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


2020.2.21補充:評論裏所有對胡適先生有很大意見或者覺得我誇大了胡適先生的功績的人,請私信來敲我。

我回答這個問題,僅僅是因為知乎給我推送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我能回答就答了,而且題主問的就是胡適先生的貢獻,我就只答了貢獻,哪條說的不對,歡迎各位知友幫我挑錯和指正。

(我個人覺得題主問的貢獻,我答貢獻沒有什麼不對,不要來跟我說什麼先生的過錯,在這條問題下面,就只有貢獻,想說他的過錯,去其他問題下面回答,別在評論區裏說這說那的。)

對於其他的不友好的人,我是真的沒想到,我答個問題還有人來陰陽怪氣的說我,至於嗎?您不喜歡先生那是您的事兒,和我有什麼關係?您要是能指出我哪兒說的不對,我修改答案就成了,非得陰陽怪氣的幹什麼?胡適先生對於中國文學的貢獻不是你們一兩句話就可以抹去的,愛怎麼說就怎麼說,而且,您要是不喜歡胡適先生,點進這條答案幹什麼?故意找茬嗎?

在評論區,麻煩你們保持一點友善的態度,不要在評論裏陰陽怪氣的,這是基本的修養。

評論裏再有不友善的言論,我一概刪評處理。

最後,刪評致歉,謝謝各位的理解。

以下為原回答:

其實知乎推送給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是挺驚訝的。怎麼的現在都不知道胡適先生的貢獻了?這可真是太奇妙了。

嗯……言歸正傳,胡適先生對中國文學有貢獻嗎?

答案是肯定的,怎麼可能沒有。

學術成就。

胡適對中國近三百年來的學術研究作了總結。他把整理國故或國學研究納入了他的「中國文藝復興」的範疇之內,並發表了《說儒》,這不但是胡適治學的巔峯之作,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適將禪宗史研究的問題點,由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問題,轉為禪宗革命家本身的問題。他的論斷承載了日後的許多成果與成就。

胡適也是使中國傳統哲學真正步入現代化進程的第一人。他的哲學思想不在於他提出的學術觀點的本身,而是在於他在思想史上的開創性及其深遠的影響。

胡適於一九一九年二月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歷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觀念標準、規範和通則,成為了一次變革。這一變革也起了典範的意義和前驅的作用,它不僅給當時學術界以破舊創新的空前衝擊,也影響了一批學者比如說梁啟超、顧頡剛、郭沫若等。

(因為評論區有糾正說是梁啟超先生的文章對胡適先生創作《中國哲學史大綱》有啟發,不應該是胡適先生對梁啟超先生有影響,所以加粗的這半句話僅供大家參考吧。)

就算是在以後的八十餘年的風風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為人們所肯定。

胡適對中國哲學的貢獻在於他為實現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轉換所做出的努力。

中國近現代哲學史上,自胡適開創之後,又有一批哲學家像熊十力、梁漱溟、馮友蘭、金嶽霖和馮契等人,不斷的在哲學思想上的精進,不僅彰顯了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征程,而且顯示了胡適在中國傳統哲學現代的轉換中所作的開創之功。

也是在胡適的勇於創新精神的燭照下,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轉換不斷向前推進。

文學成就。

胡適先生的文學成就基本就是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了,既然題主說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暫且不提,那我們就一筆帶過好了。

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其後陳獨秀高張「文學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為文學革命既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在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文學革命中,胡適堪稱開路的先鋒,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雖然這中間也有激進的理論被提出,但是我們就先只說成就,不提負面的啦),被譽為「中國文化革命之父」。

詩歌。

胡適出版了我國第一本白話詩集《嘗試集》。在語言、形式、詩體、風格等方面展開了自己的白話詩嘗試。

這是一場聲勢並不顯赫、但卻十分深刻且與前代「詩界革命」有著本質區別的詩歌革新。正是以胡適這些「溝通新舊兩個藝術時代橋樑」的前「五四」白話詩為標誌,中國詩歌結束了其幾千年來在古典形態裏的發展變化,初步確立了中國詩歌新的藝術形態,轉換了中國詩歌古典與現代的題型,開始了一個偉大的「新詩紀元」。

經過幾十年的演進,漢語抒情詩的本文結構形態發生了整體蛻變,而這一切就始於胡適的《嘗試集》。

戲劇。

戲劇方面,胡適不僅與羅家倫合譯了易卜生的《娜拉》,而且自己創作了戲劇《終身大事》。

胡適的戲劇翻譯和創作是不可分割的,翻譯使胡適吸取了外國戲劇的養分並創造出中國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話劇。

小說。

小說方面,胡適雖然沒有創作,但是他翻譯了一些西方短篇小說。

他在《短篇小說》「譯者自序」中說:「我是極想提倡短篇小說的一個人,可惜我不能創作,只能介紹幾篇名著給後來的新文人作參考的資料。」

胡適後來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指出,《文學改良芻議》主要著重於破壞,從建設的角度講,文學革命需要注重的兩點,其一便是方法,而這就需要向西方學習,包括西方短篇小說的翻譯。

在胡適看來,「小說之宗旨有二:一以娛人,一以淑世。無論娛人淑世,小說之法不出兩端:一在狀物寫生,一在佈局敘事,吾國小說蓋以狀物寫生勝,西方小說則兼二者之勝。今當以西方之結構,補吾之不足。」

學者鄒新明認為,胡適留美期間對西方短篇小說的閱讀和翻譯,是其文學革命主張與實踐的重要源泉。

此外,胡適還在文學理論上作出貢獻,寫就了中國第一部具有現代學術風格的文學史專著《白話文學史》。

最後就要提一下胡適先生的政治主張。

胡適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實現。他反對暴力革命,堅持漸進的改革。

他從「五四」時期提倡「德先生」(民主)到晚年在臺灣領導《自由中國》,他的自由主義的友人(丁文江、蔣廷黻、吳景超等)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獨立評論》時期都一度發生了動搖,主張「專制」是「建國」的有效方法,「建國」成功以後再建立民主不遲。

在爭論中,胡適不肯退讓,他堅信只有民主制度才真能造成一個穩定的現代國家。

「專制」,即使是「開明專制」,最後也一定會弄到強大的政府不受監督和制裁的地步。

胡適的貢獻在於「創造了現代中國的公共輿論」。他開拓公共輿論的空間也就是對於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種實踐。

他全力倡導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為爭取人民有批評執政黨及政府的合法權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後,就分享一下胡適先生所作的一首白話詩——《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這首詩現在看來簡直就啥也不是。寫的什麼玩意兒,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兒都會寫。

但是在當時,這首詩是白話革命實驗主義的應用。

當時胡適正醞釀文學革命,痛感舊體詩無病呻吟,形式束縛了思想感情的自由表達。

除了理論提倡外,胡適決心嘗試率先從事白話新詩的創作。這首《蝴蝶》是因景起興、有感而發,所以它有活潑的生命詩的最可貴的本真的詩質。

儘管留有舊詩的痕跡,但總體上已實現了他的不用典,用平仄、不用對仗的「詩須廢律」,「做詩如作文」的主張,讀來明白如話,新鮮活潑。所以在詩的語言和形式上,有重大的革命意義。

2020.5.10補充:

「確定我是來反串黑的」,樂了。
給您打碼了。

真的驚奇我居然被說成反串黑。

我還是開頭那些話,麻煩不要跟我陰陽怪氣,不要在我評論裏評論奇怪的東西。反串黑是捧殺,是通過過度誇大來引起他人反感,我哪兒過度誇大了?您來告訴告訴我我哪兒過度誇大了?我已經說的很清楚——想討論請私信,有錯誤請評論指出,我不會不接受。

但請麻煩您給我一個我過度誇大先生功績的實在證據,我講一首詩就叫反串黑了?您有病還是我有病啊?

從這篇回答發出去開始一直到現在,我真的已經刪了挺多的陰陽怪氣的評論了,別再來挨我了行嗎?

真的服了,好不容易消停了沒人在我回答下面諷刺先生了,就又來個說我反串黑的。

服了,我真服了啊。

我怕了好使不?別再來挨我了行不?我真球球了,我就想發個回答怎麼這麼多事兒呢。

真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負面評價基本都是這幾年養起的雙翅目環裂亞目昆蟲通過翻各種反右時的陳年老謠生造的……那時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理有據」地「被化身」極惡。各類詆毀文章也就和《討瞿戰報》、反右前後編纂的《胡適思想批判》一個類型。可悲的是當時還有陳鐵健,這幾年極左傳媒粉墨登場後,滿目皆是無邏輯無史德還偏偏亢奮的超級噴子……

可以讀讀黃克武老師關於胡適的幾篇文章,均史料詳實,十分理性。


作為「純學者」的胡適並不怎麼偉大,但通過「學術演講」和「籌辦刊物」,胡適將文學和學術研究推向了大眾視野。


學者如何保持人間情懷?胡適(1891—1962)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今天我們聊一聊胡適辦刊物的得失,根據他的經歷,談一下知識者介入社會的特殊途徑。


古代中國文人除出世/入世這一矛盾外,還有與此相關的經世文章與雕蟲小技之爭。現代中國知識分子仍被這類矛盾所困惑:同是著述,到底是追求學術價值呢,還是追求社會效果?


梁啟超的描述比較傳神,他用「傳世」與「覺世」之間的矛盾來描述這一困境。這裡既牽涉學術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及評價標準,又牽涉學者介入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對於純粹的學者,比如主張學術無「有用無用之分」的王國維,這個矛盾不太明顯;可對於像胡適那樣既要堅持認真的學術著述,又想對現實的政治文化生活發言的並不符合所謂的「純粹」標準的學者來說,如何協調學術研究與文化活動之間的矛盾,是個大問題。


梁啟超(1873-1929)

梁啟超(1873-1929)
梁啟超(1873-1929)

上世紀 20 年代,胡適的幾個朋友為已經享有盛名的胡適規劃前景,有上中下三策:專心著書是上策,教授是中策,辦報是下策。可胡適在感謝友人關懷的同時,偏偏選中了「下策」:以教授身份辦報刊。理由是什麼呢?是胡適所說的,「我不能放棄我言論的衝動」,況且社會上需要「獨立正直的輿論機關」。胡適因而沒有成為專事著述的「純學者」,,而是身兼學者與報人,或者說專家與文化人兩種角色。


說句題外話,作為所謂的「純學者」的胡適並不怎麼偉大,他的不少學術著作並非傳世之作。


胡適在專業範圍內從事學術研究,在專業範圍外發表社會文化批評。為了完成這一「角色選擇」,胡適藉助於兩種主要途徑:一是學術演講,一是籌辦刊物。兩者都是學者胡適的特殊嗜好,是從事文化活動的特殊方式。胡適稱對演講「樂此不疲」,曾提到「這一興趣對我真是歷四五十年而不衰」;而所親筆擬定的口述自傳大綱中,好幾章以所辦刊物為題,可見胡適對自己編輯生涯的重視。


在現代文人學者中,胡適是最懂得利用,也最善於利用大眾傳播媒介的。一輩子為傳媒所捧,也為傳媒所罵,卻始終是傳媒跟蹤的熱點,就像玻璃缸裏的金魚被人「觀賞」「議論」(唐德剛語)。可另一方面,胡適自辦刊物,影響社會輿論。晚年經常與記者編輯互稱同道,也有道理。

從十七歲開始編《競業旬報》,到晚年當《自由中國》的發行人和撰稿人,胡適一輩子都與刊物打交道。而且所辦刊物壽命雖短,壽命最長的《獨立評論》也只辦了五年,影響卻極為深遠。以致當你把胡適所參與編輯或主辦的刊物逐一排列,竟然可理出半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代表性的比如:《新青年》與文學革命(白話文運動);《每週評論》與「問題與主義之爭」;《努力周報》與「科學與玄學論戰」;《讀書周報》與「古史辨」;《新月雜誌》與《人權論集》;《獨立評論》與「民主與獨裁之辨」。


《獨立評論》

《獨立評論》
《獨立評論》

大學教授辦刊物,是「五四」以後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不同於政治家辦刊物的宣傳政見,也不同於出版商辦刊物的追求利潤,大學教授自籌資金,比如辦《獨立評論》時,十二位教授抽取百分之五的固定收入,幾個月得四千元作為開辦費,還自辦刊物,不發編輯費和稿費,目的是以經濟的獨立謀取政治見解的獨立,力爭「以公平的態度為國家說話,為人民說話」。此類刊物非只一家,大都從思想文化著眼,很少有商業色彩,而且很有「獨立的聲音」。


屢遭封閉查禁,卻貴在「屢敗屢戰」。胡適對這一點頗為自豪,晚年自稱:「假使說胡適之在二十年當中比較有言論自由,並沒有祕訣,還是我自己去爭取得來的。」可從 40 年代起,這一傳統難以為繼。有人請胡適重辦《獨立評論》,胡適婉拒,理由是教授薪水低,印刷成本高,經濟上不獨立,很難有「獨立的聲音」。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59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晚清名士與五四學人:中國人的精神與命運

三聯中讀 等 聽見幸福,讀到美

¥69.00 會員免費


知乎對胡適的負面評價看著笑笑就好,充滿謠言和偏見,這裡隨便舉知乎贊數很多流傳很廣的兩個謠言。

1,唐德剛對胡適的差評,其實如果看過唐德剛寫的書就知道唐德剛對胡適的好評多的不得了,知乎黑胡適的人喜歡截唐德剛的一句難得的差評然後唐德剛對胡適的好評完全不提,可謂以偏概全

2,蔣介石日記在胡適死的那天罵胡適,如果對歷史有了解的話,蔣在日記中罵胡適是因為蔣在臺灣當了兩任「中華民國」「總統」後還要當第三任「總統」,而胡適是持反對態度的,這纔是蔣之所以參加胡適葬禮後在日記罵胡適的原因。知乎很多人批評胡適的人喜歡引用蔣的這段日記而不提歷史背景原因也屬於誤導讀者


現在網上一羣人天天罵胡適,都是某十年的遺風,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自負。胡適的學術思想直到今天還指導著我們對國學的研究,就人格魅力上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人。而網上有些人只會拿政治立場壓人,只要和這些人的政治觀點不一樣就是罪過,這樣的人越多,越說明胡適的思想還是有極大的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