例子,昨天今天都跳了6000個,今天時間短,反而消耗大

昨天和今天

昨天

今天

平均一秒鐘2到3個速率比較穩定吧。論消耗的大小還是快點跳繩,但是要堅持足夠時間纔行。


你只說了數量,是不是忽視了還有種訓練方式叫花式跳繩。。。

可以參考下拳擊的跳繩訓練,或者3k個雙飛,運動看質量,不是時長,快速短跑5分鐘和慢跑15分鐘,你應該不會問哪個消耗更大更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