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是我無知了,大家無視前半句話吧。


不請自來,看了一下其他回答,身為一名在讀的文博學生,忍不住想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針對第一個問題,其他答友都有涉及,那就是博物館在中外古代都在某種程度上「誕生」了,但是直到近代,才真正成熟於西方社會,然而還需要認清楚的一點就是,博物館在數百年間是不斷發展的,中外很多學者都有對博物館發展階段的劃分,為了表述方便,我就簡單描述為古早的初期、發展的中期(姑且理解為近代吧)和快速變化著的當代時期吧。

所以題主所說的「現代」纔出現博物館肯定是指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也就是你所身處的當下的博物館,其實和早期中期是有很大不同的。早期時候,在歐洲,博物館就是大學,對「物」的收藏成為風尚,博物館便是在收藏的基礎上而來的,對物的研究也是當時博物館的功能之一。近代時候,歐洲的公共意識彰顯,向大眾開放博物館成為共識,於是,博物館才將「展示」這項功能擴大化。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而來,博物館很快就由一個收藏研究中心變為展示教育中心,而很明顯,展示教育才是目前博物館的核心功能,由此也造就了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

所以針對題主所說的第一個問題,博物館很早就存在,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是逐漸發展而來的,並不是一下就出現的,而且不同時代的博物館是帶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徵的。

第二個問題,考古有現實意義嗎?首先我想糾正一下(主要是困惑於題主這兩個問題的邏輯關係),博物館和考古並沒有相等關係,即考古不等於博物館,除了文物類型的博物館,還有許多其他類型博物館,比如科技類型、生態類型等,只不過是因為很多文物都是放在博物館裡和考古與博物館學科設置的緣故,導致很多人認為考古與博物館是直接相等關係。

其次,關於考古有現實意義嗎?考古並不是把文物挖掘出來之後就放在博物館裡,而是需要進行修復保護、研究等等一系列工作(我沒做過,我是學博物館的)。如果題主想問的現實意義直指經濟意義,那麼太小看考古了,考古除了經濟意義,還有歷史文化意義、政治意義。

第一是經濟意義。似乎很難將考古和經濟聯繫起來,事實上考古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旅遊經濟的發展。這類經濟刺激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是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遺址或者遺物,建造博物館是少不了的,比如良渚博物院、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秦始皇陵和秦兵馬俑等,這類例子在國內實在層出不窮。第二種形式是刺激旅遊,同樣是在某地發現了某個遺址之後,這個地方很可能會被開闢為旅遊景點,或者ZF規劃中打著某某文化的旗號大搞宣傳,相信大家都見過三皇五帝的故鄉之類的文化宣傳,學術點的就是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等此類。

第二是歷史文化意義(包括教育意義)。我國的考古學具有深厚的歷史學傳統,因為在考古學引進之初,就是當做歷史學的補充,所以考古學對中國的歷史學研究極其重要。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二里頭遺址的發現和夏朝是否存在的討論,甲骨文的發現和商朝歷史的討論,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如果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考古學能幫助你認清自己的老祖宗。

第三是政治意義。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在國際社會上。首先說國內,考古學中有個人類學考古,會幫助確認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和民族交流,這類政治意義就在於「中國人自古如何如何讓如何」,可以簡單理解為增強民族自信心。其次說國外,我簡單稱為文化反擊和文化交流吧。一些考古發現是能反擊國外的文化抨擊的,我在上考古課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對某某技術源於哪裡的考古學討論(比如青銅冶煉技術始於哪裡、傳播至哪裡等),這種很古老的問題看著很普通,實際上往深讀了說,就是對西方中心說的考古學反駁。至於文化交流,考古學所發現的很多器物都具有國際交流意義,隨便說兩個,1935年倫敦中國國際展覽會在倫敦展開,其中既有傳世文物也有考古文物,英國掀起了一場中國藝術熱潮,並且展覽會所得門票都捐給民國政府;我國的考古文物赴外展出,比如秦兵馬俑赴美國展出。上述的政治交流作用都是在考古的全部支持或者部分支持下發生的。

喵喵喵,有錯誤請指出!!!!


公元前三世紀,繆斯神廟。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

原來那時候就是現代了嗎,對不起,是我孤陋寡聞了。

題主修改了一下問題,那我補充一下吧。

先說結論,有。

先定義一下現實意義吧,現實意義重在實用價值,針對的目標是歷史縱軸上的當前人類。

考古本身是一個非常抽象的研究,我們管的面寬,管的東西多,要學的東西也還很多。我的老師曾說過,考古這個東西就是非常奇怪的,它又要求你要懂得多,它又不好就業,也沒多少人覺得它有用。

但是很多東西掛上一個考古的名號在上面在公眾眼中就不一樣了,嘴上說著唉不就是盜墓嗎其實內心還是想去瞅一眼。舉個例子,四川金沙遺址博物館,有個遺址,有個考古的名號,那格調就不一樣了。

你瞅著家裡大人帶小孩兒進自然博物館那都是說:寶寶你看這個多好看啊!進金沙遺址博物館就變成了說:你看寶寶這是什麼年代的啊,知道它是來幹嘛的嗎?

你看這差別是不是出來了。現實意義就在於:一,為旅遊業增色;二,教育、傳播知識。

我知道這兩點很多人都可以列理由來反駁,其實考古也就是一個發掘歷史展望未來的學科,跟大部分文科學科一樣,缺少一個像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之類的明確的定位。但要說起來,文科大類的學科倒也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鼓勵我們活下去。

小時候就在想一個問題,讀好書為了幹嘛?爸爸告訴我,找好工作。那找好工作呢?賺大錢。那賺大錢呢?買瑪莎拉蒂。買瑪莎拉蒂呢?鬼知道。

古時候的人壽命偏短,不少人都還沒怎麼活明白自己就沒了,大部分人一生當中都是循規蹈矩地做事情,安安心心地當一個愚民就完事兒,劍走偏鋒的那是極少數,大多數都是還沒明白自己想幹嘛能幹嘛就去世了。所以在墓葬中我們才能發現那麼多隨葬品,那些都是死者希望能夠帶到黃泉另外一頭好讓自己去世了也能像生前一樣過活的。

反觀現在,老不死的越來越多,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而不是我明天午飯喫什麼。然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大坑,無數的人包括我還就愛往那裡面跳。說到底人類連繁衍是為了什麼都沒想清楚,我們發展文明又是為了實現什麼目標,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是不是缺我一個太陽就不會轉了嘛。

這個問題如此地令人痛苦,以至於可能到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的那一天都還沒人能夠想通。現在這個問題都越發的膨脹,等到了共產主義實現的那一天我們幹完了一天的活坐在躺椅上,想著這令人慾哭無淚的問題日復一日,大膽假設萬一以後醫療如果夠發達,人類活到100來歲都還能健步如飛下地幹活,被這樣的問題折磨個五六十年一定自殺率會居高不下。這個時候因為平均年齡增大新增人口肯定會變少。人類的刺激感喜悅感都是要靠一個叫什麼多巴胺的玩意兒分泌來獲取的,早晚有一天,多巴胺分泌沒了,激情不在,在一個缺少情愛的世界裡,我實在想不到只有鐮刀和鎚子到底能怎麼帶給我們生的希望。

最後仰仗的大概也只有一個抽象的文化了吧,那個東西大概也才能讓我們能夠暫且逃避活下去是否有意義的問題安心度過每一天。

胡言亂語了大半天,得出的結論居然是除了教育旅遊之外剩下的意義只有逃避現實。簡直不要太可悲。

不過誰能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不是逃避現實呢?因為不知道活下去到底能夠為人類這個種族在世界上增添什麼樣的價值,發展科技,增產工業,弘揚文化。

就好像等待一個不知道會不會來的客人的時候閑得不知道該幹嘛,於是把玉米碾成玉米粉,美其名曰這樣更養胃。


謝邀。有現實意義啊。最現實的就是錢啊。帶動旅遊業由此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歷史,使人知來處,明去處。

有對這個世界宏觀的發展脈絡的認知,

對這個世界微觀細節之處的洞微。

前人先輩從何處來,憑藉如何立身天地,繁衍生息,綿延千年。

是植物的根,是前進的燈火。

博物館私以為很早就出現了,

只是他出現的載體不是如今集中的建築,

專門的場所。

簡化版的博物館就是各種博古架上的珍藏還有書房以及大內寶庫。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是一個教育普及下沉的進步。

最早知識傳播的階層很少,

士農工商,只有士纔有這個需求。

幾乎不用為生存思考,有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對美的欣賞,以及閱讀理解能力。

自己有所收藏,還可以與好友溝通交流。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不會熙熙攘攘,眾人皆知。

鴻儒可以打機鋒,知識分子可以煮酒論英雄,飲茶談天。這個是需要家底支持的。

農工商除了階層上方一小部分人,大多土裡刨食,為喫飽,為穿暖,為生存,為家人。

隨著時間發展,財富以及知識積累,有餘糧,有閑空,人們才會有進一步的需求。

就是如今人們的教育發展了,有了一些對自我的認知,對文化的瞭解,有了這個需求

還有一個穩定的政權,可以提供這個場所,以及物品來源,有流傳下來的,有人們捐贈,有挖掘出土。

這纔有瞭如今各地均有所長,有鎮館之寶,

也有各個年齡階層的人都可以在閑暇時進入,欣賞,驚嘆的博物院。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中國博物館史參考資料?

baike.baidu.com圖標中國博物館史?

www.baidu.com


瀉藥,就後半句而言,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現實意義。

如果是通俗意義上的現實意義,那麼通俗地講,政治學和歷史學有什麼現實意義嗎?那麼多的人文學科,社會學、民族學等等是不是也沒有現實意義了呢?

現在大部分人逐漸都已經知道了,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雖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是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三觀塑造,是最最基礎的。那麼,考古學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歷史學的基礎。

有人說,最難的證明題是「證明我是我」,考古恰恰可以證明「你是你」,而且這也是考古一直在做的事情。就好比你要證明「你是你」,你可以拿身份證,拿出生證明,拿派出所開具的文書,那麼考古就是為你提供「身份證」、「出生證明」、「文書」的一個學科。

以上。


一件事有沒有意義不要只看現在,更要看其產生的背景。

現代人想到意義一詞首先想到的是經濟意義,產生這種概念的很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完全實現經濟自由,目前對大多數人來說,經濟自由仍舊是最為重要的訴求。所以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全社會大多數人沒有實現經濟自由之前,可以說所有的人文學科的在人們觀念中的現實意義都是模糊的。

但是人文學科又切實是有意義的。這樣的意義體現在對人的塑造作用。在幾百萬年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人並非在開始時即處於現代的工業社會中,通過歷史,我們能夠知道大約3000年左右的歷史,原來過去的人們擁有那麼波瀾壯闊的文化,在這些文化中,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聖賢,英雄,在他們的推動下,人類在一步步前進,過去的人們又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在苦難中,人類在逐漸蛻變。

但是人又是天生追求真實的,突然一批人意識到,我們從書本中學到的歷史可能是虛假的,我們的歷史是層累造成的,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學遇到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隨後考古學被引入了,殷墟的發掘,甲骨上記載的商王世系與史記中記載的基本一致,隨著「二重證據」就被提出來了。歷史學被拯救了,之後考古學就承擔了證經補史的作用。

但是歷史學畢竟是有侷限性的,3000年的歷史自然不能涵蓋所有的人類史,那麼史前時期的歷史呈現就交到了考古學的身上,因此,山頂洞人,北京人,裴李崗,仰韶,龍山,二里頭,鄭州商城,一批批遺址被發現,基本填補了曾經空缺或傳說的那部分歷史。

歷史文獻為我們呈現了曾經王侯將相們光輝的歷史,但是卻對普通平民的生活描述甚少,自然考古學是樸實的,我們從考古發展中知道了古代的平民的生活場景及狀態。他們的穿著,住房,日用器具,生活習俗逐漸被我們現在人所熟知。

而在北美,缺乏證經補史需求的地區,考古學更多的在為人類學,社會學,藝術史學服務。

總的來說,考古學滿足了人們對過去的好奇,拓展了現在人的眼界,讓我們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這就是考古學的意義。


我記得《博物館概論》講,廣義上最早的博物館,在我國是山東曲阜的第一座孔廟。你確定是現在纔有的?


考古最基礎最重要的意義又不是在於把文物放在博物館裡,而是在於證經(包括證實和證偽)補史,也就是讓我們瞭解到比文獻上所看到的更真實而全面的歷史。

北京猿人的發現為什麼重要,最關鍵的不在於把頭骨擺在博物館裡,而是在於這一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在中國,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直立人到現代人之間在體質和文化上有相當的連續性,說明不曾有外來古人類大量入侵的現象。)

對於這種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文化,考古是我們發現和了解它們的唯一途徑。

另外,對於已有一些文字記載的歷史,考古發現也是它們有力的證明。

「武王伐紂」是確定夏商兩朝界線的關鍵時間點,但是光從文獻記載來看,不同學者對文獻的理解不同,有44種不同的說法,前後相差112年。於是需要考古學從實物中來下定論,證明各種文獻記載是真是偽。

夏商周斷代工程至今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工作,中華文明起源問題還需要探究。我們所宣揚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也需要考古實證,否則會受到國外的質疑。關係到文化自信以及政治,還不夠現實嗎?

還是再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吧。光緒皇帝的死因本來有各種爭論,但考古發現可以告訴我們他死於砒霜中毒。

在我的理解裏,只有考古才能把歷史變成令人信服的實證科學,這就是它最大的意義,非常現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