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些人是喜歡讀故事,而不是真的喜歡歷史研究。有大佬推薦說,讓先讀一讀《東晉門閥政治》。田餘慶先生這本書。我閱讀此書認為,還蠻有興趣可以讀通讀下去。也比較能接受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和研究方法。請問還需要做一些什麼嗎?


到2020年元旦的時候,我讀博的想法還十分堅定,因疫情在家待到第四個月的時候,突然不想了。

因為:1.晉江好看,起點也好看,b站更好看;2.朋友們工作了,實現經濟自由,只有我還離不開父母的錢;3.因為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我不得不聽爸媽的話,26歲了,有時候覺得很窩囊;4.論文是一個字也不想寫;5.因為不想寫,被ddl追殺數次,通宵的時候感覺生命要耗盡了;6.為什麼不想寫?因為沒有問題意識,讀了材料也提不出好問題,沒有好問題是寫不出好論文的;7.這就是一直以來的積累問題,自己提不出,老師給題目,也做不到最好,不需要太久,只要一兩次,就足以摧毀自信;8.讀了點塗爾乾和福柯發現社會學也是奇妙無窮,但如何結合社會學看歷史很迷茫;9.浮躁,還是浮躁,總覺得這樣去讀博只會一地雞毛。

五月底的時候跟導師說了打算考公的想法,導師也表示了支持,他老人家說的很在理:做學術是一條黑路,望不到盡頭,讀研的時候還可以回頭,一旦讀了博,可就回去不了。研一的時候聽這句話無甚感覺,但25歲一過,有時想起要花4到5年的時間去讀一個不知前路如何的博士,就非常焦慮,這種焦慮不僅因為年齡,主要是發現曾經那麼喜歡的歷史開始像洪水一樣裹挾著我,有點窒息,這是很傷心沮喪的事,所以我選擇找工作。

所以能否進一步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歷史學,那麼首先是否有錢,這很重要啊,像我是普通工薪家庭,不至於說供不起博士,但父母會非常焦慮,因為歷史在他們看來「百無一用」(很多人對歷史的認識就是講故事,你也不可能一個一個去解釋),比如我的父母並不會在意我的文化素養有多高,思維多有深度,他們只關心我能不能順利拿到學位證,能不能找到體面的工作,幫我付了首付,我能不能負擔每個月的按揭,能不能找到各方面都適合的結婚對象,能不能幸福平安的過一輩子。普通家庭的父母大多會去考慮這些,但如果家裡有礦,那請隨便搞起啊!

其次就是是否有強大的記憶、足夠的耐心和問題意識,有耐心才能收集整理爬梳枯燥的資料,問題意識是搞歷史的天賦點吧,你學了就知道了,記憶力無需多說,記都記不住還是干點兒別的吧。

最後我想說最重要的是信仰吧,經濟問題無論如何都可以解決,天賦的話勤能補拙。唯一的點就是你能不能一心一意搞學術,即使被打擊很多次也有信心再出發(寫到這裡快哭了,因為我就是沒信心繼續下去的失敗者),不怕走黑路,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lz提問還是蠻輕鬆的,可我卻在這裡啰啰嗦嗦寫了這麼些蠻沉重的東西。其實我是在發泄放棄讀博的沮喪吧,謝謝你的邀請。(哭了T﹏T)

不過想到以後就可以沒有負擔沒有任務的讀書了,還是蠻開心的。這個我導兒說他直到評上副教授以後,才能看點自己想看的書,科研壓力可想而知,垃圾小碩瑟瑟發抖。


1.能不能坐的住,耐心地去看書

2.能不能不被外物所惑,靜心學習

3能不能耐心閱讀史料,並且理解史料

4能不能有問題意識,在問題中發現問題

5能不能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形成系統性的觀點


歷史學的本科和碩士就不提了,沒啥含金量,是個上大學的都能畢業,談不上適合不適合,就是拿個學歷而已。

見過學物理的,學音樂的跨考歷史學的研究生,我自己也不是正經的歷史學專業,但大家一樣畢業一樣是歷史學碩士,誰又比誰適合歷史學呢?或者誰敢拍胸脯說「我適合歷史學」?

唯有博士,歷史學的博士,成功畢業的歷史學博士,才有資格談適合與否。

找一篇博士論文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它的內容是否有趣?自己是否能寫出來類似的論文?而且論文還需要通過真正的盲審。

在畢業之前還有核心期刊的硬性要求,應該不少於兩篇,看一看此類文章,思考一下自己能否寫出來。


謝邀。

我的建議是你已經確認了基本的興趣是有的,那就先學。你自己看書有興趣和進行系統的專業訓練之後產生的興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緯度。

題主應該是高中生想報歷史專業吧?那就報。進入學院老師會教授各種不同的系統訓練的方法,教你閱讀文獻,分析材料,發現問題,梳理知識體系,最後你要產生自己的思想。

歷史學裡最難的一步其實還不是發現問題,你看的材料多了,一對比問題自然會出來,而是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個是在基礎閱讀上,考驗你的綜合能力的。題主不妨先去讀一讀感興趣方面的論文【歷史專業里也有很多細緻的分類,比如你喜歡中國史還是世界史,喜歡哪一時期的中國史,哪一方面的中國史,是文學史還是經濟史。不同的分區對綜合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看完後自己從不同角度寫寫自我的感受。


問題意識

只要受過專業訓練,讀史料、掌握史觀這些都不難。重點是能不能在閱讀史料記載時發現問題,你如果看什麼都合理,發現不了問題,就沒法把學術研究作下去

你既然看過田餘慶的東晉門閥政治,不妨再去看看他的論輪台詔,雖然這篇論文有爭議,但是你可以看看大神是怎麼發現問題,運用史料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