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美國現在不是沒有登月的技術,主要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另外覺得效費比太低,不划算。

第一次登月,純粹是為了跟蘇聯競爭,在聲望上把蘇聯壓下去,而通過登月,也的確把美國的威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整個人類來說也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但你仔細想想,登一次和登一萬次有多大區別?尤其是在科技條件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最大的好處其實在登第一次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絕大部分(比如:進行了若干次月球行走,收集了382公斤的月球岩石與土壤的樣品,誕生了一批衍生配套企業),後面再登的收益就很小了。從經濟學上講,登月的邊際收益遞減很快。

另一方面,登月的成本是高昂的。據1973年美國官方統計,阿波羅計劃共耗資254億美元。換算到現在,這筆錢超過2000億美元,或者說超過1萬億人民幣!

因此有這樣的比喻:登一次月的花費,相當於燒掉一個航母艦隊。美國現在也只有11艘航母而已,中國更是只有1艘在役,兩艘在建。

玩遊戲的老鐵們都知道,有益buff都是一定時效性,而且不能疊加。我們可以開玩笑地把這個交換稱為:獻祭一艘航母,獲得國家威望的buff。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你是願意多buff幾次呢?還是多造幾艘航母呢?

顯然合理的選擇是:有效期內,buff一次就夠了!


美國之前的登月相當於「乘著小木盆漂過太平洋」,每一個去坐小木盆的人都是在刀尖上舔血,那是特殊時代下的特殊產物,現在人類登月只有兩個目的:1.證明國家實力,2.進行實驗。但第二條完全可以用著陸器代替,甚至比人做的還好,第一條美國早已證明過了,現在再來已經完全沒必要了。

我認為,下次美國載人登月,肯定是參加別國的合作登月任務,或者是開始著手準備月球基地了。


因為土星五號首先是面子工程,

然後他才帶來了人類科技和生活的大進步。他的成就的確很偉大,但是他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仔細算下來,算是非常沒有性價比的一次行動了。


登月不是為了登月而登月


因為之前登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而現在並沒有,波音已經被砍了n次預算了


(?д?; )現在中國富強了,工業實力可以造戰列艦了,為什麼不造呢?以前列強造艦個個哇哇的,現在造戰列艦那麼困難么?(?д?; )

一個道理。


先高能警告: 這裡有不少美國特務!

下面是回答:

因為其他國家科技發展起來了,不是你隨便發射個飛船就能忽悠去過月球。

70年代電話都沒幾個,什麼電視直播還是隨你放錄像,誰分辨得出,現在還敢不?火星不是去了?有視頻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