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說是史官給秦始皇安排的罪證。


有啊。

《挾書律》從始皇帝三十四年開始實行,漢惠帝四年廢除。


《秦始皇本紀》原文寫的夠清楚了。

確實焚書了,明明白白的。

不過,歷史發明界的研究成果認為,秦始皇焚書的目的是摧毀法家以外的全部思想。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錯誤之處在於:

1,焚書的範圍包括有法家思想在內的諸子百家書籍,保留的只有醫家、農家著作和秦朝法律(你管這個叫「法家思想書籍」當我沒說);

2,焚書令不是徹底摧毀,是隻允許博士官收藏,其他人不得收藏及公開傳授。

另外,博士官的數量並不少,至少有70人。

因此,可以看到秦廷的目的是知識壟斷,其後被漢代的挾書律延續,而後形成了漢代的家學。

當然,中學生史觀會因為古代君主不需要支持者就能維持統治,或者認為加強專制可以不靠給一批人組成利益集團就能執行。

(對了,孤獨娃子怎麼不繼續聲稱秦簡公、秦獻公時期沒有變革了?)

看著那個孤獨娃子在那裡眼淚汪汪的繼續控訴,秦始皇和李斯搞這個法令就必須是博士官背後的家族的傀儡啊,嚷嚷一年了依舊換來這點回應,於是以一種「舉世皆醉我獨醒」的苦悶姿態一次又一次發出正義又無力的呼喊:


肯定焚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置酒鹹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僕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羣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翻譯: 始皇在鹹陽宮擺酒設宴,七十個博士上前敬酒祝壽。僕射周青臣頌揚說:「從前秦國的地域不超過一千里,依靠陛下神靈聖明,平定了天下,驅逐了蠻夷,太陽和月亮所能照到的地方,沒有不降服的。把各國諸侯的領土置為郡縣,人人安居樂業,沒有戰爭之憂,這功業可以流傳萬世,從遠古以來沒有人能趕得上陛下的威德。」始皇很高興。博士齊人淳于越進諫說,「我聽說殷周稱王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作為自己的輔助勢力。現在陛下擁有天下,而子弟卻是平民百姓,偶然出現田常、六卿一樣的臣屬,無人輔佐,靠什麼來挽救呢?事情不效法古代而能長久不敗的,我沒有聽到過。如今青臣當面阿諛,來加深陛下的過錯,實在不是忠臣。」始皇把他們的建議交下去討論。丞相李斯說:「五帝的制度不互相重複,三代的制度不互相因襲,各自都得到治理,不是後代一定要與前代相反,這是時代變化的緣故。如今陛下開創了偉大的事業,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勛,本來不是愚蠢的讀書人所能理解的。況且淳于越說的又是三代的事情,有什麼可效法的?從前諸侯競爭,用優厚的待遇招攬遊學之士。現在天下已經平定,頒布統一的法令,百姓在家則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和家庭手工業,士人則學習法律禁令。如今這些讀書人不向現實學習,而去模仿古代,來指責現行的社會制度,惑亂百姓。我丞相李斯冒著死罪說:古代天下分散混亂,不能統一,所以諸侯同時興起,人們的言論都稱道古代,損害現行的政策,文飾虛言空語,攪亂事物的本來面貌,每人都以為自己的學說是最完善的,非議君主所建立的制度。現在皇帝兼併了天下,分辨是非,確立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人們仍在)私自傳授學問,一起批評國家的法令教化,聽到法令下達,就各用自己的學說去議論,回家時在心裡非難,出來時街談巷議,在君主面前自我吹噓,以此來沽名釣譽,標新立異,認為超人一等,帶著下面的一羣信徒編造誹言謗語。這種情況不加以禁止,上則君主的權威下降,下則形成黨徒互相勾結。禁止出現這種情況纔是合適的。我希望史官把不是秦國的典籍全部燒掉。不是博士官所主管的,國內敢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裡焚毀。有敢相互私語《詩》、《書》的,在鬧市處死示眾。以古非今的要殺死全族。官吏知情而不檢舉的,和他同罪。命令下達三十天不燒掉書籍,就在臉部刺上字,成為刑徒城旦。所不燒毀的,有醫藥、卜筮、農林方面的書籍。如果想要學法令,可以到官吏那裡學習。」始皇下達命令說:「可以照此辦理。」

《資治通鑒·秦紀三》:丞相李斯上書曰:「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羣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黔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翻譯:丞相李斯上書說:「過去諸侯國紛爭,以高官厚祿招徠遊說之士。現在天下已定,法令統一出自朝廷,百姓理家就要致力於耕田做工,讀書人就要學習法令規章。但今日的儒生卻不學習現代事務,只知一味地效法古代,並藉此非議現實,蠱惑、擾亂民眾,相互非難指責現行制度,並以此教導百姓;聞聽命令頒下,就紛紛根據自己的學說、主張妄加評議,入朝時口是心非,出朝後便街談巷議,誇飾君主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標新立異以顯示自己的高明,煽動、引導一些人攻擊誹謗國家法令。這種情況如不禁止,就勢必造成君主的權勢下降,臣下結黨納派活動蔓延民間。唯有禁止這些纔有利於國家!因此我建議史官將除秦國史記之外的所有史書全部燒毀;除博士官按職責收藏書外,天下凡有私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人,一律按期將所藏交到郡守、郡尉處,一併焚毀;有敢於相對私語談論《詩》、《書》的處死;借古非今的誅殺九族;官吏發現這種事情而不舉報的與以上人同罪;此令頒布三十天後仍不將私藏書籍燒毀的,判處黥刑,並罰處修築長城勞役的城旦刑。不予焚燒的,是醫藥、占卜、種植的書。如果想要學習法令,應以官吏為師。」始皇下制令說:「可以。」


謝邀。

秦始皇有焚書,正史上有記載。

但先秦2500年上古文化很多方面的的斷代不能算在始皇頭上,應該算在項羽頭上:鹹陽之火、始皇陵之火,焚滅了官方所藏的自黃帝起直至周的典籍。

漢代儒生對始皇負面評價很多,對後世影響很大,從吸取教訓的角度看對警醒當時的漢朝皇帝有正面作用,但對始皇並不公允。


這事簡單,明天等我穿越回去問問秦始皇再來告訴題主。

ps.題主這種問題根本沒法回答,信息來源越窄,受騙幾率越大,史書不管真假我們都只能接受,證明一年前的事都很難何況兩千年前。

你還是等我穿越回來告訴你吧3.2.1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