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高大上的問題,應該從何說起?雙緊,雙寬,一緊縮一寬鬆。不同時期不同處理。19年松財政,貨幣嘛稍微寬一點。美聯儲停止以後再松一點。這根本解決不了核心問題。核心問題怎麼解決?我被和諧煩了,所以就不說了。


不太懂經濟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是宏觀經濟學工具,貨幣政策又分數量型(數量操作)和價格型(利率),總體感覺貨幣政策騰挪空間大,但是我們國家市場不是很發育,貨幣政策數量操作大過價格操作。財政政策往往是擴展性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花錢投資和採購,其實凱恩斯理論爭議很大,默認有個前提社會就業不充分,政府花錢後拉動就業,就業率高社會需求也隨之增大。凱恩斯作為經濟學家還有一個默認前提,政府花錢的效率等於完全效率。在不同國家政府花錢效率都會打折扣,比如有些腐敗國家政府100元,花道實際處可能剩餘了50元,另外都損耗了。

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是生產函數的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高,科技發展,等等,還包括了制度基礎設施是否完備健康,屬於發展經濟學解釋的範疇。

如果解釋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對中國經濟結構有所瞭解。中國經濟是圈層結構,核心是政府、央企和國企,這些政府企業周圍一堆一堆的靠從核心圈層喫飯的民營企業,類似紅頂商人。再往外擴散的纔是自生自滅靠努力生存的民營企業。圈層結構清楚了,目前形勢來看,政府和國企負債率高企不下,紅頂圈層民企備受打擊。金融政策等歧視,加之外貿跟美帝掐架有所收縮,自生自滅圈層生存很難。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吧,多少錢都被核心圈層給喫了擴散不到外圍。財政政策吧,頂多擴散到紅頂民營圈層。核心圈和紅頂圈從長遠來看很難用發展經濟學來解釋。為啥中央三令五申金融脫虛向實體,喊喊而已,穿透不了核心圈層。

如此看來,任何短期政策都是激素,解決不了長期增長的問題,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內部經濟發展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有可能那個哈。目前來看,如何消解國企和政府巨額債務,是排除短期出問題的必做選擇題。


太宏觀了! 這要打字要打很多!很簡單的一個邏輯!穩物價,國際收支平衡。促就業,穩增長是貨幣政策最終目的!中央經濟會議有看嗎?還是內生動力為主!寬鬆的貨幣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LPR下行,寬信貸!個人覺得還是以以下路徑為主。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調控弱化!LPR下行購房成本減少會擴大購房需求。消費增長!總的就是還是穩字為主。穩增長,穩預期,穩槓桿。(PMI50.02%雖然PPI環比下降!但是2020年補充庫存會對PPI有一定支撐!如果沒有什麼黑天鵝事件出現2020年還是向好勢頭)


以振興東北為例來說明。振興東北的關鍵在於產業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要解決兩個問題:1 確立新的產業 2 保民生,度過艱難時期。

新的產業的確立只能依靠市場的方式,比較積極的手段是強化銷售環節,只有銷售才能將供給和需求對接起來,將區域優勢、產業優勢和市場需求聯繫起來。銷售環節的支持方式是提供低息貸款,凡是外銷產品無論出口還是內銷,一律享受低息貸款。這應該屬於貨幣政策。

產業轉型需要一個過程,民生是個大問題,民生問題要分兩個層面:對於極端貧困羣體要提供最低保障。對於普通大眾要通過加大公共產品(醫院、學校等)補貼,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這應該屬於財政政策。

。。。。。。。。。。。。。。。。。。。。。。。。。。。。。。。。。。。。。。。。

低息貸款應該是金融政策。類似美聯儲的調息屬於貨幣政策。

溫和的通脹+商業銀行固定利息,這兩個因素應該是造成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原因。

溫和的通脹意味著貨幣的供給只多不少,我們說貨幣是對於實體經濟的分割,經濟的發展有漲有落,貨幣的供給也應該是隨動的。

經濟既然是有漲有落,銀行的收益也必定是隨動的,固定的利息對於銀行來說就是一個不變的成本,溫和的通脹最終是要傳遞到銀行的,過量的儲蓄加上蕭條的投資環境對於銀行就是破產的前提。所以週期性的經濟危機應該是集中在銀行。如果銀行能夠把債務產品證券化,那就相當於銀行將危機轉嫁給個人,這個時候,經濟危機要由個人來承擔。

總之,週期性經濟危機應該是制度性產物。


政策只是一種手段,不從根本上解決遺留已久的問題再好的政策用久了也會失去原有的效果。今年會是怎麼樣的一年呢?我想會是存在最大變局的一年。以往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及其手段對經濟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認,但是核心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留下的後遺症使得再次通過以往的手段和方式的效果大打折扣。


你問對人了,這個話題比較那個,我們私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