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所處的電影時代,是商業電影時代,而商業電影是很難拿到三大國際影后的。

比如柏林影后詠梅,獲獎作品是《地久天長》,就是那種小型的文藝劇情片。

鞏俐獲得威尼斯影后的作品是《秋菊打官司》,也是文藝劇情片。包括夏雨獲得威尼斯影帝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一樣。

中國自從進入商業片時代,在國際上的獲獎作品越來越少了,不只是演員,導演也是。文藝片時代的張藝謀,與商業片的張藝謀,完全判若兩人,陳凱歌也再無《黃土地》,《霸王別姬》這類作品。

不只是章子怡,鞏俐在商業片時代,也沒啥好的作品,更沒有啥含金量高的獎項,甚至很多作品的質量還不如章子怡,《我知女人心》,《諜海風雲》,《三打白骨精》……

時勢造英雄!


  首先,說一個比較私人的觀點,當章子怡塑造的角色裏少了婊氣,就會有些許像是少了靈魂(無貶義)。

  其次,在四旦雙冰裡面,章子怡曾是最有機會拿到國際影后的,章子怡也是四旦雙冰裏資源最好機會最多的,奈何章子怡的戲路並不寬,她去《演員的誕生》當導師時,更是將戲路窄的方面暴露無遺。

  章子怡不僅有和鞏俐同款的,演不了喜劇的偏科,連《胭脂扣》裏如花的角色,章子怡都搞不定。

  當年在《色戒》的女主爭奪佔中,章子怡成為備胎選手的原因在於,章子怡從裡到外都透露著聰明理智的狡黠勁,完全不是戲裡那種會為了愛糊裡糊塗送命的女人。

  章子怡在演戲時,還經常把角色的戲份演成獨角戲,而這一點居然能成為章子怡在網上被誇的點,也是迷幻到不行,因為演技應該是和對手演員形成互動和相輔相成,並不是一枝紅杏出牆來。

  在遇強則強的方面,章子怡也有欠缺,她出彩的戲穩固在獨角戲,每到對手戲和羣戲時,要是沒有婊氣的支撐,就會力度不夠,在她一心要演傻白甜的《非常完美》裏,竟然還被范冰冰壓戲了,只能表示攤手。

  同為謀女郎,周冬雨是跳不出少女角色,章子怡是跳不出狠倔和婊氣十足的角色。

  業內對章子怡比較公認的評價是:章子怡演角色總是先展示自己,其次纔是展示角色。

  故而,當拿到的角色和章子怡本人無法重疊,表演就是重災區。


章子怡當過三屆戛納評委,卻沒得過一次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后?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界定什麼是「國際影后」。

只有獲得過國際「A類電影節」中的三大電影節的最佳女主獎,才能稱為「國際影后」。

國際電影節中最高級別叫「A類電影節」。

這個級別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法語全稱: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de Producteurs de Films,縮寫FIAPF)的機構定的。

這個機構把全世界的電影節分為4級(類):

① 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A-list」;

② 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B-list」;

③ 非競賽型電影節「C-list」;

④ 紀錄片、短片電影節

截止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5個A類電影節,其中最有影響力的3個分別是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全世界最早的電影節,是所有電影節的鼻祖。

一開始,威尼斯電影節和義大利墨索里尼納粹政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創辦人之一的朱塞佩·沃爾皮(Giuseppe Volpi)還做過義大利的財政部長。

第二個是戛納電影節,正式創辦於二戰後的1946年。

法國藝術氛圍濃厚,而且是電影發明國之一,戛納電影節一直代表著世界電影藝術的最高水平。

第三個是柏林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

柏林電影節創辦,有冷戰宣傳因素考慮在內,因為柏林電影節是西德辦的,向世界和蘇聯宣傳一個「自由窗口」的形象。

除了這三個電影節,A類電影節剩下的12個都不具備特別大的影響力。

從它們的舉辦國來看,比如捷克的卡羅維瓦利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阿根廷馬德普拉塔國際電影節,還有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等等,都太邊緣化。

亞洲也有A類電影節,比如我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但很難得到西方國家的承認。

威尼斯、戛納和柏林三大電影節具有世界級影響力,不僅因為三個國家是世界主流大國,而且都是電影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核心國家,所以這三大電影節的地位逐漸約定俗成地穩固下來。

如果章子怡衝擊國際影后,她一定要是參加這三大電影節的影片中的女主角。

再來看看全世界關注度最高的奧斯卡獎。

其實奧斯卡根本不是「國際電影節」,奧斯卡頒獎禮完全是個徹頭徹尾的美國本土電影獎。

只不過因為好萊塢電影工業在世界佔有壟斷性主導地位,才導致它的關注度最高。

奧斯卡獎並不對國際電影開放,只有最佳外語片(已更名為最佳國際電影)這一個獎項是針對美國以外的電影設立的。

所謂的「奧斯卡獎」並不是一個國際電影節,而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AMPAS)舉辦的一個Party,即奧斯卡頒獎禮。

在Party上頒發行業內的一些獎項,即學院獎(Academy Awards)。

學會當年成立是由好萊塢36位大咖自發形成的,都是圈中大佬,比如電影公司米高梅創始人之一的路易·梅耶,默片時代美國最重要的電影人之一道格拉斯·範朋克等等。

奧斯卡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美國電影工業的頂級大佬圈,與其他電影節的性質完全不同。

它的會員採用的是邀請制和推薦制,有些人是學會直接邀請的,因為這個人在美國或者在自己國家的電影領域有極大貢獻。

另外,還有一種入會方式是由兩名以上的會員進行推薦。

學會的會員中美國人佔絕大多數,外國人其實很少。

憑藉《寄生蟲》橫掃世界電影節的奉俊昊曾經表示,他對能不能得奧斯卡獎表現淡然,因為他覺得奧斯卡獎就是個美國本土獎項。

在學會下面還有涉及到電影工業各部門的17個分會,包括導演、演員、攝影、美術、化妝、製片、剪輯、音樂、編劇、視覺效果、短片及動畫等。

除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國際電影是由全體會員投票之外,其他各門類獎分別由各個分會會員投票。

比如章子怡想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那麼她就要有一部在美國洛杉磯郡連續上映一週的電影,然後製片方會將這部作品報名,通過寄光碟的形式讓這些會員看到。

隨後會員們先圈定一個小名單,一般是10人名單,再由演員分會的會員投票選出最終提名名單(一般是5個名額)和最終獲獎者。

具體奧斯卡獎的詳細評選規則參見回答:如何看待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中國參與奧斯卡競爭?

如果從奧斯卡角度來看,首先奧斯卡獎並不是國際獎項,而是一個美國本土獎。

章子怡要想獲得奧斯卡的認可,作品要進入美國主流放映市場,這個需要製片方的努力,她個人也要混圈子,要得到奧斯卡會員的認可。

這一點對於中國演員來說太難了,意味著她要完全融入美國電影業,在好萊塢紮根,就像當年姚明完全融入NBA一樣。

既然章子怡不可能選擇在好萊塢深耕,那麼一堆美國本土電影明星怎麼會把最佳女主角給章子怡?

拋開奧斯卡不談,再來看她參與的歐洲三大電影節:

章子怡是第三位「謀女郎」,因出演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而出名,而且《我的父親母親》參加了柏林電影節評選,最終獲得金熊獎提名和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但在《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還是新人,因此肯定與最佳女主無緣。

接下來是《臥虎藏龍》,這部電影是李安的一部沖奧片。

上文提到,奧斯卡不算國際電影節,她在片中是女配,楊紫瓊是女主,或者說她倆是雙女主。

但在西方電影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楊紫瓊也沒有提名,章子怡就更不可能了。

雖然《臥虎藏龍》並沒有讓章子怡得到什麼重磅的國際演員獎,但她有了世界級知名度。

章子怡在《臥虎藏龍》後的《尖峯時刻2》、《蜀山傳》和《武士》,分別在好萊塢、香港和韓國三大地區開花,而且都是動作商業片。

這些資源雖然好,但製片方都是看到章子怡在《臥虎藏龍》裏的武打能力,才選擇了她。

而章子怡在蜚聲世界後選擇先接演了商業片,這些電影肯定與歐洲三大節無緣。

章子怡《武士》劇照

連拍三部動作商業片後,章子怡又和捧紅她的張藝謀合作,出演了《英雄》。

雖然《英雄》也參加了柏林電影節,但依然是電影受到認可但演員顆粒無收。

片中章子怡不是第一女主,還有張曼玉,而且這屆柏林電影節參評的女演員有妮可·基德曼、梅姨和朱麗安·摩爾,章子怡在這三個人面前肯定是拼不過的。

《英雄》之後,章子怡接了婁燁的一部電影《紫蝴蝶》,這部電影應該是她最接近歐洲三大獎的一次。

《紫蝴蝶》是中法合拍片,演員陣容中還有仲村亨。

這部電影是章子怡出名後參演的第一部專門為衝擊戛納而拍的電影。

此時章子怡的年齡、經驗正處於一個女演員的巔峯時期,出演《紫蝴蝶》這類評獎電影正合適。

但以文戲為主的《紫蝴蝶》沒有把章子怡送上戛納影后,卻暴露了她演技的缺陷。

此前,章子怡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初出茅廬,主要靠青春質樸被大家所記住。

後來一系列電影動作片居多,掩蓋了她演文戲不自然的問題。

在《紫蝴蝶》中,章子怡的表演顯得非常刻意,很多表情像是硬擠出來的。

所以,此時章子怡並不是不夠美,只是剝離動作電影的華麗外殼,回歸到本人,她的演技差強人意。

《紫蝴蝶》後,章子怡出演了王家衛的《2046》。

王家衛是歐洲電影節的常客,但他的個人作者風格太強,演員會融入其營造的獨特氛圍,並不凸顯演員本身。

其實,章子怡在《2046》中的表演令觀眾驚艷,白玲這個角色非常符合章子怡的氣質。

只可惜《2046》中還有王菲、鞏俐、張曼玉和劉嘉玲幾位女星,章子怡並不是女主,她又一次失去獲得歐洲三大獎的機會。

《2046》之後,章子怡的兩部作品《茉莉花開》和《十面埋伏》各有各的問題。

有人認為《茉莉花開》證明瞭章子怡的演技並不差,對她的質疑都是在黑她。

但《茉莉花開》電影原著《婦女生活》作者蘇童看過章子怡的表演後,認為她在缺乏生育經歷的情況下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了」,不過演技還需要磨練。

由此可見,章子怡的演技依然沒有得到認可。

她只能在動作電影和像白玲這種專門為她量身定製的角色裏大放光彩。

接下來的《十面埋伏》算是章子怡演技繼《臥虎藏龍》後的又一次爆發。

電影中章子怡飾演的小妹不僅服化精美,還有很多具有東方美的複雜舞蹈動作,另外還需要同時飾演盲人。

可惜的是《十面埋伏》又是一部商業大片,而且選擇了衝擊奧斯卡,又一次與歐洲三大獎無緣。

《十面埋伏》後,章子怡似乎放棄了歐洲三大獎,或者說她成名後就把國際路線的重點放在美國和奧斯卡,始終沒有將戛納、威尼斯和柏林作為目標。

另外,《十面埋伏》後,章子怡主演的主要作品有《藝伎回憶錄》、《夜宴》、《梅蘭芳》、《最愛》、《危險關係》、《一代宗師》、《太平輪》(上、下)、《羅曼蒂克消亡史》和《無問西東》。

從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規律,就是章子怡的戲路和形象一直很窄,除了《最愛》,其他作品都是歷史題材,或者說是在歷史背景下的年代戲。

但這類電影似乎並不符合歐洲三大獎評委的口味。

其中《梅蘭芳》參與了柏林電影節,但片中章子怡飾演的角色不突出。

而章子怡再次展現巔峯實力的《藝伎回憶錄》和《一代宗師》又不是專門為國際電影節而拍攝的電影。

章子怡有一副代表極致東方之美的面孔,但很可惜,她的表演與作品風格始終無法與歐洲三大電影節契合。

總是與國際影后擦肩而過。

附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國影后、影帝名單,張曼玉是真的強:

戛納電影節:

1994年(47屆)最佳男演員:葛優《活著》

2000年(53屆)最佳男演員:梁朝偉《花樣年華》

2004年(57屆)最佳女演員:張曼玉《清潔》

威尼斯電影節:

1992年(49屆)最佳女演員:鞏俐《秋菊打官司》

1994年(51屆)最佳男演員: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2011年(68屆)最佳女演員:葉德嫻《桃姐》

柏林電影節:

1992年(42屆)最佳女演員:張曼玉《阮玲玉》

1995年(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2014年(64屆)最佳男演員:廖凡《白日焰火》

2019年(69屆)最佳男演員:王景春《地久天長》

2019年(69屆)最佳女演員:詠梅《地久天長》

以上內容如有錯誤疏漏還望指正,謝謝!

-END-

更多乾貨影評/劇評:

如何評價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四期?

如何理解《隱祕的角落》朝陽說「我最後悔的事是幫你們開了門」?

如何評價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


她的任何角色都是一個堅強的盲人的感覺。


什麼是國際影后呢?應該是在各類國際影展上拿過最佳女演員獎吧。如果按這個標準的話,其實很多好萊塢一線女星都不算國際影后,除了奧斯卡和美國國內的其他一些獎項之外,她們沒得過有影響力的國際影展的影后。

那要怎樣才能拿到哪些獎呢?除了演員自身實力,多參演「影展片」是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好萊塢很多女明星沒得過什麼國際影展影后就是因為他們的電影要麼瞄準奧斯卡,要麼直接瞄準市場,根本沒有考慮去各個國際電影節參賽。

什麼是影展片呢?其實說白了,電影從籌備階段就準備參加電影展比賽,電影入圍和得獎,既是對電影人的獎勵,也會對電影的市場推廣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像今年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在柏林拿了最佳男女演員獎。這部電影很順利的成為的王小帥在國內最賣座的電影,同時電影海外發行的時候,也可以打柏林影展最佳男女演員的這張牌。再比如今年國內引進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講美國種族問題的,中國人對這個題材一向沒啥興趣,你看黑豹在中美之間的票房差距就知道,如果這部電影沒有得奧斯卡,中影公司會引進嗎。還有為什麼張藝謀是最被西方觀眾瞭解的大陸導演呢?很簡單,張藝謀在國外得獎最多,所以他的電影市發行最廣。

其實章子怡是演張藝謀的影展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成名的,這部電影在柏林也拿了一個蠻有分量的獎,當時章子怡還很稚嫩。我們按章子怡之後的發展路線以及超級牛的導演資源,她應該可以獲得一堆影展片的拍攝機會,順利拿到國際影展的影后,但事情缺並沒有朝那個方向發展

華語電影的生態在章子怡的第二部電影《臥虎藏龍》上映時發生了變化。這部電影是由索尼投資和發行的,在全世界掀起票房狂潮,完全可以和好萊塢商業電影抗衡。華語片除了影展得獎,還可以拍商業片類型片來打市場。

於是《英雄》《十面埋伏》《夜宴》這類古裝大片開始大行其道,而章子怡成為這類電影的最佳人選。在這中間章子怡也演了《紫蝴蝶》《2046》這樣對我標準影展電影,但是因為電影本身的水準和章子怡的表現都不足以讓她拿下影后,再往後章子怡一度將重心放在好萊塢,還主演了標準的美國頒獎季電影《藝伎回憶錄》,但是並未獲得預期的成功。等到她回歸華語影壇,國內市場已經比較紅火,除了第六代和更年輕一點的部分導演還在拍影展電影,其餘人都把目光盯向了市場,中國電影可以不通過國外市場就能融到資掙到錢,可以通過迎合觀眾獲得更廣的發行。而此時的章子怡已經是演過斯皮爾伯格監製大製作第一主角的人了,國內的影展電影也根本請不起她。

所以在10年左右那個階段,她開始嘗試做紙片人,製作商業類型片,比如她自己主演的《非常完美》。但是客觀講她雖然是國產小妞電影的先驅,但是累論市場接受度,她是不如徐靜蕾和白百何的。再加上那段時間諸多負面新聞纏身,讓她陷入一個低谷期,直到《一代宗師》的出現。

近十年華語電影市場大爆發,章子怡其實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作為一個大明星,她要維護自己的人設和身價,所以很難去參演低成本的文藝片,同時她擅長的古裝動作片在最近十年市場反響都不太好,而作為一個有堅持的女演員,她也不願意去接一些太爛的本子,所以她近些年的電影產量都很低。

某種程度上她和王菲有點像,都有著輝煌的歷史,現在市場給她們的空間不多,有還合適的活兒就接,沒有得話就連老老實實的維護自己高傲女明星的人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