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儒家沒這麼大的權利,竹書紀年雖然挺可靠,但也只能反應部分事實,這估計是百家之書吧,本就有一個明確的意義目的。


竹書在古代被盜出後根本不可能保存

傳說西晉鹹寧五年(279年)於汲郡(今河南汲縣)

人不準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

亦稱《汲冢紀年》·《古文紀年》(秦以前文字)

由於古人沒有考古知識和科學保護出土簡書之技術而陽氣蒸發了

有好事文人以此為噱頭杜撰《竹書紀年》共十三篇

編造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並按年編次

用平王東遷後的晉國紀年又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來吸引眼

自大量戰國無字竹簡出土後

為偽造古竹書提供了可經受碳十四測年的載體

一時間各種簡書如雨後毒菌般滋生出來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讀者所有

轉載無須聯繫作者

(一己之見 · 僅供笑閱)3,294


贊同樓上說法。我大概瞭解你問的意思,但儒家連極毀三觀的左傳都敢拿來做五經正義,毀那東西沒意義。


《竹書紀年》在晉代被從古墓中發現,宋代又散佚被重新收集整理。

我覺得被儒家故意銷毀的可能性不大。儒家不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不是一個法人組織,只是對信奉孔孟學說的那些讀書人的統稱,某一個讀書人代表不了儒家,而全體讀書人不謀而同都來故意銷毀一本書,似乎根本沒有可能。

毀書這種事,只有官方可以強行做,其他任何人、組織都無這個能力。


1.竹書紀年是什麼時候散佚的?

約略在宋代初年。

2.竹書紀年價值如何?

竹書紀年是在中古時期最重要的出土文獻,是先秦典籍和史記之外最重要的上古史書,因其隨魏王下葬,可知其具備官方權威性;更因其時代更早,記錄內容與史記大相徑庭,從原始材料層面展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上古世界,因此竹書紀年可以認為是追溯上古歷史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也正因其價值之高,發掘之後就受到晉武帝重視,交荀勖、和嶠等名儒整理研究,編成十餘萬字的鉅著,並在《中經新簿》《隋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均做收錄,是被學界普遍承認的史部要籍,絕不是某些人所謂的野史村言。

3.竹書紀年散佚和儒家故意銷毀有關係嗎?

有較大關係。

該書被發掘後,晉朝官方和儒家對該書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對該書的研究也不少,但在唐初,一個新的統一王朝建立後,唐朝官方以孔穎達為代表的儒家,將統一六朝時期百家紛繁的學術思想作為政治任務提上日程,孔穎達主持編寫了《五經正義》,「事必以仲尼為宗」,試圖「去其華而取其實,欲使信而有徵」,用以解決漢末以來儒學師門眾多,學術思想混亂的問題,《五經正義》很快被唐朝立為官方教科書,凡是與其相悖的學說都被認定為異端,顛覆傳統儒家學說的《竹書紀年》被邊緣化的命運就在所難免了。

清代朱右曾所著的《汲冢紀年存真》序中指出:「學者錮於所習,以與《太史公書》及漢世經師傳說乖牾,遂不復研尋,徒資異論。越六百餘歲而是書復亡。」宋代目錄書,官方的《崇文總目》﹑私修的《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對《竹書紀年》均不著錄,說明宋初已經無法見到《竹書紀年》的全本了。


五千年的歷史啊,現在還能看到一百年前的樣子嗎?

我們才經三代,早已天差地別,更何況古時候留存文字不易。

雖說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但儒家不是看守者,也不是經手人。

保存文件都是個政權的事,這般說來,恐有搬弄是非之嫌。


《竹書紀年》原本是戰國時魏國的史書等一批書集,合稱為《竹書紀年》,差不多等同於被孔子篡改前的魯國史書《春秋》的地位,在晉代被盜墓賊挖了出來,它的出土被稱為是對儒家史學道統的一記悶棍,在漢代被孔儒大規模毀史,滅史,造史之後,人們第一次重新看到了華夏真正的歷史,這本書完全顛覆了儒家的史觀和道統。

在真實的歷史中,儒家編造出來的古聖先賢從來都是不存在的,全部都是殘暴的爾虞我詐的人,這自然令儒教士大夫們必欲除之而後快,但又令追求真知的有良學者們大快人心。

從晉代至唐中,引起了一個新的思想開放的時代,解黃老之風與修習佛家理論並行,儒教偽術大有被邊緣化態勢,這樣這套書的出土恢復了一個新的學派——"史學派",這個學派差不多完全是靠這套書,從儒家的"經學"系統中脫身出來,反思自己民族的歷史,並接近了真相,對儒教史觀大加攻擊,儒教無言以對,對其恨之入骨。

到了韓愈時重舉維護道統大旗後,再到程朱理學,儒教在政治的保護下開始反撲,先是把竹書紀年從正統的官修經典中刪除,進而整套書莫名其妙的失蹤了。


《竹書紀年》具體年份還真忘記了,沒記錯的話都是古代三皇五帝的黑歷史,本著喫瓜的心態說一句吧,被儒家故意銷毀幾率極大。

主要是有前科,孔子曾經燒書3000+篇(詩),那些東西就是現代稱呼的《詩經》,詩是商周時期記載事件用的一種題材,3000+篇的(詩),被燒的只剩下幾百篇了。

現在嗎?很多人不認可這事情(孔子是大佬,光明,偉大,正確,毫無污點的人,怎麼可能做燒書這種缺德事情)(其實每個朝代都會或多或少的燒書,尤其是前朝的書)

也有部分人認可燒書的事件,這部分人認為,因為那些詩都是些荒誕無稽,毫無價值的東西,孔子大佬摘書,選取其中有用的留下來,無用的都給燒掉了(燒了90%的詩)(估計在孔子眼裡周朝大部分時間都在記載一些無用的東西(詩是記載事件用的一種題材))


唐宋時期逐漸散佚

本身就不是啥靠譜兒的貨,銷了毀了揚了算了(您老人家家裡藏兩本墊桌腳沒人攔得了)


瀉藥,人在春秋,剛上時光機。

有一定的可能,不過更多的可能,早在周朝的時候就被故意銷毀了。為什麼?因為竹書紀年在當時不符合「政治正確」。

自從周公制禮之後到春秋戰國時期,將近一千年時間,古中國統治者階級就有了一種心照不宣的思想,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種非常廣為人知的學說,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古代的制度纔是最好的」

那個時候,人們對於古代的統治制度有一種迷信,認為三皇五帝都是聖君,甚至於堯舜禹的繼承方式都是「主動禪讓」制,統治者並不癡迷於權力,而是一心一意為人造福。而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徵戰,則是一種「禮崩樂壞」的體現。

這一套理論在當時幾乎被所有人都默認了。這種「今不如古」的思想在當時算是一種「政治正確」

而《竹書紀年》記載了什麼?它記載堯並不是主動禪讓的,是被舜囚禁了好幾年虐待了不少時間才退位的。它記載的舜也不是主動禪讓讓位禹的,而是禹帶著一批手下逼宮把刀子架在舜的脖子上逼他退位的。

這還得了?簡直胡說八道!所以春秋戰國時期那些崇尚古禮的士大夫們怒了,將竹書紀年斥為異端邪說。到了儒家學術流派興起的時候,更是將「古代就等於聖皇」的理解貫徹起來,竹書紀年的消失就是一種必然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