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什么要「大力扶持」?

中国工业博物馆(位于沈阳)内部实拍:

沈阳1948年就已经有了雄厚的工业基础!

1949年建国之前,东北的大区中心城市沈阳就已经有了雄厚的工业基础。

沈阳只是东北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建国之前,在张氏父子奉系军阀时期和伪满时期,东北的工业基础和交通运输网路就已经非常完善与强大!

而且建国之后东北距离苏联最近,交通最方便,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三分之一放在东北没放在其他地方,是为什么?

因为东北距离苏联近!因为中苏双方都接受这个方案!

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初期的东北,其工业整体实力都远胜于的国内绝大多数地区!

所以这个时候,难道要建设其他地方从零开始?

为什么不给已有强大工业基础的东北锦上添花?然后让东北更加强大,更好地,百分百的无私奉献支援全国?

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纯粹是为了让东北支援全国!!!

这和今日的重点发展长三角之类完全不可相提并论,建设长三角,顶多是让长三角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以后,有余钱多少支援一下边穷地区。

而建设东北?是什么情况?

举个例子:

长三角是:你让我放手去干,然后我挣了一百块钱,肯定分你五块十块的。

而东北是:你支援我一把电锯,然后我自己留十车木头,再送你一百车木头。

所以你好意思问,为什么建国初期国家大力扶持东北?


至于有人说东北气候冷,我不否认。

但说「生存环境那么差」?

差你□□!

东北自然灾害极少,粮食产量极其丰富,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量贡献地区,东北春夏秋三个季节非常适宜人居,冬天干冷不潮冷,还有暖气,怎么就生存环境差了?

别忘了,现在还有将近一亿两千万东北人生活在东北呢!

我就不点评南方部分地区的气候了,我最讨厌地域黑,免得别人又说我。


最后说说「全国支援东北」。

说到建国初期全国支援东北,肯定是支援了。但真的有某些人某些所谓公正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夸张吗?

重点来了,很多人说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就喜欢把东北三省单个拿出来讨论,我举两个不同种类的例子:

第一类、「辽宁鞍钢,接受了全国xx万吨煤的支援。」

「你看吧,全国支援东北这么多煤!」

可是他故意不提的是,辽宁虽属于东北,但东北不止有辽宁。

事实是,支援鞍钢的煤,虽说来自全国各地,但最主要的产地,是中国的黑龙江,以及辽宁本省。

可是概念被模糊混淆了之后,以黑龙江为主的全国各省支援辽宁,变成了「全国支援东北」。

第二类、「黑龙江省重工业中一部分,来源于南厂北迁。」

多么简明扼要,「南厂北迁」,南方的工厂迁址到北方?

「我们全国各地支援了你们东北多少啊!」

然而我告诉各位什么是真正的「南厂北迁」,如图:

南厂北迁真的是南方支援东北?amp;amp;amp;amp;其实是,辽宁支援黑龙江。

第三类、「长春一汽是全国支援从无到有建设的」

「没有各地,哪有一汽?各地支援你们多少啊!」

是啊,确实从无到有,这个确实感谢。但有人想过为什么要选址长春吗?

因为当时有很多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选址西安、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城市,可是最后落址长春,还是因为

长春周边可以同时提供建设一汽所需的木材、钢铁、电力、交通运力等要求,所以权衡之后,长春是建设一汽选址的唯一最优解。

而且,长春建设一汽虽然少不了各地人才支援,但其所需要的材料物资、能源等重要基础生产资料,绝大多数都是长春周边,也就是东北自己提供的!

我举这三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

当然是为了说明,很多话就分怎么说。

有时候一字之差,就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有时候的字面意思,也不只是字面意思。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我也很累,但我必须要说,这不仅是对家乡的热爱,更是对事实的尊重。

(全文完)


题主跟我说东北人全跑南方去了,贴个算是新鲜的东北迁徙数据。来看看南方能排上号不,是不是按我们东北人的思维想的出了山海关全是南方,呵呵。

中国第一个重型机械厂(现北方重工,1931年所建),机床厂(1935年建成)都是人家日本的,用你扶持?

是东北扶持全国。

自己百度去吧。

东北平原,北大荒黑土地被形容生存环境差?你们一年三茬都种不过我们一年一茬,长江禁捕十年,我们还在冬捕,说我们差?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大庆油田

呼伦贝尔大草原(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要不要跟我们辽宁省比比海岸线?

这鱼钓的真好,正好给一些nt科普科普。


作为西北人,说句公道话。

计划经济时代,移民到我们这里的最多的就是东北人。就是直接从原来东北的工厂各部门各车间抽人,然后到我们这边直接从头建设一个新厂。我家所在的地方有个区域,到现在都叫朝阳,为啥叫朝阳呢,因为当年从东北朝阳来的人多,市区住不下,就在老城外划了一块地方作为生活区。而这样的厂,据说当年大大小小有几十个。

我估计你的意思是要说为啥一汽等这些重工业大项目都落户东北了,这不是扶持吗?

那么我要问你今天互联网大厂落户深圳、杭州,是扶持深圳、杭州呢,还是因为这些地方本身基础条件比较好,比较适合搞互联网?

以一汽为例,一辆卡车制造下来光零件就几千种,你制造这些零件不得有冶金、机械加工、能源等基础产业配套吗?而且那些工厂里面车工钳工铣工的活你是不是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当年,在东北建一汽,这和腾讯在前海盖滨海大厦不是一个道理吗?

苏联援建的项目大量落户东北的原因也是一样,如果你让苏联专家去指导连机床都没见过的手工业者或者农民,类似大学里面精工实习一样从头教这些人如何用机床做一个榔头,那苏联得派十倍的专家过来,而且第一个5年计划得修改成15年计划。

扶持是啥,扶持是你本身没这个条件我照顾你,类似我们今天某些非高能耗的高科技产业也跑到西北地区,说白了就是照顾一下当地经济发展,而当年的东北,不是国家在扶持东北,而是国家靠东北的产业基础,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随后又依靠东北熟练的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建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重工业区。

那为啥后来改革开放后东北不行了呢?

我认为有两个因素:

1、我们的前30年,大概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在好好搞经济建设,其它时间都在各种折腾(此处请自己百度就不细说了),各种折腾导致东北的产业技术别说同步全球的升级节奏了,连苏联、东欧的节奏都没赶上。50年代东北的工业技术和日本本土差距不大;但你80年代你再看人家都啥技术都有日野重卡了我们还5吨的老解放呢。

例如现在5G最领先我们也有5G,然后假设你各种折腾不搞经济产业不进步,20年过去全球都升级成8G了,你还5G呢,然后你的企业和人才可不是都落后了。

2、其实说实话如果仅仅是因素1,东北也就是落后一整子最多80年代落后然后后面肯定能追上来,但不巧的是,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发明以前的工业领域,你机械、电器系统再完善,一线还是有沉淀「工艺技术」的。

类似我们拿车床车一个零件,新手估计车歪了,然后3年经验的工人可以车出来但精度不行,你要那个毫米甚至毫米以下的精度,非得8级工老师傅出手否则搞不定;再比如电焊,老师傅能靠技术焊比头发丝粗一点点的CPU的引脚,你新手给你个筷子粗的插头你都能给焊坏了。

假设没有计算机的发明,中国改革开放后外企到大陆投资,除了那种义乌商城里面的小商品制造你可以不去东北,其它的稍微复杂点的例如富士康这种你必须去东北投资建厂。

道理很简单,由于在「操作中的精度控制」这方面的技能是通用的,一个钳工或者车工转行搞电路板电焊的工作效率,绝对是从来没进过工厂的小姑娘的几倍,而且你这种差距没有10年20年的积累赶不上。

但问题是随著计算机的诞生,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始发展了,人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大大下降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只需要经过短期培训,在生产线上就能和干了10年、20年的产业工人达到一样的效率。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制造业中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被工业自动化技术代替,对人的技术能力的需求从全流程变成了设计层面的需求,大部分工艺问题也在设计时候解决了。

然后东北产业工人经验丰掌握一线「工艺技术」的优势不再有了,但年龄大,有家庭有孩子不能加班的劣势是明摆著的。

你是90年代的资本家你也不愿意在聚集了大量熟练中工业产业工人的家门口的东北投资,因为:

因为过去没有专心发展经济加上没有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当时在大部分行业的技术和全球先进水平都存在巨大差距,作为追赶者,发展技术依赖度低、投资小见效快类似衬衫袜子打火机五金件这种轻工业是捷径。而这些产业对成本非常敏感,冬天那点暖气费就能形成竞争力差距。

那么后来产业升级需要制造机械、汽车这种复杂点的东西的时候呢?

半自动化、自动化的机床已经出现了,那个需要八级钳工才能搞定的环节,自动化的机械手更好更快,剩下那些技术含量低的环节,让背井离乡没有家庭负担一天可以工作12个小时的「农民工」在生产线上加班的话一天只需要两班倒,去东北的话得三班倒。


这个问题逗死我了。生存环境差?您最好读一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沛竹老师的中国近代灾荒史,看看东北这个地方和内关内相比到底经历过几次灾荒,几次洪水,几次地震,几次泥石流,几次台风……

1942,1960,江浙沪把孩子送到内蒙养大,1997,2008。

人不能太健忘。

民国以来东北除了围困长春之外,好像1960都没有饿死人。


生存环境差?一个地方四季分明,空气质量全国前列,矿产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你挨个地方找找,哪个地方有东北住著得劲?你找找好吧。

而我要纠正你一点,不是国家扶持,而是本身就是有基础。抗战期间,国家轻重工业遭到了破坏,日本和欧洲各国的打压,国民政府腐败的税收制度,战争的摧毁。而东北则有很多日本人留下的铁路工厂,比较好发展,有基础,因此不得不在东北发展。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先富的把后富的都带富了,后富的越来越富就没有后面的富了,先富的也不富了,就这样,嘻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