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所处的电影时代,是商业电影时代,而商业电影是很难拿到三大国际影后的。

比如柏林影后咏梅,获奖作品是《地久天长》,就是那种小型的文艺剧情片。

巩俐获得威尼斯影后的作品是《秋菊打官司》,也是文艺剧情片。包括夏雨获得威尼斯影帝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一样。

中国自从进入商业片时代,在国际上的获奖作品越来越少了,不只是演员,导演也是。文艺片时代的张艺谋,与商业片的张艺谋,完全判若两人,陈凯歌也再无《黄土地》,《霸王别姬》这类作品。

不只是章子怡,巩俐在商业片时代,也没啥好的作品,更没有啥含金量高的奖项,甚至很多作品的质量还不如章子怡,《我知女人心》,《谍海风云》,《三打白骨精》……

时势造英雄!


  首先,说一个比较私人的观点,当章子怡塑造的角色里少了婊气,就会有些许像是少了灵魂(无贬义)。

  其次,在四旦双冰里面,章子怡曾是最有机会拿到国际影后的,章子怡也是四旦双冰里资源最好机会最多的,奈何章子怡的戏路并不宽,她去《演员的诞生》当导师时,更是将戏路窄的方面暴露无遗。

  章子怡不仅有和巩俐同款的,演不了喜剧的偏科,连《胭脂扣》里如花的角色,章子怡都搞不定。

  当年在《色戒》的女主争夺占中,章子怡成为备胎选手的原因在于,章子怡从里到外都透露著聪明理智的狡黠劲,完全不是戏里那种会为了爱糊里糊涂送命的女人。

  章子怡在演戏时,还经常把角色的戏份演成独角戏,而这一点居然能成为章子怡在网上被夸的点,也是迷幻到不行,因为演技应该是和对手演员形成互动和相辅相成,并不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遇强则强的方面,章子怡也有欠缺,她出彩的戏稳固在独角戏,每到对手戏和群戏时,要是没有婊气的支撑,就会力度不够,在她一心要演傻白甜的《非常完美》里,竟然还被范冰冰压戏了,只能表示摊手。

  同为谋女郎,周冬雨是跳不出少女角色,章子怡是跳不出狠倔和婊气十足的角色。

  业内对章子怡比较公认的评价是:章子怡演角色总是先展示自己,其次才是展示角色。

  故而,当拿到的角色和章子怡本人无法重叠,表演就是重灾区。


章子怡当过三届戛纳评委,却没得过一次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后?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国际影后」。

只有获得过国际「A类电影节」中的三大电影节的最佳女主奖,才能称为「国际影后」。

国际电影节中最高级别叫「A类电影节」。

这个级别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法语全称: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de Producteurs de Films,缩写FIAPF)的机构定的。

这个机构把全世界的电影节分为4级(类):

① 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A-list」;

② 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B-list」;

③ 非竞赛型电影节「C-list」;

④ 纪录片、短片电影节

截止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5个A类电影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3个分别是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全世界最早的电影节,是所有电影节的鼻祖。

一开始,威尼斯电影节和义大利墨索里尼纳粹政权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创办人之一的朱塞佩·沃尔皮(Giuseppe Volpi)还做过义大利的财政部长。

第二个是戛纳电影节,正式创办于二战后的1946年。

法国艺术氛围浓厚,而且是电影发明国之一,戛纳电影节一直代表著世界电影艺术的最高水平。

第三个是柏林电影节,创办于1951年。

柏林电影节创办,有冷战宣传因素考虑在内,因为柏林电影节是西德办的,向世界和苏联宣传一个「自由窗口」的形象。

除了这三个电影节,A类电影节剩下的12个都不具备特别大的影响力。

从它们的举办国来看,比如捷克的卡罗维瓦利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国际电影节,还有爱沙尼亚塔林黑夜电影节等等,都太边缘化。

亚洲也有A类电影节,比如我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但很难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威尼斯、戛纳和柏林三大电影节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不仅因为三个国家是世界主流大国,而且都是电影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核心国家,所以这三大电影节的地位逐渐约定俗成地稳固下来。

如果章子怡冲击国际影后,她一定要是参加这三大电影节的影片中的女主角。

再来看看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奥斯卡奖。

其实奥斯卡根本不是「国际电影节」,奥斯卡颁奖礼完全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本土电影奖。

只不过因为好莱坞电影工业在世界占有垄断性主导地位,才导致它的关注度最高。

奥斯卡奖并不对国际电影开放,只有最佳外语片(已更名为最佳国际电影)这一个奖项是针对美国以外的电影设立的。

所谓的「奥斯卡奖」并不是一个国际电影节,而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AMPAS)举办的一个Party,即奥斯卡颁奖礼。

在Party上颁发行业内的一些奖项,即学院奖(Academy Awards)。

学会当年成立是由好莱坞36位大咖自发形成的,都是圈中大佬,比如电影公司米高梅创始人之一的路易·梅耶,默片时代美国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道格拉斯·范朋克等等。

奥斯卡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美国电影工业的顶级大佬圈,与其他电影节的性质完全不同。

它的会员采用的是邀请制和推荐制,有些人是学会直接邀请的,因为这个人在美国或者在自己国家的电影领域有极大贡献。

另外,还有一种入会方式是由两名以上的会员进行推荐。

学会的会员中美国人占绝大多数,外国人其实很少。

凭借《寄生虫》横扫世界电影节的奉俊昊曾经表示,他对能不能得奥斯卡奖表现淡然,因为他觉得奥斯卡奖就是个美国本土奖项。

在学会下面还有涉及到电影工业各部门的17个分会,包括导演、演员、摄影、美术、化妆、制片、剪辑、音乐、编剧、视觉效果、短片及动画等。

除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国际电影是由全体会员投票之外,其他各门类奖分别由各个分会会员投票。

比如章子怡想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那么她就要有一部在美国洛杉矶郡连续上映一周的电影,然后制片方会将这部作品报名,通过寄光碟的形式让这些会员看到。

随后会员们先圈定一个小名单,一般是10人名单,再由演员分会的会员投票选出最终提名名单(一般是5个名额)和最终获奖者。

具体奥斯卡奖的详细评选规则参见回答:如何看待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中国参与奥斯卡竞争?

如果从奥斯卡角度来看,首先奥斯卡奖并不是国际奖项,而是一个美国本土奖。

章子怡要想获得奥斯卡的认可,作品要进入美国主流放映市场,这个需要制片方的努力,她个人也要混圈子,要得到奥斯卡会员的认可。

这一点对于中国演员来说太难了,意味著她要完全融入美国电影业,在好莱坞扎根,就像当年姚明完全融入NBA一样。

既然章子怡不可能选择在好莱坞深耕,那么一堆美国本土电影明星怎么会把最佳女主角给章子怡?

抛开奥斯卡不谈,再来看她参与的欧洲三大电影节:

章子怡是第三位「谋女郎」,因出演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而出名,而且《我的父亲母亲》参加了柏林电影节评选,最终获得金熊奖提名和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但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还是新人,因此肯定与最佳女主无缘。

接下来是《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是李安的一部冲奥片。

上文提到,奥斯卡不算国际电影节,她在片中是女配,杨紫琼是女主,或者说她俩是双女主。

但在西方电影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杨紫琼也没有提名,章子怡就更不可能了。

虽然《卧虎藏龙》并没有让章子怡得到什么重磅的国际演员奖,但她有了世界级知名度。

章子怡在《卧虎藏龙》后的《尖峰时刻2》、《蜀山传》和《武士》,分别在好莱坞、香港和韩国三大地区开花,而且都是动作商业片。

这些资源虽然好,但制片方都是看到章子怡在《卧虎藏龙》里的武打能力,才选择了她。

而章子怡在蜚声世界后选择先接演了商业片,这些电影肯定与欧洲三大节无缘。

章子怡《武士》剧照

连拍三部动作商业片后,章子怡又和捧红她的张艺谋合作,出演了《英雄》。

虽然《英雄》也参加了柏林电影节,但依然是电影受到认可但演员颗粒无收。

片中章子怡不是第一女主,还有张曼玉,而且这届柏林电影节参评的女演员有妮可·基德曼、梅姨和朱丽安·摩尔,章子怡在这三个人面前肯定是拼不过的。

《英雄》之后,章子怡接了娄烨的一部电影《紫蝴蝶》,这部电影应该是她最接近欧洲三大奖的一次。

《紫蝴蝶》是中法合拍片,演员阵容中还有仲村亨。

这部电影是章子怡出名后参演的第一部专门为冲击戛纳而拍的电影。

此时章子怡的年龄、经验正处于一个女演员的巅峰时期,出演《紫蝴蝶》这类评奖电影正合适。

但以文戏为主的《紫蝴蝶》没有把章子怡送上戛纳影后,却暴露了她演技的缺陷。

此前,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初出茅庐,主要靠青春质朴被大家所记住。

后来一系列电影动作片居多,掩盖了她演文戏不自然的问题。

在《紫蝴蝶》中,章子怡的表演显得非常刻意,很多表情像是硬挤出来的。

所以,此时章子怡并不是不够美,只是剥离动作电影的华丽外壳,回归到本人,她的演技差强人意。

《紫蝴蝶》后,章子怡出演了王家卫的《2046》。

王家卫是欧洲电影节的常客,但他的个人作者风格太强,演员会融入其营造的独特氛围,并不凸显演员本身。

其实,章子怡在《2046》中的表演令观众惊艳,白玲这个角色非常符合章子怡的气质。

只可惜《2046》中还有王菲、巩俐、张曼玉和刘嘉玲几位女星,章子怡并不是女主,她又一次失去获得欧洲三大奖的机会。

《2046》之后,章子怡的两部作品《茉莉花开》和《十面埋伏》各有各的问题。

有人认为《茉莉花开》证明了章子怡的演技并不差,对她的质疑都是在黑她。

但《茉莉花开》电影原著《妇女生活》作者苏童看过章子怡的表演后,认为她在缺乏生育经历的情况下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不过演技还需要磨练。

由此可见,章子怡的演技依然没有得到认可。

她只能在动作电影和像白玲这种专门为她量身定制的角色里大放光彩。

接下来的《十面埋伏》算是章子怡演技继《卧虎藏龙》后的又一次爆发。

电影中章子怡饰演的小妹不仅服化精美,还有很多具有东方美的复杂舞蹈动作,另外还需要同时饰演盲人。

可惜的是《十面埋伏》又是一部商业大片,而且选择了冲击奥斯卡,又一次与欧洲三大奖无缘。

《十面埋伏》后,章子怡似乎放弃了欧洲三大奖,或者说她成名后就把国际路线的重点放在美国和奥斯卡,始终没有将戛纳、威尼斯和柏林作为目标。

另外,《十面埋伏》后,章子怡主演的主要作品有《艺伎回忆录》、《夜宴》、《梅兰芳》、《最爱》、《危险关系》、《一代宗师》、《太平轮》(上、下)、《罗曼蒂克消亡史》和《无问西东》。

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就是章子怡的戏路和形象一直很窄,除了《最爱》,其他作品都是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在历史背景下的年代戏。

但这类电影似乎并不符合欧洲三大奖评委的口味。

其中《梅兰芳》参与了柏林电影节,但片中章子怡饰演的角色不突出。

而章子怡再次展现巅峰实力的《艺伎回忆录》和《一代宗师》又不是专门为国际电影节而拍摄的电影。

章子怡有一副代表极致东方之美的面孔,但很可惜,她的表演与作品风格始终无法与欧洲三大电影节契合。

总是与国际影后擦肩而过。

附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国影后、影帝名单,张曼玉是真的强:

戛纳电影节:

1994年(47届)最佳男演员:葛优《活著》

2000年(53届)最佳男演员:梁朝伟《花样年华》

2004年(57届)最佳女演员:张曼玉《清洁》

威尼斯电影节:

1992年(49届)最佳女演员:巩俐《秋菊打官司》

1994年(51届)最佳男演员: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2011年(68届)最佳女演员:叶德娴《桃姐》

柏林电影节:

1992年(42届)最佳女演员:张曼玉《阮玲玉》

1995年(45届)最佳女演员:萧芳芳《女人四十》

2014年(64届)最佳男演员:廖凡《白日焰火》

2019年(69届)最佳男演员:王景春《地久天长》

2019年(69届)最佳女演员:咏梅《地久天长》

以上内容如有错误疏漏还望指正,谢谢!

-END-

更多干货影评/剧评:

如何评价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期?

如何理解《隐秘的角落》朝阳说「我最后悔的事是帮你们开了门」?

如何评价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期?


她的任何角色都是一个坚强的盲人的感觉。


什么是国际影后呢?应该是在各类国际影展上拿过最佳女演员奖吧。如果按这个标准的话,其实很多好莱坞一线女星都不算国际影后,除了奥斯卡和美国国内的其他一些奖项之外,她们没得过有影响力的国际影展的影后。

那要怎样才能拿到哪些奖呢?除了演员自身实力,多参演「影展片」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好莱坞很多女明星没得过什么国际影展影后就是因为他们的电影要么瞄准奥斯卡,要么直接瞄准市场,根本没有考虑去各个国际电影节参赛。

什么是影展片呢?其实说白了,电影从筹备阶段就准备参加电影展比赛,电影入围和得奖,既是对电影人的奖励,也会对电影的市场推广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像今年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在柏林拿了最佳男女演员奖。这部电影很顺利的成为的王小帅在国内最卖座的电影,同时电影海外发行的时候,也可以打柏林影展最佳男女演员的这张牌。再比如今年国内引进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讲美国种族问题的,中国人对这个题材一向没啥兴趣,你看黑豹在中美之间的票房差距就知道,如果这部电影没有得奥斯卡,中影公司会引进吗。还有为什么张艺谋是最被西方观众了解的大陆导演呢?很简单,张艺谋在国外得奖最多,所以他的电影市发行最广。

其实章子怡是演张艺谋的影展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成名的,这部电影在柏林也拿了一个蛮有分量的奖,当时章子怡还很稚嫩。我们按章子怡之后的发展路线以及超级牛的导演资源,她应该可以获得一堆影展片的拍摄机会,顺利拿到国际影展的影后,但事情缺并没有朝那个方向发展

华语电影的生态在章子怡的第二部电影《卧虎藏龙》上映时发生了变化。这部电影是由索尼投资和发行的,在全世界掀起票房狂潮,完全可以和好莱坞商业电影抗衡。华语片除了影展得奖,还可以拍商业片类型片来打市场。

于是《英雄》《十面埋伏》《夜宴》这类古装大片开始大行其道,而章子怡成为这类电影的最佳人选。在这中间章子怡也演了《紫蝴蝶》《2046》这样对我标准影展电影,但是因为电影本身的水准和章子怡的表现都不足以让她拿下影后,再往后章子怡一度将重心放在好莱坞,还主演了标准的美国颁奖季电影《艺伎回忆录》,但是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等到她回归华语影坛,国内市场已经比较红火,除了第六代和更年轻一点的部分导演还在拍影展电影,其余人都把目光盯向了市场,中国电影可以不通过国外市场就能融到资挣到钱,可以通过迎合观众获得更广的发行。而此时的章子怡已经是演过斯皮尔伯格监制大制作第一主角的人了,国内的影展电影也根本请不起她。

所以在10年左右那个阶段,她开始尝试做纸片人,制作商业类型片,比如她自己主演的《非常完美》。但是客观讲她虽然是国产小妞电影的先驱,但是累论市场接受度,她是不如徐静蕾和白百何的。再加上那段时间诸多负面新闻缠身,让她陷入一个低谷期,直到《一代宗师》的出现。

近十年华语电影市场大爆发,章子怡其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作为一个大明星,她要维护自己的人设和身价,所以很难去参演低成本的文艺片,同时她擅长的古装动作片在最近十年市场反响都不太好,而作为一个有坚持的女演员,她也不愿意去接一些太烂的本子,所以她近些年的电影产量都很低。

某种程度上她和王菲有点像,都有著辉煌的历史,现在市场给她们的空间不多,有还合适的活儿就接,没有得话就连老老实实的维护自己高傲女明星的人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