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除了蛋黃,因為蛋黃難消化。記得每次只添一樣東西,等寶寶適應了再添新的品種。


可以米糊,土豆泥,南瓜泥,蘋果泥,香蕉泥,紅薯泥


可以從米糊開始吃,添加奶粉來沖,慢慢的可以添加點蔬菜,蛋黃,肉類


足月兒滿 6 月齡後,母乳或配方奶粉仍然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但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其對能量以及營養素的需求,必須引入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

嬰幼兒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發育、 感知覺以及認知行為能力的發展,也需要其有機會通過接觸、感受和嘗試,逐步體驗和適應多樣化的食物,從被動接受餵養轉變到自主進食。這一年齡段嬰幼兒的特殊性還在於父母及餵養者的餵養行為對其營養和飲食行為有顯著的影響。

餵養建議

1

繼續母乳餵養,滿6月起添加輔食

建議嬰兒繼續母乳餵養,並可持續到2歲或以上。

WHO和香港衛生署也均認為應堅持母乳餵養到2周歲或以上。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養應至少持續到嬰兒滿1周歲。

2

富含鐵糊狀食物開始,逐步食物多樣

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

注意:每次只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引入新的食物時注意觀察有無食物過敏現象。添加新的食物,建議觀察2~3天,如適應良好就可再引入一種新的食物。如在嘗試某種新的食物的2~3天內出現嘔吐、腹瀉、濕疹等不良反應,須及時停止餵養,待癥狀消失後再從小量開始嘗試,如仍然出現同樣的不良反應,應儘快諮詢醫師,確認是否食物過敏。

3

提倡順應餵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耐心餵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餵養。鼓勵並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進餐時餵養者與嬰幼兒應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父母應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習慣,成為嬰幼兒的榜樣。

4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6月~12月齡的嬰兒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得鈉,主要是動物性食物中獲得。建議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1歲以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強調嬰幼兒輔食不額外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也是為了提醒父母在準備家庭食物時也應保持淡口味,即為適應嬰幼兒的需要,也為保護全家人的健康。

5

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整粒花生、堅果、果凍等食物不適合嬰幼兒食用。以不同工具(如刀和砧板)處理生和即食/熟的食物,生熟分開。

按照需要製作輔食,做好的輔食應及時食用,未吃完的輔食不宜再次未給嬰幼兒。多餘的原料或製成的半成品,應及時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保存。避免油炸、燒烤等烹飪方法,減少營養素的流失。

6

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

體重、身長是反映嬰幼兒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

每3個月一次定期監測並評估7~24月齡嬰幼兒的體格生長指標有助於判斷其營養狀況,並可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和餵養。對於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於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測次數。


先吃米粉啊,七八個月吃各種蔬菜泥,八九個月才吃的蛋黃。一歲之後開始喝粥,慢慢的添加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